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化学》重要知识点和练习讲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9538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化学》重要知识点和练习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实验化学》重要知识点和练习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实验化学》重要知识点和练习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实验化学》重要知识点和练习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实验化学》重要知识点和练习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化学》重要知识点和练习讲解.docx

《《实验化学》重要知识点和练习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化学》重要知识点和练习讲解.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化学》重要知识点和练习讲解.docx

《实验化学》重要知识点和练习讲解

《实验化学》重要知识点和练习

班级姓名

【专题1知识点】1、海带灰化目的是使有机物分解,呈气体逸散,待测的金属或非金属以氧化物或无机盐的形式残留下来。

所用仪器有坩埚、坩埚钳、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泥三角

2、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两种溶液时,注意分液漏斗使用前须

检查旋塞及玻璃塞处是否漏水。

分液时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目的是

与大气相通,使液体顺利流下。

能用CCl4萃取碘的原因是CCl4与水互不相溶;I2在CCl4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3、一种物质分离的简单方法,是色谱分析法的一种。

它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附着在纸上的水是固定相,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又称展开剂),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和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比的不同而使之分离。

为使观察效果更明显,实验中采用氨熏显色。

请写出Fe3+、Cu2+分别与足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3NH3·H2O==Fe(OH)3↓+3NH4+Cu2++4NH3·H2O==Cu(NH3)42++4H2O

显色反应结果是滤纸下方颜色呈蓝色,上方呈棕黄色(均在原点之上),说明Fe3+和Cu2+得到了分离。

由此可以得出Fe3+和Cu2+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情况是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Cu2+在固定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一些。

在用纸层法进行层析操作时,为什么不能让滤纸上的试样点接触展开剂?

如接触,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

4、要制备颗粒较大的硝酸钾晶体,应选择的结晶条件是减慢溶液的冷却速度。

当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时,如何操作使晶体析出振荡容器,用玻璃棒搅动或轻轻的摩擦器壁,或投入几粒晶种,都可促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浓缩NaNO3和KCl的混合液时,为什么NaCl先析出?

NaNO3、KCl、KNO3在高温时具有较大的溶解度,温度降低时,NaNO3、KCl的溶解度明显减小,而KNO3的溶解度则急剧下降;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趁热过滤的原因防止温度降低KNO3结晶析出如何趁热过滤用已预热过的布氏漏斗进行抽滤,过滤装置如图1—8所示,采用这种装置过滤的主要目的是过滤速度较快;可以得到比较干燥的沉淀。

这种装置工作的主要原理是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导致装置内部的压强降低,使过滤的速度加快。

这种装置要有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抽气泵等仪器组成,其安全瓶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导管应短进长出。

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与吸滤瓶的支管口相对,以便于吸滤。

吸滤完毕时,应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皮管,然后关闭水龙头。

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欲将KNO3粗产品提纯,可采取的方法是__重结晶。

具体操作是按粗产品∶水=2∶1(质量比)的比例,将粗产品溶于蒸馏水中。

加热、搅拌、待晶体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

(若溶液沸腾时,晶体还未全部溶解,可再加极少量蒸馏水使其溶解。

)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

为什么选用这方法可使产品获得较高的纯度?

可以除去晶体中微量的杂质

【专题1练习】

1.1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

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称取样品:

用托盘天平称取约5g干燥的海带,放入中。

②灼烧灰化:

在通风处加热灼烧海带,待海带完全灰化后,冷却,再将灰分转移到小烧杯中。

③溶解、过滤:

向小烧杯中加入约30ml蒸馏水,煮沸2-3min,过滤,并用约1ml蒸馏水洗涤沉淀得滤液。

④氧化、萃取分液:

在滤液中加入1-2ml2mol·L-1H2SO4溶液,再加入3-5ml6%的H2O2溶液或1ml新制氯水。

取出少许混合液,用淀粉溶液检验碘单质。

将氧化检验后的余液转入分液漏斗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将上口塞子打开,静置,待完全分层后,分液。

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空格处的仪器名称为,灼烧海带时,除需要该仪器和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用标号字母填写)。

A.烧杯B.表面皿C.泥三角D.酒精灯E.干燥器

(2)本实验多处用到玻璃棒,试写出玻璃棒的作用。

(3)水浸时常常要将悬浊液煮沸2~3min,目的是什么?

(4)步骤③的洗涤沉淀的操作过程是;

(5)步骤④最好选作氧化剂,理由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6)要从步骤④中含碘的CCl4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CCl4,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

(7)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

1.2(Ⅰ)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是()

A.在滤纸上点样时,试样点以稍大为宜

B.应沿试管壁小心地将展开剂慢慢倒入试管底部

C.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D.点样后的滤纸需晾干后,才能将其浸入展开剂中

(Ⅱ)某实验小组拟用纸层析法分离溶液中Fe3+和Cu2+..实验步骤如下:

(1)裁纸:

将滤纸裁成约1.5cm×20cm的长方形。

将滤纸条的一端弯

折1cm后,用弯成直角的大头针横向别住,以便滤纸条能挂在橡皮

塞下面的勾子上。

(2)点样:

将饱和FeCl3和CuSO4混合液按1∶1的体积比配成溶液。

用毛细管吸取样品溶液,在离滤纸条一端2cm处点一直径为0.3-

0.5mm左右的斑点。

注意斑点尽可能小。

如果色斑颜色很浅,待

溶剂挥发后,在原处重复点样。

重复点样3~5次后晾干备用。

(3)展开: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9mL丙酮和1mL6mol/L盐酸,混合均匀,作为展开剂。

将点过样的滤纸条平整地悬挂在橡皮塞下的勾子上,不可触及试管的内壁;滤纸条下端浸入展开剂中约1cm,试样斑点必须在展开剂液面之上。

塞紧橡皮塞。

展开剂借助毛细作用逐渐向上移动,样品中各组分因向上移动速度不同而随之展开。

(4)显色:

FeCl3和CuSO4混合液经展开后得到不同颜色的色斑。

为使观察效果更明显,采用氨熏显色。

(5)分离:

若要将层析分离物质提取出来,可将滤纸上的分离物质的斑点剪下,浸于有关溶剂中,可提取纸上的层析物。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实验中做固定相,做流动相.

(2)Fe3+氨熏显色的原理,现象;

Cu2+氨熏显色的原理,现象;

(3)为防止水解,饱和FeCl3和CuSO4可加少量或酸化

(4)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最终()

A.得到无色透明溶液B.溶液中出现大量淡蓝色絮状沉淀

C.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D.得到澄清的淡蓝色溶液。

(5)在层析操作时,滤纸上的试样点能不能接触展开剂,为什么?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硝酸钠和氯化钾混合,来制取较纯净的硝酸钾晶体,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

请根据以上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操作②的名称是。

(2)参照如下左图溶解度曲线,写出固体A、B的化学式:

A,B。

欲得到较纯的硝酸钾晶体需用少量的(填“热水”,“冷水”)洗涤固体

(3)在固体A析出时,为了防止B的析出,在操作上采取了趁热过滤的方法,则热过滤应采取的操作是。

(4)固体B中杂质的检验方法。

1.4在实验室常用减压的方法进行过滤(如上右图),叫减压

过滤,俗称抽滤。

下图为减压过滤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种仪器的名称:

A;B;C。

(3)采用减压过滤的目的是。

(4)简述用水冼涤沉淀的操作过程。

(5)吸滤完毕时,应先拆下B与C或C和抽气泵间的橡皮管,然后关闭水龙头,其原因是。

【专题2知识点】5.破坏铝表面氧化膜的方法有①用砂纸擦②用NaOH溶液③用稀酸浸泡

设计一实验证明铝表面氧化膜已被破坏将一片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CuSO4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增强铝表面氧化膜保护的方法有放入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中浸泡。

设计一实验证明将一片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中浸泡后,洗净放入CuSO4溶液中,铝片表面无红色物质析出。

6、使苯酚晶体变成苯酚液体的方法有用乙醚或用热水浴加热融化

实验室制乙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乙醇中慢加浓硫酸,混合液温度迅速上升到170℃

7、检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否为CaCO3,宜选用的试剂是盐酸与石灰水,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

检验牙膏中的保湿剂是否为甘油,宜选用的试剂是新制的氢氧化铜,实验现象为出现绛蓝色溶液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用试剂的配制方法是向1mL0.5mol·L-1CuSO4溶液中加入几滴1mol·L-1NaOH溶液,即可生成氢氧化铜悬浊液。

牙膏配成的溶液PH>7的原因是牙膏中的安息香酸钠、氟化钠等溶于水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含氟牙膏有什么特别功能预防龋齿它的成分是氟化钠

写出防蛀作用的离子方程式Ca5(PO4)3OH+F—

Ca5(PO4)3F+OH-

氟离子如何检验用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专题2练习】

2.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它既能形成复盐,又能形成配合物

B.由铝片剪成的铝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盛氧气的集气瓶中需放入少量水

C.培养明矾晶体过程中,应先制得明矾晶核

D.在氯化铝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氨水,均可形成铝的配合物Al(OH)4-

2.1.2将铝片(不除氧化膜)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表面很快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同时产生较多气泡,继而产生蓝色沉淀,触摸容器壁知溶液温度迅速升高,产生气泡速率明显加快,铝片上下翻滚,溶液中出现黑色物质,收集气体,检验其具有可燃性;若用同样的铝片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

(1)铝与氯化铜溶液能迅速反应,而与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短时间内不发生反应的原因可能是

A.氯化铜溶液的酸性比同浓度硫酸铜溶液强

B.硫酸铜溶液水解产生的硫酸使铝钝化

C.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薄膜而硫酸根不能

D.生成的氯化铝能溶于水而生成的硫酸铝难溶于水

(2)铝片表面出现的暗红色物质是,产生该物质的离子方程式是。

(3)放出的气体是,产生的蓝色沉淀是,可以说明该现象的产生原因的离子方程式是。

(4)请从有关物质的浓度、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

(5)溶液中出现黑色物质是,产生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6)某学生通过一定实验操作,使铝片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也能较快进行,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

A.用砂纸擦去铝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B.把铝放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C.将铝片放入浓硝酸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D.在铝片上捆上几枚铜钉后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

2.1.3

(1)在1ml1.0mol·Lˉ1的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6.0mol·Lˉ1的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实验现象为,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在1ml1.0mol·Lˉ1的AlCl3溶液中先滴加2ml10%的NaF溶液,在逐滴滴加3.0mol·Lˉ1的氨水溶液,边加边振荡,实验现象为,

其原因是。

(3)能用铝质槽车装运浓硝酸原因是;家中的铝锅不宜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清洁球清洗的原因是;可溶性铝盐(如明矾等)可以作净水剂,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2.2.1乙醇和苯酚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这与它们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验证它们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为比较乙醇和苯酚与金属钠反应的性质,实验室用2mL(填名称)作溶剂分别溶解乙醇和苯酚,钠(填“浮在液面”“沉入液体中”)反应,产生气泡较快的是,请从结构上说明其原因。

②醋酸、碳酸、苯酚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为比较其酸性,涉及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为、;所需的玻璃仪器有(填3种)。

(2)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苯酚的某些性质,设计并进行下列实验过程:

根据以上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乙属于什么分散系?

(填序号)。

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

②将白色浑浊液加热至80℃,可采用的加热方法是,操作a的名称是。

③上述过程控究了苯酚的哪些性质?

④写出丙转化为丁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⑤该同学实验中不小心将苯酚沾到了手上,则应立即用擦洗。

(3)为了检验工业污水是否含有苯酚,某同学分别取小量污水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滴入少量A溶液,溶液变为紫色,则A是;在另一支试管中滴入浓溴水,结果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其原因是。

另一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苯酚和溴水发生的反应为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2.2.2①乙醇可以被多种氧化剂氧化,将乙醇氧化为乙醛,合适的氧化剂选用;将乙醇氧化为乙酸,合适的氧化剂为。

A.O2B.银氨溶液C.CuO

D.酸性KMnO4溶液E.酸性K2Cr2O4溶液F.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②乙醇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反应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r2O42-+CH3CH2OH+H+→CH3COOH+Cr3++(请配平)

判断驾驶员属于酒后驾车的现象是溶液颜色由变。

③证明乙醇能被氧化的最简单实验是将一段螺旋状的粗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后,立即移入内焰,实验过程中铜丝颜色的变化是。

铜丝移入乙醇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中铜丝起____________作用。

【专题3知识点】8、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某同学提出用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更为简便。

他的操作是:

ⅰ.当图中所示火柴头燃烧完时,立即移出火柴;

ⅱ.迅速将甲烧杯倒扣在乙烧杯上,轻轻振荡乙烧杯

欲检验火柴头中是否含有氯元素,可能有以下方案:

(1)将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水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

若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有氯离子,反应的方程式是KCl+AgNO3===AgCl↓+KNO3。

(2)将多根火柴浸于水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和NaNO2溶液。

溶液,若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有氯元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NO2—+ClO3—+Ag+====3NO3—+AgCl↓

9、如何区别亚硝酸钠与氯化钠

方案1:

NO2-+Fe2++2H+=2NO↑+Fe3++H2O

方案2:

2NO2-+2I—+4H+=NO↑+I2+2H2O

方案3:

5NO2-+2MnO4-+6H+=5NO3-+2Mn2++3H2O

方案4:

Ag++Cl—====AgCl↓Ag++NO2-====AgNO2↓

方案5:

NaNO2+H2SO4(稀)====NaHSO4+HNO2

HNO2=====NO↑+NO2↑+H2O

方案6、NO2—+H2O

HNO2+OH—

【专题3练习】

3.1.1牙膏是生活必需品。

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主要有:

①摩擦剂,用于增强牙膏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主要成分包括;

②用甘油和水作保湿剂,作用是;

③还有等氟化物,主要用于预防龋齿;等等。

下面是牙膏中某些主要成分的检验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中加水、搅拌、静置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2)在②中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的操作方法是。

(3)写出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将⑤中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时,未见沉淀出现,则可能的原因是

、(任答两条)。

(5)在⑥中检验Ca2+的存在,除可用焰色反应外,还可利用Ca2+和溶液的反应来进行。

(6)①检验F-可用的化学试剂是;

已知反应Fe(SCN)3+3F—=FeF3(无色)+3SCN—,根据此反应,设计检验牙膏中含F-:

检验方案:

还涉及的离子方程式。

②甘油的检验所需的Cu(OH)2不宜加得的太多,因为。

③碳酸钙检验时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盐酸,为什么?

3.1.2安全火柴盒侧面涂有(发火剂)和Sb2O3(易燃物)等,火柴头上的物质一般是KClO3、MnO2等氧化剂和S等易燃物。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日常生活用的火柴头上含有KClO3、MnO2、S,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验证气体A,按右图1所示进行实验:

组装如右

图1所示装置,紧接一步操作是,

在试管中装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慢慢拉动注射器的

活塞进行抽气,可观察到的现象,

即可证明火柴头上含有S元素。

(2)步骤②的实验操作装置如右图2所示,该操作的名称是,其工作原理是。

(3)要证明火柴头中含有Cl元素的后续实验步骤是。

(4)有学生提出检验火柴头上KClO3另一套实验方案:

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有人提出上述方法中出现白色沉淀并不能充分说明火柴头上KClO3的存在,其理由是。

(5)该小组猜测滤渣D对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速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以下5次实验。

实验次数

H2O2溶液质量分数%

H2O2溶液用量/毫升

物质D用量/克

反应温度/℃

收集气体体积/毫升

所需时间/秒

30

5

0

85

2

3.8

15

2

0.1

20

2

2.8

15

2

0.2

20

2

2.2

5

2

0.1

20

2

7.4

30

5

0

55

2

10.5

由上表可知,实验①和⑤能证明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实验和证明物质D的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6)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2NaNO2俗称“工业盐”,其外观与食盐相似,容易导致误食而中毒,可通过化学实验加以鉴别。

已知信息:

①NO2-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Fe2+②NaNO2可以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③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NaNO2溶液后褪色④AgNO2(白色),难溶于水,可溶于稀硝酸。

⑤亚硝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顺序,逐一设计鉴别NaNO2和NaCl的实验方案,结合方案1的提示,完成以下填空。

(以含有NO2-所产生的现象填空,文字简明扼要。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方案1

在两种待鉴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H4)2Fe(SO4)2,充分反应后再加入适量KSCN溶液。

若溶液变,证明待鉴溶液中有NO2—存在。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方案5

(2)写出所有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方案1,

方案2,方案3,

方案4,方案5。

(3)鉴别NaNO2和NaCl,还可以用pH试纸,其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在家里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别NaNO2和NaCl?

(NaNO2易溶于水且显著吸热,其熔点为271℃,分解温度为320℃)

(5)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离子,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成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

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酸性B碱性C氧化性D还原性

【专题4知识点】10、硫代硫酸钠与硫酸的反应方程式是:

S2O32-+2H+===SO2↑+S↓+H2O

如何比较实验中溶液出现浑浊的快慢以两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以锥形瓶底部

催化剂

“﹢”完全遮盖时为终点计时,比较所需时间。

11.H2O2分解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如何判断H2O2分解速率的大小收集等量气体所需的时间或记录单位时间产生的气体的量。

图P49

12.氯化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oCl4]2-(蓝色)+6H2O

[Co(H2O)6]2+(粉红色)+4Cl-

①加水稀释: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加浓盐酸或氯化钙向逆方向移动。

②二氯化钴水合物加热时发生的变化(依序从左到右):

CoCl2·6H2O(粉红)

CoCl2·2H2O(紫色)

CoCl2·H2O(蓝紫色)

CoCl2(蓝色)

在试管中加入半试管95%乙醇和少量红色氯化钴晶体(CoCl2·6H2O),振荡使其溶解,逐渐加热,则溶液最终会变成___蓝__色。

原因是_氯化钴的水合物失水而显蓝色(蓝干)

【专题4练习】

4.1(Ⅰ)、Na2S2O3溶液跟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利用此反应进行浓度或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中,实验以时开始计时,到溶液出现浑浊将锥形瓶底部的“+”字时结束计时。

某同学进行下表中A、B、C、D四次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

H2SO4

H2O

v(mL)

Lc(mol-1)

v(mL)

Lc(mol-1)

V(mL)

A

10

5

0.1

10

0.1

5

B

10

5

0.1

5

0.1

10

C

30

5

0.1

5

0.1

10

D

30

5

0.2

5

0.2

10

(1)其中最先变浑浊的是。

(2)A、B实验中分别加5mL、10mL水的目的是。

(3)B与D实验(填“能”或“否”)说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原因是

(4)为何不用相同时间内产生SO2的量来判断浓度或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某同学通过Na2S2O3与盐酸反应来验证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该同学是通过观察来判断其反应速率的大小。

(2)该同学配制0.2Lmol-1盐酸于大试管中,并取3mL0.1Lmol-1Na2S2O3溶液与3mL盐酸反应,观察产生现象的时间为ts。

由于另有安排,当天停止了实验。

第二天又取3mL0.1Lmol-1Na2S2O3溶液与3mL原盐酸反应,产生明显浑浊也需ts左右。

于是该同学得出结论:

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大。

请你评价该同学的这次实验(填序号)。

A.所得结论是可靠的B.所得结论是不可靠的

C.其结论基本正确,但是有疑点D.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3)该同学的对比方法(填“合理”或“不合理”),若该同学的对比方法不合理,请你给出合理的对比方法(若认为合理,此问可不答)。

4.2下面是某研究小组研究的关于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率(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催化剂(0.1g)

活性炭

FeCl3

KI

MnO2颗粒状

MnO2粉末状

前15s产生氧气的量(ml)

5

11

7

8

11

前30s产生氧气的量(ml)

8

16

11

11

21

前45s产生氧气的量(ml)

1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