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文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7595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定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永定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永定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永定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永定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定文化.docx

《永定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定文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定文化.docx

永定文化

永定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是民歌中的独立一支,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

永定客家山歌继承了中原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又吸取了当地畲族、瑶族歌谣的精华,具有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土楼文化内涵。

它的歌体都是“单调”,以羽调式为主,徵调式为次,用永定客家话演唱。

由于是在山野田间缘情而发即兴而唱的,它的旋律多以级进和跳进形式进行,清越、高亢、悠长。

  我市永定县农民李天生是位杰出的山歌大王,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其代表作《八月十五看月光》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成唱片。

近年来,多岁的李天生随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的爱乐乐团多次赴海外演出。

 

 余秋雨教授在讲座前走访了所有永定土楼世遗点。

余教授的演讲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于客家文化,二是关于世界遗产。

 

    第一,是关于客家文化。

这也是他花大部分时间论述的内容。

余秋雨从文化的视角谈了客家文化的特征,即在1000多年的迁徙过程中形成的行动力、同化力和非暴力,客家文化大大强化了中华文明的天下意识,大大强化了中华文明的亲情意识,大大强化了中华文明的文教意识,大大强化了中华文明的忧患意识,土楼就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在讲座中余秋雨教授指出:

“客家人在几千年来的历史动乱和王朝更替中完成的几次大迁徙几乎都是以和平方式完成了文明的迁徙和同化。

这明显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诸如欧洲文明与印第安文明相遇时所产生的暴力冲突。

客家土楼作为客家人的聚散地和文明的聚集地,其圆楼、无棱角、不进攻的设计方式,也充分体现了中华儒家文明讲究和谐、谦卑、中庸的建筑风格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有序的中庸文化特征。

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提出的21世纪文化冲突论已经体现在伊斯兰文明和欧洲上,但是不会体现在中华儒家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冲突上,从而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否定中国威胁论!

” 

    在讲座中,余秋雨教授重点总结了土楼客家文化的三个重要特征:

一是客家人在历次迁徙、流浪中几乎都是以和平方式完成了文明的迁徙所表现出的非暴力性;二是客家人用自己长时间、大团队、大行动的方式,用自己远行千里的行为来选择自己的文化所表现出的行动力;三是土楼客家人在自己的文化传播中不断建立自己的生态共同体,不断同化原著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同化力。

客家人的迁徙大多表现在伟大的王朝更替时期,是伟大朝代的流浪者,大文化的承担者,在这种同化过程中,高文化同化了低文化的文化交流使得中华文化得到提升。

 

余秋雨教授认为土家客家文化的这三个有点以特殊的传播方式很好地弘扬了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因客家文化的存在而得到了强化,为增强中华文化的份量做出了特殊的文化贡献。

 

    第二,是关于世界遗产。

 

    关于世界遗产,余教授指出,客家土楼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们从申报者突然变成了守护者,成为守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人群,因此,我们要调整心态,要建立责任,要提高标准,加强环境整治,让客家土楼给现代人留下启示。

   

    在讲座的最后,与会者纷纷向余教授递“条子”,提出各种问题,余教授一一作答。

余教授的报告主题突出,旁征博引,精彩纷呈,3个小时的报告博得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永定客家土楼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曾被某国误以为核武设备的永定客家土楼群

永定客家土楼有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群、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

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中文名称:

永定客家土楼

别名:

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

行政区类别:

世界遗产

所属地区:

福建永定

地理位置:

闽西龙岩

面积:

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

目录

福建永定

土楼历史

高北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

初溪土楼群

传奇笑话

智慧结晶

土楼作用

土楼布局

建筑内涵

经典荟萃

振成楼——土楼王子

承启楼——土楼之王

深远楼——最大的圆楼

遗经楼——最大的方楼

裕隆楼——仙山楼阁

如升楼——袖珍土楼

五凤楼——展翅欲飞

光裕楼——古朴方楼

振福楼——秀丽端庄

衍香楼——书香门第

环极楼——防震巨堡

奎聚楼——宫殿式土楼

福裕楼——府第式土楼

馥馨楼——最古老土楼

福建永定

土楼历史

高北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

初溪土楼群

传奇笑话

智慧结晶

土楼作用

土楼布局

建筑内涵

经典荟萃

振成楼——土楼王子

承启楼——土楼之王

深远楼——最大的圆楼

遗经楼——最大的方楼

裕隆楼——仙山楼阁

如升楼——袖珍土楼

五凤楼——展翅欲飞

光裕楼——古朴方楼

振福楼——秀丽端庄

衍香楼——书香门第

环极楼——防震巨堡

奎聚楼——宫殿式土楼

福裕楼——府第式土楼

馥馨楼——最古老土楼

展开

编辑本段福建永定

  福建省永定县位于闽西的龙岩地区,这里分布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它们被统称为

  

“永定客家土楼”。

土楼分为圆楼和方楼两种,永定全县有圆楼360余座,方楼4000余座,永定客家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编辑本段土楼历史

  福建客家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编辑本段高北土楼群

  高北土楼群位于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

全村几十座土楼,依山傍水,高低错落。

建于明代的无石基的五云楼诉说着土楼悠久的历史,雅致的侨福楼展示了旅居海外拳拳赤子爱国爱乡的诚挚情怀。

村内的“圆楼之王”——承启楼是最著名的土楼。

2008年7月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永定客家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高北土楼群是其中之一。

编辑本段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

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

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

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

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

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

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初溪土楼群

  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

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呈现出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

其中的集庆楼建于明朝永乐17年(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土圆楼之一,其结构十分独特,楼里有72部楼梯,一户一梯,非常合理,令人称奇。

编辑本段传奇笑话

  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就像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又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

  

笑话的泉头

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几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当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举行婚丧和庆典的场所。

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

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不小于0.9米。

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许多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西方国家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大为紧张,并派间碟过来刺探虚实。

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编辑本段智慧结晶

  永定客家土楼建筑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

它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

试想几百人住在同一幢大屋内朝夕相处,和睦共居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客家人淳朴敦厚的秉性于此也可见一斑。

一进入土楼,你立即就能感觉到那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温和的气氛。

  中国“永定客家土楼”于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编辑本段土楼作用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

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

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

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

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

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编辑本段土楼布局

  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

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

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风乎无秘密可言。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编辑本段建筑内涵

  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

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撼人心。

  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称天下第一楼。

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这种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

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

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

然后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

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客家土楼闪烁客家人的智慧,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客家的民俗更令人陶醉,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传统文化的可见、可触、可感更吸引众多的游客的莫大兴趣。

编辑本段经典荟萃

振成楼——土楼王子

  永定客家土楼中,许多土楼是按八卦图设计的,中华传统文化铬印深深地铭刻其中。

而最为典型的代表当属振成楼。

  振成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

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

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

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

  

振成楼

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

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

祖堂似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二层廊道精致的铸铁花格栏杆,是从上海运到此楼嵌制的。

大厅及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里堂观型"、"义声载道"等题字。

楼内还有永久性楹联及题词二十余幅,充分展示了土楼文化的内涵。

  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

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永定人为什么要循八卦建造土楼?

究其历史根源:

首先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受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极深,而八卦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所以在建造居住的楼房时,加以运用,是情理之中。

其次,经过数代的播迁,为求生存,他们面对着自然与社会中种种困难,而八卦自古以来,便被人们用以排兵布阵,抵御敌人。

从安全角度出发,在设计、建造土楼时运用八卦,对于睿智的客家人来说,便不足为奇了。

承启楼——土楼之王

  承启楼位于高头乡高北村,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是对该楼的生动写照。

  

承启楼

承启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

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

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

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台湾小人国和深圳锦绣中华都有承启楼模型。

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

  1986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该邮票在日本评为当年最佳邮票。

深远楼——最大的圆楼

  永定客家土楼中最大的一座,直径达80米之巨,

  

深远楼

置身其中宛如在一座城堡之中,让人叹为观止。

遗经楼——最大的方楼

  遗经楼位于高陂镇上洋村,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方形土楼。

外墙东西宽136米,南北长76米,占

  

遗经楼

地10336平方米。

其后座主楼高17米5层,是永定现有土楼中最高的楼房。

主楼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连着一座四层的楼房,并与主楼平行的四层前楼紧紧相接,围成一个巨大的方楼,如此环绕形成一个大“口”字。

里面又有一组小“口”字形建筑,形成一个独特的“回”字形整体造型。

真是“门中有门,楼中有楼,重重叠叠”,当地人都称它为“大楼厦”。

中间为祖堂。

前楼一左一右建有两所学堂,楼内子女可以在楼内就读,学堂中间是个石坪,前建有大门楼,大门高6米宽4米。

在主楼后面有花园一座、鱼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设建筑。

遗经楼共有280个房间。

  遗经楼是目前所知方形土楼中最为庞大者,共有房间二百六十七间,51个大小厅堂,占地五公顷,建筑面积四千余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规整,条理井然,费时七十多年,经三代人努力方建成。

当地人形容其大说:

一个人从太阳升起即开始开窗,开到中午下楼吃饭,然后上楼关窗,直到太阳下山才关完最后一扇窗。

裕隆楼——仙山楼阁

  府等式土楼的典型建筑是永定高陂的“裕隆楼”,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历时六年建成。

距今有170多年历史。

门楣上留有“大夫第”三字,挂着“父子登科”的匾额。

全楼纵深108米,宽58米,主楼高11.4米,全楼计有25个厅,118个房间。

门楼外有17米宽的晒平,30米宽半圆形的鱼塘一口,正楼后是山坡,有一道55米长的扇形围墙,全楼占地近万平方米。

中厅、前厅支柱承重,木雕屏风,屏柱休漆,高低错落巨大的出檐,封以九脊瓦顶,使整个建筑群在院落重叠,屋宇参错中显得和谐统一,气势轩昂。

  著名园林建筑专家、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考察该楼后,在《闽游记胜》中写道:

"虽近傍晚,徘徊留恋,未忍遂行",在归途中即兴吟诗日:

"仿佛仙山初入梦,自LIAN老眼未模糊;流风已逝宋元画,如此楼台岂易图。

"

如升楼——袖珍土楼

  如升楼是永定众多土楼中小巧玲珑的土圆楼,俗称“米升楼”,建于

  

如升楼

公元1901年,距今近百年。

楼主林高林原先缺少住房,后得一梦:

一轮红日下落此地,他认为此地建房好,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自己出工挑土用了三年时间才建成这座最小的圆楼。

  为什么命名为如升楼?

是因楼小,像客家人昔时用竹筒做成的量米“米升”,许多游客称之为“袖珍土楼”。

如升楼是单圈结构,楼周长只有56.6米,直径为18.2米,屋内天井圆形,屋顶瓦面内侧连缘为八卦形,外侧边缘为圆形。

楼内住有六户人家,家居紧凑,井然有序。

取名“如升楼”还有更深一层意思----如日东升,光明万年。

五凤楼——展翅欲飞

  五风楼建于道光八年(1828年),至道光十四年(1834)建成,为王氏十九代祖所建,今已二十八代,住三十一户,一百二十余人,它是明显的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

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面,中堂是全家团聚的中心,居中。

上堂供奉祖先牌位,居于最后,是最深藏、最安全、最崇高的地方。

建筑的造型也都依据其在家庭中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采用不同的形式。

下堂基本作用是界分内外和出入,除必须方便、安全外,还用来标志本家族的社会身份和地位。

在下堂明间外侧作成单间两柱三楼的形式,中央主楼突出,两则次楼拱拥,飞檐翘角再加上彩绘雕塑,在山间旷野之中,威风凛凛。

中堂,既是家族聚会,也是婚丧喜庆、迎宾待客的地方,“文翼堂”匾额也悬挂于此。

它高大、宽敞,三大通间,堂堂正正,油漆彩绘,砖刻木雕,极尽华丽、高贵之能事。

上堂或称后堂,四层高楼,夯土筑墙、木屋顶、木楼板,从正面看是三间阔,明间较宽为堂屋,后半部设屏门,屏后置单跑横向楼梯,其后复置并列两小室;两次沿进深方向并列三室,总计达八室之多,四层四堂三十二室。

  

五凤楼

由于这种形式端庄方正,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很富有宫殿情趣,当地人称之为五凤楼。

又由于大门口匾书“大夫第”三字,建筑界又多称“大夫梯式”土楼居民。

依其建筑特征来说,堂横式,即三堂(屋)两横(楼),而山背水,占尽山川灵气,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中原文化之传统。

光裕楼——古朴方楼

  光裕楼建于1775年,距今约230年。

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

  

光裕楼

大楼为三层建筑,总计102间。

楼内石门樗窗精雕细刻,尽显昔日辉煌。

清初,林氏十六世祖林福成经营烟刀,家资万贯,遂建光裕楼及书斋(萃豫斋)。

此楼是洪坑村最早、最完整的正形土楼,旧称城内。

由于重视教育,自迁进此宅后,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功名显达。

清朝期间,有大夫9人、进士4人、秀才40余人、武秀才2人。

振福楼——秀丽端庄

  振福楼位于湖坑镇下南溪,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

“凤起丹山秀,蛟腾碧水环”。

这幅门联相当准确地描述了振福楼和周围环境和谐构成的一幅山乡风景图。

振福楼的大门面对着哗哗而来的南溪。

溪面宽阔平缓,河里大石横卧。

两岸河堤高筑,厚实坚固。

桥下不远处,深潭碧水,古榕葱茏,如伞如盖。

如果站在大门对岸的村道上回望振福楼,可见

  

 振福楼

振福楼的屋面正好位于峡谷两侧的山峦之间,楼不高不矮,不显不隐,正好起到两山之间"过渡"的作用。

可以说,以振福楼为中心形成的秀美而幽静的山水田园环境,是天地人溶成一体的杰作。

  8集电视连续剧《土楼人家》的片头,就选取了这片风景为主体画面。

振福楼也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圆楼,它按八卦布局设计,楼内用了许多石料和砖料,雕刻精细,也是一座外土内洋、中西合壁的土楼,被称为振成楼的“姐妹楼”。

振福楼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有3个厅堂,96个房间。

中厅高二丈、宽二丈二,两边是花岗岩石柱,上刻“振兴有庆瞻轮奂,福履同绥颂炽昌”的对联。

楼外的右边是昔日的制烟工场、工人住房等;左边已坍塌的建筑原先是一座西洋式学堂和游艺场所,“文革”期间被毁。

振福楼建于1913年。

建楼者苏振泰,贫苦出身。

读过几年私塾,先学刨烟,后学卖烟,在广东、上海等地经营烟丝生意发财,选择了这片风水宝地,用几万大洋建起了振福楼。

苏振泰的子孙很多,在海外的后裔就有上百人,不少是专家、学者。

衍香楼——书香门第

  衍香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坐落在新南村,建于1880年,创建人是苏谷春

  

衍香楼

苏谷青春少年时期家境清贫,中年后在家乡以及上海等地经营条丝烟生意,生意兴隆,发家致富,于是建了这座楼。

衍香楼主体直径40米,底墙厚1.5米,顶墙厚0.7米,墙高14.5米,有1个大门,2口水井,3个厅堂,4副楼梯,每层34间,4层共136间。

底层楼梯旁分布有4个卫生间,厅边6个洗浴间。

一层为各家厨房餐厅,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

大门钉有钢板,门内的顶端设有灭火的水喉水箱,过去曾有匪贼行劫,想纵火烧门,均不能得逞。

  主楼也按八卦构建,其特色是:

楼的内厅仿府第式建筑,有后堂、中堂、前堂,厅左右侧有厢房。

厅内及楼外围墙、左右小门等雕刻精巧,墙壁上书画精美,龙飞凤舞。

整体布局协调、统一、美观而实用。

楼前,小溪、流水、风景别致。

楼的地势环境,左有“文星独秀,马鞍相随”,右有“鹦哥呈祥,架上金盆”,前为“笔架玉案”,后为“凤凰展翅”,风景极好,令人赏心悦目。

最为奇特的是楼后有三棵二百余年的古松树。

曾于1979年至1981年连续三年于夏秋之交的傍晚,徐徐冒起烟雾,直上云霄,有上千人次看到了这一奇异景观。

1993年5月7日傍晚又出现同样奇观。

对这个奇异景象,尚未有人加以科学的解释。

  衍香楼楼名的含义是“繁衍子孙昌盛发达,书香门第世代流传”。

楼外大门上书“大夫第”,两旁对联是:

“积德多蕃衍,藏书发古香”横披是“诗礼传家”,苏谷春后裔十三个孙辈中有五个秀才、一个举人供职于福州等地而得誉称。

至今有五六百人,其中400余人侨居东南亚等地。

现居住在衍香楼里的有16户,近百人,其中教师25人,大中专生32人。

历代以诗书传家,是典型的书香门第。

今年二月国家文物委员会郑孝燮副主任考察此楼后题诗为“远山近水土圆楼,隔壁残垣且伴留,耕读传家犹传世,诗情画境何悠悠”。

衍香楼建于1880年,今年9月衍香楼举行隆重的建楼120周年楼庆,来自港、澳和东南亚等后裔亲属和外宾等数百人参加了楼庆。

环极楼——防震巨堡

  环极楼坐落于南中村。

创建人是苏卜臣,于清康熙癸酉年(1693

  

环极楼

年)建成这座土木结构、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大圆寨。

全楼四层,高约20米,楼的直径43.20米,周长130米,底层墙厚1.70米,墙顶0.9米;第一层32间(作厨房与餐厅),并设有一个较大的门厅与正厅、第二层34间(作贮仓),第三、四层各34间。

楼的内环建有二厅十室(作待客之用)与男女浴室各二间。

楼内走廊宽1.56,楼外檐廊宽1.82米。

楼门高2.96米,宽3.4米,加钉了铁皮。

楼的内外各有水井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