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A 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1237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A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A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A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A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A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A 精品.docx

《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A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A 精品.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A 精品.docx

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A精品

目录

各单元的教材说明

一、数一数

二、比一比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五、分类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七、11-20各数的认识

八、认识钟表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十、总复习

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设计思路

  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有相应可操作性的新教材,新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创新。

下面我就谈一谈第一册教材怎样体现《课标》的基本理念,它与以往的教材有什么不同?

  

(一) 编者的话

  本册教材的开篇就是编者大朋友与小朋友的对话,改变了过去“编者的话”、“说明”的版面。

为什么这样做呢?

首先体现了角度的转变,由成人的角度转变为儿童的角度, 这本书是给小朋友读的,拉近了编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在第一学段1~6册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智慧老人,淘气,笑笑,机灵狗)的对话,提出了各册的学习主题。

第一册的主题是“数学就在你的身边”。

采用对话形式:

 “我认识5个小朋友”(数)。

“汽车的轮子是圆的”(形)。

“嘻嘻,这就是数学”。

这种类似于三句半的形式,使刚入学的儿童对数学有亲切感,喜欢学数学。

老师们可以利用这一情境,作为新学期师生谈话的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数学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二) 目录

  本册教材有九个单元。

主要知识点有10以内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多少、高矮、轻重;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认识整点钟,几点刚过,快到几点了,以及简单的象形统计图。

与以往教材对比,知识面扩展了。

另外计算与其他内容穿插安排,主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习内容多样化,并体现计算教学的循序渐进。

  每一单元的二级标题,如第一单元的二级标题“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玩具”、“小猫钓鱼”等,是以活动方式和情境出现的。

体现要通过组织数学活动来学习有关的知识并获得情感的体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使之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这就对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提高组织数学活动的能力(有效有序,让创新走进课堂,把思考还给学生),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参加数学活动。

教师要培养和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这是我们教研、科研着重研究的课题。

  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个问题。

  老师们都知道,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按照《课标》的精神。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新课程实验班的学生,应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我们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新课程的教学形式,很多情况下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座位的排列可以因地制宜,但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小组的组织。

根据一些专家的实验,建议以异质分组为好(不同情况的学生分在一起),要有组长,对组长要有指导,轮流担任,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教师布置小组活动时,要求要明确,分工要合理,指导要具体,评价要及时。

培养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小组活动,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另外本册教材中还设计了很多小栏目,有:

3个实践活动;9个数学游戏;4个数学故事;3个小调查。

数学游戏和数学故事,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来学好数学;小调查与实践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进行具体介绍。

  一、 数与计算部分

  1.生活中的数(10以内数的认识)

  为什么单元的标题为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第2、3页“可爱的校园”,教材创设了一幅动物学校的情境,开学了,小熊坐在大象的头上摇铃,很有童趣。

从一般的角度来看这幅图,这幅图真美,色彩真鲜艳。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幅图,观察到图中有数量,1只大象、2只白兔、3个蘑菇,这就是数感。

通过这幅图可以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

其中第3页一只小动物提出来“到校园里走一走,说一说有什么、有多少。

”说明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来学习数数。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身上的数、教室内的数、校园里的数。

第4、5页“快乐的家园”学习数数,认数。

“说一说”、“练一练”都是学生活动的指导性的语言。

第一幅图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1个萝卜,1筐萝卜,1座山,1棵草,它们的数量都是1,用“1”表示,这就是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使学生体会到“1”可以表示1个个体,还可以表示1个群体,1可以表示很大1座山,很小一棵草,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从1引伸到2,3,4……,让学生数运动员的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运动员衣服上的数是他的代号,“练一练”把实物的个数与符号联系起来。

  在教材第6、7页中的“玩具”,认数1~5,重点是练习写数,要求写字姿势端正,笔顺正确,整齐,匀称。

  第8页“小猫钓鱼”,认数0,一条鱼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今天最低气温摄氏0度,0还可以表示尺子的一端从0开始,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如:

电话机上有0,房间号302室有0,车牌号有0,第9页思考题,多样化的数数,可以2个2个地数,3个3个地数,4个4个地数,5个5个地数。

  第10、11页“文具”,认数6~10主要练习写数,6、8、9 这些数都不容易写好,教师要指导起笔,运笔,落笔的环节,我们要求学生把字写好。

  第11页第3题,根据发射火箭倒计时的情境,应当要求学生会把10以内的数倒着数。

  2.第三单元 加减法

(一)、第七单元 加减法

(二)

  加减法

(一)是10以内加减法;加减法

(二)是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这些都是以往教材有的内容,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课标》中对此也作了明确要求,达到“正确,熟练”,第一学段结束时每分钟独立完成8~10道计算题。

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教材有什么特点呢?

  

(1) 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第22页中的加法,有两幅图,图1中的儿童左手有3支铅笔,右手有2支铅笔;图2中她两手合起来有5支铅笔。

列式是:

                      2+3=5                            

  第26页减法,通过连环画,树上有5个果子, 摘下2个,还剩几个?

列式是:

             5-2=3

  并有相应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形象、具体的体验加减法含义,请注意!

这里不要求学生叙述一些程序化的语言。

  

(2) 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正确计算加减,逐步达到熟练。

例如教材的第22页“摆一摆”通过桃子的画面,学习加法。

第26页“做一做”,通过划掉圆片,学习减法。

过去是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来学习加减法,例如:

3+2=5,教师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

因为3和2组成5,所以3加2等于5。

认真想一下,两者并不是因果关系。

 3和2合起来是5,更生活化。

过去讲数的组成和分解也是通过摆一摆得出来的。

过去要让学生熟练背诵,花费很长时间,实际上绕了一个弯子。

加法就是合,减法就是分开。

新教材关于数的组成与分解不单设一项,作为加减法练习形式中的一部分,例如:

第29页,有4只鸡,有2个盘子中放鸡食,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实际上就是练习4的“分”和“合”。

  第33页“数学游戏”通过出示卡片:

6,画面上儿童的三组对话:

①“我出1。

”“我出5。

”②“我出2。

”“我出4。

”③“我出3。

”“我出3。

”都可以理解数的分解与组成。

  又如第35页第3题:

凑成9。

第40页“练一练”中的第1题“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

  连一连。

”第41页“数学游戏” 通过两人出示手指的个数的游戏等,都是在练习数的分解与组成。

  10以内加减法的熟练要有一个过程,不要一刀切,不要过早地提出统一要求,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使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逐步达到熟练,不要过早地搞速算比赛,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纵向比较,不要横向排队,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3) 计算与应用结合起来

  在过去的教材中,第一册有图画应用题→表格应用题→半图半文应用题→文字应用题。

 

  根据《课标》的精神,应用题不在教材中独立设章节,那么是不是不重视知识的应用呢?

不是的。

教材是非常重视知识的应用的。

首先教材的呈现形式: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应用,两头都是体现了知识的应用,这样,彻底打破了把应用题分成类型和套用公式。

  例如第23页第4题:

说一说、算一算。

题中的信息量是丰富的,答案是不唯一的。

  小调查:

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第29页“数学故事”:

差几只杯子?

画面中有5个人,4只杯子,学生列出:

5-4=1 就可以了。

差几只杯子 我们研究的是数量关系,不必强调相同名数才能相加减。

              

  第38页第4题:

一共有6人,船棚外有2人,船棚内有几人?

列式是 6-2=4,如学生列成:

6-4=2也可以,只要在答案4的下面划一道线。

  第42页“操场上”,按过去说法,就是求差应用题,老师们可能还记得,过去教材第二册中曾有这样一道题:

白兔有12只,黑兔有8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学生列式:

          12 - 8 = 4(只)      

  教师要问各部分数表示什么?

学生在回答“8”表示什么时,说:

把白兔分成两部分,式子中的8是和黑兔同样多的8只白兔。

仔细想一下,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上学前,比多少的问题,孩子们能解决的。

小红有5块糖,小绿有4块糖,小红比小绿多1块。

  新教材在情境图中呈现:

老师有2人,学生有8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

(生活化的语言)

三个综合性活动:

大家来锻炼、快乐的星期天、迎新年,都综合应用有关的数学知识。

  (4)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因为我们提倡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应用。

不像以前那样复习准备——学习新课——巩固练习。

学生在自己探索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个性有差异,所以会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有些方法我们成人看来好像是笨拙的,但是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创新,应予以鼓励,通过交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不要忙于择优。

  学习进位加法时,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所以凑10仍是一种基本方法,我们强调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凑10法,不要求学生说程式化的语言。

用自己鲜活的语言叙述凑10的过程。

另外具体题目,具体处理,9+2=?

数数也很方便,6+5=?

可以拆大数。

  计算8+6=?

,可以用9+6=15,类推出:

8+6=14。

  例如在退位减法中,究竟用破十法好,或用加算减法好,很难肯定,他喜欢用哪种,就用哪种。

有的一个一个地减,显然不是最高明的,在实践中当学生发现自己算得慢,又不准确,他就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别人好的方法;另外有些题目:

如11-2,一个一个地减,也能很快算出得数。

在提倡算法多样化过程中还要注意不是方法越多越好,老师要注意调控,不要求学生所有方法都掌握。

  二、关于第二单元 比一比,第五单元 分类。

  这两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点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活动。

在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位置的相对性,学会有条理的思考,有效的合作交流。

  第二单元比较多少、高矮、轻重。

“多少”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的,没有出现“同样多”的术语,要求学生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样多,一样多,一般多”,避免程式化的语言。

  第五单元,分类。

 教材创设了两个活动,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一个是整理房间,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分类的必要性和怎样进行分类,情境图中有两句指导语,“哪些是学习用品?

”指导学生把学习用品放在一起,从而类推出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整理房间。

”通过自己的活动,体验分类的过程。

相应的实践活动,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渗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整理书包比整理房间又进了一步,分类标准可以多样化,整理书包可以按数学、语文不同的学科来分类,也可以按书和本来分类。

  三、 关于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1.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形体的认识顺序是“立体——平面——立体。

”因为学生从生活中接触到的是体,因此,先认识体,教材通过给物体分类,介绍四类物体的数学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并通过游戏活动,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特别是 “你说我摆”,通过两人搭积木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指令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摆的学生学会倾听,不仅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练习,并与上一单元位置与顺序进行综合练习。

同时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摸一摸、说一说,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小明的一天”、“小芳的上午”是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生活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一年级(1班)要举行元旦晚会,要买一些水果,买什么水果比较好呢?

就要调查全班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

然后组织统计活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通过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这就是经历统计的过程。

根据统计图表来回答一些问题,如第(3)题全班喜欢吃(香蕉)的同学最多。

根据统计图帮助同学学会决策,应当多买香蕉和桔子,因为喜欢吃的人多。

  四、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学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进行自我的评价,从中看到自己成长足迹,起到激励作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一年级上册教材考虑学生年龄小,没有完整地要求学生这样做。

但是改变了过去的作法。

以上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打基础。

除此之外,本套教材还设立了“问题银行”。

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当前所学的知识不能解决时,就存入问题银行,当能够解决时,就把它取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

有的老师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也是很好的方法。

  总之,新课程,新教学,要我们做的事很多,要研讨的课题也很多,我们面临的是机遇与挑战,老师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们要为老师们搭好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老师不仅是红烛,也是明灯。

祝老师们在课改中取到辉煌成果。

第一单元教材说明

一、数一数

(第2~5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说明

教材说明

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

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

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

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

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

 

数量

人和物

数量

人和物

1

国旗,楼房,老师……

6

花坛里的花,校园周围的大树……

2

农舍,单杠,跳绳的学生,讨论问题的学生向校园走来的学生

7

鸽子,锻炼身体的学生……

3

石凳,踢足球的学生……

8

校园外绿地上的树,戴红领巾的学生……

4

垃圾筒,小气象站里的学生……

9

所有女同学

5

校园外的楼房,国旗上的五角星……

10

所有男同学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

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

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

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

如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一个小小气象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

我们应该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热爱科学。

(三)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开始教师可以用几分的时间,仿照书前“编者的话”,选择学生能够听懂的事例,言简意明地讲一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利用“美丽的校园”数数,提供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l)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3页的插图。

也可将插图制成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先出示一位老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

通过看图,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可这样表述:

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再指名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数。

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如国旗、单扛、石凳等),再数数目比较大的(如垃圾筒、楼房、花等)。

学生每数完一类物体,教师可以仿照教科书第3~4页,将这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出相应的数。

同一数量的物体可以集中排列。

如,学生说“1面国旗、1位老师”,教师可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1面国旗、l位老师的图,并告诉学生,1面国旗、1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l”表示,周时在图的左面出示“1”。

10个数都出示后,让学生读一读,了解有多少学生认识这十个数。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学生,还可以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读。

如果读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相应的集合圈里的物体。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跳着读这10个数。

4.数过主题图中的人或物后,还可以数学生身边的一些实物(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等)。

引导学生数实物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

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么?

(1面国旗)左面有什么?

(4扇窗户)等。

逐步使学生分清方位,这对于以后教学中布置学生看书、做作业,都有好处。

二、比一比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

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俏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

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

如,在比长短的活动中,可能有比跳远的,比高矮的甚至还会有比厚薄的,虽然“远近”、“高矮”、“厚薄”都不是“长短”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比长度的,都有助于学生理解“长短”的含义。

教师应给这些同学以鼓励,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比的。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为探究学习需要充分全面的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

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本单元的内容都可让学生自己探索。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比多少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练习一中第1~4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

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

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

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

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

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

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

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

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

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

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