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6998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

2018届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

1.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

解析 人口增长有符合种群增长的一面,但又有其特殊的一面,如出生率升高而死亡率降低导致人口增加,但人类可以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

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鉴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等方面,所以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只有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但我国人口数量还会有一个增加的时期,这是我国前一阶段人口迅速增加的必然结果,之后才能降下来。

答案 C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很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

PM2.5成为广东空气污染指数重要标准。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颗粒物如有硅尘入肺可能会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释放水解酶破坏细胞结构

B.过敏病人在PM2.5超标的空气中会发病,是因为该颗粒中有相关的过敏原

C.PM2.5的颗粒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其pH呈酸性

D.PM2.5含量升高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 由于人体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所以PM2.5的颗粒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导致其pH发生太大变化,故选C项。

答案 C

3.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答案 D

4.(2017·遂宁模拟)“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答案 D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只有生态系统多样性,才能包容生物的多样性,A项正确。

药用、食用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项错误。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从而使当地生物多样性被破坏,C项错误。

天然林比人工林物种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D项错误。

答案 A

5.下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

B.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科研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所

C.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成功研制出一种电子蛙眼

D.我国以海洋生物制成的单方药物有22种

解析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科研价值属于直接价值;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成功研制出一种电子蛙眼属于直接价值;海洋生物制成的单方药物属于直接价值。

答案 A

6.(2016·黄山第一次质量检测)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

该设计目的不包括(  )

A.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

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

C.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出现地理隔离而出现新物种,保持藏羚羊等物种的遗传性

D.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解析 青藏铁路的阻隔不能形成地理隔离,该措施可以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C错误。

答案 C

7.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措施,下列关于生态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可有效地防风阻沙,保护当地的草原和农田,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还未明显下降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

D.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

解析 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B错误。

答案 B

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部分知识。

由于捕食者的存在可有效地限制被捕食者的数量增多,有利于提高物种的多样性,故A项正确。

沼泽地改造成人工林后,生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故B项错误。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比直接价值更为重要,故C项正确。

农田中除草是为了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不矛盾,故D项正确。

答案 B

9.(2017·百所名校联考)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解析 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可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

答案 B

10.(2017·南通调研)下列关于水污染治理的措施,错误的是(  )

A.大规模围湖造田   B.严格控制污染源

C.清理河道淤泥D.建立污水处理厂

解析 大规模围湖造田,会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

答案 A

11.(2017·江苏扬州中学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物种及其基因和生态系统的总称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自然保护区具有科研、科普、旅游等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解析 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科普、旅游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答案 C

12.(2016·安徽师大附中期末)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B.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草地

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 大量开垦草地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引发环境问题,C错误。

答案 C

13.(2016·陕西安康二模)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

B.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C.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

D.两个保护区内的物种多样性的组成相同

解析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错误;两个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特定环境选择的生物变异类型也存在差异,故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完全相同,两个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的组成也存在差异,C、D错误。

答案 A

14.(2017·湖南常德月考)“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下关于“低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B.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

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

D.“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

解析 “低碳”就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D错误。

答案 D

15.(2017·山东烟台期末)雾霾天气常常笼罩京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C.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

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解析 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B错误。

答案 B

16.(2017·江苏镇江期末)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

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

解析 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丹顶鹤及其生存环境,A错误。

答案 A

17.(2016·江苏苏北四市一模)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态系统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B.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C.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D.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 生物多样性不仅仅包括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地方属于易地保护,B错误;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答案 C

18.(2017·安徽示范高中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降低生物的多样性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可能降低或上升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

答案 A

19.(2017·东北师大附中第一次月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解析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该地区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属于就地保护,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后,不允许人们随便进入,干扰生物的正常生活,B错误;迁地保护就是把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迁移到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C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是合理地开发和利用,D正确。

答案 D

20.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解析 根据生态学原理可知,引入外来物种适当,可建立新的食物链,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但如果引种不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则会使当地的物种减少,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答案 B

21.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竞争关系

B.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高

C.丁每获得1kJ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10kJ太阳能

D.若丙的数量下降,则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将下降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稳定性及种间关系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丙、丁都以乙为食,乙和丁都以甲为食,它们之间都存在着竞争关系,A项正确。

DDT沿食物链富集,丁所处营养级最高,体内DDT浓度最高,B项错误。

丁获得1kJ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的能量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即1÷20%=5(kJ),C项错误。

题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丙种群数量下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不受影响,D项错误。

答案 A

22.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该生态系统(  )

①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 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③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④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⑤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⑥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难度中等。

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可以保持生态平衡,此时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①错误、②正确;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③正确;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④正确;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⑤正确;分解者较小但数量很多,⑥错误。

答案 B

23.A、B两个湖泊原来生态系统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

如图表示目前两个湖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湖光合作用速率远低于A湖,所以受到污染的湖是B湖

B.A湖和B湖中的生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

C.A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所以A湖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

D.A湖10m以下和B湖80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析 本题以实验形式考查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难度中等。

比较A、B两个湖的光合作用速率曲线,可以看出受到污染的湖是A湖;A湖和B湖中的植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而动物的分层现象则由食物、栖息场所等导致;由于污染,A湖固定的太阳能少;A湖10m以下和B湖80m以下没有植物分布,因此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 D

24.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的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解析 本题以生态系统为核心,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稳态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点,综合考查识图和图文转换能力、从新信息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量(图②、③),最终还是要降下来。

由此可知,环境容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但不会扩大,在遭到破坏时反而会缩小;所以,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惩罚。

答案 B

25.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

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

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

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

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

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

解析 每种生物都有独特的生存习性,有的人类善意的“举动”会破坏它们正常的生长过程。

研究者认为,当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的活动导致生物栖息地大面积消失引起的,剩下的栖息地变小了,并且支离破碎,其质量也因污染而下降。

因此,为了保护物种,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

答案 A

26.对下列两条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玉米→人 ②玉米→牛→人

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C.长期坚持素食可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D.若种植玉米的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②中的人比①中的人重金属元素积累少

解析 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与营养级高低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

长期坚持素食,可减少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有利于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故C项正确。

重金属元素在食物链中流动时存在富集现象,营养级越高,富集作用越强,所以②中的人体内重金属元素积累相对较多,故D项错误。

答案 C

27.(2017·百所名校联考)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

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_______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_______法,分别统计________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_______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种群及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1)鱼塘大量投饵后,饵料中没有被鱼吃掉的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其中含有的硫会形成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

(2)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池塘水中N、P的含量过高引起的,鱼塘水流经稻田生态系统后,其中的N、P可被水稻吸收利用。

(3)要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一般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

(4)稻田中的分解者既有好氧型微生物,也有厌氧型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一部分藻类在和水稻竞争光照和营养中被淘汰,一部分藻类被动物摄食,还有一部分藻类被微生物等产生的杀藻物质所消灭。

答案 

(1)蛋白质 

(2)N、P

(3)五点取样 各种害虫

(4)①③④

(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28.(2017·云南昆明摸底调研)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在20世纪50~60年代湖水面积很大,70年代末期逐渐缩小趋于干涸。

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引松花江水入湖,给查干湖注入了新的生命。

回答下列问题:

(1)查干湖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生态环境的恢复,使当地旅游业得到空前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查干湖的浮游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该湖泊中的鱼类,由于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的不同分布于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________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

(4)在查干湖的早期恢复过程中,要向湖中投放现成的有机物质,防止该生态系统崩溃,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

解析 

(1)查干湖生态环境中本来就存在生物,故其恢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生态环境的恢复,使当地旅游业得到空前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浮游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该湖泊中的鱼类,由于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的不同分布于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消除污染。

(4)已破坏生态系统在早期恢复过程中,由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能力不足,需要人工输入能量(现成的有机物质),防止生态系统崩溃。

答案 

(1)次生演替 直接

(2)生产者 垂直

(3)微生物的分解 负反馈调节

(4)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量小于输出量

29.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问题。

(1)在一个资源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相对稳定,并在________上下波动;群落演替是群落水平稳态实现的一种形式,其起始条件不同,类型不同,但在适宜环境中,总趋势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________价值。

(2)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是重中之重,必须尽快改善其栖息环境以提高其________,从而提高珍稀动物的种群数量。

此外,保护区风景秀丽,对其合理的开发可陶冶人的情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提取和加工的青蒿素能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4)针对全球气候变暖,请你提出关于减排方面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在一个资源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为“S”型曲线,其特征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种群数量趋于相对稳定,并在K值(或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群落演替在适宜环境中,总趋势均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2)提高被保护动物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濒危动物的最根本方式;陶冶情操属于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3)能治疗疾病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