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课标习题化海滨中学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2826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5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课标习题化海滨中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九年级课标习题化海滨中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九年级课标习题化海滨中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九年级课标习题化海滨中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九年级课标习题化海滨中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课标习题化海滨中学1.docx

《九年级课标习题化海滨中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课标习题化海滨中学1.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课标习题化海滨中学1.docx

九年级课标习题化海滨中学1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课标习题化试题

海滨中学初三备课组(彭莉、赵晓玲、高诸略、彭佩瑜、王静)

目标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与现代世界的发展中,认清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3,5,9,10)

内容目标教学活动

1-1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

1-1

1、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有()

①    镇压反革命②“大跃进③农业合作化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③④

2、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

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3、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实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D、镇压了反革命

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几千万劳力调去大炼钢铁的情况出现在( )

A、抗美援朝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B、C、“大跃进”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6、下列成就是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有( )

①建成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③宝山钢铁公司建成 ④建成大庆油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7、阅读歌词与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  

―――某军战歌

(1)上述歌词与图片反映的是    (历史事件)的场景,它开始于    年。

当时部队的司令员是    。

(2)从当时的形势考虑,对这次出兵的必要性,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

出兵朝鲜是有必要的   观点二:

出兵朝鲜没有必要

你赞同哪一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3)“跨过鸭绿江”的这支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它完成“打败美国野心狼”任务的标志是什么?

为此国人怎样称誉他们?

1-2列举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2除结合图文资料配合教学外,可组织调查、访谈活动,使学生直接感受、充分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议取得的重大成就,如综合国力的增强、"奔小康"目标的实现、国际地位和威望的提高、文教体育卫生事业的繁荣等,并讲述香港、澳门按"一国两制"的方针回归祖国的事例,明确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

1、我国首先推行开放的地区是( )

A、沿海   B、内地   C、农村   D、城市

2、1980年,我国首先在下列哪两个省设立经济特区( )

A、广东、江苏B、安徽、四川C、广东、福建D、广东、浙江

3、“耕者有其田”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夙愿,而真正实现这一愿望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它指的是2005年10月发生在中国的( )

A.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C.宇航员成功登月

D.神舟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5.漫画中的两位人物是( )

A.刘伯明费俊龙  B.聂海胜景海鹏

C.翟志刚吴杰   D.费俊龙 聂海胜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来华访问的美国代表团是( )

A、乒乓球代表团  B、羽毛球代表团  C、篮球代表团  D、曲棍球代表团

7、香港、澳门得以回归的主要原因是()

A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B外交策略的运用

C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D西方国家对华态度的转变

“文化大合唱”——最近,台湾教育部门公布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暂行纲要草案,把所谓的“台湾史”与中国史单独编排成册,致使“国父”孙中山成了外国人;并把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充塞其中,烙滿了““去中国化”的痕迹。

此举遭到岛内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

据此回答8--9题:

8、台湾当局的“去中国化”做法,违背了()

A.“一国两制”的原则B.一个中国的原则

C.高度自治的原则D.实现两岸“三通”的原则

9、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获得圆满成功。

台湾各界强烈要求当局“包机直航”成为“每天直航”。

对于两岸通航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②能使台湾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③有利于两岸人民互相了解,增进共识     

10.图三漫画《危险台独》揭示了()

①“台独”分子只是一小撮,会自生自灭,无碍和平统一大业

②搞分裂违背海峡两岸人民的意志,必将自绝于人民

③“台独”行经逆历史潮流,是玩火自焚,死路一条

④台湾问题的解决,只与台湾人民有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香港回归后,“舞照样跳,马照样跑,股照样炒”它反映了香港        。

①享有高度的自治权②体现了“一国两制”精神

③原有的生活方式不变④仍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6年

1967年

两年相比

国家财政总收入

558.7亿元

419.4亿元

-25%

材料二: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材料三:

1992年

比1978年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

24000亿元

7.18倍

国民收入

17400亿元

5.78倍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材料一可以看出,1966年----1967年国家财政总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共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个重大决定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

 

(3)材料三所显示的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与1978年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3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1-3可向学生提供雅尔塔会议的相关资料,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版图,勾画出东西方两大陈营对峙的格局,解释"冷战"的含义。

提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相关资料,展望世界格局多格化趋势。

有条件的地方,应充分利用各种影视资料,尽可能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

1、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孤立、封锁,使新中国长期远离世界政治舞台。

通过22年的外交努力后又重返这个舞台。

这里“世界政治舞台”是指         ( )

 A.尼克松总统访华 B.世界贸易组织         C.多极化格局  D.联合国

2、关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过程,最准确的解释是( )

A、从两大阵营对峙到美苏争霸      B、由两大阵营到三个世界

C、由两级格局到三个世界        D、由两级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3、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进入新阶段的事件是()

A、亚非会议的召开B、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亚非拉国家的纷纷独立

4、冷战结束后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绝大多数国家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国际社会祈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

材料表明    ( )                                                              

 ①维护世界永久和平,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②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  

③恐怖主义是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    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美国《纽约时报》曾披露,美国为保持惟一的超级大国的地位的不惜将自己集团内的西方盟友视为“潜在的敌人”,提出尤其要警惕从欧洲、日本和其他地区出现约与美国相抗衡的历练。

这说明()

①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②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③美国谋求世界霸权

④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是发达国家相互抗衡的根源

 

1-4从历史和地域两方面,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4讲"和平"问题,可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和地理知识,鼓励他们从其他历史、地理书籍中归纳事实,分析霸权主义者干涉别国内政的事例,明确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代世界和平面临的主要威胁。

讲"发展"问题,可在世界版图上,大体勾画出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域分布,并引导学生回顾西方国家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征服、掠夺和统治的历史,找出当今世界南北发展差距和根源。

1、美国《纽约时报》曾披露,美国为保持惟一的超级大国的地位的不惜将自己集团内的西方盟友视为“潜在的敌人”,提出尤其要警惕从欧洲、日本和其他地区出现约与美国相抗衡的历练。

这说明()

①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②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③美国谋求世界霸权

④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是发达国家相互抗衡的根源

A、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北约轰炸南联盟与美国轰炸伊拉克,两次战争发生的共同因素是( )

A、民族、宗教、领土等矛盾冲突    B、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C、西方国家插手           D、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3、奥运五环将无大州紧密连在一起,在第28届雅典奥运颁奖仪式上,每位获得奖牌的运动员都戴着由橄榄枝而编织成的花环。

这充分表达了()

A、体育竞争日趋激烈B、主办方极富创意的设计

C、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追求D、体育事业是崇高的事业

4、80年代以后,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

引起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是( )

A、综合国力差距大         B、经济、科技力量差距大 

C、不平等的对外贸易关系      D、军事实力差距大

5、在朝鲜岛核问题上,通过中国积极斡旋,先后三次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六方会谈。

中国政府在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斡旋的行为()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C、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D、说明中国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2005年,在世界人民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中国人民也将迎来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在这场战争中,600万人失去了生命,交战双方物资总损失达40000亿美元。

这说明()

①和平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和平是世界人民的第一需要

③我们要反对任何战争④应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2005年11月11日,中、朝、韩、美、日、俄关于朝核问题的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在北京闭幕。

这次会谈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开辟了道路。

这一事件说明()

A.当今世界不再有战争B.和平问题已解决

C.追求和平、安宁的生活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D.霸权主义已经不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8、2005年10月27日,以军对加沙地带发动空袭,导致至少7人丧生,10余人受伤。

以色列此举,是为了报复26日发生在以色列北部城市哈代拉一个露天市场的自杀性爆炸,爆炸造成5人死亡,30多人受伤。

巴以局势再度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之中。

上述材料表明:

()

①和平问题不可能解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②由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引发的武装冲突乃至局部战争时起时伏。

③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④和平是世界人民的第一需要,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2005年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第九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10+3)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巩固深化合作,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

这一举措()

①符合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进一步加强了东亚区域各国间合作与交流③促进了东亚区域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④表明多极化政治格局已形成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0、2003年8月6日,中国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首次举行的代号为“联合2003”的多国联合反恐怖主义活动的军事演习,这一活动()

①    有利于打击恐怖活动,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

②    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③    反映了加强“军事联合”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

④    说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1.右边漫画中两位母亲的呼声充分表达了

A.和平是时代的主流,维护世界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世界和平问题的最大障碍是伊拉克问题

C.反对战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中心任务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12、80年代以后,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

引起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是( )

A、综合国力差距大         B、经济、科技力量差距大 

C、不平等的对外贸易关系      D、军事实力差距大

13、下列国际事件能正确反映当今世界发展主题的是()

①    中东和平路线图的出台使巴以和平重见曙光②朝鲜愿意就朝核问题展开六方会谈

③世贸组织成员国就“多哈多回”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达成协议④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04年在广西南宁举行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14、材料一:

吉尔吉斯斯坦发生政治动荡,政权在短短数天内易手,这不仅令国内局势一度失控,而且搅得四邻不安。

中亚地区未来的政治进程,也因此被罩上了一层阴影。

这是继格鲁吉亚、乌克兰之后的被称为“郁金香革命”的“颜色革命”。

材料二:

4月9日~12日,温总理进行了任期内对印度的第一次访问,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中印是山水相连的紧密邻邦,中印关系如何不仅关系到两国自身利益,也关系到南亚地区和整个亚洲的利益。

温总理称“这是南南合作的典范”。

据此回答: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什么?

中亚国家“颜色革命”背后有美国的影子,你认为美国在其间扮演了什么角色?

、吉尔吉斯斯坦与我国哪一省级行政区接壤?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该国局势动荡不安对我国的可能影响?

、印度与我国哪一省级行政区接壤?

过去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

它的独立有何意义?

温总理称“这是南南合作的典范”,就此运用教材相关知识分析温总理访印有何意义?

 

1-5认识当代中国所处发展阶段,在国际比较中感受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5教学应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入手,明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同时利用有关数据,人综合国力的角度与世界上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找出我国的优势、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1、2001年2月11日,,我国终于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这表明我国()

①已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②对外开放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③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④经济已具备同世界先进国家竞争的实力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④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成果辉煌B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人口基数大、增长快D、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3、在一次“我理解的小康社会”为主题的讨论会上,陈山同学说:

“我的家乡在偏僻的山区,那里的人每天只能吃一顿干饭、两顿稀饭,人均收入500元,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小康的踪影。

”他从—个侧面说明了( )

A.我们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发展不平衡,不全面的小康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C.共同富裕就是同时、同步富裕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4、我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①    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②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

③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④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比较明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对目前我国达到的总体小康认识正确的是()

①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②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

③这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④这标志我国不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6、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富裕程度的指标是()

A基尼系数B人均年收入C恩格尔系数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7、材料一:

即将过去的2005年,恐怖事件无论是数量还是造成的伤亡都大大超过了2004年,世界上许多国家如伊拉克、以色列、英国都遭受到不同程度袭击。

材料二: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比较材料三:

漫画《无题》

(1)以上材料共同告诉我

(1)、以上材料告诉我们当今世界存在哪些问题?

 

(2)、造成材料二反映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应怎样做才能为解决上述问题?

目标2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2,8,10)

内容目标教学活动

2-1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

2-1

利用教科书等多种渠道提供的相关信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主要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分析其由来和发展。

为突出中国的基本国情,可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字,指导学生识读统计图表,说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如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资源分布的概况与环境形势的表现。

1、PRED问题是指:

()

①人口问题②和平问题③资源问题④环境问题⑤发展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2、下列反映荒漠化这一环境问题的事件是()

A、日本的水俣病事件B、美国的“黑风暴”事件

C、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D、美国拉夫运河事件

3、进入工业社会后,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B、土地荒漠化和气候变暖

C、“三废”问题D、赤潮问题

4、非洲、南美洲、亚洲的一些国家近年来,洪灾频频发生。

与以往社会发生洪水的原因不同,当今社会洪灾的发生,有许多人为的因素。

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加剧洪灾发生的有   ①围湖造田  ②毁林开荒   ③森林过伐 ④封山育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地球说:

“唉!

我的气都喘不过来了!

”其语意是指()

A、水土流失严重B、生态平衡失调C、大气污染严重D、水体污染严重

6、进人2004年以来,我国出现了空前的电荒、煤荒和油荒,许多企业因电力不足而被迫停产。

这主要说明()

A、我国存在资源浪费现象B、我国资源种类不足

C、资源问题已制约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D、我国的资源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7、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存在()

A.资源利用率不高B.人均资源短缺

C.资源分布不平衡D.资源浪费严重

8、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资源利用率不高。

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电能是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

这反映出()

A.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B.我国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C.我国人口数量过大D.资源科学利用不够

9、下面是一位记者与一位农村放羊娃的对话:

“为什么不上学——放羊——放羊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娃——生娃娃干什么——放羊。

”这段对话反映了()

A.人口素质低下是造成农村人口增长过快的唯一原因

B.放羊娃具有艰苦创业精神C.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D.只要经济发展了,人口素质就一定提高了

10、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分析世界人口

增长的特点是:

( )

A世界人口直线增长

B世界人口缓慢增长

C世界人口在1920年后进入快速增长期

D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2-2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2-2

教学要涉及人口问题的一般表现,如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环境压力沉重等。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1、

 

表一:

我国人口增长变化示意图(单位:

亿)表二:

我国人均寿命变化图(单位:

周岁)

要解决上述图表反映的问题,我们必须( )

①继续实行计划生育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③努力做好优生工作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2005年1月6日中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总人口达到13亿,比预测时间推迟了4年到来。

至此,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

其中有8亿多农村人口和8507万文盲以及350万低智儿童。

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1000万左右。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32亿,并以每年3.2%的速度在增长。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中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哪些特点?

 

(2)、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说明了什么问题?

它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表明什么?

 

3、右面是A市近年来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人均收入、受高中以上教育人数比例的情况。

请认真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右图三条曲线分别表明了什么?

并说明原因。

 

(2)说明人口数量和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对居民人均收人的影响。

 

2-3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2-3

可给学生提供世界其他国家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数据,指导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找出这些国家和地区,指出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多方面的影响。

针对学生的疑问,还可以讨论造成特定地区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或启发他们就老龄化问题的某些方面,提出设想或建议。

读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现状与预测表,回答1-3题

年份

200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百分比

9.8%

11.75%

15.5%

21.9%

25.1%

27.4%

1、表格直接表明我国()

A.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的问题B.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C.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D.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2、在我国,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

①70后代末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降低了人口的出生率

②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③建国后一段时间里,我国人口增长过快

④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