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2502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docx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docx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

作为开篇一课,它起着承接性和基础性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

本课的学习不仅有助于理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也有助于理解必修二中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将本课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德国、朝鲜的分裂,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基本史实。

2、理解:

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

3、运用:

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的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概括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系列问题的设计和设置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提高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重点难点】重点:

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

“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背景

1、雅尔塔体系确立:

◆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基础:

美苏均势

◆实质:

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作用:

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1)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4、主观:

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二、美苏“冷战”

(一)美对苏的“冷战”

1.含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信号: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表现:

①开始标志: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政治):

②马歇尔计划(经济):

a目的:

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根本目的:

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

b提出者: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③成立北约(军事):

a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性质:

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c影响:

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二)苏联的应对措施:

1、经济上——经互会的成立:

(1)时间、国家: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国;

(2)目的:

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2、军事上——成立华约:

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一)消极影响:

1.导致一些国家的分裂,例如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

(1)德国分裂:

◆背景:

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

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分裂: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

◆背景: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分裂:

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发展: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2、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例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1)朝鲜战争:

①背景:

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组成所谓“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内战,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②概况: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战争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③特点:

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2)侵越战争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

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时间:

1961年—1973年

◆结果:

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3)在中国:

“扶蒋反共”。

(4)古巴导弹危机:

◆原因:

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结果:

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二)积极影响

①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争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形成,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④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争夺,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开始形成。

【巩固练习】

1.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材料中的“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表现为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解析:

B战后,美国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其中也包含了东欧,苏联认为这是向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苏联和东欧其他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2.关于“马歇尔计划”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B.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C.是“杜鲁门主义”一次大规模的运用

  D.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完成了经济封锁

解析:

D马歇尔计划只是孤立社会主义阵营,没有完成经济封锁。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国际冲突,其共同背景是

A.亚欧对抗力量失衡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D.雅尔塔体系逐步瓦解

解析:

C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冷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虽然属于热战,但都与美苏“冷战”有关,被称为“冷战中的热战”,C项符合题意。

4.马歇尔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欧洲复兴计划。

他曾说,如果一开始就把苏联和东欧国家排斥在计划之外,就会吓跑欧洲人,有的欧洲国家就会表现迟疑。

这不能用来说明

A.美国有意识地制造了欧洲的分裂        

B.美国将分裂欧洲的责任推卸给苏联

C.美国有意掩盖其从经济上控制西欧的企图

D.美国有意在欧洲建立起一个军事战略同盟

解析:

D欧洲复兴计划是要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巩固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不能说明D项所述。

5.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

“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

”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

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

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A.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

C.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解析:

A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冷战政策。

从二战结束后初期、演讲等信息中可以判断是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6.“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实行军事援助

解析:

B“面包”意思是经济援助,所以能够体现此观点的是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凭借雄厚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加强了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援助。

这些受援国家能够得到美国援助主要得益于

A.与美国同为资本主义国家                 B.都属于二战的主要战胜国

C.美苏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     D.都参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析:

C联系相关史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凭借雄厚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加强了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援助”主要指的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在当时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对抗苏联、维护国家利益所做的的一些活动。

8.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①冷战 ②杜鲁门主义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

解析:

B 冷战表现包括杜鲁门主义、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朝鲜战争是热战的表现。

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解析:

B 这两个计划都是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政策采取的具体措施,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抗。

10.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它”是  (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马歇尔计划   C.世界贸易组织   D.关贸总协定

解析:

B“它”既遏制共产主义,又把制造商和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具有政治经济双重目的,有一箭双雕效果的应该是马歇尔计划。

11.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

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护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了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    B.“冷战”局面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C.加紧孤立、封锁和威胁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D.扶植日本,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

B1947年美苏冷战局面形成,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孤立、封锁中国和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美国对日采取扶植政策。

12.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指出: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其本质意图是

A.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        B.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

C.苏联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     D.美国应该对苏联采取遏制的政策

解析:

D用排除法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凯南论为:

“苏联是是个很狂热的国家”、“苏联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这只是美国单方面的片面之辞,不足为凭,故而AC排除。

材料中可以很直接的看出,美苏之间有很大的矛盾,这只是现象上的,并不能体现本质意图,故而B排除

13..2008年9月10日,俄罗斯两架战略轰炸机在委内瑞拉“解放者”军用机场降落。

这是1991年后,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第一次在西半球着陆。

此间有舆论认为这类似于上世纪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

对这两个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都导致两国关系紧张                B.都发生在“冷战”时期

  C.都体现了社会制度的对立斗争        D.都导致两极格局的瓦解

解析:

此题可用排除法,基于时间的原因可排除B和D,而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的社会制度相同,可排除C,故答案为A。

14.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斤吉尔说过一句话: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人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人的北关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B.英国力量受到削弱

   C.社会主力力量增强               D.英国与苏联和美国矛盾加深

 解析:

D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但是英国和美苏关系还没有陷入低谷。

战争中英国和欧洲被削弱,英国也在其中所以有了丘吉尔的说法。

15.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完成,这一转变是指开始 

   A.对苏联发出了战争叫嚣   B.放弃了维护雅尔塔体系的政策

   C.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D.发出了进行“冷战”的信号

解析:

C美国的外交政策有局部霸权主义到全球霸权主义。

16.(2010山东济阳质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

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的成立    D.华约的成立

解析:

D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正式形成。

17.若以“风”字开头的成语来概括二战后的世界形势的特点,你认为最贴切的是

A.风雨同舟       B.风云变幻   C.风调雨顺          D.风平浪静

解析:

B二战后美苏两国争霸,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

在冷战的背后有局部的热战,ACD都太平静,只有B最贴切。

18.(2010临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国际冲突,其共同背景是

A.亚欧对抗力量失衡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D.雅尔塔体系逐步瓦解

解析:

C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争霸的局面,在双方争霸过程中双方势力此消彼长,在国际格局的表现上就表现为题目所述的事件。

D项发生在二十世纪后期。

19.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

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这种“政治智慧”是

A.都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共同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D.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解析:

C法德两国在二战之后“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指的是两国和解,探索欧洲合作的一体化之路。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解析:

D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21.前一段,因格鲁吉亚冲突,美俄关系空前紧张。

双方领导人言辞强硬,军事上各有动作,美国军舰进入黑海,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巡航拉美。

有人说,俄美之间将步入一种“新冷战”关系。

但有人认为,用“新冷战”描述当前的美俄关系似不准确,冷战时代的时空毕竟不是今日的时空。

之所以说“不准确”,下面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现在不存在直接对抗的两大意识形态体系

B.现在不存在两大军事集团的直接对峙

C.俄罗斯目前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不成挑战

D.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

C本题主要考查冷战的概念。

冷战主要体现的是美苏之间意识形态的对抗,是两极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