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文言实词归纳整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319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0文言实词归纳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120文言实词归纳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120文言实词归纳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120文言实词归纳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120文言实词归纳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0文言实词归纳整理.docx

《120文言实词归纳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0文言实词归纳整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0文言实词归纳整理.docx

120文言实词归纳整理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

A:

一、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成语助记:

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节用爱民  爱毛反裘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二、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成语助记:

居安思危  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 

1、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 (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沛公安在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

 B:

  三、 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

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成语助记:

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被褐怀珠 被甲枕戈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成语助记:

事半功倍 乡利倍义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成语助记: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变本加厉  无本之木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

 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六、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成语助记:

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

1、蜀之鄙有二僧(边界)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自称的谦词)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七、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成语助记:

短兵相接  兵不厌诈  兵戎相见   厉兵秣马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5、兵符:

古代用兵的凭证

     八、病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成语助记:

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贫病交攻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C:

    九、察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成语助记:

察颜观色 明察秋毫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十、朝chao

“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成语助记:

朝三暮四 改朝换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1、朝服衣冠(zhao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向北(对、向)

 十一、曾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

虚化为“曾经”(念céng)。

 成语助记:

似曾相识 曾经沧海 曾几何时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十二、乘cheng

“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

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一车四马,故有“四”之义。

 成语助记:

乘人之危  乘龙快婿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衣轻乘肥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          4、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

     十三、诚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成语助记:

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心悦诚服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十四、除

“除”本义为“台阶”。

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

“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成语助记:

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不徐不疾(迟缓)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

     十五、辞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

一是“口供”,一是“不受”。

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

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成语助记:

不辞而别 辞微旨远  万死不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

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十六、从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

“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

“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成语助记:

 从长计议 从善如流 过从甚密 合从连横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东西为横,南北为纵。

合纵:

战国时期六国联合抗秦国的策略)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向必禀我(办事)

1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D:

  十七、殆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

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成语助记:

百战不殆 车殆马烦 知止不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十八、当

“当”原义是“面对、对着”。

“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

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

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成语助记:

门当户对 锐不可当 长歌当哭  螳臂当车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当道)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佐之(在、正此)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定、一定)

     十九、道

“道”本义是“大路”。

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成语助记:

道听途说  道不拾遗 道不同,不相为谋 旁门左道 

1怀其璧,从径道之(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12、道义:

道德和正义13行程:

道理

     二十、得

“得”本义为“得到”。

“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

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成语助记:

 得不偿失 得心应手 得鱼忘筌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6、得无教我虫所耶(得无:

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

     二十一、度

“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

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成语助记:

审时度势  度日如年  挥霍无度 度长絜大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量,计算)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夜(通“渡”渡过,越过) 8、常有大度。

(度量)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10、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12、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13、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

 F:

二十二、非

“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

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

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成语助记:

大是大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文过饰非  为非作歹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意外变故) 6、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

 7、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是昨非。

(不对的,错误)

     二十三、复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

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

)。

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成语助记:

周而复始 髀肉复生  无以复加 万劫不复

 1、昭王南征而不复(返回。

回来)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恢复)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再,又)     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5、王辞而不复(回答)               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报复)

 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免除赋税徭役)   8、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通“覆”,遮盖,盖上) 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复算、追究)

     二十四、负

“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

故有“背、载”之义。

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

“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成语助记:

忘恩负义 忍辱负重 负隅顽抗 负弩前驱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承担) 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违背,背弃)

 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失败)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覆盖)

 8、通家尚负责。

(亏欠,拖受)

G:

二十五、盖

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

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

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

   成语助记:

盖世奇功 盖棺论定 冠盖如云 欲盖弥彰

 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 具)  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

 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          4、况刘豫州五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胜过)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约)

 6、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连接上文,表示原因)

7、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      8、何不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9、前狼假,盖以诱敌。

(肯定判断、原来是)

     二十六、故

“故”有两个基本义:

一为“缘故”;一为“旧的”。

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

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

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成语助记:

一见如故 明知故犯 故步自封 故弄玄虚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

9、故臣复取壁(所以,因此)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

旧事,前列)

11、病故,物故(死亡)

     二十七、固

“固”本义指“城墙坚固”。

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

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成语助记:

固若金汤 君子固穷 根深蒂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3、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 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  8、秦数败赵军,赵军固璧不战(坚守、安定)

 

  二十八、顾

“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

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

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成语助记:

 归心似箭 反璞归真 殊途同归 

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      2、顾野有麦场(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惜,顾念)

5、大行不顾细谨(考虑)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

7、顾玩:

仔细端详          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表轻微转折)

 9、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

 二九、归

      推导提示:

“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

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

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成语助记:

之子于归 归心似箭 反璞归真 殊途同归 物归原主 解甲归田 完璧归赵 宾至如归 铩羽而归 众望所归

回家、回国 归附、附属、归还 汇聚

   

   同“馈”,赠送

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

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女子出嫁)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愚》

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虎》

将欲求托高义,世为亲戚,使受恩者知其所归,怀爱者知其所付《柳》

二十九、国

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

“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成语助记:

 经国之才  共商国是

1、国破山河在,诚春草木深(国家,国家的)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京城) 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区,地城)

5、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三十、过

“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

“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成语助记:

过犹不及 闻过则喜 文过饰非   矫枉过正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经过,通过)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超过)

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胜过)   4、以其境过清(过分,过于)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错误,过失)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7、今公子故过之(访问)         8、一日,大母过余曰(到,到来)

 H:

三十一、何

“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

古人看见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往何处去?

去干什么?

”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成语助记:

 何罪之有  何足挂齿  

1、却看妻子愁何在(哪里,代词)     2、何时眼前突几见此屋(什么,代词)

3、又何间焉(怎么,为什么,状语)  4、今日之事何如(何如:

怎样,怎么样)

5、取吾壁,不予我城,奈何(奈何:

怎么办,奈---何:

对---怎么办)

6、如太行王屋何(如--何:

把---怎么办)   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多么)

8、何蓑何笠。

(背、扛)

三十二、 恨

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成语助记:

相见恨晚 吞声饮恨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不满意)

2、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怨恨)               

3、恨,憾,怨。

“恨”和“憾”都表示遗憾。

“怨”表示仇视、怀恨

4、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感到遗憾)  5、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恨恨:

惆怅、悲伤)

     三十三、胡

胡,原指“兽颈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一带少数民族多吃兽肉,故又称匈奴、西北各民族为“胡”。

后又借为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

  成语助记:

胡服骑射

1、国胡以相恤(什么)                  2、胡取禾三百廛兮(为什么,怎么)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三十四、患

患的本义是“担心、发愁”(患,由“串”和“心”组成,一串串的“心”,说明心事重重。

自然是有发愁的事。

)引申出“忧患、麻烦”。

  成语助记:

患得患失  内忧外患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忧虑。

担心)

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六国论》)(忧虑,担心)

3、为操后患;(《赤壁之战》)(祸患)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从困于所溺(祸害,灾祸)5、愈膏肓之患难(疾病)  6、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讳忌)

7、茜有眼患(病)        8、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