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复习典型题型技巧点拨训练lslee.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2587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复习典型题型技巧点拨训练lslee.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说明文复习典型题型技巧点拨训练lslee.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说明文复习典型题型技巧点拨训练lslee.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说明文复习典型题型技巧点拨训练lslee.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说明文复习典型题型技巧点拨训练lslee.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文复习典型题型技巧点拨训练lslee.docx

《说明文复习典型题型技巧点拨训练lsle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复习典型题型技巧点拨训练lslee.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明文复习典型题型技巧点拨训练lslee.docx

说明文复习典型题型技巧点拨训练lslee

说明文复习典型题型、技巧点拨训练

●常见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如: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

 

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

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如何判断说明顺序

①以时间为顺序的,一般都有表示年代的时间词出现。

如:

“过后”,“不久”

②以空间为顺序的要抓住表示方位的词:

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

一般介绍建筑物的都用空间顺序。

③以逻辑为顺序的,判断是逻辑顺序可抓重点词语如:

“所以”、“首先”、“其次”。

作者不管是采用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的说明对象的特点。

说明顺序题型训练:

试题一:

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

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

其次是彩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

还可以通过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1、问:

本段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答:

2、问:

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的三种方法的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答:

试题二:

第一种泪水是在眨眼间产生的,即所谓的“基础泪”……,第二种眼泪,也具有纯生物作用,它是因为条件反射活动流出的泪水。

……第三种眼泪,也是最后一种眼泪,即由于激动而流出的眼泪。

得到的证实说,这种眼泪只有人类才有。

1、问:

三种眼泪的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答:

2、问:

本文说明三种眼泪时,哪种说得简略,哪种说得详细?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答:

试题三:

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

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

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例如:

摩托车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

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

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可能死亡。

1、问: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内容的?

答:

2、问:

文章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答:

注意:

有些时候,我们在分析某一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时,需要概括主要内容。

这类题目一般是: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我们可以从一组答案体会一下:

答案示例1:

这篇短文第一自然段主要说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其他各段接着说明白血球、血浆、血小板、人体的血量以及造血器官,所以这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答案示例2:

本文是根据人类使用铅的历史,围绕其用途、毒性展开说明的。

答案示例3:

文章先写昆虫和某些动物将树木分解,再写真菌和细菌对树木的分解。

所以:

有时候回答说明顺序就是把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前后概括出来以体现说明的前后顺序。

二、常见的说明方法题型示例与训练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

1.举例子:

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

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

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

5.下定义:

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

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下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

6.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题型训练:

试题一:

工业污水是重要的污染源。

例如制造染料、农药、灯泡、电池、开关的工厂,它们排出的废水中通常含有汞,这些废水流入到江河里,使生长在河里的鱼儿体内含有了许多的汞。

人吃了这种鱼,汞便在人体内慢慢积累起来,这就是汞中毒。

久而久之,汞中毒的病人会出现口吃不清、手脚麻木、耳聋眼瞎、精神失常等症状,甚至会死亡。

问:

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答:

试题二:

一般采用三种方法:

一是加热法。

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

二是吸湿法。

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颗粒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在凝结核上凝结成大气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

三是人工搅动混合法。

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

(2005年河北省试题13题)

问:

这部分内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答:

试题三: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

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能吞能吐的森林》)

问:

本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

试题四:

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

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

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

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问:

文章划线句子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

答:

 

试题四:

京沪高速铁路的技术含量是高的。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核心就是速度。

京沪高速铁路的设计时速是350千米,初期运行时速为300千米。

京沪高速列车完全可以与日本新干线列车、德国的“ICE”城际快车、法国的“TGV”高速列车以及穿越英吉利海峡的“欧洲之星”列车相媲美。

而且,京沪高速铁路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采用国产化的技术装备,打造中国品牌,将建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开启中国铁路高速斩时代。

问:

这文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4分)

答:

试题五:

红色魔鞋是刘翔的赞助公司为他参加2004雅典奥运会特别制作的。

它是目前为止该公司生产的最轻的一双钉鞋,比巨星迈克尔·约翰逊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夺冠时所穿的116克的金缕鞋还要轻。

问:

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句中的“目前为止”有什么作用?

答:

提示:

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使被说明事物具体化,更形象生动,具体准确地揭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使人们能清楚地认识被说明事物。

●说明文语言试题示例与训练:

●有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

1、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起表达准确的作用。

(例如“大约”“左右”“不完全”“几乎”“多”“最”“充分”等)一般说修饰的限制的词语越多语言越准确。

例1:

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

问:

简要分析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答:

例2:

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

问:

试简要分析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答:

例3:

含铅的颜料一定不能用在玩具和炊具上。

问: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在句中如何体现?

试分析之。

答:

例4:

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

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000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问:

请简要分析句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答:

例5:

科学实验表明,每人呼吸需氧量需由150平方米的绿叶提供的。

问:

试简要分析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答:

例6:

近200年间,地球上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问:

试简要分析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答:

例7: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

问:

试简要分析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答:

●正因为说明文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所以一些词语是不能删去的。

在回答原因时,可参照以下试题举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例1:

不少植物披针带刺。

答:

例2:

据专家的估算,我国某个大城市每年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工作日损失为620万个,经济损失达4亿元。

答:

例3:

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

答:

例4:

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问:

“缓解”改为“消除”好吗?

为什么?

答:

例5:

据说,这种炒豆芽有强身健体之功效。

问:

“据说”这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例6:

这种能源开发利用的仅占了百分之十。

问:

“仅”这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说明文段落作用示例与训练:

试题一:

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皆是:

“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

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米技术,却是顶上工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

问:

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

答:

试题二:

比如风雨过后晴空静朗,一轮明月正自薄云背后悄然初升,透过薄云,月光昏黄而柔媚,皓月四周,笼罩着一层七彩光环,犹如虹霓一般绚烂迷幻。

北宋大才子柳永就描写过如此美景: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柳永在月华中寄托他的浪漫情怀,不过他不善于解月华的奥义。

问:

本文引用诗句,你认为是否影响了这篇说明文的科学性?

答:

实战操作训练

(一)奇特的“电子生物”

(l)某一天,你发现窗户玻璃上静静地停着一只飞峨,看上去就像被你家的灯光吸引来的“不速之客”。

如果这样想,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实际上它是一个“昆虫间谋”,正在那里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2)几年前,一个科研小组宣布,他们研制出了一种“电子鼠”,它的重要用途是通过遥控装五完全控制其行动,利用它们灵教的咦觉在非常狭小的空间执行搜寻任务,比如发现陈藏的炸弹,或在地震废墟中寻找被掩理者。

(3)为了使控制人员能够观察到“电子鼠”所见情景,研究人员还在最新一代“电子鼠”身上安装了可视装笠。

为了确定”电子鼠”在野外是否已经发现目标并锁定气息来源,研究人员又在“电子鼠”的大脑内植入了一种专门用于收集神经信号的特殊装里。

(4)科学家之所以选择像老鼠这样的动物,是因为它们本身的体积比较大,能够携带小型摄像机、小型计算机以及电源等。

当然,它们的缺陷是,执行秘密侦察任务时很难达到隐形的目的,为此,研究人员又把目光投向了昆虫。

昆虫除了体型小、不易被发现外,它们飞行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

(5)多数有翅昆虫,比知蜜蜂、甲壳虫等,在从幼虫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变形期,研究人员就是在这一时期将芯片植入昆虫体内。

当幼虫发育成成虫时,芯片与肌体结合,成为昆虫机体的一部分,使之成为“电子昆虫”。

同时,还要求芯片与神经系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研究人员才有可能随意控制昆虫的飞行。

研究人员已经研制出了直径只有几百微米的超薄神经芯片,这种芯片富有弹性,能够在昆虫变形时与神经系统进行充分结合。

(6)“电子昆虫”的重要用途是当“间谋”。

“昆虫间谋”在控制中心100米范围内飞行,然后准确地停在距离目标数米远的地方进行侦察,任务完成后被召回。

但是要想将昆虫设计成真正意义上的“昆虫间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管是在昆虫背上装纽扣电池还是通过有线控制,都会在昆虫背上形成一个明显的像拇指样的突起,更不用说为了进行侦察还需要装上微型麦克风、环境感受器以及传愉装1等,这些都会让“昆虫间谋”一眼就被人识破。

因此,当务之急是缩小所有装呈的体积,同时找到能够充分利用昆虫自身能量的方法。

(7)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那些停在琦上的苍蝇很可能就是一个“间谋”。

因此,到时候你一定要小心,也许随身携带一瓶驱蚊水或者在手边常备一个苍蝇拍才是上上之策!

(选自《教师博览》2009年第4期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电子生物”有哪些重要用途。

(4分)

2.科学家研制出了“电子鼠”后,为什么又把目光投向了昆虫?

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那些停在墙上的苍蝇很可能就是一个“间谍”。

4.科学家研制“电子生物”的过程,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迪?

(3分)

(二)酸碱食品与健康

①如果测定人体的血液,就会发现它永远是中性偏一点碱。

可是人类每天吃的食品以酸味为多,碱味食品却几乎没有,为什么人体环境反而是偏碱的呢?

②柠檬等水果虽然有非常强的酸味,但是它们的酸味来自于柠檬酸。

柠檬酸在人体内可以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中的二氧化碳是酸性的,但它通过呼吸作用被送出体外,实际上并不会明显增加人体的酸度。

同时,柠檬等水果富含钾、镁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碱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可以让身体偏向碱性。

所以,酸味极强的柠檬实际上却是一种典型的“碱性食品”。

③如果分析肉类在人体内的代谢,就会发现它与柠檬的情况正好相反。

肉类富含磷、硫等非金属元素。

这些元素属于“成酸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形成酸根离子,从而让身体偏向酸性。

所以,肉类都是“酸性食品”,尽管它们吃起来一点酸味也没有。

④总的来说,鱼、肉、蛋、海鲜、精米白面以及碳酸饮料都是酸性食品,而蔬菜、水果、海藻、薯类、豆类以及茶叶都属于碱性食品。

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

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肾可以调节离子的排出比例,肺也可以调节二氧化碳的呼出量。

此外,人体还有一个巨大的碱性元素备用库——那便是骨骼。

如果成酸元素过多,难以靠缓冲机制来调整,身体就会从骨骼中动用钙、镁等成碱元素来中和酸性元素,维持体液正常的酸碱度。

⑥然而,人体的调节机制虽然精密而有效,却总有一个能力的限度。

如果成酸元素过多,超出了人体调节的能力限度,就容易引起人体生理上的酸碱平衡失调。

⑦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问题是酸性食品摄取过多。

长期如此,便会过多消耗骨骼中的钙库存,引起钙的加速流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龋齿和近视。

如果长期处于酸碱食物失调的状况,形成“酸性体质”,还会使人类抵抗力降低,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1、用一句话概括:

本文告诉了我们酸碱食品与健康有什么关系?

2、阅读文章②③段,给“碱性食品”或“酸性食品”下一个定义。

(2分)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选一词作答即可)(2分)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

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文,给现代人在饮食习惯方面提一些良好的建议。

(注意说明理由,不超过50字)(2分)

近年来,一些健康的饮食传统被抛弃:

人们不喝茶水,而是改喝可乐;不吃薯类和豆类,却总是吃精米和白面;很少吃绿叶蔬菜,却吃很多的鱼肉海鲜。

(三)高明的大自然

江北雪

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

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

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

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

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别以为这没有了不起。

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

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

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

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

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

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

在高倍显微镜透视下,鲍鱼的外壳有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黏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

在有机糖蛋白胶黏合下,软体动物的自身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在昆虫世界里,蝴蝶显得分外妖娆。

它们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

科学家研究发现,蝴蝶翅膀上下扇动时,形成了一个斗形状的喷气通道。

喷气通道的长度、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大小形状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

蝴蝶飞行时,空气会沿着喷气通道从前向后喷出。

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

由此可见,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

(选自《语文读本》,有删改)

1.科技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本文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差不多”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答:

2.软体动物的外壳和蝴蝶的翅膀有什么神奇高明之处?

(2分)

答:

3.本文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和哪些说明方法?

(2分)

答:

4.请你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

(3分)

答:

(四)气候灾难,世界正在承受

①据相关专家分析,岁末年初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雨雪天气作为极端气候的表现之一是在全球变暖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全球变暖正在导致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更加反复无常、更加难以预测”。

  ②去年7月,互联网上流行着一个戏谑的“段子”:

“重庆处处都是海景房,遍地都是游泳池。

”那时重庆已被大雨“浇透”,降水量突破了1892年以来日降雨量极值。

同样在7月,泉城济南也遭到了突发暴雨的袭击,市区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51毫米,为1958年以来历史最大值,整个“泉城”汪洋一片。

  ③除此之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在2007年也有一个洪水滔天的“记忆”。

年初,南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安哥拉、亚洲的巴基斯坦等地遭遇突如其来的洪水袭击。

在西南印度洋的留尼汪岛上,还产生了3天连续降水3929毫米新的全球降水纪录。

夏季的欧洲,在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两个地区,降水量打破了1789年以来的同期降水纪录。

7月,非洲迎来雨季,东非和西非多国遭遇暴雨袭击并引发洪灾,大批难民失去家园、流离失所。

而南亚一些地区更是被3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所浸泡,沦为汪洋泽国。

  ④一边是大雨倾盆,一边却是烈日炎炎。

去年,美国共追平打破了263项温度纪录。

持续高温干燥的天气不仅使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年水位创下历史新低,更助长了去年发生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有史以来最大、破坏性最强的山林大火,22人不幸罹难,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⑤美国发生的灾难只是去年热浪肆虐全球的缩影。

6月初,高温袭击了南亚一些地区,巴基斯坦南部甚至出现了51.6℃的极端天气。

7月,东、南欧的罗马尼亚等国气温一直高居40℃以上。

8月,日本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极端最高温度达40.9℃,创下了日本最高气温纪录。

  ⑥相关分析指出,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

过去一年中,“古努”、“锡德”、“罗莎”、“利奇马”等系列台风陆续登场,台风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海面上的渔船被打得七零八落,路边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急驶而过的火车都被掀翻在地。

2月28日,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遭遇最大风力14级的大风,致使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一列旅客列车车窗被飞沙打碎,车厢被吹翻,4人不幸罹难。

1、请简要概括本文所要说明的核心内容。

(3分)

2、本文层次分明而衔接紧凑。

请以第2至6自然段为例分析说明。

(6分)

3、为了具体地说明全世界正在承受的暴雨、高温等气候灾难,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分)

4、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美国发生的灾难只是去年热浪肆虐全球的缩影。

(2)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

(五)今天你“低碳”了吗

戎戒

①盘点2009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

“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

②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

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

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

以塑料袋的使用为例,自限塑令执行一年多以来。

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2/3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240万一300万吨,减排了二氧化碳120万一l50万吨。

再以去年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据测算,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

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

单纯的数字只能说明集腋成裘的效益,广泛的宣传发动则会激发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

回顾2009年“为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我国民众表现出空前的关注与支持。

在2009年3月28日晚20:

30_-21:

30。

诸多夜景工程绚烂的灯光瞬间熄灭,突然的漆黑与静谧却更让人感到美丽与震撼,也展示出广大民众对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无声的支持。

也许这一活动所节约的能源无法精确统计,但由此而产生的宣传示范效应却远远大于单纯的数字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④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自觉行动。

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媒体参与,都应当努力营造“低碳”环境的舆论氛围,向每一个市民普及低碳生活的科技知识,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