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三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698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三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三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三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三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三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三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三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三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三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三地理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21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仿真模拟试卷(三)

地理试题

(解析版)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某产品的网售流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产品三大仓储基地(北京、上海、天津)选址的最主要因素是()

A.科学技术B.消费市场C.土地价格D.交通条件

2.在网络购物中,商家发货后顾客可以查询某时段货物所在的位置,查询时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B.RSC.GPSD.GPRS

【答案】1.B2.A

【解析】1.该产品的三大仓储基地位于北京、上海、天津,主要是为了接近消费市场,便于产品就近配送销售,B项正确;仓储基地对于科学技术水平要求不高,A项错误;北京、上海、天津为特大城市,土地价格昂贵,C项错误;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D项错误。

故选B。

2.查询某时段货物所在的位置,打开货物查询系统即可,所以用到的是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它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查询,A正确;RS是遥感,指用间接的手段来获取目标物状态信息的方法;GPS是全球定位系统,主要负责地理信息的定位与导航;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的简称,和本题无关。

故选A。

3.20世纪20年代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作为当时中国最“洋气”的城市,却选出了“乡土”的棉花作为市花。

当时上海将棉花选为市花,与其最相关的是棉花的()

A.种植技术B.种植规模C.种植方式D.种植制度

【答案】3.B

【解析】3.根据材料所述,20世纪20年代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棉纺织为原料导向型产业,因此说明上海市的棉花种植面积大,所以将棉花选为市花是因为上海市的棉花种植规模大,B正确;种植技术、方式和制度对于是否选为市花影响不大,且材料中没有体现相关的信息,A、C、D错误。

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左图为飞檐景观,下右图示意飞檐光照原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答案】4.B

【解析】4.和普通屋檐相比,飞檐上翘对夏季正午阳光影响小,有利于冬季正午太阳光进入室内,明显扩大了冬季采光的面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等。

读某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图。

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相同之处是()

A.地广人稀B.接近市场

C.畜牧业为主D.劳动力充足

6.甲、乙两地形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原因是()

①市场距离不同 ②气候条件不同 

③人口分布密度差异 ④产品不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5.C6.A

【解析】5.美国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生产规模大。

根据相对位置判断,甲为乳畜带,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当地人口和城市密集,对乳畜产品消费量大,故该地农业接近消费市场。

乙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该地区地广人稀,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当地距离消费市场较远,消费量小。

据此分析,故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同之处是都以畜牧业为主,C正确。

ABD选项错误。

故选C。

6.甲为乳畜带,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其发展的自然条件是位置偏北,纬度较高,气候冷湿,适合牧草生长。

人文条件是该农业带地处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肉奶需求量大;乙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该农业带所处地区气候较为干旱,人口稀少,当地距离消费市场较远,消费量小;两地均以畜牧业为主,故产品相差不大;据此分析,造成甲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市场距离、气候条件和人口分布密度的差异,即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

故A①②③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云南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区,气候具有典型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

该地的宣成火腿.名扬海外,其制作工艺流程复杂(如下图所示),要经过腌、晾、发酵等多个环节,用时长达.一年多。

腌制始于头年霜降到次年立春,晾晒风干为头年腊月尾至次年三月,5月中旬至中秋为发酵成熟期。

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7.宣威适合火腿制作的气候条件表现在()

①冬春季气候干燥,利于晾晒

②冬季气候温暖,湿度大,便于腌制

③夏季高山地区的气温适宜发酵

④秋季光照充足,利于发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宣威火腿制作流程有利于()

A.提高资源利用率B.形成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C.扩大生产的规模D.确保产品质量,树立品牌

【答案】7.B8.D

【解析】7.从题干中可知,火腿晾晒需要干燥的气候,该地气候为季风气候特征,冬春季降水少,气候干燥,适合晾晒。

云贵高原,气温年较差小。

夏季气温较高,适宜酵母菌繁殖发育发酵;进入雨季,空气湿度大,有利于酵母菌繁殖发育。

据此分析B正确,故选B。

8.宣威火腿作为食品,保证品质是第一位的,从图示制作流程看,工艺复杂,做工讲究,目的是确保质量。

据此分析,D正确,故选D。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

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

我国有关专家指出:

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上海的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由于()

A.地势高,空气稀薄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地面裸露,比热容小D.纬度偏低,晴日多

10.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地理背景是()

A.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发电成本低D.太阳能发电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答案】9.D10.A

【解析】9..德国纬度高,受西风影响大,降水天数多,太阳能少于上海;日本为海岛国家,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较多,太阳能少于上海;上海纬度相对低于德国和日本,且受大陆的影响大于德国和日本,晴天相对多些,故太阳能较为丰富,D正确。

故选D。

10.由题可知,与我国其他城市相比,上海经济发达,拥有资金和技术,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短缺,能源不足,所以当地太阳能开发条件较为优越,A正确。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错误。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但能量分散,发电成本高,C错误。

太阳能发电受昼夜变化和天气影响,发电不稳定,D错误。

故选A。

【点睛】太阳能发电虽然太阳能分布普遍,但需要投资太阳能电池板和能源储存及输出系统,投资和技术门槛较高,再加上太阳能分散,单位面积发电量有限,发电成本较高。

澳大利亚是一个干燥的大陆,丛林大火时有发生。

下图为2020年某时刻澳大利亚部分丛林大火分布及周边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珀斯附近地区发生天然林火的时间,多出现在()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

12.图示时刻的天气形势,最有利于抑制当地森林大火蔓延的是()

A.塔斯马尼亚岛B.珀斯附近地区

C.墨尔本附近地区D.黑德兰港周边地区

【答案】11.A12.B

【解析】11.珀斯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气温高,降水少,故最易引发丛林大火;珀斯在南半球,故1、2月为夏季,A对。

7、8月为当地雨季,C不对。

4、5月和10、11月为当地的秋季和春季,相对于夏季,气温较低,森林潮湿,故排除BD。

故选A。

12.根据图中的等压线图判读,塔斯马尼亚岛、墨尔本附近地区、黑德兰港周边地区的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森林大火易蔓延,ACD不对。

珀斯附近地区处于高压脊的控制之下,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则森林大火易受到控制,B对。

故选B。

【点睛】森林火灾易发的天气:

在降水较少的季节,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温度越高,可燃物中的水分蒸发和变干的速度越快,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有大风天气,会让火灾蔓延。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以下下列两题。

13.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14.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答案】13.D14.D

【解析】1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山地是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而岩浆是来自上地幔软流层中,因此D正确,故选D。

14.考查山地的形成过程。

在图中阶段I可以知道它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因此它就是一座火山,火山的形成是岩浆的活动,不是地壳的水平运动,所以A不对;B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是喷出岩,也就是玄武岩,不可能是沉积岩,所以B不对;C顶部形态,也就是平顶的形成,观察图II,III,可以看出平顶面积扩大,这应该是由外力作用形成,所以C不对;此山地是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随岩石圈下降,山地顶部没入水下,受外力慢慢形成平顶山,D正确,故选D。

我国幅员辽阔,传统民居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碉房(左图)是藏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多为石木结构,依山而建。

西递宏村(右图)是徽派民居的代表,这里户户相连,粉墙黛瓦、马头墙,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藏区碉房分布最广的地区可能在()

A.藏北高原B.柴达木盆地C.三江源地区D.藏南谷地

16.徽派建筑群落每户间有马头墙隔开,其作用主要是()

A.防风B.防火C.防水D.防盗

【答案】15.D16.B

【解析】15.由材料“多为石木结构,依山而建”可知,碉房分布最广的应是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人口较多的藏南谷地,D正确。

16.传统的徽派建筑为土木结构,每户间有马头墙隔开,主要是为了防火,B正确。

【点睛】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墙体之所以采取这种形式,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

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

紫砂岩是由细小的粘土颗粒及其他矿物形成的沉积型粘土页岩,是高温制作宜兴紫砂壶(左图)的主要原料。

右图为岩浆与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7.紫砂岩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18.高温烧制紫砂壶的过程,与下列哪一作用过程的原理相似()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7.B18.B

【解析】17.由材料可知,紫砂岩属于沉积岩。

读图可知,丁向乙转化需要外力作用,所以判断乙为沉积岩,甲乙丁均可以转化为丙,则丙为岩浆,甲由丙形成,则甲为岩浆岩,则丁为变质岩,故选B。

18.有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丁为变质岩,根据三大岩石相互转化关系,则是①为外力作用,②为变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