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善救失的解读以及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7786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善救失的解读以及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长善救失的解读以及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长善救失的解读以及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长善救失的解读以及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长善救失的解读以及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善救失的解读以及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资料.docx

《长善救失的解读以及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善救失的解读以及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善救失的解读以及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资料.docx

长善救失的解读以及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资料

“长善救失”的解读

以及在现代教育中的

运用

“长善救失”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基于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国内外对“长善救失”的研究,尝试对“长善救失”进行解读,并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分析出“长善救失”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即抓住“长善救失”的前提一一洞悉学生、寻找“长善救失”的必要条件一一抓住契机、掌握“长善救失”的方法一一启发诱导、寻善长善、面失救失三大步骤进行。

通过探讨“长善救失”的实践化,进一步深化对“长善救失”的理解,内化成自己的缄默性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长善救失;内涵;应用

引言

新课改如火如荼,新的教学理念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也触动了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习的笔者。

以人为中心的新课改,关注学生,关注教师,努力让学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长善救失”是实现新课改视域下的新型学生、新型教师共同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现代教育的一把金钥匙。

基于这个背景,笔者结合国内外对“长善救失”的研究,尝试解读“长善救失”,并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分析“长善救失”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化对“长善救失”的理解,内化成自己的缄默性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

一、“长善救失”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长善救失”相关理论的研究

1.“长善救失”理论的溯源

“长善救失”的提出。

孟宪承主编的《中国古代教育文选》,第一篇文选是管

仲《小匡》,其中有“修旧法,择其善者”,这是较早提出“善”的概念的。

管仲

《弟子职》手段提出为弟子要“见善从之”,此处“善”的含义与“长善救失”里的

“善”已经接轨。

孔子《论语•述而》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处强调择他人之善来促进自身,而到了《学记》,“长善救失”正式提出,自

此,从择他人之善慢慢过渡到长自身之善。

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

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提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

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

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这是第一次提出“长善救

失”。

学生心性的差异导致四失一一多、寡、易、止,而“知其心”,才能“救其

失”。

在这里,“长善救失”是作为教学目的而存在的,而“多、寡、易、止”在其中单纯地被看成了“失”的具体体现。

“长善救失”的阐释一一王夫之认为“多、寡、易、止虽各有失,多者便于

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

救其失,则善长

矣。

”①王夫之在《学记》“长善救失”的基础上,辩证地看待了学生的“四失”,

“四失”有“四便”,各有其善。

在这里,“长善”和“救失”分道扬镳,“救失”变成教学的方式、途径,“长善”变成教学的目的,通过“救失”来“长善”。

2.“长善救失”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

(1)对“长善救失”理论的研究。

(清)王夫之•尚书引义[M].济南:

齐鲁书社,1997版

一是对“长善救失”进行教育学视域的解读与运用。

1•对基本内涵的解读。

杭州师范大学李华从《学记》出发,对“长善救失”进行溯源,阐述了“长善救失”在教育学视野中的延续性内涵。

李润洲从新的角度出发,解读“长善救失”,“长善”未必能“救失”;“救失”未必能“长善”,提出要让学生发扬优点,同时也要勇敢正视自己的缺点。

胡掌义在《长善与救失》中指出“善”和“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要掌握学生犯四种毛病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巧妙地加以引导,才能促使其毛病向好的方向转化,进而变为优点。

2•当成一种教育原则,贯穿在具体学科的教学以及道德教育中。

史峰的《长善救失是恩师》、李和民《长善救失循循

善诱一位班主任的日记摘抄》用叙事研究的方式从感性层面描述了“长善救失”在德育中的适切性。

彭佩红在《困难生救助宜“长善救失”》中提出以“长善救失”原则为基点,通过经济上资助、学习上转化、行为上转化的方式实现困难生的进步。

周润衍在《同课异构精彩纷呈一一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将“长善救

失”作为一种教学原则,与具体的教学一一同课异构结合起来。

王佳佳在《“长善救失”视域下的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中将“长善救失”作为一种教育原则,与具体的中学化学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探索。

3•当成一种教育目的。

湖南长沙市铁路第一小学副校长黄福清在《长善救失宽严相济》中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阐述了教育必须担任起“长善救失”的职责。

《长善救失乃教育之本一访朝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李淑惠》一文中指出:

长善救失是教育的根本。

4•当成一种教育策略或

教育方法。

金载祥在《因势利导长善救失》中把“长善救失”作为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后进生。

刘建科《寓教于乐长善救失一一浅谈潜能生转化策略及实施办法》把“长善救失”作为一种实现学生潜能教学策略。

5.探索实现途径。

倪桂华在《长善救失各显其能》中指出可以通过分别对待、分别要求、分别指导三个途径实现小学生的“长善救失”。

杨轼琴在《长善救失贵在引导》中指出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正面教育——因材施教三个环节进行引导,进而实现“长善救失”。

洪永和在《论教育中奖惩策略的艺术应用》可以通过多奖少惩罚、生动性策略、及时适度性策略、精神奖惩为主策略四种方式齐头并进实现“长善救失”。

张梅在《试谈我国古代的“因材施教”》中指出“因材施教”的具体表现:

了解对象,要深入学生,细心观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教学;善于发现和注意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适应个别差异去进行教育。

两种途径其实也是实现“长善救失”的途径。

梅金姣、黄学雷《谈“扬长避短”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中提出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正确把握运用时机、正确使用策略来实现“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戴新华在《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四个学会”》中指出班主任可以通过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宽容、学会赏识四种方式来实现“长善救失”。

二、从教育学外部视域对“长善救失”进行解读。

较为典型的是张国光《我国古代关于学生的“四种气质类型”说一一<学记〉中“学者有四失”与“长善救失”新解》。

作者从现代教育心理学角度对“长善救失”进行解读。

(2)差异教学法

我国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①他在《“差异

教学”实质诌议》中指出“差异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利用和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在教育测查和诊断基础上、“保底不封顶”,促进学生最大发展为教学目标,多元化弹性组织管理的教学。

在丁安康、和新学主编的《主体教育的教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4

学策略探索》将尊重差异作为主体教育的四大教学策略之一,他们认为:

尊重差异策略就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差异现象,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当的主动发展的策略体系。

①差异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最

大发展,其实质为“长善”,是使个体的“善”尽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差异教学立足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个体的需要是对“长善”的条件进行有益的探索。

要实现“长善”就必须摸清学生个体的各种实际。

(3)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源于一位父亲周弘把聋哑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为中国第一位聋哑少年大学生,留美硕士的经历。

周弘把这种方法移植到健全孩子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将这种“追蝴蝶”的教育方法提升为赏识教育。

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

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唤醒“好孩子”。

它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

②赏识教育承继华国栋的差异

教学法的教学目标,赏识教育把“长善”推到了极致。

全心全意地把视线集中在对学生“善”的挖掘上,并通过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以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以“长善”来“促善”、“救失”。

(二)国外“长善救失”相关理论的研究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1丁安康、和新学主编.主体教育的教学策略[M].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1周弘•觉醒[M].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4:

1-3

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解题能力的指标。

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1983)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

音乐智能、身体一动觉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

后来又新确认了博物学家智能和存在智能。

①根据加

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类的智能,并提出所有智能中会有比较突出的部分,要发展各方面智能,同时挖掘潜能智能,并对弱项智能宽容以待。

这是突出的“长善”挖掘。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种是学生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实暗示了人类的智能分为显性智能和隐性

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其隐

1沈致隆译.霍华德•加德纳著.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23

2余震球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77-391性智能,进而实现隐性智能向显性智能的转化。

这其实是“以善长善”。

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实现“长善”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长善救失”的具体内涵

从研究现状看,还没有对“长善救失”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主要是由于认识层面不统一。

很多研究者从教育原则、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或是教育策略等层面去认识“长善救失”。

教育原则、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学策略是不同范畴的教育学概念,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范畴对“长善救失”进行解读,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笔者在本文中把“长善救失”放在教育原则的层面进行解读以及运用。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①“长善救失”是以人本教学目的为基点,遵循教学过程规律的基本教学要求,对指导教学活动具有普适意义。

所以笔者将其作为一种教学原则进行解读阐释。

根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在“长善救失”中,“長”写为“,久远也。

久者,不暂也。

远者,不近也。

引申为“滋长”、“长长”。

“善”(“譱”)鸯为“吉也,与美同意。

在《汉语大字典》中,“救”写为“\”,有如下义项:

止;纠正;救助。

“失”写为“”,有如下义项:

错误;不足,缺失。

结合《说文解字》与《汉语大字典》,“长善救失”中,“长善”意为滋长美好。

这个意思一直延续到现在都没有变化。

根据《学记》中的语境,“救失”应该是阻止、纠正错误之意。

发展到现在,教育学视域下的“救失”演变成了救助缺失的意思。

因此,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2现代教育视域下的“长善救失”变成了滋长美好(优点),救助缺失的意思,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尊重差异,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长善救失”教育原则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一)“长善救失”的前提一一洞悉学生

洞悉学生,这是“长善救失”的前提。

“洞悉学生”指的是教师要善于透过学生生活学习细节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心性,熟悉学生的“善”与“失”。

明朝思想家吕新吾说:

“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

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

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在熟识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寻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进行实现“长善救失”。

2011年9月笔者到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灵山中学实习,担任语文老师以及班主任。

第一次上课前,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笔者诚恳地布置了一个任务:

让每一位学生用一张纸条写下自己对实习老师的期待或是相对实习老师说的话或是一段自主创作的文字。

当天晚上笔者把所有的“作品”分类整理好,分为几批进行“批改”一一回复。

之后笔者以学生的“作品”为基础,走进学生。

大多数学生对笔者这种“批改”作业的方式感到惊奇,感到欣喜。

这在笔者离开时学生送的离别录上有体现。

在这里笔者主要以一位学生为例进行描述。

这位学生在“作品”上写道:

亲爱的XX老师,我叫XX,你最好不要太记得我,一是因为我也忘了你的名字,而是因为若你太记得我,在以后不能相见的岁月里太过思念会犯抑郁症的。

本人人品不太好,给人印象一般都很差,你可以无视我,但请你别当你看到我时只有坏的印象。

如果你相信字如其人,那么这字真的不咋地。

如果你不信,那这字也算一般。

(意思你懂的)写完了,额,都不想写作业了。

这段话给了笔者很深的印象。

这是笔者第一次上自习的时候布置的任务,之前只与他们见过两面,一次是班会课,一次是课间发通知。

学生的真诚的话语让笔者震撼:

这是一个班会课上被班主任批评过的孩子,这又是一个怎样真诚的孩子,一个渴望得到认可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

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是这样批改他的“作品”的:

我能看到的只是四十分钟的你,而四十分钟之外呢,你会有无限的精彩。

我会慢慢发现你身上的精彩。

你要好好加油,我拭目以待!

跟他说话的时候他话不多,只是脸上偶尔会有淡淡的笑容,笔者已经很欣喜。

多鼓励多表扬,让他找到自己的存在感,然后让他自己找到前进的信心。

笔者之后也进过他的QQ空间,终于找到他发出“但请你别当你看到我时只有坏的印象”这样的请求的原因。

这是一个聪慧却敏感的孩子。

曾经他是一个叛逆的孩子,一位老师引导他走出了叛逆,换了一个环境后,缺乏老师的监督与鼓励,叛逆心又开始作祟。

再加上新的环境压力巨大,学习竞争激烈,他一下子就从佼佼者的位置上掉了下来,心理落差十分大。

他需要鼓励与信任,重拾信心,远离叛逆。

于是笔者不显山不露水地表扬他,有时候只举实例不点名到姓,有时候只是回以一个鼓励的微笑。

漫长的铺垫后,他开始敞开了心扉。

我们进行着“含蓄”的心灵交流,每次交流后,都能发现他的一些长处。

QQ上的个性签名的交流让笔者发现他文言修养颇好、为人处事上颇为理智、善于自我反省。

他把笔者当成朋友,遇见困惑会想起找笔者交流,笔者与他一起剖析,一起解决。

更多时候笔者自己创作文言句子,诱惑他舞文。

时间一长,他的文言创作颇有进步,语文也有提高。

根据教育学原理:

个体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即组成有机体的各子系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讫时间、成熟程度等不均衡;同一子系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也不均衡。

个体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即不同个体的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不同个体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差距明显。

①广东省吴川市黄坡中心小学冼婉敏在其论文《洞悉学生心理做好班主任工作》中指出可以通过用爱心温暖个性特别的学生,用细心挽救意志脆弱的学生,用真诚维护个性自卑的学生三种方式来关注学生。

②冼婉敏

提出这三大途径也是基于洞察出学生个性中有特别、意志脆弱、自卑的前提之下的。

“长善救失”必须以洞悉学生为前提。

(二)“长善救失”的必要条件一一抓住教育契机

所谓契机,是指由一定事态带来的某种转折变化的机缘,即“危险中的机会”。

教育契机即隐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带来某种转折变化的机缘。

③笔者

认为教育契机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能让教师利用教师机智促使学生发生有益性转变的教学情境。

它是可遇不可求的,与教师机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教育契机”悄悄隐藏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中的一个细微的环节都有可能成为“教育契机”。

应该说任何教学原则的顺利实施,都离开教育契机的把握。

实习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这样一段经历:

班上有一个很害羞的男孩子,平时不怎么说话,大多数时间都埋头在自己的学习里。

笔者从原班主任处得知,这是一个勤奋上进的孩子,只是性格少内向,缺少与他人的交流,尽管已经很努力了,但进步不是那么明显。

笔者很想打开他的心门,鼓励他与老师、同学交

1金林祥.教育学概论[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8

2冼婉敏.洞悉学生心理做好班主任工作[A].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

分会、发现杂志社.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一一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中国人才研究会

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发现杂志社:

2007:

2.

3章学云.教育契机的分类与应对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2:

18-20.流,引导他在合作互助中进步。

他曾经用纸条跟笔者交流:

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我会选择去听语文课,因为它会使我度日如年。

笔者当时只是悄悄把这话记在了心里,想尝试用自己的法子提起他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或许是由于笔者初来乍到的缘故,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笔者的语文课,他还是挺认真的。

后来有一件事大大地改变了他。

一段时间之后,笔者教《荷塘月色》,讲到荷花的“羞涩”情状时,开始询问学生“什么是羞涩?

羞涩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提起了兴趣。

笔者突然想到一个带学生体会“羞涩”的好法子。

“我们班谁看起来最羞涩”,这一问惊起了千层浪,学生炸开了锅。

笔者示意学生停下讨论,找出一个最“羞涩”的女生出来,并让那位女生站起来,让大家好好体会体会“羞涩”的情状人若花娇。

笔者表扬了站起来的女生,因为她很勇敢地站了起来,同时笔者指出其实“羞涩”也是一种含蓄的美。

到这里,笔者并没有结束对“羞涩”的体会,继续让学生从男生中找出一位“羞涩”的代表出来。

没想到,被选出来的代表居然是那么害羞的男生。

他勇敢地站了起来,羞涩地笑了。

笔者“添油加醋”地评价他的“羞涩”很有神韵,同时表扬的勇气,并进一步提出对他的希望一—希望他以后多与同学老师交流,更大气开朗一些,就更美了。

这一次之后,笔者又利用第三节晚自习的时候与他交流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心得,鼓励他多与大家交流,给他一份信任。

巡班的时候常走到他旁边与他交流。

慢慢地,他开始与同桌、其他同学甚至是笔者交流一一面对面的交流。

实习结束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梦想与坚持以及对笔者的祝福写在了本子上,并复述了笔者留给他的话:

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我不会跟你们在一起,因为时间过得太快。

笔者知道也许笔者没能让他完全建立起学习语文的兴趣,但至少笔者让他打开了心门,勇敢地走出来与人交流沟通。

只是偶然的体会“羞涩”,偶然地他成了“羞涩”的代表,偶然的教育时机,一件小小的事却大大地改变了一个学生。

上海市南汇中学一位老师提出要树立这样的教育契机意识:

1•养成“处处有契机”的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力,具备发现契机的眼睛。

3.养成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即景果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4.养成及时反思,定期审视自己的习惯,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①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契机,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最大限度地实现“长善救失”,实现学生主体的发展。

(三)“长善救失”的方法一一启发诱导、寻善长善、面失救失

教学原则必须贯穿在教学方法中才能得以实施。

如何实现“长善救失”,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种方法:

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扬长补失。

1•启发诱导。

《论语•述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启发诱导是对学生成长最有利的。

同时,“启发诱导”也是“长善救失”的好方法。

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能对自我“善”“失”进行认识,并进一步采取适宜的态度去对待。

实习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女孩子,聪敏机灵,男孩子一样的爽朗大气,担任班级团支书,把团支部管理得井井有条。

原班主任以及其他老师对她颇有好评。

但她的成绩却不是那么拔尖。

笔者尝试去帮她找原因。

经过三个星期的观察,笔者发现影响了她的学习的原因是她太好动,自习静不下来,学习效率不高。

本来笔者想主动找她,帮助她。

但转念一想,这样的效果也许不如她困惑了,主动来找自己来得有效果。

于是第一次模拟考成绩全部出来后,笔者给全班分

①章学云.教育契机的分类与应对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2:

18-20.

析了考卷,并小小提示了一下,课后可以找自己一起交流,一起分析考卷。

果然,一次课后,她来找笔者聊天。

她先总结了考试情况,然后自己找了原因:

自习课效率不高。

笔者进一步询问她为什么自习课效率会不高。

她想了想,没找出原因,最后询问笔者。

笔者将三个星期以来观察到的情景告诉她。

她恍然大悟:

原来问题出在自习课上她太好动,一下子找找同桌,一下子又找找后面的同学,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至原后时间浪费了,学习效果却没出来。

笔者进一步提示她找找法子让自己静下来,然后提高学习的效率。

留了这样一个问题给她,就结束了谈话。

两个星期以后笔者发现她真的改掉了上自习好动的缺点,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

笔者没有直接问她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后来却在她留给笔者的离别录中找到了答案:

我知道必须要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成为一朵傲雪凌霜的“静梅”!

老师,告诉你哦,这周的星期天晚上,我和XX游戏,看谁能保持在课堂上不说话,结果X一不小心就说了三次,于是她就要请我们吃糖啦!

但是在历史课上,老师在上面讲课时,我在下面一不小心说了一句未完成的话。

so,我也要买糖了……从那天晚上之后,我们不需要用糖来做赌注了,各自安静地学习。

老师,我们会坚持下去!

绝不辜负你的期望!

一味地直接指出学生的缺点,往往会直接挫伤学生的信心,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改正不足,反而有时会适得其反。

退一步,退一步就好。

轻轻地提示学生有困惑了,可以来找老师交流。

等到交流之时,不要急着亮出学生的缺点,而是慢慢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的方式。

这样,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认清自己的“善”、“失”,有利于更好地定位自己,寻找到最合适自己发展的途径。

广西桂林陆军学院蒋勇提出了启发诱导教育法的具体做法:

一、提出问题,

热心地和被教育者一起弄清挫折与错误所造成的危害,破除对方心理上的“稳态症”。

二、以循循善诱的态度,耐心地疏导被教育者内心的苦闷,理顺对方“紊乱”了的情绪。

三、以启发性的语言,细心地和被教育者一道查找受挫原因,使对方变得清醒而又理智。

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诚心地和被教育者研讨战胜挫折的办法,使对方获得从头开始、争取成功的信心和勇气。

①由此可见,“启发诱导”方法使

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长善救失”的过程。

寻善长善。

寻善长善,指的是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

上,充分挖掘学生的“善”(长处),并创造一些条件让这些“善”尽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寻善长善更让学生充分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属于自己的信心,

并有利于使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实暗示了人类的智能分为显性智能和隐性智能,而“最近发展区”是沟通显性智能和隐性智能的桥梁。

在已有的显性智能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其隐性智能,进而实现隐性智能向显性智能的转化。

这其实是“以善长善”。

最近发展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