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0369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7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7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7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7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docx

《7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docx

7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

济南市2020年7月高一年级学情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狡狯(huì)喟然(kuì)勒索(lè)混账明查秋毫

B.说服(shuō)衍生(yǎn)畏葸(xǐ)殒落迫不急待

C.炮烙(páo)肯綮(qìnɡ)押解(jiè)敲诈负屈衔冤

D.窈陷(ǎo)迤逦(yǐ)央浼(wǎn)寒暄繁芜丛杂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表演节目要贴近生活,才能吸引观众前来观看,群众一般喜闻乐见歌舞、戏曲、方言快板等文艺形式。

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③我国近半数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普遍存在,并且认为给学术造假丑闻涂脂抹粉就更加丑陋。

④在古代社会,像她那样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且能做出一番事业来的女性实属沧海一粟,屈指可数。

⑤高强度的训练接踵而来,每天10公里的长跑让他双腿战战兢兢,几乎站立不稳,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⑥这位编剧可谓想入非非,居然能将《水浒传》和《无间道》拼凑成一个现代警匪故事,真是佩服他的想象力。

A.

④⑥B.

③④C.

⑥D.

④⑤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也不肯把它轻易放过。

②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两万多倍的磁场,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所的。

③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

④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A.奥秘必需题材以至B.奥秘必须题材以致

C.奥妙必需体裁以致D.奥妙必须体裁以至

4.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如会同,端章甫如:

或者

欲辟土地,朝秦楚朝:

朝拜

③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间:

间隔④举地千里,而今治强治:

治理

⑤藉寇兵而赍盗粮兵:

士兵⑥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

责备

⑦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

赞同⑧人君当神器之重当:

掌握

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是:

这⑩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报:

回复

A.

④⑦B.

⑥⑧⑩C.

④⑥⑩D.

⑤⑥⑨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视为止,行为迟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④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B.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②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③若入前为寿④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

C.①

③盘盘焉,囷囷焉④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①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②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③其若是,孰能御之④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6.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③百姓之不见保

④民以殷盛,国以富强⑤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董之以严刑⑧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⑨欲呼张良与俱去⑩夫子之谓也

A.①③/②⑤/④⑦/⑥⑩/⑧/⑨B.①/②⑩/③⑥/④⑤/⑦⑧/⑨

C.①③/②/④⑨/⑤⑦/⑥⑩/⑧D.①/②⑤/③⑩/④⑦/⑥⑧/⑨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文典籍中,“中国”泛指中原地区,“关中”一般指雁门关以西,“山东”所指区域有所不同,一般是指崤山以东。

B.《左传》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古人文集有多种命名方式,如《临川先生文集》取自王安石的籍贯,《稼轩长短句》取自辛弃疾的号,《惜抱轩诗文集》取自姚鼐的书斋名。

D.童生,是指科举时代未考取秀才资格的人。

考取秀才之后,继续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者依次被称为“贡士”“举人”“进士”。

8.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开篇的石头神话是女娲炼石补天原始神话的翻版,顽石无材补天与贾宝玉鄙弃功名利禄,拒绝走仕途经济之路——拒绝补封建社会之天的态度相应。

B.林黛玉原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她的生命是依赖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而滋养的,所以顽石动了凡心后,她便随其下凡经历幻缘,以泪水偿还其甘露。

C.第三回中王熙凤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放诞让黛玉大吃一惊;“说话时,已摆了果茶上来,熙凤亲自布让”,却又表现出她做孙媳妇的周到守礼。

D.宝玉进入太虚幻境,偏偏选中“薄命”这一配殿,暗示出金陵十二钗的“薄命”结局:

黛玉抑郁致死,探春远嫁他乡,迎春遇人不淑,妙玉遭劫陷污等等。

9.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不义无情如封肃者绝不是个例,“封肃”谐音“风俗”,作者用大容量的集合型名词的谐音作卑微小人的姓名,使语言的张力及词义的特指性兼融互济,暗示以小见大之旨。

B.《护官符》显示了“色”的世界的诱惑,是一种肮脏的入世态度;《红楼梦十二支曲》所表达的“情”的世界的美好本质与其被毁灭的命运是作品表达的重点,形成最震撼人心的“情”悲剧。

C.甄士隐和贾雨村,一个身在青云,一个心在白云,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仕与隐两种不同的生存境遇与人生选择,最终却都是“悲喜千般同幻渺”,谁也没有逃脱时代给他们安排的结局。

D.一僧一道本是“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甄士隐梦中却是“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体现了作者在塑造一僧一道形象时遵循着“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的艺术原则。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小题。

材料一:

《石头记》一名能代表《红楼梦》的中心意旨之一——欲望之斗争与生灭,但为什么曹雪芹终于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

第一,《石头记》此名好是好了,但读者无法一见此名,就可“望文”而“生义”,必须要读了此书,知道了关于那“石头”的寓言,方可略明。

由石变玉、由玉变石的象征意义,亦不容易从此名而一目了然。

第二,《石头记》一名,单调、无色彩,不大能表现出现实与空幻、入世与出世这正反两方面的涵旨,更不能显呈此书在“时间”上的主题。

《红楼梦》却不同,“红”是颜色,“楼”是建筑,“梦”是虚幻,三个字合在一起,把所有内容都包罗进去。

“红”可以表示万花千彩的女子,见得到“色”。

“楼”是现实中的“相”,是摸得着的实体,有人工在其中而建成的“楼”,代表现实世界。

“红楼”两字合起来,是“千娇百媚所居的世界”——大观园;或“金粉繁华”的世界——书中所云“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或如一位译者所说的,“红楼”就表示佛家所指的“红尘”——现实世界。

这就有“色”有“相”了,是此书“实”“成”“有”的“正”的一面。

“梦”却是虚也、空也,这是“反”的一面。

“红楼梦”三字合起来,乃有实、有虚,有成、有幻,有有、有无,而“梦”又表示事物之易变。

佛家说现实世间的“色”与“相”都是“幻”(梦),因为一切都“无常”;何以无常,因有死、有灭、有散——都由时间的大限所决定。

此名一看之下,可给人这三方面的意旨,所以最好、最切。

(节选自胡菊人《小说红楼》,有删改)

材料二:

通常说,“言为心声”,此语只道出了“言”与“心”相统一相联系的一面。

实际上,它们尚有相对立相矛盾的一面:

一、人们说出来的话是有限的,甚至是简单的,但隐蔽于其后的心灵世界却是无限复杂的。

黑格尔说过:

“深刻的心情本来用不着说许多话”,“凝炼的心情”又往往用“简炼的方式”表达。

这就是说,在“简炼”的“语言”里往往浓缩着说话者多种多样的感情和心绪,这些情感心绪都不在字面,要靠听者去体会。

“言”外有“意”是通常规律。

二、语言有时也难以表达复杂的心情。

伏尔泰说得更彻底:

“世界上不存在能够表达我们所有观念和所有感觉的完美语言。

”人在最悲伤的时候,恰恰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在感情浅薄时,尚可“为赋新词强说愁”,待到感情深沉,“而今识尽愁滋味”,反而是“欲说还休”,为排遣内心愁苦,只是离题万里地“只道天凉好个秋!

尽管如此,人类既不会放弃语言,也不会放弃文学。

有限制才会有创造。

按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家的极端说法,有魅力的文学语言,倒不是利用“言”与“心”统一的一面,使“能指到所指的这段路程是清晰的,是众所周知的、确定的和必须如此的”,而是利用“言”与“心”对立的一面,甚至“系统地破坏能指和所指、符号和对象之间的任何‘自然的’或‘明显的’联系。

”从而“赋于读者一种角色,一种功能,让他去发挥,去作贡献”。

去掉这些理论的极端性,真理就在其中:

天才作家正是追求让“有尽”之“言”包含最大量的艺术信息,暗示“无穷”之“意”。

曹雪芹不仅于叙事语言方面追求这种境界,于人物自身的语言也追求这种境界。

(节选自杜正堂《<红楼梦>语言魅力三题》,有删改)

材料三:

叙述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本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

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根据对叙述视角的限制程度,我们将叙述视角分为两种类型,即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

全知视角也称非聚焦型视角,又称零度聚焦视角。

这是一种传统的无所不知的视角类型,叙述者或人物可以从所有的角度观察被叙述的故事,并且可以任意从一个位置移向另一个位置。

限知视角也称内聚焦型视角,在这种类型中,每件事都严格地按照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受和意识来呈现。

它完全凭借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官去看、去听,只转述这个人物从外部接受的信息和可能产生的内心活动,因而所叙之事是受此人的知识水平等条件限制的。

在《红楼梦》中,叙述者采用流动的限知视角进行叙述,让叙述视点在不同的人物之间自由地转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传统的叙事方式。

流动的限知视角常常是在只有两个人的场景中使用,由一方观察、猜度另一方。

有时又是一个人物与一群人物的对视。

采用流动的限知视角叙事,既可以避免由单一的人物视角叙述时所引起的读者的审美疲劳,让读者从多重人物视点中了解小说情节的发展,又可以更加全面地刻画人物形象,让人物刻画取得形神兼备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作者这种叙事策略的运用,不仅显示出了作者高超的叙述技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古代叙事学的发展。

(节选自李珊《试析<红楼梦>叙述视角的策略》,有删改)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的石头是有寓意的,作者借其“由石变玉”,表达了“欲望之斗争与生灭”的意旨。

B.“红楼”是现实的,“梦”是虚幻的,极尽荣华富贵的贾府的败落过程,恰体现了小说的时间主题。

C.尽管有哲学家认为没有语言能完美地表达人的心情,但高明的艺术家却要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D.与不受限制的全知视角相较,内聚焦型视角下,叙述者知道的与人物知道的程度是相同的。

11.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黑格尔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王熙凤说黛玉通身的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B.《雷雨》中侍萍说“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C.《祝福》中祥林嫂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

D.《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12.请以《红楼梦》第三回的相关内容为例,简要分析流动的限知视角在小说中的运用。

(4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

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

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

项羽曰:

“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曰:

“能复饮乎?

”哙曰:

“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

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

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

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

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

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

因击陈豨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为左丞相。

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绛灌莫敢入。

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流涕曰: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①,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

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

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太史公曰:

“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

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选自《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注释:

①宫车晏驾,指古代帝王死的委婉说法。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暴师霸上,以待大王暴:

暴露

B.与沛公有隙隙:

隔阂、嫌怨

C.顾独与一宦者绝乎绝:

断绝

D.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党:

结党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待大王以膏泽斯民

B.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不如因善遇之

C.哙乃排闼直入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D.赵王之属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绛灌莫敢入

B.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绛灌莫敢入

C.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绛灌莫敢入

D.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绛灌莫敢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为了保护刘邦,勇闯鸿门宴,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最终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多次增加封邑,又凭借战功,官至左丞相。

因为娶了吕后的妹妹,所以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C.樊哙在高祖病重时,因为担忧国家的命运而伤心流泪,他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高祖就笑着坐了起来。

后来卢绾造反,他凭借相国的身份率兵攻打。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吃惊,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敬服之情。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4分)

(2)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4分)

四、(17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18、19两个小题。

(9分)

和王中丞闻琴

谢朓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蕙①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②,蹉跎③江海心。

【注】①蕙:

香草。

②容与:

徘徊犹疑。

③蹉跎:

光阴白白过去,此处为“耽搁”意。

1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写秋天月夜的美景,句中妙用“吹”“动”两个动词,以动衬静,更突出了秋夜的静谧。

B.第三句进一步写到秋夜中弥漫的香气,第四句方才正面点题,使人对如此良夜闻琴产生美好的联想。

C.五、六句为侧面描写,写琴声像满林传遍的飒飒秋声,又似涧水发出琮琮轻鸣,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D.这首闻琴诗,重点不在具体细致地描摹琴音,而是着意渲染“闻琴”的环境气氛和诗人的主观感受。

19.本诗境界,可用一“清”字概括,请结合全诗内容,对此作出简要分析。

(6分)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8分)

(1)怨不在大,;,所宜深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苏洵《六国论》)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4)盘庚之迁,,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6)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五、(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长成一棵大槐树

刘亮程

  崇信县最老的大槐,立于山间台地的打麦场上,孤独一棵,据说3200岁了。

麦场下方是关河村,名字同槐树一样古老。

想必关河村人,牵驴赶牛拉着石磙子,在槐树下一圈圈打了几千年麦子,日子就这么一直过下去。

  崇信山多地少,养人不易,活下来的古树却不少。

关河村大槐有六个主枝,绕主干四周。

其中三个主枝朝上,一个向东南,一个向西南,另一枝往北,构成树的大形。

大槐的南面设有祭祀台,供人焚香祭拜。

南面向阳,是树的正面,所有叶子阳面朝南,绿光闪闪。

树和人一样是站立生物,有脸面,有前后左右。

  大槐朝天的三个主枝交错向上,把树的高度拔向云端。

这是树的朝天枝,占得树头,独领阳光风雨,也容易遭受雷电袭击。

我在西北常看到断头树,都是风摧雪压所致。

树高天砍头。

对树木来说,长太高并非好事。

西北干旱,遇到一个雨水多的年成,树木会无节制地生长,往高蹿,生出繁枝茂叶,树身难承其重,一旦遭风摇雪压,断头折枝便再自然不过。

树的朝天枝受惠于天,也最受天罚。

据说崇信关河村大槐从未遭过雷击,原因是四周的山峰替它避了雷电。

我想,树的节制生长也是原因。

大槐的朝天枝看上去并不招摇,没有过分长高,给树惹麻烦。

整个槐树高26米,10层楼房的高度,但南北宽38米,宽度胜过了高度,使它在山间一洼台地上,只显大,却不显高。

这是树的聪明,它能活到天寿之龄,肯定是每个枝都活明白了,知道自然的规律。

  大槐向东南的主枝,是树的迎日枝,由一个主枝生发为三,两枝朝上追高,一枝斜逸向东,脱离树冠数丈,像树伸出的长长左臂,其枝干所指,必是每日的日出之地。

迎日枝在漫长的黑夜里也不会长歪,它的枝准确地迎向日出。

那是只属于这棵树的太阳,第一缕曙光,被伸到最远的树叶接住,迎到树上,迎到大槐下的关河村。

每年春天,树东边的枝头先绿,最先长出叶子。

在阳光普照的大地上,其实每一棵树,都独自迎接太阳,长成了自己的模样。

  长在大槐西南的送日枝,到下午才会被太阳完全照亮。

这时候,东边迎日枝的一半,已陷入阴影。

关河村的夕照短,它西边是高山,使树和住在这里的人,都只有半个下午的阳光。

大槐的送日枝,也顺了太阳的走势,枝干西斜朝上,指向的正是每天日落的山脊。

我在大槐树下正赶上关山落日,眼看夕阳独自走远,自己伫立树下,忽有种两相远别的孤独。

但头顶粗壮的送日枝,又让我感到落日不孤。

我沿那棵倾身向日的树枝望去,就要落入山后的夕阳,正好卡在远山的一处缺口里,不舍地多照了大槐树一会儿。

这每天多照的一会儿,在3000多年里,经年累月。

我也在这依依不舍的夕照里,看着大槐朝西的叶子,一层层黑向树梢,直到送日枝端指的山口只剩下黯淡霞光,树身也全黑下来。

  大槐最长的一个主枝,长在北边,是树的背阴枝,常年在阴影里,叶子皆处阴面。

背阴枝因为前后左右都被别的枝遮挡,它只好往远处长,一直把枝干伸到树冠外的阳光里。

所以,背阴枝也最长。

这使关河村这大槐树东西窄,南北长,树冠呈扁圆形。

  让大槐树长扁的还有风。

我在西北看到的大树,也多是扁的。

整个秋冬季漫长寒冷的西北风,把树迎风面的皮,吹得光滑坚硬。

那风也一年年地吹进木头,吹扁树的一圈圈年轮。

西北多独木,独长的树多是扁的。

用木料的人,能从木头截面,看出是不是迎风独木。

讲究的木匠也是不伐独木的。

独木命硬,人消受不起。

  一棵树独自长大,并不是其他树被砍了,剩下一棵,而是因为这方水土,只够长一棵树,多一棵都活不了。

像关河村大槐,方圆几公里,独独一棵。

这样的大槐,能活下来,已经是奇迹。

竟然活了3000多岁,更是让人难以相信。

小树靠天,大树靠地。

关河村这棵大槐树,是不能指望雨水活命的,它茂密的树叶和枝干,足以把一场大雨在半空里接住,落不到根部。

那它靠什么活命呢?

关河村大槐树长在半山腰的台地上,我看它的枝干,便知道它地下根须的走向,那些深扎土中的根,也基本上长成树冠的样子,这条朝东的粗壮横枝下面,对应着同样粗壮的一条大根,那是它地下的影子,根往哪伸,枝往哪展,树根在地下的暗处,给看似明处的树枝指引着方向。

我知道这些向下伸去的大树根,一定穿过了其他树木无法扎透的厚土,在更深处哗哗的水声里,让一棵槐树活出了3000年的茂盛繁荣。

那是要靠一条地下河流才能养活的大树啊!

(选自2019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减)

2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河村大槐以“古老”闻名,生命的长久使人敬畏,所以它受人祭拜,而且被赋予了神奇的传说。

B.“树高天砍头”“受惠于天,也最受天罚”,“天”威难敌而大槐却享“天寿”,说明它有神明护佑。

C.送日枝“让我感到落日不孤”,因为我受视线的局限不能伴日落西山,树枝高斜,目送日落的时间更长。

D.树的“长成”与人一样“不易”,既要经受许多客观条件的考验,还要在漫长岁月里平淡而又坚持。

2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围绕关河大槐,按照从上到下、从枝干到根脉的顺序,写出了大槐的形态、生长、传奇等内容,“形散神凝”。

B.作者写古树,从开头就处处与人对照,以树的具体形态象征人的思想精神,增加了散文思想情感表现的厚度。

C.作者的语言朴实生动,善于表现景物特点,常常只用寥寥几笔,就描摹出树的姿态,呈现出鲜活的画面。

D.这篇散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五种表达方式,使文章情理并茂,呈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

23.关河村大槐是怎样“长成一棵大槐树”的?

请简要概括。

(4分)

24.刘亮程的散文“写实”也“写意”,呈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互补充、互相结合”的创作风格。

请结合本文,对这一风格特色进行具体分析。

(6分)

六、(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同学们,我们学过的高一语文必修课本涵盖很多主题,其中包括:

文化传承家国情怀审美鉴赏思辨创新

请从中选择一个主题,结合学过的课文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质培养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济南市2020年7月高一年级学情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7分)

1.C2.D3.C4.B5.B

6.C7.C8.A9.C

二、(10分)

10.A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