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创建学习型社区及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探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7708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如何创建学习型社区及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如何创建学习型社区及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如何创建学习型社区及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如何创建学习型社区及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如何创建学习型社区及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如何创建学习型社区及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探索.docx

《对如何创建学习型社区及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如何创建学习型社区及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探索.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如何创建学习型社区及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探索.docx

对如何创建学习型社区及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对“如何创建学习型社区及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宜兴市周铁成人学校潘介强2011年12月16日

摘要:

本文从探讨何为学习型社区入手,分析了在当今时代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重要性,从社区资源整合、意识转换、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具体措施、社区教育与师资队伍之间的关系、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来源、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等方面着重对如何创建学习型社区及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创建学习型社区师资队伍认识

正文:

一、创建学习型社区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把学习型社会作为小康社会的文化特征,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创建学习型社区,正是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正确认识和解决开发和创建学习型社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创建活动的开展意义重大。

(一)学习型社区的定义和内涵

“社区”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来的。

他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社区”一词,并认为社区是由生活在同一区域,关系密切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共同体。

“社区”的基本内涵是:

第一,社区不但是存在于一定的自然地理空间中,具有地域性,社区还是一个人文空间,是“具有居民群体的社会心理空间”;

第二,社区有共同性。

是指居住在社区中的人群在同一区域共同生活,有着共同利益,具有共同的心理认同感、归属感即社区意识;

第三、社区各种功能的发挥有赖于社区内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积极互动,且该互动是建立在日常交往的基础上的。

因此,我们可以对社区作出如下定义:

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密切互动关系和相同意识的人群共同体。

由此可知,学习型社区就是指以提高社区居民整体和社区竞争力为建设目标的社区。

其特点是以社区教育为手段,以学习为动力,采用多种形式学思想、学文化、学科学。

通过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我们要强调学习型社区的内涵:

第一,学习型社区的“学习”不是短时间的学习,而是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的学习,学习成为社区的传统保持并不断发展;

第二,社区学习的内容应是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有效结合,既要达到提高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目的,还要使社区居民通过学习掌握一些技能并可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第三,学习型社区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即通过学习型社区的建设,能真正达到提高居民素质和社区竞争力的目的。

(二)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意义

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次级单位,整合社区资源,创建学习型社区,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而起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整个国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具体有以下几点:

1、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加大了对知识型劳动者的需求,人们社会生活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因此,终身学习必将成为社会生活的手段和方式。

而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正是为社区成员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平台和网络。

2、创建学习型社区有利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需要。

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必带来区域就业结构的调整,从业人员的岗位变动,也使一批劳动者暂时成为下岗待业人员。

这就需要依靠社会和社区力量,对这类人员进行统筹安排,为其提供再学习、再培训、再提高、再创业的机会。

3、创建学习型社区有利于推动社区职能由单一的管理功能向学习、教育、服务方面的扩展。

社区通过为其成员提供平等的学习、创新、发展环境,挖掘成员的潜能,提升其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对我镇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我镇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在全市客观上有示范的效应。

创建学习型社区,对我镇的经济社会大发展、再上台阶,以至对我镇的其他各项工作,都有较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现在,我镇的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已经走在了全市的先进行列,怎样让它更“成型”,更加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如何创建学习型社区

在现有的基础上,我镇如何进一步搞好学习型社区,提出以下建议:

1、整合社区内外资源

任何组织在做出某项决策或制定某项方案之前,必须对自身所占有及能为自己所利用的资源进行分析。

创建学习型社区可获得的资源如下:

(1)社区的教育资源。

我镇的党校、市民业余学校、企业职工学校等各类资源可为社区内居民提供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服务。

同时,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种硬件设施,如学校、图书馆、体育场、公园、舞厅、健身房、书店、棋牌室等向市民开放,为市民学习、锻炼、活动和休闲服务,倡导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2)社区的组织资源。

我镇的党委和政府所属的党办、行政办、宣传部门等职能部门及有关居委会、学校应组成以社区教育委员会为主体的学习型社区建设推进委员会,发挥各机构、部门优势,为创建学习型社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以利于建立结构合理、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社区教育体系。

(3)社区的人力资源。

在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办学干部作用的同时,形成一支由少量专职人员和大量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教育工作队伍,鼓励社区内方方面面的能提供各种教育服务的居民加入到教育志愿者的队伍中来,以满足不同层次人员学习的需要。

(4)社区的宣传资源。

充分利用好社区互动性的特点,通过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密切互动,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达到宣传国家方针政策,营造社区学习氛围的目的,逐渐形成本社区特有的文化传统,并可同时达到促进社区成员间协调性及共生性的目的。

(5)充分利用区外资源。

我镇的区外资源对每一个区都是平等的,但是是否利用,怎样利用,效果却大不相同。

我镇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和基础条件以及已经创建的学习型社区,为充分利用区外资源奠定了优良的基础。

在利用区外资源方面还应做到经常化,规范化。

2、转换意识

这种意识的转换,主要是从“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只是精神文明办”转换到它是一个“全区行为”、“全员行为”。

另外,还有社区管理者的意识转换及社区成员的意识转换。

这两者,一个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主要力量,一个是学习的主体,其观念的转变是导致其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正确行动的关键。

社区的管理者应从传统的社区只具有管理职能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真正认识到社区建设尤其是社区文化建设对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整个周铁镇可持续发展乃至推动全市、全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社区职能,整合社区资源,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努力将我镇建设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学习型的知识化、民主化社区。

社区成员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思想上对学习重要性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了成员在接受知识时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因此,社区的管理者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宣传和教育,帮助人们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人们深刻认识到: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类的知识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复杂性上都将持续增长,并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更新,而终身学习正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

3、具体措施

创建学习型社区在整合了社区资源、转换了社区管理者及成员观念的基础上,怎样采取具体措施,将社区建设成为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型社区呢?

(1)营造良好的社区学习氛围

在社区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创建学习型社区,对保证社区学习的持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要发挥社区管理者、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广大党员特别是社区的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学习的问题,做到带头学习、善于学习,自觉地把学习纳入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并以此带动整个社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

其次,将知识价值最大化原则贯彻到学习型社区的创建中。

所谓知识价值最大化原则,是指在知识成为学习型组织运作的最关键资源的情况下,有效实现知识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潜能。

因此,学习型社区在宣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及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同时,应建立知识的“分享机制”,如成立“读书会”、“分享会”等,鼓励社区成员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强化知识分享的文化,并逐渐形成一套社区成员知识归集、存取、分享与运用的网络体系。

再次,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学习指标的设置,提高社区成员参与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比如,为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可在有中小学生的家庭制定每家的图书、报纸等精神文化产品的占有指标,形成家长与孩子共同求知的家庭学习氛围。

同时,对达标的家庭要进行公开奖励,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其它家庭。

(2)社区学习的制度化

创建学习型社区,不仅要依靠宣传、教育的力量帮助人们转换观念,使学习成为社区的传统,还要依靠制度的约束,督促人们自觉加入到学习者的行列中,这一点在学习型社区的创建之初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对社区学习进行制度化呢?

首先,确保对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投入是社区学习制度化的先决条件。

社区每年应将学习型社区建设纳入预算,加大对社区硬件设施如图书馆、活动室的投入,为学习型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作为学习型社区创建的主体——社区管理者,必须针对社区实际,制定建设学习型社区的规划,明确提出目标和措施。

将目标层层分解,下达至社区内相关部门,并制定计划完成情况评估指标,定期对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其绩效挂钩,确保计划在具体实施中得到落实。

再次,为保证社区内居民自觉学习并保持学习的持续性,必须针对社区内的不同人群制定学习方案,以使社区内的学习是一种轻松但不松散的学习。

比如在探讨社区学习氛围如何营造时提出的制定家庭学习指标,就有效地督促了家庭学习行为的延续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通过举办社区内居民学习班、成立不同的专项技能学习组的方式,对社区成员的学习时间提出要求等。

(3)社区学习内容及方式的选择

创建学习型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社区成员需要的各类教育和活动,使学习在居民素质提升、社区竞争力增强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效果,首先要对社区内成员的不同层次进行区分,再根据其不同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各具特色的科学文化、生活知识和岗位技能教育培训及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居民接受各种智能、技能、体能方面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学习要求。

在学习内容上,建议努力做到六个“结合”:

要与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结合;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创建活动结合;与下岗、待岗人员再就业培训结合;与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结合;与“三教”统筹、经科教文结合;与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和课余活动结合。

这样,使建设学习型社区工作与渝中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市民个体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形成社区乃至全社会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型社区更有生命力。

怎样提高社区成员在学习中的参与性和能动性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习方式的选择。

而适合社区实际、能为广大居民所接受、喜爱的学习方式也有助于营造社区浓厚的学习氛围。

要广泛开展各类正规与非正规、非正式教育,突破学校教育的藩篱,实行教育空间的多形式组合,如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开放,社会教育向学校教育渗透,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衔接;远距离教育和近距离教育结合。

特别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形式进行。

同时,要设计各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举办读书节,科技文化节;开展向实践学习活动;举办便民书市,开展专家讲座、教育咨询、知识竞赛等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使社区成员逐渐形成崇尚知识,崇尚文明,追求进步的健康的生活观念,共同创造出文化科技品味较高的社区环境。

二、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社区教育是涵盖了全社会教育资源的力量,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开展全方位的教育,涉及的层面比较广,比如活动、培训、宣传、管理、协调、学习型组织创建等等。

因此,社区教育的师资需求量也很大,尤其需要大量的各种专职技能的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教育对师资的要求是很高的。

所以,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社区教育必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社区教育与师资队伍之间的关系

社区教育总的特点是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它要求对社区内所有成员(小至婴儿,老至耄耋老人)的各个年龄段的人开展教育,而且教育是应各人不同需求而展开,其目的是提升素质,适应社会生活。

这些特点,导致了社区教育需求多样性。

社区教育从年龄段来区分,可分成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和老人教育。

从教育的科目来分,大体上可分二大类:

一大类是适应社会生存需要的教育;如技术、技能教育,它涵盖了社会上所有行业的知识技能培训,为居民更好地就业提升素质,创造条件。

另一大类是精神文明方面的,如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培训。

这就对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可见,社区教育需求的特殊性决定了师资需求的多样性。

(二)社区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的来源

社区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从自身社区中、社会中、以及各行各业的能者中寻找招募。

1、社区教育专职教师来源

(1)市教育局抽派的教师

市教育局为充实社区教育力量,协助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搞好社区教育,可以从全市中、小学中抽派教师进入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搞社区教育,主要职责是做好社区教育的协调和组织工作。

(2)镇(街道)社区学校的专职教师

由于这些教师一直工作在镇(街道)社区教育第一线,他们对镇(街道)社区教育最为熟悉,是专职教师队伍主要力量。

2、社区教育兼职教师来源

(1)社区学校的负责人

有些社区学校的负责人,也是社区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负责人在社区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因为平时他们就在社区学校工作,对本镇(街道)的人口及受教育状况,尤其是对居民的需求有较深的了解。

(2)职业技能培训教师

镇(街道)社区教育中的下岗再就业培训一直由劳动与保障部门负责,这些培训专业技术含量高,市劳动与保障部门有一支专业教师队伍根据各镇(街道)需求,定期为下岗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各种专门技术、技能培训。

这些教师在为镇(街道)社区做贡献,也是镇(街道)社区教育兼职教师队伍来源之一。

(3)社区中的科研专家学者

镇(街道)辖区内的科研专家学者,他们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教育资源相对更丰富。

在社区教育活动中,社区学校常常聘请这些专家学者为社区居民授课,为社区居民普及科普知识。

这些专家学者对社区教育也很热心,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

(4)社区内退休教师

社区教育有一部分师资来自社区内各类学校的退休教师。

他们具有相当的教学热情、一定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经验,在社区教育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可以说,退休教师就是各个社区的兼职教师后备军。

(5)社区居民中学有专长的志愿者

不拘一格选人才,能者为师是社区教育灵活的聘用师资方式。

在镇(街道)培训后,就能在学习点开课。

这些社区干部虽是现买现卖,但他们通过学习培训,掌握了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做社区居民的教师。

有些能工巧匠,比如会编织技术、会种花卉的人,都可请来开课,向居民传授自己的绝活。

社区教育的兼职教师来源是很广泛的。

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兼职教师撑起了大半个天。

(三)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师生交流时间受到限制

社区学校学员对兼职教师最经常的抱怨是当他们需要辅导、求教的时候,兼职教师根本就不在,或者兼职教师不太愿意在课后讨论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因为兼职教师很少能够拥有自己的办公室,课后的指导时间也没有任何报酬。

2、师资队伍的管理不到位

由于一些社区学校没有明确的教师任用管理办法,社区学校往往在入学人数达到开班要求后,才确定兼职教师,而开班在即,因此一些兼职教师往往仓促上阵,没有充裕的时间去熟悉课程提纲和备课。

3、社区师资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一些社区学校较少采取措施激励兼职教师,而有些兼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有限,多数又为义务。

有些社区学校又很少组织教研活动,探讨和解决社区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至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四)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1、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研究机构,加强对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

社区教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发展社区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从事社区教育必须加强社区教育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加强理论指导。

因此必须设立专门的社区教育研究机构,有专门的人员对我国社区教育进行研究,尽早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活力的社区教育理论体系,为我国正在进行的社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的指导,也为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提供理论支持。

2、建立起一支稳定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

政府部门应认识到社区教育在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形成学习化社会的过程中的作用,还应认识到社区教育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采取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专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使专职教师能够安心工作,形成一支稳定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

同时良好的待遇还能吸引大量的优秀年轻人不断地加入到专职教师队伍中来,使社区教育工作后继有人。

3、重视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多样化和灵活的流动性

在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要注意充分利用社区丰富的人力资源,挖掘社区人才优势,把一大批思想素质好,热心于社区教育的专家学者、老干部、老教师、先进模范人物以及各类人才组织起来参与社区教育,组建社区教育讲师团,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开展符合居民需要的教育活动,形成社区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另外还要进一步拓展志愿者队伍,形成业余教师队伍。

建立以兼职教师和业余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高素质的社区教师队伍。

这样可以调动全体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不断壮大社区教育队伍,使教师队伍结构实现多样化和灵活的流动性。

4、加强对社区教育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一个合格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热爱社区教育事业,敬业爱岗,能积极主动和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具有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掌握社区教育专业理论和技能,熟悉业务能胜任工作;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办事能力,还要具有善于从事群众工作的能力;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及心理素质。

因此,可通过区社区学院开设社区教育专业,设立培训中心等形式,一方面可以培养专业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对其他专业毕业的教师及兼职教师和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

5、优化社区教师知识结构

培养“复合型教师”在社区教师培养上要求从精通一门专业的“专才”向知识广博、基础扎实、在广泛领域具有较强适应性、具有较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即一专多能,身兼数职,知识不仅要多,而且融合度要高。

同时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居民的学习需求,不断学习,不断扩大知识的容量,不断更新知识,紧跟时代步伐。

只要是政府关注、社会需要的内容,教师就要了解和研究。

6、政府制定一些相关政策

以政策保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社区建设要让每位教师都关心社区建设,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并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在保证完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应聘担任兼职或业余教师,直接从事社区教育工作。

更重要的是广大教师要发挥专业优势,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协调发展。

7、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网络资源。

还要编写以辖区内的文物古迹、历史事件、优秀人物为题材的具有社区特色的教材,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学生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长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8、加强师资对社区教育的认识

要开辟各种渠道对社区学校教师进行培训,使广大教师对社区教育的目标、途径、措施和作用等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树立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大教育观、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的终身教育观。

让每个教师都能够认识到:

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向社会延伸与发展,学校教育是构成社区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

社区教育是一种大教育观,社区的每一个成员,无论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无论在职的还是不在职的,每一个人都是受教育者,每一个有教育能力的人也都是教育者。

社区的各行各业,各构成单位都纳入社区教育网络,从各角度、各侧面、各层次对社区每一个成员实施大教育,使社区成为一所大学校,学校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课堂。

9、建立中小学教师下社区制度

每个教师每学期可规定一定量的课时用于社区教育,可调课集中下社区,也可与社区沟通分几次去社区。

这一点,可解决社区学习点师资不足的问题。

各级各类学校要树立为社区服务思想,立足社区,把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以推动社区教育的深入开展。

尤其是学校人力资源的开放,各级各类学校有责任和义务选派优秀骨干教师承担社区教育培训指导工作。

10、选拔一部分骨干教师交流教学经验

从各社区学校选出部分骨干教师定期参加教学研讨,交流经验。

骨干教师都是社区学校的精英,对社区教育有相当的认识,热爱社区教育事业,由他们把本街道的特色课程推广到其他社区,这样无疑也对其他社区学校起到了示范作用。

既可以提高各社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其他师资的教学水平,又可以分享经验,激励各学校积极开发特色课程。

总之,从自身的社区中挖掘人才,从社会教育资源中招募人才,从各行各业的能者中寻觅人才,组成社区教育的专职、兼职师资队伍和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才能有效地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