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分阶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0574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分阶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分阶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分阶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分阶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分阶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分阶段.docx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分阶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分阶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分阶段.docx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分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第一阶段

西湖乡向阳小学

2010年3月~2010年5月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数学教育的精髓。

它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已经被广大教师所采用。

但是由干小学阶段进行数学教学时面临的是教育对象年龄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学生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合作技能低,数学知识难度大,学习成绩差异大,所以当我们应用这种形式时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如: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会出现一两个能力强的同学讨论得津津有味或非常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例题、练习,能力差的同学默默无语或不会做改为抄能力强的同学的答案,有的甚至“开小差”破坏课堂纪律,不利于后进生的转化、优秀生的拔尖。

又如:

由于目前小组合作评价机制不够建全,对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的导向作用不强,学生思维求同的多,求异的少;求稳的多,求变的少。

一些数学知识由于太难或太容易激不起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参与度与效率。

为此,这学年我们小组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作为研讨主题,旨在使各类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课题界定

“合作学习”简言之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型”学习。

旨在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减少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合作进行研讨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存在问题:

我们目前教学所提倡和采用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双边合作,至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始终未能受到重视,因而教学中至少有或根本没有多项型的互动与合作方式。

努力方向:

我们拟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希望通过研究,对课堂教学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造,真正落实学生主题的作用,即充满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动手时间自主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顾一段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在课题指导组、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的研究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已取得初步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的计划,使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努力提高我校教育科研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第二阶段

西湖乡向阳小学

2010年6月~2011年8月

精心选择多组实验对象。

实验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手段,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在人体体质研究中,更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实验是在人为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精心地选取实验对象;设置各种参照,并严格控制处理因素及实验条件,排除各种干扰,进而可以进行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更易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在人体体质研究中,实验的方法远比其他单纯的观察分析更为积极、主动和有效,它也是体质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二、实验各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定期检测并量化记录。

首先,从本课题组各学期实验教师的实验研究课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

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

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例如:

张明老师执教的《长方体表面积》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先试着为长方体做个漂亮的外衣,再想一想如何用简洁的办法计算出它的用料(即如何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再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创设出了五种之多的计算方法。

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自主发展打下了基础。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

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

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

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

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

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

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教师大胆探索培养合作学习的新方法,开展“学生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课堂教学展示,召开终其成果报告会。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创新在我们的教育中并不是一个新的提法或新概念,陶行知写过《创造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大力倡导把学生活动的所有形式都与他们的智力发展,首先是创新思维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那么什么是创新呢?

尽管还存在不同的认识,但总的来说,它包括两层内容:

(1)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

它指的是个体发展或创造出能为社会、为人类进步带来变革性质的因素。

(2)具有个人价值的创新。

它指的是个体发现或创造出相对于个体已有知识和经验而言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

中小学的创新大多属于后一层面,在教学中着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体会素质教育所带来的巨大优越性。

那么,在英语教育中,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改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试想,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内心根本没有对英语的亲近感,而是迫于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在被动地学习,又怎么能学好英语,更如何谈创新呢?

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我在教学中常常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使其愿意学英语,并从中感到乐趣。

主要的方法有:

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讲故事、猜迷语、扮演各种小角色、相互对话、当小老师、表演节目、听英语歌曲和看英语电影等等。

在上课伊始,我往往采用上述的某种方式,虽然占用4~5分钟的时间,但却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兴奋起来,就很容易使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我还运用激励性原则,想方设法使学生能体验成功感,从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

让学生思维乐变、善变,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坚持民主教学,建立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

   著名外语教育专家H.Schuman认为,情感与性格是启动认识技能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发动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为,教学过程不但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效率。

传统的教学不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当然也就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保证,因为创造力是教不出来的,只能通过一定的氛围激发、培养出来。

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强化,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否、敢做。

我们知道,如果教师声严色厉,学生就会噤若寒蝉。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理闭锁,创造潜力难以开拓。

另外,教师要保护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都有不甘落后,赶超先进的心理倾向,因此,教师若能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一个团结合作的教学集体,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讨论、发言是自由的,安全的,不会受到压制。

这样,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利于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三、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善于启发并重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只要求学生顺从附和,片面要求学生按自己规定的模式去学习和理解,这最终将扼杀学生创造力,形成他们对成人信赖性。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突出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可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素质、能力等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开创自主性学习。

基础好的要拓宽加深,基础差的要打实跟上。

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不应回避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而盲目要求统一。

   同时,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消除从师从众心理,我常设置一些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让同学们讨论。

只要言之有理,我都予以肯定和赞美,尤其鼓励独到见解。

只要学生给出合理的回答,我都给予肯定。

这样,学生能积极发言,讨论。

同学们的积极发言反映了他们的思维积极。

讨论中,甚至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也一反常态积极举手争取发言,努力用英语表述自己的观点。

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又能训练其思维能力。

运作关键是要选用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

   教师面对学生的疑问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保护其积极性。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将自行解决的问题和留存的问题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教师当堂巡视梳理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让学生把自我解决的问题或帮助别人解决的问题大声地讲出来,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将讨论引向深入,从而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良好学习习惯,激活了创造的灵感,为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即创造性思维或多项性思维。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

   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有丰富的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提出疑问、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思维与创造。

如:

在教学动词时态:

过去进行时,向学生出示一幅有关一位学生在家学习的卡通图片,在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电视等。

五、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创造想象,实现创意

   创造思想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逐渐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并由于做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情景交融,能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因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段里,极大的扩充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而这些正是创造想象的前提。

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正是通过博览群书,积累大量知识表象,对其研究后才创作出《环绕地球80天》、《海底两万里》等经典之作。

可见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学习和创造活动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个创造想象贫乏的学生,他在思考问题时必思路狭窄,不可能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也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更容易更有效地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

   同时,电脑的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无限虚拟空间,在那儿他们的创造想象可无止尽延伸,想到就能做到,唯一的局限就是自身想象力的限制。

可以让学生参与英语教学课件的创意,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创意在教学中得以实现,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

   总之,学生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探索与创造的过程。

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统一起来,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他们求异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第三阶段

西湖乡向阳小学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忙碌中,一个学期的教学研究工作结束了,在本学期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我们的数学研究重点仍然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通过本学期的研究实践,我们有了些许的收获、总结了一些经验,如下:

一、整理实验数据。

收集与整理实验数据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个环节当中,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等等都会得到一定的展现和锻炼。

但在很多的科学教学中,老师往往对于实验活动最为注重,从各方面给予了充分的准备,而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却常常关注度不够,使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综合并分析各个实验的结果,给出一般性结论。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三、运用实验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提出一些关于培养合作学习的使用建议。

第一,以班主任为中心,班科教师合作,建立合作学习运行机制。

   1.建立合作小组。

(1)分组。

我们提倡“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小组一般以6人为宜。

小组内的成员应从认知风格、能力、兴趣特长、性别、性格、平时关系、行为习惯、家庭背景等方面综合考虑,各小组总体水平相当,便于开展活动,展开竞赛。

(2)分工。

①按任务分工:

组长、记录员、监督员、汇报人、作业管理批改、测验记录等;②按学科分工、分别标号,选定为不同学科的组长;③还可以按问题分工,确定不同问题的组长。

为了便于管理最好是同一层次、承担同一工作的组员为同一号码,这样教师在进行同一层次的评比、作业布置、任务分配时更容易落实到位。

   每个成员都分配到一个角色,如小组长(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关注本小组合作情况,负责与老师或其他小组联络)、记录员(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并写小组报告)、汇报员(负责陈述小组的主要结论或答案)、噪声控制员(负责控制小组交流时的声音,在声音过大时提醒小组成员)等。

   分组时为了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组间各角色采取轮换制,使小组成为动态的小组,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避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建立小组评价机制。

教室内外均可设置小组评价、评比、表扬专栏。

评价要涉及方方面面,评价基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3.创造小组合作学习条件

   物质条件:

教室的布置要力求美观、灵活,有利于学生在组内或组间交流与互评,便于教师的巡堂辅导,有助于信息的流通、互动。

   我校班级人数较多,小组布局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还需要老师们想出破解的办法。

我建议可以把教室的座位摆成9列,3列组成一个大组,前后两排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还有就是6人一组,采用对坐方式。

    心理条件:

师生通过培训和学习从思想上对合作学习有认同感。

我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中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行为;不仅赞赏学生的大胆猜测,而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错误有高度忍让精神,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使他们敢于、乐于合作探究。

第二,合作学习模式下的作业处理策略

   1.合作完成。

新课程下学生面临很多探究性作业,同时,从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的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

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方法,要设计一些只有合作才能完成的作业和活动,如参与社会调查、合作撰写小论文、自办手抄报、举办辩论会等等,这样,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就可以体会到合作意识和方法,体念到合作的成功,作业也就不会演变为“教的补充”、“教的强化”,自然也就不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如:

开展小组阅读、开展小组作文。

   2.师生合作,参与命题。

命题的过程就是复习的过程,一份好的考题要求覆盖面宽,重点突出,联系实际,难易适当,实用性强,让学生参与命题,可以使学生通过命题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教材内容;通过命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命题,教师还可以从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参与命题是期中期末复习的一种好方法。

   3.可以尝试组内检查、批改、纠错,教师监控的形式。

第三,合作学习期间学习秩序的管理策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秩序的好坏决定着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

因此要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办法。

例如:

   1.“零噪音信号”。

信号发出学生停止说话,全神贯注于教师或其他汇报员。

我校英语教师中相当一部分在这方面都有独到的方法,值得借鉴。

   2.建立小组自我约束机制。

可以安排专人管理纪律,对于小组合作中表现出色的小组让他们介绍成功的经验,谁的贡献大;对小组合作进程慢,效果不佳的也要请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

   3.及时总结、及时评价。

  

(1)小组表扬。

对表现最好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并授予优秀小组(个人)称号。

   

(2)适度“惩罚”,对于合作学习中表现不好的小组和不尽职责的成员进行适度批评。

如让他们向表现最好的小组鞠躬表示佩服;向小组内其它成员做口头保证等方法。

   (3)及时上墙。

第四,合作学习时机选择策略

    教师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切入点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

那么,如何选择合作时机呢?

   

(1)教学中出现一定挑战性、探索性的内容有挑战性、探索性的学习任务,仅仅靠学生个体力量往往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会觉得有讨论的需要和必要,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从而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2)大部分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愿望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后,相对学生举手如林,都急于向大家倾诉自己的想法,而教师又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这时是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学生有想法有需求时,就让他们讨论,效果才会好。

教师要对整堂课把握准确,应善于因势利导,敢于打破自己的设计思路,捕捉学生中突现的灵感,并让这灵感的火花自然地碰撞,产生出人意料的结果。

这样学生的认知得到提高,个性也得到张扬。

   (3)解答开放性问题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一方面新教材中有许多开放性的话题,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也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

这些题目的答案往往多种多样的,而学生个体的思维总是有局限的,这时开展合作学习为每位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也能汇集多角度的想法,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也培养向别人学习的习惯。

     (4)学生意见出现较大分歧,这时教师可充分让学生在小组间或小组内讨论争议,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提高,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合作学习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实现多元信息交流,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

实践证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行为和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发挥团队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并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提高协作能力。

杜郎口等中学的教学实践已经给合作学习展现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我们也希望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之中,为自己的教育人生书写新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