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6864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docx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docx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十二五”期间,X市把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作为建设创新型X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扎实开展重点人群专项行动,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保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继续提升良好势头,切实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必须继续深入实施新一轮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根据《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X-X年)的通知》(X政办发〔X〕121号)、《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X政办〔X〕102号)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紧扣“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紧紧围绕中央赋予X的“三大定位”,面向基层、服务民生,完善机制、继承创新,精准发力、跨越发展,推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和潜力,为把X建设成为创新型开放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X年,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建成适应创新型X建设需求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X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7.16%。

——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弘扬创业创新精神,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宣传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等知识和观念,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

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的意识和水平不断增强,农民、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能力快速提升,贫困村农民、青少年科学素质显著提升。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基本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二、重点任务

“十三五”时期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均衡配置科技教育资源。

面向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青少年开展科技辅导、心理辅导、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

重视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继续加大优质教育开发和应用力度。

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和合理开放高校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促进高校和普通高中合作,开展全市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活动。

开展科技场馆、博物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工作,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各类科技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的资源,开展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探索科技教育校内外有效衔接的模式。

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

推动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创造创业。

加强高校与科技创新单位、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青年将科技创意转化为实体成果提供渠道、平台和资助。

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挑战杯、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等活动,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提供交流和推广的机会,努力营造青少年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氛围。

分工:

由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环境保护局、文新广局、林业局、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局、地震局、气象局、妇联等单位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

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强化专家辅导和导师辅导等方式和各类培训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综合服务站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面向农民开展科技教育。

到X年,着力培养1万名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

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十月科普大行动等各类科普活动,切实发挥农村各类实用人才作用,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等科技知识和观念,传播科学理念,帮助农民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建设宜居乡村和幸福村庄。

加强农村薄弱地区和重点人群科普工作。

组织引导各类科技专家深入贫困村开展科技帮扶,支持贫困村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和科技示范、培训、推广。

大力开展巾帼科技特派员、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深入实施提升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大力实施科技(普)教育扶贫,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力度。

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农民职业技能、实用技能培训,扩大“五个一”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工程覆盖面,力争每年培训5000人次以上,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

分工:

由市农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科协牵头;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环境保护局、文新广局、林业局、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局、地震局、气象局、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加。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为基础,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组织实施技能就业培训工程暨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活动,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项目。

面向城镇全体劳动者,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创业培训。

开展全市职工技能大赛、全市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和全市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大力提高职工职业技能。

到X年,基本实现有培训愿望的劳动者都有机会参加1次以上职业培训。

广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教育。

大力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和城乡妇女岗位建功评选等活动,将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心理疏导、防灾减灾等作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专题培训,提高其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

营造创新创造社会氛围。

继续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讲理想、比贡献”“最美青工”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

突出企业的主阵地作用,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组织开展面向职工的专题讲座和科学培训,尊重城镇劳动者的首创精神,推动形成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

分工:

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总工会、安全监管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卫生计生委、文新广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地震局、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科协等单位参加。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把科学素质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考核录用各个环节。

在研究制定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规划时,突出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技知识的学习培训以及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重点加强对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教育培训。

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网络培训、自学等方式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

认真落实关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有关要求,把科学素质体现在领导干部任职考察、年度考核和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内容,做好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有关工作。

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

配合办好院士专家和X学者科技讲座、科普报告等各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活动。

继续在党校开设科学思维与决策系列课程,做好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培训等工作。

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参观学习,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十月科普大行动和有关科学纪念日期间的科普活动。

分工:

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环境保护局、文新广局、林业局、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局、地震局、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科协等单位参加。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广泛开展社区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

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深入开展科技、文化等科学知识进社区活动。

组织开展社区气象、防震减灾、燃气用电安全、电梯安全以及社区居民安全技能、老年人急救技能培训等各类应急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面向城镇新居民开展适应城市生活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帮助新居民融入城市生产生活。

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切实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推动科普示范社区蓬勃发展。

动员辖区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

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和科普志愿者组织的作用,组织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发挥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岗、巾帼文明岗以及在社区有影响和号召力人士的带动作用,加强社区科学文化建设,助力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建设。

分工:

市文新广局、民政局、妇联、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科技局、环境保护局、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地震局、气象局、总工会、团市委等单位参加。

三、支撑体系

为更好地推进X市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必须加强科普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从总体上提升科普能力和水平。

(一)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统筹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X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

拓展和提升现有科普基础设施资源的服务能力。

规划建设X市科技馆,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一批实体科技场馆和特色专题科技场馆。

鼓励和支持综合类博物馆和专题类博物馆展示、讲解藏品所蕴含的科学内容。

推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一批专业或产业科技博物馆。

在基层科普设施建设方面,新建一批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的基层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

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的“科普活动站(室)”“科普画廊(宣传栏)”等科普设施的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屏等新型基层科普设施的建设,不断拓展基层科普服务能力。

开展科普示范县(市、区)等示范创建活动,推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先进经验。

有条件的中小学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向中国科协申请增加科普大篷车数量,争取覆盖一县三区,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到X年,形成以实体科技馆为依托,以科学教育品牌活动为平台载体,辐射带动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发展,初步建成具有X特点的现代科技馆体系。

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依托现有资源,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林业、地震、气象等行业类、科研类科普教育基地,不断完善运行机制。

大力加强科普基地的考核和动态管理,提升科普教育服务能力。

推动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各类文化场所等增加科技教育内容。

引导海洋场馆、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植物园、旅游景区、地震台站、海洋气象观测站等公共设施拓展科普教育功能。

到X年,新增建设6个自治区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使自治区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到20个左右。

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

推动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科技类设施,探索建立科普合作交流、科普设施共建、科普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

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车间)或展览馆等,推动建设专门科普场所,探索企业科普资源开发开放有效模式。

分工:

由市科协、发展改革委、科技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财政局、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环境保护局、农业局、文新广局、卫生计生委、林业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地震局、气象局、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加。

(二)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加强科技教育师资培训和研修。

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科技教育专业或相关课程,培养更多科技教育师资。

在“国培计划”中,加强科学教师科学素质能力培训,培养“种子”教师,加大对科学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

实施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专项培训,建立培训基地,到X年实现对全市一线科学教师和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全覆盖。

改进科技教育教学方法。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注重学思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发挥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大科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力度。

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加强科技教育与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建设新的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特别是加强农村边远贫困村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

合理规划布局现有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不断提高使用效率。

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中小学科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共享。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社区学校等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

分工:

由市教育局、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加。

(三)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

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科普信息化建设。

大力开展“三农”网络书屋建设、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条件,以科普的内容信息、服务云、传播网络、应用端为核心,建设“科普X”公共科普信息平台。

挖掘和开发具有X特色的科普资源,打造“科普X”品牌。

实施好新媒体终端科学传播工程,提倡和鼓励利用电子科普视频、社区电子屏、大型广告屏、科普中国e站等多媒体终端传播科学知识。

创新科普传播形式,推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包括纸质出版、网络传播、移动终端传播在内的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推动开办科普电视频道,推动X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科教栏目,推动各类报刊杂志普遍开设科普专栏或增加科普专栏版面。

强化科普信息的落地应用。

鼓励科研院所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和运行有影响力的科普公众号,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送达目标人群。

鼓励把X特色科普资源转化为科普信息产品,把科普信息产品的开发与X重点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服务于X重点产业的发展,扩大科普信息的受众面。

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乡村的科普信息定制化推送力度。

分工:

由市科协、科技局、文新广局、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教育局、民政局、环境保护局、农业局、林业局、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地震局、气象局、总工会、团市委等单位参加。

(四)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

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

加大对优秀科普产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

依托专业研发中心、大型科普场馆、产学研中心等建立完善科普产品研发中心,引领科普产业的研发工作,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推动原创性科普融合创作,围绕公众关切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大力开展科普文章、科普视频、科普微电影、科普动漫等形式多样的科普作品创作。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产品的转化。

积极探索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充分发挥科技社团联系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创作团队的作用,选择适宜向公众传播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产品的转化,形成一系列优秀科普作品和成果。

推动社会科普服务业的发展。

推动旅游景区、农业观光园、绿色生态园等结合自身优势,开展特色科普旅游活动。

推动各地结合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挖掘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普旅游资源,形成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旅游业开发的良好局面。

分工:

由市科技局、文新广局、科协牵头;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环境保护局、农业局、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加。

(五)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

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好专职和兼职科普工作队伍。

制定各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大力培养科普展览设计开发、科技教育活动组织策划、科学实验等方面的科普场馆专门人才。

加大科普创作的支持力度,培养高水平科普创作与设计团队。

推动科技界与大众传媒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一批科技新闻、出版、影视、动漫等方面的高端科普传媒人才,特别是新媒体科普传媒人才。

加强科普专业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科技社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作用,搭建科学传播服务平台,发展壮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结合科技教育和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校、科普场馆、青少年实践中心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

依托基层各类组织,动员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气象信息员、中小学教师和科普志愿者等担任科普宣传员,实现乡村社区科普宣传员全覆盖。

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企业团委、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作用,结合职工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各类科普活动,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大力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

大力建设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建设科普志愿者管理平台。

充分发挥学会等科技社团的科普人才资源优势,大力推动X市科普专家团队建设。

大力发展以科普作协和科普摄影协会为主体的科普创作志愿者队伍、以离退休专家为主体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科技馆解说员志愿者队伍、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重大科普活动的服务志愿者队伍、以科技专家为主体的高层辅导讲座和决策咨询的科普报告志愿者队伍。

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动员机制,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

分工:

由市科协、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教育局、民政局、环境保护局、农业局、文新广局、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局、安全监管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加。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由市各级政府统一领导。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按照工作分工,将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规划和计划。

市科协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实施工作中有关重大问题。

(二)落实经费保障

按照分级负责的要求,市各级财政要保障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正常开展。

市财政每年安排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工作。

各县区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任务,按照市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

(三)强化政策支撑

在市、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以及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教育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要求和任务。

要研究制定促进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四)加强督促检查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市各部门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要加强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研究和经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