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8284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宋代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宋代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宋代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宋代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代文学.docx

《宋代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文学.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代文学.docx

宋代文学

第六编宋代文学(30学时)

章节名称:

第一章宋初文学

授课时数:

2

教学目的和任务:

了解宋代文学概貌和宋初文学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宋代文化学术的繁荣;宋初文坛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第一节宋代文学概论

一、宋代社会历史概况

1、宋代分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两个阶段,共计320年。

2、宋朝统治者崇文抑武的国策与结果。

3、宋代对知识分子的优待与文化学术的繁荣。

理学之盛行。

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宋四大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及《资冶通鉴》的编纂;

官学与私学,四大书院。

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强烈的使命感与仕、隐调和的平淡自然心态。

二、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1、诗

宋诗发展概况;宋诗与唐诗高下之争。

《全宋诗》的编纂(正编72册,诗人8900余家,总字数4千万。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词

宋代杰出的词人与风格流派。

唐圭璋编《全宋词》(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后孔繁礼补辑。

词2万余首,词人1300多家。

3、文、话本小说。

散体和骈体文的发展情况。

《全宋文》(巴蜀书社出版社,1988年起开始出版)。

话本小说。

第二节宋初文学

一、王禹偁

1、王禹偁(954-1001)生平:

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

晚年贬居黄州,人称王黄州。

著有《小畜集》,另有《小畜外集》。

2、王禹偁的散文创作。

王禹偁发挥了韩愈文从字顺的传统,强调文风平易,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

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节选):

远吞江山,平挹江濑。

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

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

宜咏诗,诗韵清绝。

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宜投壶,矢声铮铮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3、王禹偁的诗歌创作。

前后期诗风的不同。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对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二、宋初晚唐体诗人

1、晚唐体名称的由来。

2、诗人林逋(967-1028)。

生平简介:

西湖隐士,号称“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有《林和靖诗集》。

林逋诗主要特点:

吟咏湖山,抒写隐逸情情怀。

善于写景,富于情韵。

《秋日西湖闲泛》:

“水气并山影,苍茫已作秋。

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

疏苇先寒折,残红带夕收。

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

《山园小梅》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姜夔的词调《暗香》、《疏影》)

三、西昆体诗人

1、《西昆酬唱集》的编订成因。

(《册府元龟》的编纂。

2、西昆体代表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的创作特点。

刘筠《汉武》:

汉武天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郁嵯峨。

桑田欲看他年变,瓠子先成此日歌。

夏鼎几迁空象物,秦秦未就已沉波。

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

 

章节名称: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授课时数:

3

教学目的和任务:

了解北宋前期重要词人的创作情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词风的转变;晏殊、范仲淹词;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一节晏殊、欧阳修词

一、晏殊词

1、晏殊(991-1055)生平: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14岁以神童应举,赐同进士出身。

一生长期居于高位。

有《珠玉词》。

2、晏殊对五代词的传承

刘攽《中山诗话》:

“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

”刘熙载《艺概》卷四:

“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

“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

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

3、晏殊词笔调闲婉、情景浑融、语言雅丽的特点。

晏殊词三首: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珠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山亭柳·赠歌者》:

“家住西秦。

赌博艺随身。

花柳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二、欧阳修词

1、欧阳修(1007-1072)的生平:

字永叔,四十岁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庐陵(今江西永丰)人。

少孤贫,用心苦读。

天圣八年(1030),晏殊知贡举,欧阳修进士及第。

正直敢言,几遭贬谪。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卒于颖州,谥文忠。

2、欧阳修的雅词及意义。

欧阳修词三首: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

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

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

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闋。

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杨》:

“平山栏槛倚晴空。

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刘仲原,指刘敞,字原甫,于嘉祐元年出任扬州知州。

《宋史》卷三百十九《刘敞传》:

“为文尤赡敏,掌外制时,将下直,会追封王、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

欧阳修每于书有疑,折简来问,对其使挥笔,答之不停手,修服其博。

”)

第二节范仲淹、张先、王安石词

一、范仲淹词

1、范仲淹(989-1052)生平。

字希文,吴县人。

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

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实行“庆历新政”。

有《范文正公集》。

2、范仲淹边塞词和思乡怀人词。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二、张先词

1、张先(990-1078)生平:

字子野,乌程(今浙江吴兴)人。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作过嘉禾(今浙江嘉兴),永兴军(今陕西西安)通判等,官至都官郎中。

有《张子野词》。

2、张先酬唱词和题序。

张先词二首: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

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3、张先词的影响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

吴梅《词学通论》:

“子野上结晏欧之局,下开苏秦之先,在北宋诸家中适得其平。

三、王安石词

1、咏史怀古词: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浪淘沙令》:

“伊吕两衰翁。

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

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2、影响:

杨湜《古今词话》:

“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

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

‘此老乃野狐精也。

’”

王灼《碧鸡漫志》:

“王荆公长短句不多,合绳墨处,自雍容奇特。

刘熙载《艺概》:

“王半山词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

 

第三节柳永

一、柳永(987?

-1053?

)生平。

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生平大体可以1034年中进士分为前后两期。

后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吴曾《能改斋词话》:

“仁宗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

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

尝有《鹤冲天》词云: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景祐元年方及第。

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

其词云: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亦有记载。

“皇祐中,老人星现,永应制撰词,意望厚恩。

无何,始用“渐”字,终篇有‘太液波翻’之语。

其间‘辰游凤辇何处’,与仁庙挽词暗合,遂至忤旨。

士大夫惜之。

……”(《醉蓬莱》)

张舜民《画墁录》:

“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

三变不能堪,诣政府。

晏公曰:

‘贤俊作曲子么?

’三变曰:

‘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公曰:

‘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

’柳遂退。

二、柳永发展了慢词。

1、创调方面。

2、用赋体创作。

如《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雅俗并陈的风格取向。

如《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千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再如《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渺,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四、柳永词的地位和影响。

晁补之《评本朝乐章》:

“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真唐人语,不减高处矣。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沈公述,李景元,孔方平、处度叔侄,晁次膺,万俟雅言,皆有佳句,就雅言又绝出。

然六人者源流皆从柳氏来,病在无韵。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

“柳屯田《乐章集》为词家正体之一,又为金元已还乐语所自出。

章节名称:

第三章欧阳修和王安石的诗文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欧阳修、王安石的诗文创作情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欧阳修的文道观;欧阳修的散文;半山体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第三章欧阳修和王安石的诗文

第一节欧阳修诗文

一、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1、理论上的建树(对道的理解,对韩孟、杨亿等人创作的辨正认识)。

2、实践上的典范。

3、提倡革新、提拔后学。

欧阳修散文名篇:

《醉翁亭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

散文赋名作《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

“异哉!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

“此何声也?

汝出视之。

”童子曰: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

“噫嘻悲哉!

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欧阳修的诗。

《食糟民》的主要内容。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二、欧阳修的地位和影响。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节选):

“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形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奇。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其人可知。

苏轼:

“方今太平之盛,文士辈出,要使一时之文有所宗主。

昔欧阳文忠常以是任付于某,故不敢不勉;异时文章盟主贵在诸君,亦如文忠之付授也。

”(李廌《师友谈记》)

第二节王安石诗文

一、王安石(1021—1086)生平。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

仁宗庆历元年(1041)进士,之后二十多年间在各地任地方官。

熙宁元年(1068),应诏回京,奏《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次年主持变法。

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退居江宁。

二、王安石议论文的成就。

王安石短文简洁峻切的特点。

《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三、王安石的诗歌

1、王安石诗歌以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56岁罢相退居江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2、前期代表作品:

反映民生疾苦的《河北民》、《兼并》等;喜欢表达新见的咏史怀古诗《明妃曲》等。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

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3、后期作品。

《雪干》《书湖阴先生壁》等

章节名称:

第四章苏轼

课时分配:

3课时

教学目的:

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创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苏轼的思想;赋的创作;诗歌题材和风格;苏轼对宋词的发展贡献。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第四章苏轼

第一节苏轼的生平、思想和散文创作

一、苏轼(1037-1101)简谱:

景祐四年(1037),苏轼生于眉山

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弟苏辙随父赴京应举。

次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

嘉祐六年(1061),应中制科入第三等,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苏轼还朝,王安石变法。

熙宁年间,苏轼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为地方官。

元丰二年(1079),苏轼于湖州任上被捕,“乌台诗案”发。

被贬黄州。

元丰三至六年,苏轼于黄州生活。

元丰七年,改贬汝州。

元祐元年(1086),苏轼调回京都。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六年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

后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

绍圣元年(1094),苏轼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

绍圣四年(1097),苏轼被贬海南儋州(今海南儋县)。

元符三年(1100),苏轼奉诏内迁。

次年病逝。

二、苏轼的思想

1、苏轼儒、道、释三家兼融调和的思想:

平易、重实用、圆通。

2、苏轼的文学思想:

文道观与辞达而已的观点。

三、苏轼的散文:

议论文和游记特点。

《石钟山记》叙事、抒情、写景、议论的水乳交融。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二节苏轼的辞赋和诗

一、苏轼辞赋。

1、《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苏轼辞赋的特点。

二、苏轼诗歌

1、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

(1)深沉的对现实的批判意识。

如晚年创作的《荔枝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痍。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

武夷溪边粟粒牙,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

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2)对人生的感悟。

如《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3)写景抒怀作品。

如《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顶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同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2、苏轼诗歌的艺术技巧:

善用比喻,用典出神入化。

刚柔相济,清雄的风格特征。

第三节苏轼的词

一、以诗为词,提高词品。

《白雨斋词话》卷七:

“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

盖仿九品论字之例,东坡诗文纵列上品,亦不过为上之中、下,若词则几为上之上矣。

刘熙载《艺概》卷四:

“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

元好问《新轩乐府引》:

“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

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

如《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二、扩大词境,改变词风。

1、苏词词境的扩大:

(1)英惟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怀古词:

如《念奴娇》等。

(3)哲理词:

如《水调歌头》等

(4)悼亡词、农村词等。

2、苏轼词风。

苏轼《与鲜于子骏书》: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俞文豹《吹剑续录》: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

“我词比柳词何如?

”对曰:

“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3、苏词的音律问题。

三、苏轼的地位和影响

杨万里《江西宗派诗序》:

“唐言李杜,宋言苏黄。

元好问《新轩乐府引》:

“坡以来,山谷、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情性,留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皆自东坡发之。

近岁新轩、张胜予,亦东坡发之者与?

王十朋《读苏文》:

“学文而不韩、柳、欧、苏是观,诵读虽博,著述虽多,未有不陋者。

章节名称:

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课时分配:

3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江西诗派重要诗人的诗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黄庭坚的诗歌主张、创作风格;江西诗派的形成;陈与义、陈师道诗。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第一节黄庭坚的诗歌

一、黄庭坚(1045-1105)的生平。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元祐年间为校书郎、秘书丞兼国史编修。

苏门四学士之一。

后两度被贬,卒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二、黄庭坚的诗歌主张

1、多读书,从中汲取营养。

《与元聿圣庚书》:

“岷山之水滥觞,及其成江,横绝吴楚,涵受百谷,以深其源本故也。

学而知本者,盖可以求师友于书册矣。

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法。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惠洪《冷斋夜话》:

山谷曰:

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

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

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2、争取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

《赠谢敞王博喻》:

“文章最忌随人后。

”《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