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一轮题库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2126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一轮题库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人教版一轮题库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人教版一轮题库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人教版一轮题库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人教版一轮题库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一轮题库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人教版一轮题库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一轮题库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一轮题库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人教版一轮题库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第一节专题二Word版含答案

专题二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

中国古典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如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

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一、山水田园诗

(一)阅读点拨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情景关系加以品析。

首先,把握景物(意象)特征。

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其次,领悟诗人溢于景物的情感。

山水田园诗表达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另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二)阅读训练

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

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3)表达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2.(2009·海南、宁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

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简要叙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

请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解析 

(1)由词中所描绘的“桑”“蚕”“细草”“黄犊”“斜日”“暮鸦”等意象构成的意境可知,叙述时抓住关键词,注意每个事物的情态和特点。

(2)“愁风雨”的“桃李”和在春光中争艳的“荠菜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褒一贬,态度鲜明,也表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可知作者绝非在纯粹地写“桃李”“荠菜花”,而是和诗人的自身境遇有关,因此,所谓的“代人赋”只是托辞而已,其实是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思想。

二、边塞军旅诗

(一)阅读点拨

边塞军旅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

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边塞军旅诗有对边塞风景的描写,展现边塞独有的自然风貌,更为抒发将士边塞生活作了很好的铺垫、烘托;也有对征战的描写,不过,它常常借助一些意象,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去表现战争的场面或边塞的风光。

这些景象(意象),从用品看,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从景物看,主要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

抓住这些意象,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鉴赏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在唐代的边塞征战诗中,还有着一种浓郁的汉代情结:

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

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

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是唐代边塞征战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边塞军旅诗表现的思想感情较丰富。

或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或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惊叹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等。

当然,更多边塞诗体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情: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

如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张说的“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等。

(二)阅读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注]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 受降城:

灵州城,贞观年间唐太宗曾于此受突厥降,故史家称之为受降城。

(1)这首诗的前两句展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诗歌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的前两句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月下凄冷景色:

远望回乐峰前沙地如雪;近看受降城外月色皎洁,犹如秋霜。

(2)这首诗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

全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第三句写声(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管声),用的是烘托、铺垫的写法,即通过前三句的层层烘托、铺垫,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将士们共有的绵绵乡愁。

解析 纵观全诗,可以从诗中特别是末句“征人”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根据边塞诗的特点就能回答第

(1)问,第

(2)问主要是考查表达技巧。

考生必须掌握常用的手法,并能准确分析。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穷边词(其二)

姚 合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陇西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请结合诗句判断这两首诗是不是边塞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简析这两首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姚诗和陈诗均为边塞诗。

姚诗题中的“穷边”是极远的边地。

诗作写边镇的升平景象借以赞扬边镇守将的防守之功。

其中有“将军”“边头”等特定称谓。

陈诗的题目“陇西行”是乐府旧题,一般描写边塞战争。

诗作借助“匈奴”“胡尘”“无定河”等特定名称,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2)姚诗借描写边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委婉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之情。

陈诗以将士杀敌的英勇、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的无期,来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三、怀古咏史诗

(一)阅读点拨

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借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

诗题中往往含有“咏史”“怀古”“览古”等字样,有的干脆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

从表达的方式看,怀古咏史是手段,抒怀讽今是目的。

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有关人物。

比如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

其次,要体会作者的意图及思想感情。

怀古咏史诗大多是“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引发思古之情,一定有现实的因素。

此类诗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评判历史,发表观点,诗人只是旁观者,不置身其中。

如杜牧《题乌江亭》。

另一种是把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类比对比,寄托伤感;或借古讽今,哀叹兴衰;或总结经验,以古谏今等。

怀古咏史诗的结构为: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内容有:

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手法有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等。

(二)阅读训练

1.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这首小令写了几层意思?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层。

第一层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地势,第二层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三层写作者沉痛的感慨。

三层意思层层深入,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

亦作“二水”。

(1)首联写“江自流”,对应着“凤去台空”,同时又引出下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

(2)诗人为何要把吴、晋作为咏怀的对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浮云蔽日”是个比喻,再联系“长安”这个特定的所在,说说诗人愁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六朝繁华一去不复返

(2)吴、晋是六朝的代表,金陵是六朝古都。

(3)君王被奸邪蒙蔽,自己不得任用。

四、托物言志诗

(一)阅读点拨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寓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首先,抓住“物”的形象特征。

从具体描写物象的诗句入手,从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等特征出发,挖掘出物象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

其次,理解“物”寄托的思想情感。

一般来说,咏物诗中的寄托往往跟诗人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有关系。

第三,分析诗的写作技巧。

一般来说,从表现手法上是托物言志,从修辞角度看有拟人、比喻,从描写方法上讲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二)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孤 雁

崔 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①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②,孤飞自可疑。

【注】 ①关月:

关塞上的月亮。

②矰缴:

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1)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标题“孤雁”中“孤”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孤雁”是怎样的形象?

诗人借孤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孤”字是本诗的“诗眼”。

“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了一起,浑然天成,既写出了大雁的孤独,又写出了诗人羁留客地的离愁别绪。

(2)孤雁孤独、压抑、恐惧,在艰险的行程中,它心境凄凉,心有余悸。

诗人漂泊异乡,世路艰险,通过对孤雁处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五、送别怀人诗

(一)阅读点拨

送别怀人,抒发离愁别绪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题材和主题。

首先,要掌握其结构写法。

一般是即景抒情,开头是叙事,或写景,然后是抒情表意。

就律诗(绝句)而言,首联叙题写意,颔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颈联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颔、颈联或颠倒并说亦可)尾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其次,把握诗的常见意象,如杨柳、长亭、短亭、劳劳亭、酒、月、阳关、舟、灞桥等。

再次,掌握诗的情感内容。

送别怀人诗表达的情感很丰富复杂,一般的情感有: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绪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

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想象、虚实相生,③比喻,④衬托、烘托。

(二)阅读训练

1.(2008·重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

请作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①修辞巧妙,用语绮丽。

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

②想象别致,意蕴生动。

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

上片开头“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

词人把明澈的流水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

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词人通过这一设想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

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

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

“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

希望他生活在“春”里。

这个“春”既指鲜花如锦的春天的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旅月怀人

宋 琬

月去疏帘才几尺。

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

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

清影裴回①,欲睡何由得?

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②遮掩窗儿黑。

【注】 ①裴回:

即徘徊。

②生憎:

此处作厌恶解。

(1)请分析上下片中“白”与“黑”二字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写“怀人”时用了哪些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片中的“白”字与下片中的“黑”字遥相呼应,都是从视觉上来写作者的心情的。

伤心之人触物皆可伤心,更何况身在旅途之中,面对满地清辉,一个“白”字尽写作者的怕见;下片的“黑”字,更是写出了夜半无眠时作者内心的悲凉,无论是色泽还是氛围,全用浓墨渲染,画面上那一抹惨白月色更令人心悸。

(2)①借视觉之景来描绘悲凉意境,融情于景。

借近在咫尺的月儿、惊飞的乌鹊以及瑟瑟秋风下的芭蕉来凸显作者怀人而不得的伤感。

②运用衬托手法。

借梅花笛的哀怨以及灯前鸣叫的蟋蟀的搅扰,衬托出作者的怀人之痛。

③借用典故。

用曹操的《短歌行》中的“乌鹊南飞”以及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来衬托自己的孤寂。

④运用拟人手法。

借写蟋蟀欺负“病客”的不通人情来衬托作者的悲凉心境。

解析 此词写月夜怀人,从“万里故人关塞隔”句看,似怀遣戍塞外之故友。

之所以怀人如此怆楚,又应与一己“惊飞”不稳心境有关。

色调幽凄得浓黑,是心绪沉陷抑郁难拔境地的表现。

上片一“白”字与下片一“黑”字对应,触目之极。

尽管月色在作者眼中是“伤心白”,怕见,可是再白总有一丝光亮,较之“窗儿黑”要略为宽舒,拗笔逆推,他的心灵的幽凉几乎触纸可感。

在色泽、音响、氛围上,全用浓墨渲染,画面上那一抹惨白月色更令人心悸。

秋蛩声、风吹芭蕉声和笛里悲苦声,交替灌入长宵独坐人之耳,是怎样一种滋味。

词末那个“黑”字较之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黑”字,似更觉黑得凶险。

六、羁旅思乡诗

(一)阅读点拨

羁旅思乡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

1.抓意象。

意象是鉴赏思乡诗的最佳突破口,要特别留心四种意象:

①月——月是故乡明,诗人移情于月,象征人世间的聚散;②雁——人归落雁后,它是触动诗人乡思的重要媒介;③危楼——独自莫凭栏,古人常因思乡情切而登楼凭栏,借此表现归思;④书信——家书抵万金,书信是用来传递相思之苦的,要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

2.明情感。

这类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

①羁旅孤凄之愁,②恋家怀人之思,③怀才不遇之苦,④厌战思家之情。

3.晓手法。

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即事写情(先写所遇之事纷扰,再写故园之思深浓),另有“对面落笔”(对写法)、虚实相生手法也最值得关注。

(二)阅读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乡 思

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不见家”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中,哪两个字前后呼应?

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诗在构思上采用了什么方法?

此法有何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路途远,阻隔多。

(2)“已”和“还”。

更进一层写出乡路上障碍重重,突出诗人思归而不得的怨恨之深。

(3)诗人把所要表达的感情推到了极点之后,并不就此打住,而是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超过了极点。

运用此法可以使所要表达的乡思之情变得更为强烈,达到超越极限的地步。

2.(2012·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 子规:

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点)

(1)“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

①子规。

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客。

意指客居他乡之人。

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③锦水春残。

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④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古诗中的“炼字”,这类题目,可以从词语本身的意义、词性、描写对象、表达效果、感情或主题上的作用等几个角度入手。

(2)把握古诗的思想情感,可以借助的方法比较多,本诗可以从意象(子规)、人物形象(远客)、关键词(“空”“断肠”“春残”)、关键句(催归催得谁归去)等角度着手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