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26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1862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部26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交通运输部26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交通运输部26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交通运输部26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交通运输部26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部26号.docx

《交通运输部26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部26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运输部26号.docx

交通运输部26号

交通运输部26号

【篇一:

交通运输部直属部门及其介绍】

一、交通运输部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

a、交通运输部下属四大研究院

1、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简介: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公路交通领域唯一一所交通部直属的科研机构。

主要从事道路、桥梁、交通工程、智能交通、公路运输、汽车运用、公路环保、交通物流等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

下属机构:

研究中心:

a、交通公路工程研究中心

b、公路交通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简介: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工程部部成立于1973年,是中国第一家全方位从事交通工程设计和研究的单位。

交通工程部包括交通部公路交通安全工程研究中心(交通工程研究室)、交通部交通工程监理检测中心和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交通工程部隶属于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交通部公路交通领域唯一直属科研院所)。

随着国家部属科研机关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更好的开展行业科研工作,2003年在交通工程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工程部,主要承担国家交通行业交通工程专业重大科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科技攻关、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国家交通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以及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等工作。

c、汽车运输技术研究中心

简介:

公路院汽车运输技术研究中心(简称“汽运中心”)是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下属事业单位,与“北京中公高远汽车试验有限公司”合署运行,主要以汽车运用工程专业为基础组建的开展有关公路运输车辆安全、环保、节能及汽车使用技术范围内的研究、检测工作,和场地技术服务以及物业保障服务工作。

自上世纪50年代末至今,经历了汽车室——汽车运用研究室、汽车保修研究室——汽车运用研究室、汽车保修研究室、节能研究室——汽车一室、汽车二室、汽车三室、试验场建设处——汽车研究部、交通部公路试验场——公路交通试验中心——汽车运输技术研究中心的调整改革。

目前,汽运中心依托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试验场开展车辆试验与检测服务;试验场地技术服务;后勤保障等服务。

试验场主体设施与装备具备了较高的服务能力,先后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

试验设施包括4车道最高设计平衡车速达190km/h的全封闭高速循环跑道;全长2.3公里的长直线性能试验路;操纵稳定性测试场、车外噪声测试场、abs制动性能测试场;坡度为6%~60%的八条标准坡道;各种可靠性、耐久性试验

路、涉水池、溅水池,试验道路总长度达28.6公里;另外,场内还建有汽车碰撞、整车与排放等系列汽车运用工程实验室等实验室,试验场还提供餐厅、招待所、加油站、维修车间、独立试验车库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

汽运中心共完成多项国家、交通运输部科研课题,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部级科技进步奖若干,同时完成了汽车挂车生产许可证审查与检测、汽车挂车国家质量抽查、汽车节能产品质量检测、汽车制动液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与检测机国家质量抽查、汽车保修设备国家质量抽查等多次行业服务工作机大量的技术仲裁、委托检验、标准验证工作。

为更好的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方面转化,汽运中心下属合资企业“北京中德安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和销售驾驶培训/交通教育;领域的编辑产品、多媒体和软件产品,同时研究和销售用于驾驶培训相关的硬件产品,开展驾驶培训和交通教育。

下属“北京通运科技有限公司”

汽运中心建立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互相包容、岗位创新、服务客户”的企业文化,打造了一支专业配套、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充满朝气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汽运人”将秉承标准化、国际化、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全面致力于我国的公路交通业、汽车产业以及国内外客户的发展需要,建设“科研水平一流、管理服务一流、环境设施一流的汽车试验基地”。

d、公路交通环境工程研究中心

简介: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公路交通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1989年(其前身为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设计室),是面向政府、服务行业,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的综合性环境工程技术中心,研究领域、业务涉及公路交通行业环境标准规范制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环境工程设计等。

中心专业范围涉及公路工程、环境工程、环境规划、水保工程、生态学、环境化学、风景园林、园林、植保、给排水工程、土地复垦工程等。

中心持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证书[国环境影响评价证甲字1016号]和水利部核发的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质证书[水保资证甲字第79号]。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院公路交通环保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由最初的15人已发展到目前的78人技术人员的专业、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均趋于合理。

e、公路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简介:

公路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前身为成立于1983年的公路交通经济研究室。

于2003年正式更名。

是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专门从事公路交通经济与管理研究、面向政府与行业提供咨询服务的部门。

作为我国公路交通软科学研究领域的优秀代表,秉承20年积累的科研实力和品牌风范,始终致力于我国公路交通科技事业,伴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蓬勃发展而稳步成长,并凭借其高素质的科研队伍,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公路交通软科学领域知名的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

1983年以来,研究室先后承担了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和交通部下达的诸多软科学研究课题,共获科研成果350项,其中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5项。

2008年实现产值2500万元。

此外,为各省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行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开发服务,其丰硕的科研成果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前瞻性和战略指导性作用,成果得到广大客户的高度评价,其影响力和公信力也有力地推动了客户项目的实施,在业内享有一定的盛誉。

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科研体制改革,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中心成立了下属企业中路公科(北京)咨询有限公司,面向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业务范围涉及经济贸易咨询、交通运输咨询、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投资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等。

今后,发展中心将进一步发挥对交通行业熟知的优势,继续立足交通行业,紧密围绕院

发展战略和“三上”工作目标,在全方位做好为部服务工作和不断提高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的同时,致力于为广大交通行业内的客户提供全方位、高专业水准、高实务操作性的咨询服务,全面打造、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力争建设成为一个在公路交通领域可及时、高效地为政府和行业提供技术支持、拥有一批有知名度的专家、在国内同行业实力最强的一流软科学研究机构。

f、交通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职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简介: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ationalcenterofitsengineeringtechnology,itsc)是1999年科技部批准成立,依托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运行,并与智能交通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8)三位一体,构成面向全国智能交通运输领域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研发实体。

itsc以国民经济、交通运输行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智能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研发,对有市场价值的重要科技成果进行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系统集成以及后继工程化、产业化;为中央部委、地方政府以及城市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咨询与技术支持,是我国智能交通战略思想的主要源泉之一;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智能交通方面的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品测试、咨询和评估等服务。

itsc是我国智能交通技术研究应用的先行者和主要推动力量。

通过十几年的发展,itsc已经形成了一支研发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工程转化条件齐全并与国际接轨的研发团队;依托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试验场,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条件最好、实体化、综合性的智能交通工程实验室。

近年来,itsc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及重大项目近百项,在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框架、标准、关键技术、产品、系统集成以及评价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技术突破,形成了自有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成果,多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智能交通系统体系研究与应用、电子不停车收费标准体系及成套检测技术、交通信息采集、处理与服务、交通运输安全预警与保障等;先后完成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10余项,加快了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步伐,为提高我国道路交通供给能力、服务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itsc是我国智能交通领域国际交往的主要窗口。

国际标准化组织智能交通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204)中国秘书处设在itsc,跟踪国际its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与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智能交通协会、企业等保持着密切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参与组织第十四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是成立于2000年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itsc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载体,是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领域集设计咨询、标准检测、解决方案与产品提供于一体的技术领先型公司。

g、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

简介:

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下属研究机构,与中公华通(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按事企合一方式统一管理。

是中国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公路学会规划分会理事单位,中国标准化委员会理事单位。

此外,中国公路学会运输与物流分会秘书处、交通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技术标委会秘书处挂靠在我中心。

h、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中心

i、桥梁技术研究中心

简历: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公路交通领域唯一一所交通部直属的科研机构。

主要从事道路、桥梁、交通工程、智能交通、公路运输、汽车运用、公路环保、交通物流等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

桥梁技术研究中心是2009年1月1日在原道桥部的基础上,新独立运行的一个部门。

桥梁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公路院院属二级机构,始终本着以科研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以“为部服务上水平,科学研究上档次,产业开发上台阶”为发展目标,09年下半年中心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了顺应学科和市场发展的新体制。

中心经过多年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的磨练,已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技术水平过硬的高层次学术梯队。

目前中心职工共有136人,其中博士:

20人,硕士:

40人,本科:

28人,本科以下:

48人;取得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37人,初级职称23人。

j、国家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

简介:

国家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以下简称计量站)于2011年1月31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国)法计(2010)00067号】,是交通运输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从事法定计量的技术机构。

负责全国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设备计量检定、校准及测试任务。

计量站是交通运输行业道路与桥梁工程领域的最高计量检定机构,部委托计量站负责履行相关计量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职能。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计量站在本区域内开展计量检定及监督管理工作。

高新技术公司

a、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简介: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交科设计院)是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的全资企业。

北京交科设计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73年,其前身是交通部北京公路勘察设计所。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交科设计院已成为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道路交通领域设计咨询服务机构。

北京交科设计院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0余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员)8人,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40人,工程师(助理研究员)82人;博士(博士后)21人,硕士83人,本科97人;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16人,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17人,一级注册建筑师3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2人,造价工程师3人,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等20余人。

北京交科设计院配备有先进完备的公路、桥梁、隧道勘察、测试、分析设备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北京交科设计院于2010年通过iso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体系认证,拥有以下经营资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工程咨询甲级资质证书(编号工咨甲2012007002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编号010027-kj)、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长隧道、交通工程)专业甲级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资质证书(编号a111009147);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甲级设计资质【编号国土资地灾设资字第(2008013002)号】;商务部批准颁发的对外承包工程资质证书(商合批【2010】564号,证书编号110020100001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乙级工程设计资质(编号a211009144)。

北京交科设计院于2009年10月9日列入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投资咨询评估任务的咨询机构名单(发展改革委公告2009年第14号),承担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的公路工程(预可)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后评估等投资咨询评估任务。

经过业内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北京交科设计院在交通领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在国内,北京交科设计院业务遍及北京、广东、湖南、贵州、福建、吉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新疆、内蒙古等全国各个省份。

先后编制完成重大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近50个,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的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后评价、中越北仑河第二座公路桥梁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京昆高速公路石太北线石家庄段工程可行性研究和109国道石嘴山黄河公路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等重大项目评估,完成交通工程设计项目500多个,公路工程路线、路基、路面设计项目里程累计10000多公里,桥梁、隧道工程

设计累计70余座,环境工程设计项目70余个。

自成立以来,北京交科设计院荣获国家优秀咨询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优秀设计特等奖1项、国家优秀设计奖3项、交通运输部优秀设计奖15项、省市级优秀设计奖8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荣获交通行业建国六十周年公路交通勘察设计经典工程奖6项。

北京交科设计院依托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占地3700亩的试验开发基地,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和“科研带设计”的理念,严格遵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规定,在公路、桥梁、隧道、交通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安全工程、智能与信息化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内不断探索创新,研究新理论,开发新产品,探索新技术,奠定了北京交科设计院在全国交通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从而确保为用户提供更加优秀的成果和优质

服务。

b、北京诚达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简介:

北京诚达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是交通运输部直属科研机构公路科学研究院的全资公司。

作为研究院专业技术推广和科研成果转化的窗口,长期致力于交通机电工程应用与its系统集成技术研发,智能交通运营与管理业务覆盖高速公路、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等领域,成为集科研服务、工程设计、专业产品与工程实施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成立于1993年,首批获得公路交通工程综合系统工程甲级资质,获得电子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通过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引入iso9000、iso14000与gb/t2800管理体系与规程,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综合管理,将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与现代型企业经营机制紧密结合,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营规模持续增长,

【篇二:

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

交政研发〔2014〕2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深化交

通运输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基本原则

(1)坚持深化改革,遵循市场规律,是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经验,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四个交通”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城乡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为服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交通运输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提高推进发展的能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交通运输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2)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提升服务、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交通运输生产力,努力开创“四个交通”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3)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总目标是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2020年,在交通运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支撑和保障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能力显著增强,形成更加成熟规范、运行有效的交通运输制度体系。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市场决定作用。

立足于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在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坚持依法推进。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推动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推动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

——坚持注重实效。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推动交通运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

在改革中要突出问题导向,敢于攻坚克难,加强探索创新,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坚持统筹兼顾。

对一些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重大改革,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兼顾各方利益,广泛凝聚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切实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节奏,做到稳中求进。

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

(4)深化交通大部门制改革。

加强综合交通运输制度建设,推动国家层面出台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意见。

建立健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和落实部与部管国家局之间的职责关系和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完善部管国家局与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融合发展。

支持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统筹地方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管理,加快形成“大交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鼓励和支持各地加大综合交通运输改革探索,选择具备条件的地方建立综合交通运输改革试验区。

铁路、民航、邮政的其他改革由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具体研究部署。

(5)完善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编制机制。

制定出台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编制与实施办法。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建立跨区域的交通运输规划编制协调机制。

落实国家规划、政策、规定,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规划编制工作机制,加强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发展的统筹规划。

完善交通运输规划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充分发挥下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社会各方的作用。

探索建立交通运输与国土、住

建等部门之间多规衔接的规划编制机制。

(6)完善综合运输服务衔接机制。

制定完善多式联运系统、综合交通枢纽等建设、服务标准,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标准的有效衔接。

成立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筹推进综合交通运输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

推进货运“一单制”、客运“一票制”、信息服务“一站式”,实现综合运输一体化服务。

完善国家重大节假日等特殊时期运输服务协调机制,提升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三、加快完善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

(7)完善交通运输市场规则。

建立公平开放、统一透明的交通运输市场,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探索分类建立负面清单。

探索交通运输领域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全面清理交通运输领域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8)完善交通运输价格形成机制。

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作用,逐步放开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竞争性环节价格。

提高公共交通、农村客运、航道等公益性服务定价透明度,公示收费项目和服务标准,接受社会监督。

规范港口收费,减少收费项目,对竞争性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

加快修订《港口收费规则》。

完善各种运输方式价格形成机制,根据服务质量实行不同定价,更好地发挥价格在合理调节出行需求中的作用。

(9)完善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

建立健全涵盖交通运输工程建设、运输服务等领域的行业信用体系。

针对不同交通运输从业主体,逐步建立具有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制定并落实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实施动态监管。

建立全国统一的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信息平台,推进与公安、工商、税务、金融、安监等部门信用系统的有效对接和信息共享。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10)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全面清理交通运输行业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加大水运、海事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减少交通运输建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等审批。

完善交通运输行政审批事项承接落实机制,确保下放的事项承接到位。

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工商登记前置审批。

精简交通运输行政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完善跨区域联合审批制度,推进网上办理和窗口集中办理,实现审批、管理、监督相分离。

(11)加强公共服务职责。

清理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权力,公布交通运输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

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将适合由行业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委托或移交给社会组织承担。

建立交通运输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制定交通运输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意见,明确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推动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等运营服务领域,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12)加强市场监管职责。

加强交通运输过程监管和后续管理,强化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加快建立交通运输强制性标准体系,重点加强对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监管。

应用信息化等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建立交通运输监管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监管信息的归集和共享。

深化交通运输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对从业人员实施分类培养、分级管理。

(13)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高等院校深化改革的要求,探索深化大连海事大学改革的目标和途径。

合理划分交通运输系统所属公益性检测机构与经营性检测机构,稳步推进机构整合,探索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互认。

推动全国船舶检验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船舶检验机构。

稳步推进部属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科学界定单位类别,明确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管理。

完善部属事业单位内部治理体系和运行管理模式,加强综合绩效考核。

深化部属文化单位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五、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法治建设

(14)完善交通运输法规体系。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发挥法治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推进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

健全交通运输立法项目的征集、论证及立法后评估制度。

完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机制。

(15)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