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及答案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244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及答案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及答案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及答案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及答案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及答案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及答案二.docx

《山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及答案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及答案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及答案二.docx

山东省高考语文冲刺卷及答案二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山东省高考模拟冲刺卷

(二)

语文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崩盘/硼砂找碴/豆腐渣黯然/三聚氰胺

B.搽粉/换茬巷道/避风港阽危/沾沾自喜

C.沔水/钙化疳积/擀面杖匡扶/吃糠咽菜

D.翎毛/绫罗妖娆/绕口令蚊蚋/木讷寡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拥戴编纂侯车室川流不息B.肇事坐标红彤彤脍灸人口

C.暴躁永诀天灵盖洁白无瑕D.奢靡诙谐条形码趋之若骛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论如何变迁,中国老百姓永远在心灵深处为毛泽东主席留有一个重要的位置。

②运动会导致心跳过快,心脏负担过重,因此,老年人应该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

③染头发可以使人美观,但染发过多容易伤及发根头皮,有时会诱发相关的疾病。

A.①时势②急剧③以致B.①时势②急遽③以至

C.①时世②急剧③以至D.①时世②急遽③以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市场上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消费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择善而从,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B.这次中秋灯展中,我们以灯光营造出满月造型,就像是把钟灵毓秀的月亮搬到家中一样,瞬间让家庭增添了几分童话色彩。

C.老校长不但治学有方,而且具有高超的演讲能力,每次演讲,都能让同学们听得出神入化,从心灵深处受到莫大的启迪。

D.国家画院研究员王艺是一位才高气清、儒雅谦和的文人,在写诗、作词、书法、刻绘、雕塑、摄影等领域都有不凡建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感动中国》自创办以来,以评选震撼人心的人物为载体,弘扬社会正能量,被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

B.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相比于获奖呼声较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来说,爱丽丝·门罗对中国读者要陌生得多。

C.土地流转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避免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等现象不再发生。

D.索契冬奥会已经落幕,中国运动员虽然在比赛中为国人奉献了不少惊喜,但是中国“冰强雪弱”的发展格局并没有多少转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这似乎已成为常识。

大量农民工因经济衰退失去在城镇的工作岗位,返回乡村,生活将陷入困境,于是,很多人提出,政府应当更为积极地推进城市化,“人口必须大规模集中在城市”。

但是,这很可能是一个错误,一个已经造成巨大经济社会问题的错误。

城市化是什么?

稍微观察一下当下中国就会发现,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是,城市存在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乡村则没有。

人们之所以愿意生活在城市,就是看中了这些公共设施带给自己的收益。

它意味着生活的便利、高效,也意味着文雅。

这是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所在。

依据这一观察,人们当然可以说,要满足人们过上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就必须让人们集中到城市居住。

但是,如果考察一下其他国家,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共设施在乡村同样存在。

即使稍微差一些,也不会差太多。

这样的事实足以让人们反思关于城市化的理念。

确实,城市化意味着一系列现代公共品。

它可以区分为有形的、无形的两大类。

无形的公共品就是较为合理的治理制度安排,有形的公共品就是公用基础设施。

它们共同支持了城市较为高效、便利的生产和生活网络。

然而,只要政府没有对知识、人力、资源的流动施加人为的法律与政治限制,则形成于城市的现代文明元素,必然逐渐扩展到乡村地区。

如哈耶克所说,现代文明的特性就是具有“可扩展性”。

这也正是欧美各国历史上所发生的故事。

在这些国家,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市居住了,国民的城市化率相当高。

但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的人口并未继续生活在原来比较低劣的环境。

相反,乡村地区也引入了城市的制度,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

换言之,乡村卷入到城市的交易网络中,也城市化了。

乡村人口不必迁徙到城市,同样也能够享有现代的各种基础设施。

这样一来,一个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生活,基本上不再是在幸福与痛苦、机会与困顿之间进行选择,不是全有或全无的选择——这其实根本不是选择。

相反,只有当城市与乡村的公共基础相近的时候,才有选择可言。

城市与乡村自然地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各有优劣,当其基础设施相近的时候,人们方可各依性情进行权衡抉择。

城市化不等于人口大规模迁居城市。

当然,在城市化发展之初,会有人口迁居城市的大趋势,但在中国,制度的不健全却使这种流动变成畸形的单向流动。

政府基于现代化就等于城市化的理念,只在城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基本遗忘了乡村。

于是,在中国,现代化就只是城市的现代化。

这样,乡村人口——尤其是其精英——被诱导长期地、大规模地迁入城市,哪怕他们在城市享受的公共品大打折扣。

城市不断筛选、抽取乡村的精英,由此导致一个可怕后果:

乡村丧失了自我发展的主体。

6.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对“城市化”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化就是让乡村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

B.城市化就是为人们提供一系列现代公共品。

C.城市化就是引导人们向往现代化的生存方式。

D.城市化就是只在城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

7.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现代文明具有可扩展性”的一项是()

A.乡村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

B.乡村连通了城市的交易网络。

C.乡村精英大规模地迁入城市。

D.乡村地区引入了城市的制度。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当下中国,是否存在较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

B.便利、高效、文雅的城市生活,使城市对人们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C.就算城乡公共基础相近,城乡生活方式仍各有优劣,人们仍需权衡抉择。

D.政府只有积极推进城市化,才能解决因经济衰退导致的农民工返乡问题。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

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

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

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

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其父戒之曰:

“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

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

”熙自是稍加饭粥。

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

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

时吐谷浑①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

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

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

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

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

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

“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

”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

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②更相谓曰:

“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

”于是相率归附。

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③。

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吐谷浑:

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

②渠帅:

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③总管府:

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熙性严重,有雅量             重:

持重。

B.熙自是稍加饭粥             稍:

稍微。

C.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洽:

和谐。

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          杜:

禁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功进位上开府           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①上闻而嘉之              ②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

C.①今者乃以手教相谕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①我辈其可违乎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体现令狐熙施行“良政”的一项是()

①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②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以功进位上开府④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⑤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⑥为建城邑,开设学校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熙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

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

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

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3分)

 

(2)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

(3分)

 

(3)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mí):

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

天气温和。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4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加以简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知来者之可追。

(陶潜《归去来兮辞》)

(2),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3)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苏洵《六国论》)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6)子曰:

“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五、(12分)

1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4分)

①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纸面”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③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