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97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整体设计

 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

课文的内容生动、感人,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等。

整组课文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

本组4篇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十分逼真,这些都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好材料。

除课文之外,还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让学生积累有关诚信方面的古诗文名句和由“信”字组成的词语,这不仅能丰富语言积累,而且能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让学生通过说和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加深对“诚信”这一专题的理解;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

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5、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

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要求。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体会人物的品质。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1.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要求。

2.、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体会人物的品质。

“以诚待人”“诚实守信”等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很熟悉,从小开始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就比较多,以诚待人的事例也知道很多,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基础。

教材选编的课文内容很有感染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读中品味,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具体方法:

 

1、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充分感知文本内容,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2、通过揣摩品味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人物的情感世界。

3、运用课文中学习到阅读方法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搜集身边的有关事例,加深理解,促进行动。

课时

安排

14课时

集体备课个案

任课教师:

赵明杰第三周第一、二三节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课题)

5.《中彩那天》

教学

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闷闷不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此处的长短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抽读字词。

整体把握,学习生字词。

2.检查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进行初问: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四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一起读课题──(齐读)。

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有什么疑问。

三、交流初探: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个别练说,指导方法。

引导学生明白叙事性的课文可以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同桌练说。

(4)小结。

四、细读课文,探究“道德难题”之难。

1.探究:

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难呢?

文章又是怎么写出父亲“难”的表现的?

2.自读自悟,圈画有关词句。

3.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一、继续自学、探究:

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难呢?

文章又是怎么写出父亲“难”的表现的?

二、自读自悟,圈画有关词句。

三、交流汇报。

(1)抓相关词句,探寻“难”的原因

◆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父亲不知道是留下车,还是将车还给库伯。

◆是留还是还?

我们先来探寻留车的理由有哪些?

句子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重点品读“拮据”)

句子二:

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重点品读“梦寐以求”)

◆指导朗读。

(2)扣重点词句,品析“难”的表现。

句子一:

“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重点扣住描写神态的词:

“神情严肃”)

句子二: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重点扣住描写动作的词:

“赶”)

句子三: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重点扣住“擦”字,进一步体会父亲的抉择之难。

 第三课时

一、学习表达,深化理解(视时间机动)。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从这一个“擦”字,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现在咱们反过来想一想,在擦去K字的时候,父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什么样的动作呢?

心里想些什么呢?

咱们试着写一写。

二、试写短文:

三、评讲:

四、总结存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体会到了父亲面临道德难题的抉择之难。

那么是什么让父亲作出还车的最后决定呢?

下节课再探讨。

五、板书设计

  中彩那天

 道德难题

留还

表现手法不同

【设计意图: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四年级的阅读训练重点,学习本课的学生刚刚进入四年级,虽然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词句的能力,但是把握主要内容还存在难度,所以在此设计了一个问题梯度,教师根据学生已知的内容随机点拨,指导方法,使“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项训练落到实处。

【设计意图:

此环节安排学生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词句,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

课中保证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默读,独立思考,阅读圈画,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设计意图:

学习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方法,并通过品读词语,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也为体会下文父亲艰难抉择的表现作铺垫。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段,侧重指导语气、语调、节奏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通过品析父亲神态和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父亲抉择之难的心理,并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表达方法。

教学反思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再通过搜集与处理相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开放的、主动的探究学习过程,学生的收获是多元的,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获得了整体发展。

在学习《中彩那天》中,围绕解决“难题”,开展争辩探究:

读后讲给同学在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一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拦路虎 。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感知。

三读课文,提出问题,自由解答,真正讲学生放到了主体地位,质疑问题的安排,美读,欣赏的训练,各个教学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如: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之后,再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还有那些问题不明白,有那些疑问可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从而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精读体会,最后使学生明白听。

实践表明:

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

在教学中,我通过钻研教材,首先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

《中彩那天》一课,同学们都清楚,如果中彩的话,全家就会皆大欢喜,但当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情节的冲突,提出:

作者的父亲中了梦寐以求的彩票时,为什么全家却心事重重?

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的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文。

通过思考讨论后,才知道原来真正中彩的是父亲的同事库伯,而这中彩的奔驰汽车,父亲完全可以占为己有,因为外人都以为是父亲中了彩。

全家人心事重重的根本原因是违背道德信义占有这辆汽车呢?

还是遵守道德信义,把这辆汽车还给库伯呢?

全班同学围绕这个问题读读、想想、议议,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人生价值的讨论,让学生懂得人应有志气,人穷应志不短,金钱有价道德无价。

批阅人签名及意见

张晓华2012.3.6

说明:

1、所填内容格式为,字体:

宋体字号:

小四号。

2、设计说明:

应明确每个教学环节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填写时应将字体设置成蓝色字体,不少于300字。

3、教学反思不少于总课时量的30%,批阅人签名及意见应用红色字体进行标注。

课时电子文本备课表

任课教师:

赵明杰第三周第三节学科:

四年级语文

教学内容(课题)

6、万年牢

教学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难点

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此处的长短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设计说明

一、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二、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

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四、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

  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1、“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五、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

   1、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见教材3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