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和答案.docx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和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和答案
一、新课程考题。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
(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2、“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运用)为主题。
23、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减),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4、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5、“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6、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7、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8、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2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三、教材计算综合题
1、2009+200.9+20.09+2.009+991+99.1+9.91+0.991=(3333)。
2、2009×2009×2009×2009×2009×2009×2009×2009的积的个位数是
(1)。
3、99999×7+11111×37=(1111100)。
4、观察前三个算式,找出规律,在最后的式子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数。
123456789×9=1111111101;123456789×18=2222222202;
123456789×27=3333333303;123456789×(72)=8888888808
5、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勇夺金、银、铜牌100枚。
其中,金牌数比银牌数的2倍多9枚,铜牌数比银牌数多7枚。
请算一算:
中国运动健儿获得金牌(51)枚,银牌(21)枚,铜牌(28)枚。
6、列车通过420米长的海底隧道用16秒;通过一座120米长的桥梁用10秒。
列车的车身长(380)米。
7、4条直线最多能把一个长方形割成(11)块。
8、有5位同学参加数学比赛,比赛分数都为整数。
5人中最高分数100分,最低分数是60分,且每人所得分数不相同,5人的平均分数是85分。
请估算一下,排在第三的那位同学最少得(84)分。
9、箱子里有红球30个,白球20个,黄球15个,蓝球25个。
那么最少要从箱子里摸出(76)个球,才能保证摸出的球有红球,白球,黄球,和蓝球。
11、科学家进行一项科学实验,每隔2小时做一次记录,做第六次记录时,挂钟时针指向“11”,做第一次记录时,时针指向
(1)。
13、把19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重叠起来,如右图,拼成一个立体图形,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45)平方厘米。
四、教材综合题。
(答案发在评论题)
4、童袜厂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三种不同花色的童袜,包装工人每次至少要取()只袜子才能保证有一双花色相同的袜子。
5、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为21,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积是()。
6、今天是星期一,从明天算起,第120天是星期()。
8、今年爸爸和女儿的年龄和是44岁,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今年女儿是()岁。
9、一辆客车以每小时行85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另一列货车同时以每小时行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
在两辆车相遇前的1小时,它们相距()千米。
10、小红有不同的上衣5件,裤子4件,鞋子3双,算一算,小明能有()种不同的穿戴装束。
.
11、蜗牛沿着10米高的柱子往上爬,每天清晨到傍晚向上爬5米,夜间又滑下4米。
象这样从某天清晨开始,蜗牛第()天爬到柱顶。
12、给一本书编页码,共用了723个数字,这本书一共有()页。
13、一个牧场的草可供24头牛吃6天,或供21头牛吃8天,那么这个牧场的草可供16头牛吃()天。
14、一个水池装有甲乙两水管,单开甲管4小时能把满池水排完;只开乙管8小时能灌满一池水。
现水池是满的,按甲、乙、甲、乙……轮流各开1小时,()小时后水池第一次没有水。
15、一个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是300米,现将长和宽各增加10米,增加部分的面积是()平方米。
五、计算题
1、假设a*b=(a+b)+(a-b),求13*5和13*(5*4)。
2、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
3、计算:
4.75-9.63+(8.25-1.37)
4、计算:
36×1.09+1.2×67.3
5、计算:
1234+2341+3412+4123
6、计算73115×18
六、应用题
1、水源处有甲乙丙三条水管,甲水管以每秒4克的流量流出含盐20%的盐水,乙水管以每秒6克量流出含盐15%的盐水,丙水管以每秒10克流量流出水,而且流两秒就会停五秒,如此循环到一分钟;请问:
甲乙丙三条水管一分钟一共流了含盐量多少的水?
答:
13.076923076923076923076923076923%
2、杨胜章家和杨胜张家相距5.25千米,杨胜章和杨胜张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杨胜章的速度是每时5千米,杨胜张的速度是每时5.5千米,杨胜张带着他的小狗旺旺和他同时出发,旺旺跑的速度是每时18千米。
当旺旺与杨胜章相遇后,又返回向杨胜张跑;当旺旺与杨胜张相遇后,又向杨胜章跑去。
旺旺在杨胜章和杨胜张之间来回跑,直到两人相遇为止。
小狗汪汪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答:
9千米。
3、小白兔和小灰兔各有若干只.如果5只小白兔和3只小灰兔放到一个笼子中,小白兔还多4只,小灰兔恰好放完;如果7只小白兔和3只小灰兔放到一个笼子中,小白兔恰好放完,小灰兔还多12只.那么小白兔和小灰兔共有多少只?
答:
132只。
4、幼儿园老师买了同样多的巧克力、奶糖和水果糖.她发给每个小朋友2块巧克力,7块奶糖和8块水果糖.发完后清点一下,水果糖还剩15块,而巧克力恰好是奶糖的3倍.那么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答:
10人。
5、从甲地至乙地全长45千米,有上坡路,平路,下坡路.李强上坡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平路上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下坡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从甲地到乙地,李强行走了10小时;从乙地到甲地,李强行走了11小时.问从甲地到乙地,各种路段分别是多少千米?
答:
分别是12千米、15千米、18千米。
10、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
每支铅笔多少钱?
答:
0.2元。
11、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
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
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答:
255千米。
18、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两人同时相向而行,甲乙之间有一条狗,来回跑动,它一碰到乙就转向甲,一碰到甲就转向乙,循环往复,直到甲乙相遇,已知AB相距5000米,从出发到相遇用了20分钟,问狗跑了多少米?
19、有四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
苹果和梨平均每箱37个。
求一箱苹果多少个?
一箱桃多少个?
答案:
1、37*2=74(个)42*3-36*3=18(个)(74-18)/2=28(个)28+18=46(个)
答:
一箱苹果46个,一箱桃28个。
23.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
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
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解:
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
(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答:
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24.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
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解:
由题意可知
1/甲+1/乙+1/甲+1/乙+……+1/甲=1
1/乙+1/甲+1/乙+1/甲+……+1/乙+1/甲×0.5=1
(1/甲表示甲的工作效率、1/乙表示乙的工作效率,最后结束必须如上所示,否则第二种做法就不比第一种多0.5天)
1/甲=1/乙+1/甲×0.5(因为前面的工作量都相等)
得到1/甲=1/乙×2
又因为1/乙=1/17
所以1/甲=2/17,甲等于17÷2=8.5天
25.俩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
当师傅完成了1/2时,徒弟完成了120个。
当师傅完成了任务时,徒弟完成了4/5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答案为300个
120÷(4/5÷2)=300个
可以这样想:
师傅第一次完成了1/2,第二次也是1/2,两次一共全部完工,那么徒弟第二次后共完成了4/5,可以推算出第一次完成了4/5的一半是2/5,刚好是120个。
26.批树苗,如果分给男女生栽,平均每人栽6棵;如果单份给女生栽,平均每人栽10棵。
单份给男生栽,平均每人栽几棵?
答案是15棵
算式:
1÷(1/6-1/10)=15棵
28.程队需要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若先由甲乙合作二天,再由乙队单独做,恰好如期完成,问规定日期为几天?
答案为6天
解:
由“若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若先由甲乙合作二天,再由乙队单独做,恰好如期完成,”可知:
乙做3天的工作量=甲2天的工作量
即:
甲乙的工作效率比是3:
2
甲、乙分别做全部的的工作时间比是2:
3
时间比的差是1份
实际时间的差是3天
所以3÷(3-2)×2=6天,就是甲的时间,也就是规定日期
方程方法:
[1/x+1/(x+2)]×2+1/(x+2)×(x-2)=1
解得x=6
29.同样长的蜡烛,点完一根粗蜡烛要2小时,而点完一根细蜡烛要1小时,一天晚上停电,小芳同时点燃了这两根蜡烛看书,若干分钟后来点了,小芳将两支蜡烛同时熄灭,发现粗蜡烛的长是细蜡烛的2倍,问:
停电多少分钟?
答案为40分钟。
解:
设停电了x分钟
根据题意列方程
1-1/120*x=(1-1/60*x)*2
解得x=40
七、论述题。
关于算法多样化你是怎样理解的?
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
你是如何体现与处理算法多样化与落实“双基”关系的?
你是怎么进行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1、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变化和发展)。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小学数学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7、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
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
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8、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
9、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地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解释)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
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思想和方法,逐步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10、7cm=(70)mm4km=(4000)m8kg=(8000)g150m3=(150000000)ml=(150000)L1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42,那么这个数的最大约数是(42),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是(42﹦2×3×7)。
12、1.29090……保留三位小数是(1.291)。
13、圆的半径是4cm,圆的周长是(25.12)cm,面积是(50.24)cm2。
14、几何初步知识的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特征,会计算他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二、判断(每题2分)1、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
(√)2、在0.3和0.4之间有无数个两位小数。
(×)3、量与计量,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4、一个体积1立方分米的木块,占地面积是1平方分米。
(×)5、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
(×)三、选择(每小题4分)1、随意从放有4个红球和1个黑球的口袋中摸出一个球,摸出(B)。
A、黑球的可能性大B、红球的可能性大C、一样大2、一条直线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有(D)种分法。
A、2种B、4种C、8种D、无数4、在下面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3、5、7、、、。
A、11、17、27B、8、12、14C、16、20、25四、应用题(每题10分)1、某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1/5,节约了多少吨?
2、一件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8天,乙的工效是甲的2倍,两人同时合作,几天能完成这件工作?
1÷(1÷8+1÷4)五、简答(13分)1、《标准》对各学校的内容从哪几个方面做了阐述?
(5分)2、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8分)答: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2012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试题
3、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试题
4、一、填空(每空1分,共41分)
5、1、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7、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者,()者和()者。
8、4、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
9、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的数学,人人都获得()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10、6、小学数学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和培养()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11、7、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
笔算加减法以()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位数。
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步。
12、8、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
13、9、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地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的()、()、()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
14、10、7cm=()mm4km=()m
15、8kg=()g150m3=()ml=()L
16、1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42,那么这个数的最大约数是(),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是()。
17、12、1.29090……保留三位小数是()。
18、13、圆的半径是4cm,圆的周长是()cm,面积是()cm2。
19、14、几何初步知识的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特征,会计算他们的()、()和()。
20、二、判断(每题2分)
21、1、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
()
22、2、在0.3和0.4之间有无数个两位小数。
()
23、3、量与计量,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
24、4、一个体积1立方分米的木块,占地面积是1平方分米。
()
25、5、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
()
26、四、应用题(每题10分)
27、1、某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节约了多少吨?
28、2、一件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8天,乙的工效是甲的2倍,两人同时合作,几天能完成这件工作?
29、五、简答(13分)
30、1、《标准》对各学校的内容从哪几个方面做了阐述?
(5分)
31、2、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8分)
32、一、单项选择题
33、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C】
34、A.方法B.概念C.素材D.原理
35、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36、【A】
37、A.已有认知水平B.热情C.兴趣D.干劲
38、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
【C】
39、A.品质B.意志
40、C.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D.上进心
41、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A】
42、A.解决问题B.修改问题C.研究对策D.征求方案
43、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来实现。
【B】
44、A.多做题目B.经历探索过程C.科学研究D.勤于训练
45、二、多项选择题
46、1.“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密切相关。
【AB】
47、A.日常工作B.社会生活C.生活习惯D.生活态度
48、2.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
【BCD】
49、A.空间观念B.形成统计观念
50、C.尊重事实的态度D.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51、3.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等。
【ABC】
52、A.计数B.测量C.实验D.计算
53、4.《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
【ABC】
54、A.数与代数B.空间与图形C.统计与概率D.算术
55、5.()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学习方式。
【BCD】
56、A.模仿和记忆B.动手实践C.自主探索D.合作交流
57、三、判断题
58、1.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
59、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
60、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
61、3.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计上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
62、4.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
63、5.“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
64、四、填空题
65、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66、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67、3.“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对于促进数学课程改革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有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性、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
68、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69、5.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现实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