企业战略导向整合管理模式高管必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554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战略导向整合管理模式高管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企业战略导向整合管理模式高管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企业战略导向整合管理模式高管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企业战略导向整合管理模式高管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企业战略导向整合管理模式高管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战略导向整合管理模式高管必备.docx

《企业战略导向整合管理模式高管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战略导向整合管理模式高管必备.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战略导向整合管理模式高管必备.docx

企业战略导向整合管理模式高管必备

企业战略导向整合管理模式

第一章 管理理论的简要回顾与评述2

第一节 主要以程序和方法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4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4

二、吉尔布雷思夫妇的动作研究(1907)5

三、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916)7

四、戴尔的比较管理经验研究(1960)8

五、德鲁克的有效管理者理论(1974)9

六、伯法的管理科学学派(1975)10

七、西蒙的管理决策学派(1977)12

八、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1985)14

九、企业再造(1993)15

第二节 主要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18

一、闵斯特伯格的工业心理学思想(1912)18

二、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1933)19

三、勒温的领导风格类型理论(1939)21

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943)22

五、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956)23

六、坦南鲍姆的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1958)24

七、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1960)26

八、布莱克的管理方格理论(1964)28

九、亚当斯的公平理论(1965)30

十、菲德勒的权变管理思想(1965)32

十一、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1966)34

十二、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1966)36

十三、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1968)37

十四、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及管理决策新思想(1964)38

十五、明茨伯格的经理角色学派(1980)40

第三节 主要以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44

一、韦伯的组织理论(1911)44

二、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1938)45

三、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1961)47

四、西肖尔的组织效果评价标准(1965)49

五、本尼斯的组织发展理论(1966)51

六、威廉·大内的Z理论(1981)55

七、沙因的组织文化研究(1985)57

八、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1990)60

第二章 战略导向整合管理基本思路63

第一节   战略导向管理63

一、企业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63

二、战略导向管理64

第二节 整合管理66

一、整合管理的基本涵义66

二、流程基础整合67

三、岗位基础整合69

四、数量基础整合71

五、三位一体整合75

六、战略导向整合管理77

 

本篇的目的是从总体上对战略导向整合管理模式作一个勾画,为以后各篇构造一个框架。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篇内容安排如下:

★管理理论的简要回顾和评述:

主要的管理理论可以分为三类:

主要以程序和方法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有9种)、主要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有15种)、主要以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有8种),本篇对这三类管理理论各作一个简要的回顾和评述。

★战略导向整合管理基本架构:

从总体上对战略导向整合管理模式作一个勾画。

 第一章 管理理论的简要回顾与评述

 

在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光辉的篇章,20世纪以来,主要的管理理论有30余种。

从它们的主要研究对象出发,我们将这些理论分为三大类:

主要以程序和方法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有9种)、主要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有15种)、主要以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有8种)。

基本情况如表1-1所示。

本章分节对这三类理论进行回顾和评述。

表1-1 主要管理理论一览表

序号

理论名称

出现时间

研究对象

代表人物及其国籍

1

科学管理理论

(1903)

程序和方法

美国,泰勒

2

动作研究

(1907)

程序和方法

美国,吉尔布雷思夫妇

3

组织理论

(1911)

组织

德国,韦伯

4

工业心理学思想

(1912)

闵斯特伯格,出生于德国,移居美国

5

一般管理理论

(1916)

程序和方法

法约尔,法国

6

人际关系理论

(1933)

梅奥,原籍澳大利亚,移居美国

7

系统组织理论

(1938)

组织

巴纳德,美国

8

领导风格类型理论

(1939)

勒温,美国

9

需要层次论

(1943)

马斯洛,美国

10

强化理论

(1956)

斯金纳,美国

11

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

(1958)

坦南鲍姆,美国

12

比较管理经验研究

(1960)

程序和方法

戴尔,美国

13

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

(1960)

麦格雷戈,美国

14

管理新模式

(1961)

组织

利克特,美国

15

管理方格理论

(1964)

布莱克,美国

16

公平理论

(1965)

亚当斯,美国

17

权变管理思想

(1965)

菲德勒,美国

18

组织效果评价标准

(1965)

组织

西肖尔,美国

19

组织发展理论

(1966)

组织

本尼斯,美国

20

双因素激励理论

(1966)

赫茨伯格,美国

21

成就动机理论

(1966)

麦克利兰,美国

22

期望激励理论

(1968)

波特和劳勒,美国

23

期望理论及决策新思想

(1964)

弗鲁姆,美国

24

有效管理者理论

(1974)

程序和方法

德鲁克,奥地利,后移居美国

25

管理科学学派

(1975)

程序和方法

伯法,美国

26

管理决策学派

(1977)

程序和方法

西蒙,美国

27

经理角色学派

(1980)

明茨伯格,加拿大

28

Z理论

(1981)

组织

威廉·大内,日裔美籍

29

竞争战略理论

(1985)

程序和方法

波特,美国

30

组织文化理论

(1985)

组织

沙因,美国

31

学习型组织理论

(1990)

组织

圣吉,美国

32

企业再造

(1993)

程序和方法

·哈默,·钱皮,美国

第一节 主要以程序和方法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

(一)基本观点

人们可以看到和感觉到直接的物质浪费,但是,对由于人们不熟练、低效率或指挥不当而造成的浪费,人们既看不到,又摸不到。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指出,“所有的日常活动中不注意效率的行为在使整个国家资源遭受巨大损失,而补救低效果的办法不在于寻求某些出众或是非凡的人,而在于科学的管理。

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W.Taylor,1856~1915),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学派的创始人。

从一名学徒工开始,泰勒一步步成长,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维修工长,设计室主任,最后担任总工程师。

在他的管理生涯中,泰勒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

泰勒的主要著作包括《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1912)。

在两部书中所阐述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是一门科学,它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大公司的业务活动。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标准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

概括起来,泰勒的基本管理理念如下: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研究工人动作的合理性,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动作,并规定完成每一个运作的标准时间,制定出劳动时间定额。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培训。

为各岗位选择合适的工人,并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之在工作中逐步成长。

★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

★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管理和劳动分离。

管理工作作为独立的工作存在,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标准的设计程序进行。

★许多人认为雇主和雇员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而泰勒的观点却恰恰相反,他相信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

1912年,泰勒在美国众议院特别委员会听证会上所作的证词中强调的,科学管理是一场重大的精神变革,每个人都要对工作、对同事建立起责任观念;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敬业心和事业心。

这样雇主和雇员都把注意力从利润分配转移到增加利润数量上来。

当双方友好合作,互相帮助以代替对抗和斗争时,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就能够生产出比过去更大的利润来,从而使雇员提高工资,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使雇主的利润增加起来,使企业规模扩大。

(二)评述

★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

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前者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后者是有效管理的必要心理。

★当然,泰勒的科学管理存在过于重视技术、强调个别作业效率、对人的看法有偏、忽视企业的整体功能等历史局限因素,所以,科学管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科学管理却是万万不能。

★科学管理理论对我们当代企业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是我国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

科学管理的许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许多国家参照采用。

曾经有人提出向管理要效益,泰勒的科学管理证明,好的管理就是可以出效益。

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很低,科学管理这一课必须要补上。

 

二、吉尔布雷思夫妇的动作研究(1907)

(一)基本观点

★动作研究就是研究完成一个特定作业的最佳动作。

弗兰克·吉尔布雷思(FrankB.Gilbreth,1868~1924)是公认的动作研究之父。

吉尔布雷思与莉莲·莫勒(LillianM.Gilbreth,1878~1972)于1904年结婚。

莉莲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妇女,被称为“管理学的第一夫人”。

吉尔布雷思的主要著作有《动作研究》(1911年)和《应用动作研究》(1917年);莉莲的主要著作有《管理心理学》(1916年),两人合著有《疲劳研究》(1919年)和《时间研究》(1920年)等。

★弗兰克·吉尔布雷思对动作的研究始于对建筑工人砌砖的研究。

1885年,吉尔布雷思以一个砌砖学徒工的身份进入建筑行业,后来,他成为建筑工程师和独立经营的建筑承包商。

在工作中,吉尔布雷思发现工人们砌砖的动作各不相同,效率也不同。

由此,他对砌砖动作和效率的关系产生了兴趣。

他仔细观察不同砌砖工人的各种动作模式,探索究竟哪一种动作模式效率最高。

同时,他对工人砌砖相关的其他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改进:

将工人使用的工具和工人的动作一并进行研究;研究砖的堆放方法,使工人不用像往常那样检查砖的哪一面最好;设计出一种可调整的支架,使得工人不必弯腰取砖;调制了一种有精确浓度的灰浆,使得砌砖时不必多余地用泥刀涂抹。

★吉尔布雷思夫妇在动作研究中主要采用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为了分析和改进工人完成一项任务所进行的动作和顺序,他们率先将摄影技术用于记录和分析工人所用的各种动作。

吉尔布雷恩夫妇为了记录各种生产程序和流程模式,制定了生产程序图和流程图。

这两种图至今还都还被广泛应用。

★吉尔布雷恩还致力于通过有效的训练、采用合理的工作方法、改善环境和工具,使工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保持健全的心理状态。

总之,他致力于改善人及其环境。

(二)评述

★吉尔布雷思夫妇的动作研究与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寻找最好的方法来完成既定的任务。

吉尔布雷思夫妇的贡献是动作研究的全局观,不但关心操作程序和方法,还关心操作环境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同时还注重对员工的培训。

总之,对与工作效率相关的全部“物质”因素都纳入了研究的视野。

★但是,首先,吉尔布雷思夫妇的运作研究是典型的“操作台前”的管理观,视野不广。

其次,仅仅关心与工作效率相关的“物质”因素而不关心非物质因素。

这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局限。

吉尔布雷思夫妇难以超越时代。

 

三、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916)

(一)基本观点

亨利·法约尔(HenriFayol,1841~1925),法国人,长期担任企业高级领导职务。

由于职业经历的特点,法约尔的研究是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出发的,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他认为存在一般的管理理论,这种管理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一般管理理论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队。

法约尔对一般管理理论的研究其中体现于他在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在该书中,法约尔表述的一般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如下:

★管理是一项独立的功能。

法约尔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法约尔区别了经营和管理,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通过对企业全部活动的分析,将管理活动从经营活动(包括技术、商业、业务、安全和会计等五大职能)中提炼出来,成为经营的第六项职能。

在此基础上,他对普遍意义上的管理作了如下定义:

管理是普遍的一种单独活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由各种职能构成,管理者通过完成各种职能来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

★倡导管理教育。

法约尔认为,只要有管理理论,就可以有管理教育,缺少管理教育是由于没有管理理论。

管理技能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

★提出五大管理职能。

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

管理的五大职能并不是企业管理者个人的责任,它同企业经营的其它五大活动一样,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

★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

法约尔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项原则:

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

(二)评述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并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管理理论之所以能够走进大学讲堂,法约尔的卓越贡献功不可没。

一般管理思想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来源于长期实践经验的管理原则给实际管理人员巨大的帮助。

因此,继泰勒的科学管理之后,一般管理也被誉为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四、戴尔的比较管理经验研究(1960)

(一)基本观点

★欧内斯特·戴尔(ErnestDale)是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著名管理学家。

经验主义学派(经理主义)认为,管理科学应该从管理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把这些经验传授给管理者。

根据经验主义学派对管理的认识,这个学派主张采取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而不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主张采用比较方法对企业进行研究,而不是从一般原则出发。

★戴尔在他的著作中有意不用“原则”这个词,他认为不存在对任何有关组织和管理的“普遍原则”,主张用比较的方法对大企业的管理经验进行研究。

戴尔研究了美国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国民钢铁公司和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等四家大公司的成功管理经验。

戴尔认为,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掌握管理上的“通用准则”,至多只能讲各种不同组织的“基本类似点”。

戴尔认为,管理研究就是要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组织,发现并描述各种不同组织结构的“基本类似点”。

把这些“基本类似点”搜集起来并予以分析,就可以得出某些一般结论,应用于其他类似或可比较的情况,作为一种对发展趋势作预测的手段。

(二)评述

★戴尔是经验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新是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他特别强调管理理论来源于管理实践,理论是实践的总结。

这对于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发展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

如果管理学都是闭门造车的产物,都是逻辑推理的产物,都是由抽象到具体的产物,则管理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能会大打折扣。

★但是,戴尔不承认管理理论发展中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管理理论是丰富多彩的,发展管理理论的方法也应该是如此,不能“一棵树上吊死”。

 

五、德鲁克的有效管理者理论(1974)

(一)基本观点

德鲁克(PeterF.Drucker),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贵族家庭,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德鲁克著述甚丰,代表作是《有效的管理者》(1967)。

★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效率的最关键因素。

德鲁克对管理者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有如下经典描述:

A管理者的时间一般容易“属于别人”;

B管理者除非采取积极行动去改变他们所生活和工作的现实,否则他们只好继续这样“工作”下去。

C只有当别人利用管理者贡献出来的东西时,管理者才具有有效性。

D管理者在组织之内,但是,如果他要有效工作,还必须努力认识组织以外的情况。

德鲁克说:

“这四个现实问题,是管理者所无法改变的。

它们是管理者存在的必要条件。

但是,管理者因此必须要想到,如果他不经特殊努力学会有效性,他将成为无效的管理者。

★德鲁克提出了要成为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养成五种思想习惯:

A知道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管理者把对时间的分配情况记录下来,然后问一下这样的问题:

“这件事如果根本不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哪些事是可以让别人办,效果也一样好的?

”“我是否浪费了别人的时间而无助于发挥人家的有效性?

B有效的管理者要注重外部作用,把力量用在获取成果上,而不是工作本身。

在开始一项工作的时候,首先想到的问题的是:

“人们要求我取得什么成果?

”,而不是像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管理者那样,从要做的工作开始着手。

C有效的管理者把工作建立在他们自己的优势及上级、同事和下级的优势,以及形势的优势上,不把工作建立在弱点上。

配备人员,要用人所长,看他是否具备完成这项任务的能力和素质,而不是看他是否让自己喜欢。

D有效的管理者把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

在这些领域里,优异的工作将产生杰出的成果。

他们给自己定出优先考虑的重点,并坚持重点优先的原则。

E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做有效的决策。

他们知道,这首先是按适当的顺序采取适当步骤的问题。

同时,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常常是根据“不一致的意见”做出的判断,而不是建立在“统一的看法”基础上的。

(二)评述

★德鲁克的有效管理者理论,在很多组织中被广为宣传和推广,在实践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抓住了管理的一个关键人物和关键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管理者们不可谓不忙,但是,他们在忙什么呢?

又是怎么忙的呢?

德鲁克的有效管理者理论肯定会对他们有启发作用,或者是医治“忙”的良药。

★事实上,影响管理者工作效率的因素很多,德鲁克所分析的只是其中的主要部分。

例如,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肯定也会影响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六、伯法的管理科学学派(1975)

(一)管理科学学派简介

管理科学学派是科学管理学派的继续和发展,主要包括数理学派、决策学派和系统学派。

这个学派认为,管理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答案,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所以,所谓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式,并把这种模式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之中。

从对管理和管理科学的上述认识出发,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特点和观点如下:

★力求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

将众多方案中的各种变数加以数量化,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数量模型,研究各变数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一个用数量表示的最优化答案。

★各种可行的方案均是以成本、总收入和投资利润率等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

★关于组织的基本看法。

他们认为组织是由“经济人”组成的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同时又是由物质技术和决策网络组成的系统。

★关于管理的目的、应用范围、解决问题的步骤。

它们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各种活动之中。

应用范围着重在管理程序中的计划和控制这两项职能。

解决问题的步骤是:

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得出解决方案;对方案进行验证;建立对解决方案的控制;把解决的方案付诸实施。

★关于管理科学应用的科学方法。

主要有线性规划、决策树、计划评审法和关键线路法、模拟、对策论、概率论、排队论。

(二)伯法的管理科学思想

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是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是1975年出版的《现代生产管理》。

在这本书中,伯法在探讨了生产系统设计和运转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伯法认为,在一定生产系统的成功管理依赖于以下因素:

计划、关于实际情况的信息系统、管理者对需求、库存状况、进度、质量水平、产品和设备革新等方面的变化所做出的决定。

★伯法认为,生产系统中所产生的问题要求两种主要类型的决策,一种是长期决策,它关系到生产系统的设计,例如产品的选择和设计、设备和生产过程的选择、加工对象的生产设计、作业设计、生产系统的地址选择、设备平面布置等;另一种是短期决策,它关系到生产系统的运行和控制,例如库存和生产控制、生产系统的维修和可靠性、质量控制、劳动控制、成本控制等。

★伯法认为,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两类。

开放系统的特点在于输出对输入做出反响,但输出却并不影响输入。

封闭系统即反馈系统,是受它自己过去行为的影响。

一个反馈系统有一个封闭的回路结构,它使系统的过去行动的结果回过来控制未来的行动。

管理人员把系统概念应用于工作的最大好处是加深了对其所管理系统的理解。

★从本质上来说,管理科学中用到的关于生产和营运管理中的各种分析方法是在遵循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模型。

分析方法中必须确定衡量效率的尺度,建立一套标准来衡量生产行动中各种可供选择方案的效率。

这些方面的衡量尺度可以包含利润、贡献、总成本、增量成本、机器停工时间、机器利用率、劳动成本、劳动力利用率、产品单位数量和流程时间等。

(三)评述

★管理科学学派借助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研究管理问题,事实上是倡导量化管理。

对于决策和管理事先做到心中有数量,这对于提高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是有一定作用的。

也是我国的企业所缺少的。

事实上,会计学和统计学的研究的也是如何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数量化信息的问题,这与管理科学学派的观点是一致的。

★但是,目前完全采用定量方法来解决复杂环境下的问题还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

所以,定量和模型化管理的用武之地受到许多的限制。

当然,这也说明管理科学有待进一步发展。

也许有一天,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定量问题也能解决。

 

七、西蒙的管理决策学派(1977)

(一)基本观点

赫伯特·西蒙(HarbertA.Simen),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由于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借助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决策过程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概括出了他的决策过程理论。

西蒙认为,组织是一个人类群体的信息沟通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它向每个成员提供决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和决策前提、目标及态度,它还向每个成员提供一些稳定的可以理解的预见,使他们能预料到其他成员将会做哪些事,其他人对自己的言行将会做出什么反应。

绝大多数的人类决策,不管是个人的还是组织机构的决策,都是属于寻找和选择合乎要求的措施的过程,这是因为寻找最大化措施的过程比寻找前一个过程要复杂得多。

后者首要的条件是存在完全的理性,而现实中的人或组织都只是具有有限理性。

所以,西蒙对微观经济学中简单追求利润最大化假设的经济人模型提出挑战,强调了大公司中复杂的内部结构,其目标和子目标的多重性,提出了理性人(具有“有限理性”的人)基于“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方案决策模型。

★西蒙认为,决策包括4个主要阶段:

A情报活动:

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即探寻环境,寻求要求决策的条件;

B设计活动;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即创造、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

C抉择活动,在各种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

D审查活动:

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

★西蒙认为,决策可以区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区分它们的主要依据是这两种决策所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