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生物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6946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生物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生物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生物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生物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生物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生物含答案.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生物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生物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生物含答案.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生物含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及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2.请考生将所作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如图为某雌性动物体细胞内的一对性染色体。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动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或ZW型

B.染色体1、2上的基因并非都控制性别

C.染色体1、2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D.若染色体W上携带的基因,在染色体Z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则其遗传只限于相应性别的个体之间

2.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是

A.3∶1B.5∶3

C.7∶1D.13∶3

3.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某种动物而言,一对等位基因A、a中,a基因使精子失活,则当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时,该动物种群内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3、5、7B.2、4、5

C.3、4、6D.2、4、4

4.人类眼球震颤症为单基因显性遗传病,轻者(Aa)眼球稍微能转动,重者(AA)不能转动。

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可推定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可推定此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C.可推定眼球微动患者多为女性

D.3和4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

5.某遗传病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都为隐性纯合时表现为患病。

下列有关该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与环境因素无关

B.该遗传病一定属于先天性疾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C.正常男、女婚配生出患此病女孩的最大概率是1/8

D.与红绿色盲相比,该遗传病更适合在人群中调査

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手段有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D.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会患遗传病

7.下列有关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腺嘌呤在T2噬菌体中参与构成两种核苷酸

B.其体内的S元素主要分布在蛋白质中,少量分布在DNA中

C.肺炎双球菌能为T2噬菌体的增殖提供场所、原料和能量

D.T2噬菌体大量增殖会加速宿主细胞的死亡

8.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1沉淀物b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

B.实验1中b含少量放射性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C.实验2中c含有放射性与④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有关

D.实验结果,a、d中有少量的放射性,b、c中有大量的放射性

9.人类对遗传物质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DNA是转化因子

B.格里菲思和艾弗里两个实验都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

C.艾弗里的实验中用到了DNA酶,以增加实验的说服力

D.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更具说服力

10.下列有关坐标曲线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可以表示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过程中含32P的噬菌体数量变化

B.图乙可代表DNA一条单链发生碱基变化后,该DNA复制n次,子代中突变DNA所占比例

C.图丙可代表DNA中(G+C)/(A+T)与单链中(G+C)/(A+T)的关系

D.图丁可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11.若将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分裂中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3H

B.每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H

C.每个DNA分子中均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D.有1/4的DNA分子不含3H

12.肺炎双球菌有R型和S型两种,其中R型菌体没有多糖荚膜,所形成菌落粗糙;S型菌体有多糖荚膜,所形成菌落光滑。

实验一:

向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实验二:

向培养S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R型细菌的DNA。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适宜时间后,观察两培养基中菌落的情况。

下列对观察结果的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A.实验一的培养基中菌落有的光滑、有的粗糙,实验二的培养基中菌落均光滑

B.实验一的培养基中菌落有光滑的、无粗糙的,实验二的培养基中菌落无光滑的、有粗糙的

C.实验一的培养基中菌落无光滑的、有粗糙的,实验二的培养基中菌落有光滑的、无粗糙的

D.实验一的培养基中菌落只有粗糙的,而实验二的培养基中菌落只有光滑的

13.如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

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

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

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转化成了DNA

D.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

1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料、模板和酶来自细菌

B.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

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细菌,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

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能量、核糖体、氨基酸和酶来自细菌

1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艾弗里等人利用荧光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DNA和RNA可以作为同一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遗传物质

C.细胞中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的RNA有三种

D.遗传信息是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

16.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代表磷酸基团)模式图。

下列为几位同学对此图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A.甲:

物质组成和结构上完全正确

B.乙:

只有一种错误,就是U应改为T

C.丙:

有三处错误,其中核糖应改为脱氧核糖

D.丁:

如果画的是RNA双链则该图是正确的

17.用卡片构建DNA平面结构模型,所提供的卡片类型和数量如表所示(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脱氧核糖

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卡片类型

脱氧核糖

脱氧核糖和磷酸连接物

磷酸

碱基种类及数量

A

T

G

C

卡片数量

42

14

100

3

7

6

4

A.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4个碱基对

B.最多可构建4种脱氧核苷酸,7个脱氧核苷酸对

C.构成的双链DNA片段最多有15个氢键

D.最多可构建45种不同碱基序列的DNA

18.下列关于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进行DNA复制的细胞不一定能进行基因的表达

B.翻译过程中搬运氨基酸到达指定位置的物质内有氢键

C.转录过程中与模板链上碱基配对的碱基中没有胸腺嘧啶

D.DNA复制过程核苷酸到达指定位置不需要搬运工具

19.下列有关甲、乙、丙三个与DNA分子相关图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乙中有8种核苷酸,它可以表示转录过程

B.图丙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蓝藻细胞中可同时进行

C.图丙③过程可发生在拟核中,人的神经细胞能进行图乙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只有细胞核

D.图甲DNA放在含15N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7/8,图中(A+T)/(G+C)可以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

20.下列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有

①受精作用②病毒的增殖过程③蛙的红细胞分裂时④转录

⑤细胞的融合⑥翻译⑦逆转录

A.①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⑥⑦D.②④⑥⑦

21.真核细胞中rRNA在核仁中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一步成熟,成为翻译的场所。

翻译时rRNA参与催化肽键的连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rRNA的合成需要核DNA做模板

B.原核生物中也有合成rRNA的基因

C.翻译时,rRNA的碱基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

D.rRNA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

22.下列有关“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肽链的合成一定以RNA为模板,一定发生在核糖体上

B.RNA的合成一定以DNA为模板

C.染色体组内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也一定不存在等位基因

D.翻译过程中,一个mRNA一定与一个核糖体结合,一个核糖体一定合成一条多肽链

23.如图所示,a、b表示某生物体内两种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原核细胞中a、b过程可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

B.真核生物在不同功能细胞中进行a过程的基因存在差异

C.转运1号氨基酸的RNA含有起始密码子序列

D.分生区细胞分裂中期核基因能进行b过程,不能进行a过程

24.如图所示为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R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b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3种

C.基因R中插入一小段DNA序列而引起的变异是基因突变

D.基因R控制圆粒,也影响种子的甜度,可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25.下列关于正常干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信息的复制阶段,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半保留复制

B.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转录阶段,都需要聚合酶的催化,且主要场所都是细胞核

C.遗传信息的转录阶段,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与非模板链对应区段不完全相同

D.遗传信息的翻译阶段,mRNA上的密码子都会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发生碱基配对现象

26.下列关于生物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紫茉莉细胞质遗传的物质是RNA

B.一个转运RNA只有三个碱基并且只携带一个特定的氨基酸,携带氨基酸的转运RNA共有61种

C.红螺菌的体内具有光合色素,能够在缺氧的情况下利用光能,以有机酸、醇等物质,使自身迅速增殖,故红螺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应属于生产者

D.有一种遗传病是由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所致,该病只能通过母亲传递给下一代

27.如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

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一段基因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贫血症

B.人发生此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蛋白质中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

C.②过程是以α链作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ATP供能,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

D.运转缬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可能是CAU

28.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为主要特征,受多个基因的影响。

研究发现,基因型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如表是三种致病基因、基因位置和临床表现。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基因

基因所在染色体

控制合成的蛋白质

临床表现

A

第14号

β肌球蛋白重链

轻度至重度,发病早

B

第11号

肌球蛋白结合蛋白

轻度至重度,发病晚

C

第1号

肌钙蛋白T2

轻度肥厚,易猝死

A.表中的三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A、B和C三种基因本质上的区别是存在的位置不同

C.发病较早且易猝死的个体含有的显性基因为A和C

D.如果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敲除了C基因,对易猝死的肥厚型心肌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9.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一定改变基因结构,不一定改变基因的遗传信息

B.基因突变不改变基因的数量也不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C.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

D.基因型为Dd的豌豆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

30.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A.复制出现差错

B.发生过交叉互换

C.联会发生紊乱

D.发生了自由组合

31.对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显微镜视野内不可能观察到三个染色体组细胞

B.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使细胞分裂周期不完整

C.该实验中95%的酒精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

D.制作装片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4个步骤

32.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B.M基因突变后,参与转录的嘧啶核苷酸比例增加

C.M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来实现

D.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33.在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不会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

D.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34.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

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

—P—

—K—P—

0

突变型

—P—

—K—P—

不能

100

(注:

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A.突变型的产生是由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3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②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③同源染色体内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④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可能会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⑤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加倍

⑥染色体组整倍性、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①⑤⑥

D.②③⑥

36.如图所示为利用野生猕猴桃种子(aa,2n=58)为材料培育无籽猕猴桃新品种(AAA)的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

B.AA植株和AAAA植株是不同的物种

C.若④是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为1/16

D.若⑤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7

37.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和基因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测定水稻的基因组,可以直接测定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的DNA序列

B.测定果蝇的基因组,需要测定4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所有的DNA序列

C.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也可能无姐妹染色单体

D.马和驴杂交后代骡,其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38.如图所示为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

B.与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与诱变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不能产生新性状

D.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1/4

39.如图表示菠菜体细胞内的四个重要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内能完成甲、乙、丙过程,不能完成丁过程

B.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内能完成甲、乙、丙、丁生理过程

C.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核糖体进行乙、丙过程

D.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能进行甲、乙、丙生理过程

40.已知小麦中高秆对矮秆(抗倒伏)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

现以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纯合矮秆不抗病小麦为亲本,培育抗病抗倒伏小麦。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育种中筛选过程实质上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种群中抗病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

B.单倍体育种利用了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及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等原理

C.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利用射线、亚硝酸盐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实现人工诱变,但成功率低

41.用杂合子(DdEe)种子作为亲代来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A.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B.种植→F1→选双隐性的个体→纯合体

C.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D.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42.不同的育种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点。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基因型的个体

B.人工诱变育种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有利变异的频率

C.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多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相比果实小,但营养丰富

43.将纯种的某二倍体植物品种甲(AA)与近缘纯种乙(EE)杂交后,经多代选育得到如图所示的新品种丙(图中的同源染色体,黑色部分是来自品种乙的染色体片段,品种甲没有此片段)。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育种过程中发生过DNA上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B.该育种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C.该育种过程中发生过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

D.丙品种自交后代中有1/2的个体能稳定遗传

44.在一个种群中,开始时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

经过了若干代的自然选择后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aa的频率在逐渐上升的同时,Aa的频率也在上升

B.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

C.此种群生物A与a基因经过若干代自然选择后无突变

D.此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适合aa的生存

45.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了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将其放归到保护区中。

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增强保护区的恢复力稳定性

B.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

C.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

D.野外的普氏野马种群中某些基因的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46.如图表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物种可以在不同地区有多个种群,种群1和种群2在自然条件下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经若干年的自然选择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若物种1与物种2的个体进行杂交,则不能产生后代

D.种群1与种群2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彼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4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①②⑤⑥B.②③④⑥

C.②④⑤⑥⑦D.①②③⑤⑦

48.数量足够大的一个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90%,X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

A.1%、5%

B.0.5%、5%

C.10%、10%

D.5%、0.5%

49.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

B.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

C.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进化为新的物种

D.生物体中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少于有害隐性基因

50.对摩尔根等人提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

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

C.萨顿提出的遗传的染色体假说

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

第Ⅱ卷(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51.(5分)

默写:

规范默写教材中的相关基础知识。

(1)共同进化是指。

(2)基因重组是指。

(3)细胞中的一组,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4)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

(5)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能够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52.(12分)

科技人员发现了某种兔的两个野生种群,一个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都较长,另一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都较短。

为确定控制后肢长、短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显隐性关系及基因所在位置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性染色体的Ⅰ、Ⅱ-1、Ⅱ-2片段(如图),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实验。

(1)在兔的种群中,Ⅰ、Ⅱ-1、Ⅱ-2区段中可存在等位基因的片段是         ,兔在繁殖过程中性染色体上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片段是         。

(2)首先同学们认为两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长度表现都一致可以确定控制后肢长、短的基因不位于       片段。

(3)同学们分别从两种群中选多对亲本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

甲组:

♂后肢长×♀后肢短→F1后肢短;

乙组:

♀后肢长×♂后肢短→F1后肢短。

从两组实验中可得到结论:

后肢长度的显隐性关系为                  。

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基因不位于    片段。

(4)为进一

步确定该基因位于Ⅰ区段还是位于        ,同学们准备用乙组的F1与亲代个体进行实验。

实验时应选择F1的   (填“雌”或“雄”)与亲代的   (填“雌”或“雄”)交配,通过观察子代的表现型进行分析。

若后代                              ,则基因位于Ⅰ片段;

若子代                              ,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53.(10分)

如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育种的目的是尽快获得隐性纯合体,其中最简单的操作是途径__________;育种的目的是尽快获得显性纯合体,最简捷的是途径__________。

(2)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品种C与B是否为同一个物种?

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途径4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12分)

玉米的紫株和绿株由6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紫株对绿株为显性。

紫株A经X射线照射后再与绿株杂交,子代出现少数绿株(绿株B)。

为研究绿株B出现的原因,让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杂交得F1,F1自交得F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一:

X射线照射导致紫株A发生了基因突变。

若此假设成立,则F1的基因型为    ;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为    。

(2)假设二:

X射线照射导致紫株A的6号染色体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