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册历史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820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下册历史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下册历史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下册历史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三下册历史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三下册历史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下册历史期中试题.docx

《初三下册历史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下册历史期中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下册历史期中试题.docx

初三下册历史期中试题

初三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附参考答案

1、选择题(请把最符合题意的一项选出来,并把字母代号填入题后的表格中,每题2分,共50分)

1、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

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完成这一任务的斗争是

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三年国内战争D、八一九事件

2、下图为某班级举行历史辩论会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其主题是

正方:

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反方:

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列严重失调。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D、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3、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九国公约》,此条约的最大受惠者是

A、美国B、中国C、日本D、英国

4、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包括

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充满矛盾

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两次会议都无视中国的地位

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

A、

B、

C、

D、

5、“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这形象地反映了

A、生态环境的恶化B、经济危机的蔓延

C、霸权主义的影响D、恐怖主义的泛滥

6、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猖獗,纳粹党为打击、迫害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制造了

A、珍珠港事件B、萨拉热窝事件C、反犹狂潮D、国会纵火案

7、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

“他们(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孩子(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收益吗?

”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A、殖民扩张政策B、委任统治政策C、冷战政策D、绥靖政策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的冲突转变为全球性的冲突”。

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因素是

A、德国突袭波兰B、苏德战争爆发

C、日本突袭珍珠港D、诺曼底登陆的胜利

9、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A、1916年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C、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是

A、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B、掠夺更多的海外资源C、完成称霸世界的战略部署

D、扶植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稳住资本主义阵脚

11、以下表格反映的是二战后哪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历史时期

经济发展状况

20世界五六十年代

持续繁荣,西部南部发展迅速

20世纪七十年代

出现负增长和滞胀现象

20世纪八十年代

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

20世纪九十年代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经济最发达国家

A、美国B、中国C、日本D、苏联

12、“美国经济的发展、西欧复兴、日本崛起”。

如果要给以上知识点确立一个专题名称,合适的是

A、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B、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C、多极化格局下的世界D、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3、“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彻底倒塌了。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苏联解体B、南斯拉夫分裂C、东欧剧变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14、“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象出现在

A、华约建立B、东欧剧变C、苏联解体D、美苏争霸

15、专栏作家季赫霆撰文指出,中东目前形势非常糟糕,究其原因,中东问题的关键在于

A、英美矛盾B、埃以冲突矛盾C、美伊冲突D、巴以冲突

16、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失去了经济资源,也失去了政治尊严。

非洲国家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平等,找回“政治尊严”的史实是

A、印度独立与发展B、纳米比亚独立

C、古巴建立革命政府D、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17、“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北约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18、方明同学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其中有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

A、目的:

遏制共产主义B、范围: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C、方式:

采取一切手段D、开始标志: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地区冲突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是

A、美国发动朝鲜战争B、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C、苏联侵略阿富汗D、科索沃战争的爆发

20、哥伦比亚前总统桑佩尔说: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

这句话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B、恐怖主义泛滥C、毒品走私猖獗D、贫富差距悬殊21、美国某报曾经发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

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产品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了。

这从深层意义上表明

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B、中国产品在美国受到不公正待遇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2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在这一历史趋势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

A、联合国安理会B、跨国公司C、国际红十字会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3、科学技术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一战前为30年,二战以后缩短为7年,20世纪70年代以后只需3-5年。

这段材料说明

A、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根本动力B、科技越发达,商品的科技含量越高C、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D、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24、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梦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的是

A、好莱坞B、戛纳C、柏林D、东京

25、毕加索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勾画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吓得发呆的见证人等,作者作此画意在

A、表现作者绘画技艺新颖高超B、反映西班牙民族矛盾尖锐

C、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状D、表达对法西斯的谴责和抗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1分,27题14分,28题13分,29题12分)

26、正确决策并适时调整政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指到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32年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

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1)据材料,说说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

(1分)

 

(2)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

(1分)该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分)

 

(3)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1分)

 

(4)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罗斯福的“试验”反映了美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史实?

(1分)他所进行的“试验”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1分)这项“试验”在当时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4分)

 

 

27、世界格局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力量对比趋势。

初三一班同学以“世界格局的演变”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加入到他们中吧!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巨大代价之后,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

战后世界是否能够维持持久的和平?

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持久和平之路?

……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作出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决策。

(1)“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主要通过哪两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了战后的格局?

(2分)这一格局被称作什么?

(2分)它是被哪一种大事件的发生而彻底打破的?

(1分)

 

材料二: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

“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2)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

(2分)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1分)

材料三:

见右图

(3)二战后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

(1分)

(4)请指出右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今世界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格局?

(2分)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1分)中国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滩登陆,苏联军队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为瓮中之鳖。

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面反击。

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分)有什么作用?

(1分)

 

(2)美英盟军抢滩登陆于何处?

(2分)有什么作用?

(1分)

 

(3)苏联对日宣战是根据哪一会议决定的?

(2分)美国重拳出击又指何事?

(2分)

(4)1943年太平洋战争与欧洲战场的状况有什么共同点?

(1分)美苏两种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在一起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1分)

(5)“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

”,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初期,有人站在德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二十年的时间,要想恢复真是比登天还难。

可是,西欧国家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初中《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二:

日本法西斯对外发动的侵略战争给日本的经济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据统计,因战争原因死亡的日本贫民和军人达300余万人;可以用于再生产的国家有形财富损失了约四分之一。

可是到了197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了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材料三:

1950-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

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

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和日本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至少2项,4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2分)

 

(3)西欧国家为了维护自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