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2369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说明文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说明文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说明文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说明文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文训练.docx

《说明文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明文训练.docx

说明文训练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

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

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

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

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

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

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

联合国已发出警告:

"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

"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

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

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

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

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

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

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①段中"繁衍"的"衍"读音是______________,加点词"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根据语境,③段中加点词"脆弱"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2分)

   4.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分)

   5.从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分)

8.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雾霾引起“城肺病”

  ①2013年1月13日的京津地区,俨然上世纪五十年代“雾都”伦敦的翻版,北京多个空气检测点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浓度指数“爆表”,通州地区甚至达到950微克/立方米,建设“美丽中国”目标遭遇严峻挑战。

  ②据中国环境检测总站统计,截止13日零时,在全国74个PM2.5浓度检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达到了“重度污染”,33个城市呼吸困难。

(A)在受影响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北京、石家庄、保定、邯郸、天津沧州、廊坊、唐山等地都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

其余在山东、四川、安徽等地市也发布了黄色或橙色预警。

河南新乡和开封甚至发布了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在辽东半岛、湖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等地也都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③北京环保局将这次污染归为三个因素,其中,根本原因是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大量排放,直接原因是近期天气极端不利,重要因素是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

  ④环保部污染防治司指出,(B)把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控制在1200万吨以内,才能满足适合户外活动的“三级天”要求,但“十一五”末期较“十五”末期减排二氧化硫超过10%之后,每年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仍然达到2200多万吨,和二氧化硫一样,其他污染物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排放水平,短期内仍不能满足群众的舒适度和健康需求。

近十年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都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大气污染涉及到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规划等方方面面。

短期内针对“重度污染”天气而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无济于事。

  ⑤亚洲开发银行等发布的报告在表示,上述所有污染来自工业点源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一方面,大部分二氧化硫排放均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钢铁、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

这些行业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以上,大大高于它们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

两一方面,由于包括PM2.5等多种污染,机动车尾气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而过去几年,民用机动车(即非军用车、公务车和私家车)的数量每年以15%速度增长,私家车年增长率更是达到20%。

  ⑥具体到PM2.5,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认为,大型城市PM2.5严重超标与以下因素相关:

一是最远达到几百公里以外的植被遭到破坏,裸露的表土大量增加,沙尘远距离运输到城市;二是城乡结合部继中心城区之后大兴土木,以北京为例,五六环以外尘土飞扬;三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污染物排放,包括燃煤锅炉、机动车尾气、炒菜油烟、加油站和家居装修的挥发物等等;四是周边城市重化工业污染排放,如周边城市对北京PM2.5排放的“贡献度”接近四分之一。

  ⑦大气污染防治,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不仅需要环保部门的努力,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更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同时也需要改变我们生活方式。

  1.通读全文,请给“城市肺”下定义。

  2.第⑤段加点词语“大部分”能否删去,并简述理由。

  3.请从文中A、B两处画线句子任选一句,指出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为防止美丽家乡被雾霾笼罩,请你提出两种具体做法。

 

走向3D时代

①热映的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以其身临其境的3D(三维)效果赢得了全球影迷的好评,掀起了一股3D电影热潮,同时也让很多对3D技术持怀疑态度的人变成了3D技术的支持者,更让人们对3D家庭影视生活充满无限向往。

一直徘徊在主流市场之外的3D技术终于奏响了进军家庭娱乐业的号角。

②3D是tlllree—dimensioilal的缩写,就是三维立体图像。

就实质而言,这项技术原理并不复杂。

人是通过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存在状态。

在屏幕上,只要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画面不是一幅图像,整个画面就会立体起来。

③3D技术在商业运用上已经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3D立体影院将投资建设,3D影片的数量也在大大增加。

在3D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影视、音乐、动漫和网络游戏的相互渗透使得3D技术在电子消费领域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消费电子产品中使用3D技术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④3D技术不仅被电影界接受,在电视领域也颇受青睐。

如今,各电视生产商均借机力推3D电视,希望引领今后平板电视的发展趋势。

电视媒体也争先恐后地将这项先进的视觉技术引入体育比赛转播中。

英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3l目下午17时打响的英超联赛,阿森纳主场迎战曼彻斯特联队的榜首大战,已成为英国体育史上的第一场由3D技术转播的体育比赛。

⑤此外,3D数码相机、3D数码相框已于去年年末实现产品化。

3D数码相机可以通过

双镜头叠加同一场景以产生立体影像,或是利用3D功能进行不同色彩模式的对比。

而3D数码相框则是利用偏光原理,将不同图像同时折射到双眼,甚至可以充当3D眼镜,将普通照片立体化。

在今年1月,松下公司展出了全球第一款高清3D摄像机,其双镜头的设计可以说非常独特。

松下将该机的透镜、摄像机前端和双存储卡存储器合为一体,从而使机身更加轻便,在用户进行手持式拍摄时更加灵活。

同时,该机可自动对图像进行校正,不需使用任何附加设备就能直接记录3D影像。

⑥不过,真正3D时代的到来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我们虽然能去电影院体验3D

电影,但资源相当有限。

3D电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没有3D节目内容的话,3D电视就只

是一个摆设。

技术标准的制定同样是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另外,健康和安全也是3D

显示技术急需攻克的难题。

研究结果显示,观众在观看立体影像时,由于眼睛会迅速地来回

移动,因而容易造成眼睛疲劳。

因此,对于栩栩如生的3D立体影像带来的视觉享受,我们

还需要耐心地等待。

(选文有删改)

15.选文第①)段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开头,有什么作用?

(2分)

l6.阅读第②段,用简单的语言给3D下个定义。

(2分)

17。

结合文意,说说真正3D时代的到来有哪些制约因素?

(3分)

18.3D技术在未来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

请你发挥想象,举一例加以说名明。

(3分)

 

15.(2分)答案:

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②引出说明对象(1分)。

l6.(2分)答案:

3D是人的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到的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图像。

(用文章第一句回答,只得1分)

17。

(3分)答案:

①3D资源相当有限(1分);②技术标准的制定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1分);③人的健康和安全也是3D显示技术急需攻克的难题(1分)。

18.(3分)

开放性试题,想象合理,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

3D技术在未来还可以应用于教学,医学,水下作业,地下采矿,空中导航等领域(1分)。

比如,在未来医学领域,利用3D显示技术进行手术,将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2分)。

 

饮食不宜过烫

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

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

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

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

人体体温在37。

C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

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

C~43。

C,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

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

①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

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

研究发现,人体在37。

C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

C~37.2。

C,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

C~40。

C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

C~60。

C。

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

C左右。

②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

C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

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

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

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

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

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

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

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

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

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

清淡温凉吃美味,食不过烫保平安。

21、文章用四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

(2分)

22、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这些结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

(5分)

23、划线处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请任选一处说明它的作用。

(4分)

24、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中“可能”能不能删去?

为什么?

(2分)

 

(四)说明文阅读(13分)

22、(2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了热饮热食的危害,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23、(5分):

危害有:

容易发生癌变(1分);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1分);难以细品食物的美味(1分)。

途径(2分):

调查发现、病理研究

24、(第一问2分):

①举例子、②列数字

(第二问2分。

选项不给分,但不写选项扣0.5分)答案略

25、(3分):

不能删去(1分)。

因为“可能”一词说明癌症除了与热饮热食有关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果去掉“可能”就排除了其他因素,与原文不符(2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5—19题。

(14分)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

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

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

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

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

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

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

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

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

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

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

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

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

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

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

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

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

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仙境。

(选自《飞向太空》,有删改)

15、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分)

答:

16、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分)

答:

17、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18、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19、拓展链接。

(4分)

舱外航天服是一套防护和应急救生的复杂系统,用于保证宇航员出舱安全。

目前,“太空行走”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下一个目标,而成功研制舱外航天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条件之一。

请你联系选文内容,说一说舱外航天服应具有哪些功能?

答:

 

《飞向太空》

15、载人航天飞行面临的险境(或载人航天飞行要克服的难关,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

16、逻辑顺序

17、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出说明的中心内容,引出下文的具体说明。

18、分类别: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太空强辐射的类型。

19、防泄漏(供氧)、防辐射、防撞击(减振)、降噪(答出前三点即可)

 

说明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

什么是雾霾天气

  ①每到秋冬天,雾霾天气就来了,最近尤其严重。

雾霾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很多行人外出都带上了口罩,到底什么是雾霾,雾霾形成原因是怎么样的呢?

  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霾也称灰霾(烟霞),由于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

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

统称为“雾霾天气”。

③PM10和PM2.5是空气首要污染物,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显示,颗粒物(PM2.5和PM10)为连续雾霾过程影响空气质量最显著的主要污染物,以严重影响环境健康和环境能见度的污染物PM2.5为例,京津冀区域城市部分点位的小时最大值达到900微克/立方米,超过空气质量日均值标准(75微克/立方米)的十倍以上。

  ④雾霾与气象、污染排放等有关。

事实上,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

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⑤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霾在气象学上称为辐射雾,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环保专家表示,如果在冬季遇到长时间雾霾过程,通常在北方地区因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中等以上城市人口集中排放量大的主城区连续三天的空气污染物积累就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在南方地区如果生产和交通排放量大也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

 

  ⑥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极易使哮喘复发,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和变异性咳嗽等。

因为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粉尘、烟尘,尘螨也可能悬浮在雾气中,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这些过敏原,就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闷气、呼吸不畅等哮喘症状,严重会致死。

9.下列对雾霾天气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霾是由于空气中的的颗粒物使大气浑浊,从而导致能见度恶化。

B.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增多,危害加大,我国已全面把阴霾天气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C.颗粒物pM10和pM2.5是连续雾霾天气过程中影响空气质量最主要的污染物。

D.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的原因。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

A.我国京津冀区域城市部分点位的小时最大值已超过了90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日均值达到标准(75微克/立方米)的十倍以上。

B.由于空气质量下降,我国中东部地区近几年入冬以后经常会遇到雾霾天气。

C.南方地区如果生产和交通排放量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也会出现雾霾天气。

D.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严重的甚至会致人死亡。

11.下列对本文的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雾霾天气”为说明对象,介绍了什么是“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的成因及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等内容。

B.第③段用举例子、列数字来准确说明颗粒物是形成雾霾天气,影响空气质量最主要的污染物。

C.第⑤段用准确平实的语言说明了雾霾天气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

D.本文按照空间顺序,依次说明了京津冀区域城市、我国中东部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的原因。

雾霾

⑴连日来,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1/3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雾霾天袭扰中东部大城市。

网友调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

究竟什么雾霾天,在这,我给大家做一下科普性的介绍。

⑵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

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

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

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

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⑶霾(mái),也称灰霾(烟霞)。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

⑷霾与雾的区别是什么呢?

⑸雾是自然形成的,霾是人为造成的。

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