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学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9152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学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学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学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学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学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学生.docx

《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学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学生.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学生.docx

历史讲义特点启示题512学生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级:

高三课时数:

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历史学科教师:

陈祥

授课类型

C特点题

C启示认识题

C探究题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历史特点类解题方法

设问呈现:

历史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

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

角度一,针对某一历史知识设问,如根据材料总结法家思想的特点。

角度二,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的某一方面设问,如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兴建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角度三,针对两项或两项以上历史知识设问,如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

答题模版:

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

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具有爆发时间早、经历时间长的特点。

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是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

如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与英国、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相比,就具有艰难曲折的特点(从1789年到1875年,共和势力与封建势力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

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

如《资政新篇》的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

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危机相比,就具有范围广(波及地域广、涉及的经济部门多)的特点。

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性质发生变化等。

如西班牙内战开始时属政府与叛乱势力的内战,后由于德国干涉而发展为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

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

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会议的影响直至今天,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因此该会议具有影响深远的特点。

范例运用:

[例] 

材料1:

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状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

材料2:

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

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材料3:

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

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

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

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后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

(1)依据材料2,分析英国政府为解决材料1中存在的社会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一措施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3,概括二战后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

1.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论语》曰:

“学而优则仕。

”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

《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材料2: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读经

讲经

中国

文学

几何

代数

植物

动物

法制

理财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1)依据材料1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2)与材料1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

你怎样评价?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2:

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3: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简析材料1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2中的观点。

(3)概述材料3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不同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和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心;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1875年法国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2:

目前我国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历史形成的和人民革命胜利的成果。

改变这种政党制度实质上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政治制度的性质。

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制度与西方的民主政治的最大区别就是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制度。

(1)依据材料1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特点。

(2)依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政治民主化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下表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表(%)。

国别

年份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1937年

41.4

12.5

9

6

3

4.8

1948年

56.4

11.7

4.3

4.1

2.1

1.5

 

材料2:

在美国的策动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同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有利于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大大提升了美元的地位,并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英国极为不满,拒绝批准这个协定,但美国突然宣布“租借法案”停止执行,英国立即发生财政金融危机。

1945年12月,英国被迫批准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材料3:

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日本、西德、法国、英国在工业产值、出口贸易和黄金外汇储备方面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重表(%)。

国别

项目

美国

日本

西德

法国

英国

工业产值

37.8

9.45

10.1

6.5

6.5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6.8

黄金外汇储备

15.5

5.2

14.6

6.3

4.7

(1)根据材料1,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突出特点。

(2)结合材料1、2和所学知识,指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这一体系的影响。

(3)根据材料3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

这种特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高考历史认识启示类解题技巧题

命题特征:

启示是指从历史中所总结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少走弯路的认识。

通常用:

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为提示语。

要求学生对某一特定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一般放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用来检测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识水平、历史感悟能力。

1、“启示”一般由“经验教训”而来,因此,回答“启示”,就答“经验与教训”。

2、谈“认识”,有如下几情况:

(1)对问题的总体掌握,实际就是对教材知识、所给材料的高度概括;

(2)对问题作出简要的分析评价,对这类“认识”教材中往往有现成答案可以利用,作答时要先想一下教材中的相关评述,然后再依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适当的补充;

(3)由某一具体问题,谈对某一类问题的看法;

(4)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的现实问题作出预测;

(5)经验教训、启示。

答题技巧:

(1)对前面几问答案进行总结,分为“好”“坏”两方面。

“好”的即是经验,“坏”就是教训。

(2)提炼上一步所归纳的内容。

对相近或属于同一理论体系的整理合并,并上升到理性高度。

(3)结论指向现实,优先考虑与现实联系最密切的内容,不就事论事,要有理论指导意义。

(4)表达时应用正面语言,把“坏”的正过来说。

如人民公社化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过高,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作答时我们应说:

“应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5)思维开放:

一个历史事件是由于多个因素共同造就,因此,启示可从多角度回答,如原因、条件、时间、人物、影响等,只要合情合理,均可得分。

注意事项:

(1)对问题的总体把握,一般可从原因、内容(过程)、影响(意义)等几大方面入手。

这种认识一定要抓住主干与本质,不能把概括当成缩写。

(2)对问题的分析评价,只需亮明观点,不要展开分析。

(3)由具体问题谈一类问题的看法,其宗旨是要说明问题的重要性(由原因与影响入手)、应对方法(从过程、内容入手)等。

(4)通过问题对现实作出预测,要从原因、影响入手,同时还要密切联系现实,得出与现实相关报道一致的结论。

认识启示题,一般与前面几个设问联系密切,因此,一定要注意这一问答案与前面答案的协调。

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89年,利玛窦移居韶州,开始使用知识传教法。

在此结识了儒生瞿太素,并翻译欧几里德《几何学》……他接受瞿太素的建议,儒冠儒服,以学者面目宣传西方科学知识……1601年时,利玛窦到北京,得到万历皇帝的赏识,赐留北京传教。

……(此后)教士们口说汉语,身着儒服,每个人还有中国名字……1601年时,中国内地已有250个天主教徒。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

材料二汤若望是明末清初中国耶稣会教区的主持人。

其精通天文、历法、兵器制造等,1644年被顺治帝授以钦天监监正的职位。

1660年杨光先上告汤若望等传教士阴谋不轨,并攻击《明宪历》(清当时使用《明宪历》等西方历法),汤若望、南怀仁等教士被捕入狱。

1668年康熙帝亲自处理此案,他让杨光先与南怀仁同时当众测试天象,南怀仁无误,杨光先则误差不断,于是……复用《明宪历》。

主张“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杨光先被革职。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利玛窦传教方式的特点。

(4分)

 

(2)据材料二评述杨光先对外来文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6分)据此分析中西文化冲突的实质。

(2分)

 

 

(3)从以上材料所述中,你对外来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的过程,有何认识?

(6)

 

提高水平靠实战,给你几题练一练: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春阳是宁波人,万历中弃儒经商,在苏州吴趋坊北口开一小铺,后来规模日大,闻名四方,一直到清中叶,仍很兴旺发达。

“其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无有也。

”它的管理办法;很像州县衙门,“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

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

”……它的商业信誉极好,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

材料二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

……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卖的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肚中塞沙,在猪肉、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或家谱,胡要价格等等,伪字随处可见。

这股歪风,在经济发达、商业文化最耀眼的苏州、杭州,反而有“大风吹倒梧桐树”之势,恰恰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人们形容杭州的不少商品弄虚作假的是“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

——摘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三苏州风俗,全是一团虚哗,只就那拳头大一座丘山,便有许多作怪……即使开着几扉板门,卖些杂货,或是吃食,远远望去……倒也热闹齐整。

仔细看来……都是有名无实的。

一半是骗外路的客料,一半是哄孩子的东西。

——摘自《豆棚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哪一历史现象?

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三说明明朝苏州的商品经济存在哪些问题?

 

(3)谈谈你对以上两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积累率是24.2%;1958年到1960年三年,积累率分别达到33.9%、43.9%、39.6%。

从1957年到1960年,重工业增长2.3倍。

工业内部钢铁生产挤占大量能源、原料和交通运输,使其他部门无法正常生产。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生产状况

产量

时间

粮食产量

比上一年减少

1958年

4000亿斤

 

1959年

3400亿斤

600亿斤

1960年

2870亿斤

530亿斤

1961年

2950亿斤

 

 

 

 

 

 

 

 

 

材料三1962年工农业生产简表

 

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原计划(百分数)

比上年增长8.5%

3216亿斤

2200万担

比上年增长5.7%

670万吨

2亿吨

实验达到百分数

比上年增长

11.6%

3400亿斤

2400万担

比上年增长5.7%

720万吨

2.17亿吨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现象?

其原因何在?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经济建设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3.阅读下列有关美国经济崛起的材料;

材料一美国东靠大西洋,南靠大西洋的墨西哥湾,西靠太平洋,北面还靠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河与大西洋相通的五大湖。

美国的北部、东部、南部,都能通过大西洋直接与西欧主要工业国家通航。

1904年,美国以强权在巴拿马地峡开始开凿巴拿马运河,不仅使美国的太平洋海岸与大西洋海岸的船舶往来有了最近的航道,而且使美国东西部都能与太平洋沿岸或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地区,建立起了海上运输航程最短的直接往来。

材料二按照德国发动大战的主要原因——抢占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美国有可能立即卷入大战争夺重新瓜分世界利益,因为当时英国拥有225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法国拥有l060万平方公里,德国只有290万平方公里。

而美国的殖民地更少,由于殖民地基本上被英、法两国所霸占,美国海外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的投资市场总共约有50亿美元,仅为英国的十分之一,法国的六分之一,也只有德国的九分之二。

应该说发动大战攫取殖民利益的驱动力,美国不会比德国弱,然而,1914年8月4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声明:

美国政府将保持中立,直到战争结束。

战争开始后的两年半,美国的确保持着未直接参战的“中立”。

这种保持“中立”的选择,使美国处于更主动更有利的地位,应该说是美国在国际争端和经济竞争中的一种巨大成功。

材料三美国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充分抓住英、法等国过早地偏离工业经济发展为主的道路,走向资本输出为主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形成本国积累资金和大量吸收国外资金,高速发展工业生产,壮大工业经济实力的发展路子,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如1860年到1890年的30年时间内,美国工业生产就增长了6倍。

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达94.98亿美元,英国为42.63亿美元,德国为33.57亿美元,法国只有29亿美元。

资本输入的债务国——美国的工业产值,比资本输出国的英、法两国工业产值的总和71.63亿美元还多23.35亿美元,这为美国进入20世纪以后。

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成为国际金融资本的集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打下了工业经济深厚的基础。

总之,从“英国时代”到“美国世界”的跨越,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

以上材料均引自熊承忠等著《大循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分析,从世界范围看,当时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有何新的发展趋向?

为什么?

 

 

(2)19世纪晚期,美国与英法两国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有何不同?

产生了什么不同后果?

(3)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归纳出美国经济崛起的原因与条件。

(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4)从“英国时代”到“美国世纪”大跨越的必然性,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启示举例须熟记:

(1)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灭亡的启示:

①统治者必须勤政爱民,

②缓和社会矛盾,才能长治久安。

(2)历史上选拔人才给我们的经验或启示:

①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②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

③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

④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

⑤应树立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正确观念。

(3)中国古代改革的启示: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②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

③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坚决彻底、善于用人;

④改革措施要符合客观实际、行之有效;

⑤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⑥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将遭到守旧势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甚至是血腥的斗争。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给我们的启示:

①开放有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②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为原则进行外交;

③与各国保持平等团结,但坚决反击侵略;

④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5)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

①必须要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反封建必须与反帝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③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④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联合和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发展;

⑤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

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⑥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6)中共开辟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启示:

①必须从实际和国情出发来确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②要学习外国经验但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

③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出路;

④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

(7)对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国落伍的认识:

①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②要科教兴国;

③国家独立,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④一个民族要不断进取,改革开放,才能缩短差距,迎头赶上。

(8)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得与失的启示:

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订方针政策;

②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正确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③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

④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⑤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⑥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⑧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

⑨必须发扬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

⑩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必须健全党纪和社会主义法制,加强民主化、法制化建设。

(9)二战给人类的启示:

①和平来之不易;

②人民是胜利之本;

③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联合;

④居安思危,防止悲剧重演等。

(10)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改革的失败对我国的改革的借鉴之处:

①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反对一切外来势力的干扰;

②从各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③发挥市场、计划等经济手段的作用;

④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改善党群关系。

 

题型:

开放探究类

  开放探究类非选择题主要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景,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让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解答相关问题,然后由学生说明该课题研究的意义,最后由学生提供研究该课题的方法等。

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评判方法采用分层次、采意式。

1.历史学重在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我们说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历史的“中心”时,意味着它处于历史领先或主导的地位。

众所周知,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世界历史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中曾形成过若干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中心。

——林甘泉《从“欧洲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论》

(1)根据材料论述,就康熙至乾隆时期(公元1661~1796年)而言,你认为中国与英国哪个是世界历史的“中心”?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6分)

 

材料二 一部全球历史不需要采用单一的发展模式,比如理性的胜利或西方文明的胜利,也不能采用包含一种不容变更的单一的同质发展模式……至少要求我们能够描绘一种单一的全球联系网络,即存在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实质性的联系。

——(英)·罗伯特·霍尔顿《全球化和民族国家》

(2)归纳材料关于历史发展模式的基本观点,并运用这一观点评价洋务派的活动。

(8分)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应当给全球化“以人情、人道色彩”,使全球化成为一个共赢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这就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闵凡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3)根据材料说明在世界发展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3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600年,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如同在别处一样,远东贸易涉及到商品、贵金属和证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