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2 分离定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6479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必修2 分离定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生物必修2 分离定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生物必修2 分离定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生物必修2 分离定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生物必修2 分离定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必修2 分离定律.docx

《高一生物必修2 分离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必修2 分离定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生物必修2 分离定律.docx

高一生物必修2分离定律

高一生物必修2分离定律

一、教材分析

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遗传的内容是按科学的发展来安排的,即从生物学的发展角度来看,人类是先掌握了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而去研究和掌握是什么导致有这样的遗传规律,体现遗传学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实验、研究、推理、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孟德尔的遗传两个基本定律,是遗传的核心与基础,而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遗传定律中的第一个遗传定律,是学生学习自由组合定律的重要基础。

本节内容讲述:

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定律。

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杂交试验方法和试验现象。

接着,讲述孟德尔用“遗传因子”(后来称为基因)对试验现象进行的分析,即阐明了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面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的传递规律等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在《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学生已了解“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但对遗传的知识相当贫乏,如缺乏减数分裂的知识,认知上有一定的难度。

又加上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去分析和推理,通过背景材料,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通过讨论,明白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及相关概念,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及其结果。

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突破显性相对性这一难点。

另外本节概念相当多,教学中应当以概念图形式分析、概括不同的概念,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概念的本质及联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分离假设的验证。

2.举例说明有关的遗传学术语和显性相对性。

3.了解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

4.应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依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运用推理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能依据实验结果作出支持或否定假设的判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讨论孟德尔遗传实验中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感悟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巧妙设计,初步学会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归纳、比较、分析实验数据,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依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依据实验结果作出支持或否定假设的判断,接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2.通过分析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加深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唯物辩证思想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显性相对性。

五、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以问题为线索,通过质疑和推理学习本节内容。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领会孟德尔遗传实验中体现的“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

【教学过程】

导课:

[师生互动]大家伸出双手,两手合并,对自己及前后左右同学观察比较一下,左右手的大拇指哪一只手在外?

[显示]几个明星父子像,学生观察、比较、讨论。

[讲述]这就是性状,人们对遗传问题的研究,最初是从对生物性状的研究开始的。

那么,什么是生物的性状呢?

首先认识一个人。

一、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简介

奥国人,天主神父。

主要工作:

1856-1864经过8年的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

工作成就:

(1)提出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传学确定为基因)

(2)发现两大遗传规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二、生物的性状

性状:

生物体形态特征(如形状、颜色)和生理特性(如植物的抗旱性)的总称。

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

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课件显示相对性状图片)。

学生观察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

(1)同种生物;

(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

即相对性状指的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三、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设疑]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

选用什么材料?

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设疑]是杂交法?

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帮助理解杂交试验法。

[设疑]豌豆具有哪些特点?

为什么说孟德尔最成功的杂交实验是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讲述]结合课件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

①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

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②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

 

四、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设疑]孟德尔是如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来揭示分离定律的?

 

[显示]单因子杂交实验。

用纯种的紫花豌豆和纯种的白花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紫花的。

[提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紫花,白花性状哪里去了?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

他让子一代紫花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紫花也有白花。

[提问]子二代(用F2表示)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

(回答:

白花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牲状,叫做显性性状,如紫花,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白花。

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929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05株是紫花,224株是白花,紫花与白花的数量比接近3:

1。

请同学们注意这个比例,F2中的3:

1是不是巧合呢?

[设疑]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

[出示]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投影。

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

1,具有规律性。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

1。

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

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紫花用大写字母C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白花用小写字母c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

[提问]CC或cc产生的配子是什么?

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

(回答:

C或c,通过减数分裂。

由于基因C对c的显性作用,所以F1(Cc)只表现出紫花性状,而白花性状表现不出来。

[提问]F1(Cc)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

(C和c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1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CC、Cc、cc,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

2:

1。

由于C对c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紫花和白花,且数量比为3:

1。

六、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

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另一个试验——测交试验。

测交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成。

[学生活动]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

[提问]如何由测交来判断F1的基因组成?

[回答]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基因组合,即F1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基因组合,即F1为纯合子。

讲述:

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还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

本世纪初,遗传学家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成对的基因正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从而从本质上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

七、基因型和表现型

[讲述]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表现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把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如:

DD、Dd、dd。

[思考]表现型相同,基因型是否就一定相同?

那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又如何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分析、讨论男女秃顶的基因型异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分析、讨论相同植株的藏报春与曼陀罗在不同环境中颜色的变化。

[讲述]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仅要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还要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

因此: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八、显性的相对性

[讲述]孟德尔在植物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对性状都属于完全的显性和隐性关系。

但并不是所有情况都是如此。

有时会遇到一些例子在显隐性关系上出现各种变异。

(1)不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又叫做半显性,其特点是杂合子表现为双亲的中间性状。

如柴茉莉(Mirabilisjalapa),红花品系和白花品杂交,F1代即不是红花,也不是白花,而是粉红色花,F1互交产生的F2代有三种表型,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其比例为1:

2:

1。

(2)共显性

杂合子的一对等位基因各自都具有自己的表型效应。

人类ABO血型决定于一组复等位基因。

复等位基因是指在一个群体中,一对特定的基因座位上的基因不是两种(如A和a),而是三种或三种以上,有时可达数十种。

但是,对每一个人来说只能具有其中的任何两个等位基因。

复等位基因是由于一个基因发生多种突变,从而产生多种基因型的结果。

ABO血型由IA、IB、和i三种基因决定。

基因IA对基因i为显性,基因IB对基因i也是显性。

基因型IAIA和IAi都决定红细胞膜上抗原A的产生,这种个体为A型血;基因型IBIB和IBi都决定红细胞膜上抗原B的产生,这种个体为B型血;基因型ii不产生抗原A和抗原B。

就IA、IB、i这一组复等位来说,复等位基因的数目是3个,组合成共有6种基因型,有4种表现型。

如果纯合子(IAIA)A型血的人与纯合子(IBIB)B型血的人结婚只能出生杂合子(IAIB)AB型血的子女;如果两个杂合子(IAIB)AB型血的人结婚则会导致1(IAIA):

2(IAIB):

1(IBIB)的比率,这样,3:

1的比值就被1:

2:

1的比值所代替,这是两个等位基因共显性的结果。

人类ABO系统血型表

血型表型

基因型

抗原(在细胞膜上)

抗体

A

IAIA,IAi

A

β(抗B)

B

IBIB,IBi

B

α(抗A)

AB

IAIB

AB

-

O

ii

-

αβ(抗A抗B)

 

(3)显性相对性

光照和温度对生化反应是有重要的影响,这样也必然会影响到表型效应,以致改变显隐性关系。

如进行杂交玄参科的金鱼草有红色花和淡黄色花两种不同的品系,如果将这两种不同品系,所产生的F1代在不同的条件下,表型不同。

在光充足低温时F1为红色,那么红色为显性;当光不足温暖条件下,F1为淡黄色,那么红色为隐性;当光充足温暖时,F1为粉红色,呈不完全呈性。

可见外部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到显隐性的关系。

前面介绍的早秃等也是属于内环境影响显隐性的例子。

Bb杂合的情况在男性中受到雄性激素的作用,单个的秃发基因可以表达,产生早秃性状,成为显性基因,而在女性中,由于没有雄性激素,所以不能表达,一定在有害基因纯合的情况才能表达,从而表现为隐性性状。

可见,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和所处的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显性的表现。

九、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讲述]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某些遗传现象,而且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各种类型出现的概率,这对于动植物育种实践和医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问]什么叫杂交育种?

[学生回答]就是人们按照育种目标,选配亲本杂交,对杂交后代再进行选育,最终培育出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品种。

[投影显示]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如何选用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品种?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推演、最后得出结论:

培育显性品种,应连续自交,直到确认得到不再发生分离的显性类型为止。

培育隐性品种,一但出现隐性性状的品种,就是选用的品种。

[设疑]你是否知道哪些病属于人类遗传病吗?

[回答]白化病、先天性聋哑、并指、色盲…

[讲述]白化病是大家较熟悉的一种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人类遗传病并指的患病基因是显性基因,所以又叫显性遗传病。

[设疑]为什么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

在人类,虽然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通常很少出现,但在近亲结婚(例如表兄妹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

附概念图:

参考资料

1、分离定律的验证 验证分离定律,除了用课本中讲述的测交法以外,还有更直接的验证实验。

例如,水稻有糯稻和非糯稻之分。

糯稻的米粒多含可溶性淀粉,遇碘液呈红褐色非糯稻的米粒多含不溶性淀粉,遇碘液呈蓝色。

不仅米粒如此,水稻的花粉粒的内含物也有两种类型:

含可溶性淀粉的和不含可溶性淀粉的。

遗传学实验表明,非糯性是显性,糯性是隐性。

让它们杂交,F1个体都表现非糯性,F2的分离是非糯性:

糯性=3:

1。

如果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大约一半的花粉粒呈蓝色,另一半呈红褐色,明显地分离成两种类型。

玉米、高粱等也都有类似的花粉分离现象。

花粉分离现象的观察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对于证明生物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分离现象具有说服力。

2、分离定律的普遍性 分离定律的基本原理对于认识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人类的遗传现象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早在孟德尔本人研究菜豆杂交试验的时候,就发现了与豌豆相似的分离现象,其他学者的广泛研究又从不同生物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事实。

如用糯粒玉米(wxwx)与非糯粒玉米(WXWX)杂交,已知非糯粒相对于糯粒为显性性状,所以它们的杂种子一代都是非糯粒的,如果使F1自交,F2就会分离出非糯粒玉米和糯粒玉米两种表现型,它们的数量比为3:

1。

又如,豚鼠的毛色有黑色(C)的,有白色(c)的。

如果让两种类型的纯种豚鼠杂交,F1都是黑色的,F2有黑色的,也有白色的,黑色与白色之间的数量比为3:

1。

这说明黑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定律。

再如,在人类中,有的人有耳垂,有的人没有耳垂。

有耳垂是显性,受显性基因(A)控制无耳垂是隐性,受隐性基因(a)控制。

基因型AA或Aa的个体是有耳垂的,基因型aa的个体没有耳垂。

耳垂的遗传方式也是符合分离定律的。

3、性状的多基因决定和基因的多效性 我们常常说一个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也常常说一对基因只可以影响一个性状,也就是说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

实际上,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这就是遗传学中所说的性状的多基因决定和基因的多效性。

性状的多基因决定 性状的多基因决定是指一个性状不只涉及两个等位基因,而是可以涉及几对或几十对基因。

如玉米叶绿素的形成至少涉及50个不同位置的基因玉米糊粉层的颜色涉及7对等位基因。

又如果蝇眼睛的颜色,至少受到40个不同位置基因的影响果蝇翅的大小,至少受到34个不同位置基因的影响。

一些性状虽然受到多个基因控制,但是各个基因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例如,玉米中A1和a1、A2和a2这两对基因决定花青素的有无,C和c这对基因决定糊粉层的有无,R和r这对基因决定糊粉层和植株颜色的有无……当A1、A2、C和R这4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胚乳是红色的。

但是,这时如果有另一个显性基因Pr存在,胚乳则成为紫色。

所以我们常常说胚乳的紫色和红色是由Pr和pr这对基因决定。

但事实上,至少A1、A2、C和R这4个显性基因都必须存在,胚乳才表现为紫色。

虽然生物的一个性状可以由很多个基因决定,可是在针对某一性状书写某一个个体的基因型时,只要写出与分离比有关的那些基因就可以了。

基因的多效性 一个性状可以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若干个性状。

如家鸡有一种卷羽(翻毛)基因,是不完全显性基因。

这样的基因单个存在时,家鸡的羽毛卷曲,并且容易脱落。

当这种基因纯合时,不仅羽毛严重卷曲,甚至整个身体的羽毛全部脱落。

卷毛鸡的体温一般比正常鸡低,这是由于保持体温的羽毛脱落后,体内热量容易散失的缘故。

又由于体内热量容易散失,需要加速代谢作用来补充消耗,于是家鸡的心跳加快,心脏扩大,血量增加,继而又使与血液有重大关系的脾脏扩大。

同时,代谢作用的加强,食量必然增加,这又使消化器官、消化腺和排泄器官都发生变化。

代谢作用还影响肾上腺、甲状腺等内分泌腺体,使生殖力降低等。

由此可见,卷毛基因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也就是说,卷毛基因影响了家鸡的多个性状,具有多效性。

基因的多效性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4、复等位基因 复等位基因是指在一个基因位点上,不只有两个基因(如A和a),而是有两个以上,甚至有几十个基因。

如人的ABO血型就是由一组复等位基因决定的,这一组复等位基因是IA、IB、i三个基因。

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只可能具有其中的两个基因。

又如,在动物的遗传中,家猪的毛色也是由一组复等位基因决定的。

家猪的毛色主要有白、黑、花、棕四种。

一般是白色对任何有色(黑、花、棕)为完全显性,其中黑毛对棕毛也是显性。

在这个复等位基因系列中,比较明确的显隐关系可以表示为W(白)>Wb(黑)>Wr(棕)。

5、显隐性关系的扩展孟德尔在植物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对性状都属于完全的显性和隐性关系。

但并不是所有情况都是如此。

有时会遇到一些例子在显隐性关系上出现各种变异。

(1)不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incomplestdominance)又叫做半显性(semidominance),其特点是杂合子表现为双亲的中间性状。

如柴茉莉(Mirabilisjalapa),红花品系和白花品杂交,F1代即不是红花,也不是白花,而是粉红色花,F1互交产生的F2代有三种表型,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其比例为1:

2:

1。

金鱼草的花色也是如此。

安大路西亚(西班牙南部一个区域)鸡的羽毛,家蚕的体色,马的皮毛,金鱼身体的透明度等,都属此类不完全显性。

为什么会产生不完全显性的现象呢?

以紫茉莉为例,两个正常R基因产生的酶的剂量才能产生足够的红色素。

当基因发生无效突变时,便失去功能,不能催化红色素的产生、故rr为白色。

只有一个正常的R基因,其产生的酶就只能产生部分红色素,所以RR为红色,Rr为粉红色,rr为白色。

马皮毛的颜色是因为D是淡化基因,马的棕色由bb决定DD不起淡化作用,dd起很强的催化作用,使皮毛呈白色,Dd只有一个d起淡化作用,使马呈淡棕色。

同样具有剂量效应。

我国学者陈桢曾系统地研究了金鱼的起源和遗传。

发现普通金鱼(TT)能合成酪氨酸氧化酶,使酪氨酸在细胞里合成各种色素,呈现出绚丽的色彩。

有一种突变型(tt)是酪氨酸氧化酶缺陷型,不能合成色素颗粒,所以身体透明,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鱼的内脏。

普通金鱼和身体透明的这两种金鱼的F1代是一种半透明鱼,也就是说单个“T”基因合成的色素量尚不能完全改变透明状态,所以杂合体呈半透明状态。

(2)共显性

杂合子的一对等位基因各自都具有自己的表型效应,称为共显性。

MN血型是最好的例子。

在人类的M-N血型系统中有三种血型,M,N和MN型,他们是由基因型LMLM,LNLN和LNLN决定的。

M型个体的红细胞膜上有M抗原,N型个体的红细胞膜上有N抗源,而MN型个体的红细胞膜上既具有M抗原又有N抗原,也就是两种基因在同种组织中都得到了表达。

这是由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发生了异效突变,它会产生不同的表型效应,当这一对等位基因杂合时,两种表型(M抗原和N抗原)同时共存。

(3)嵌镶显性(mosaicdominance)

我国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早年系统地研究了鞘翅瓢虫(Harmoniaaxyridis)的遗传。

发现了嵌镶显性。

一种瓢虫鞘翅的底色为黄色,前缘呈黑色,称为黑缘型(SAVSAV),另一种情况相反,鞘翅的后缘为黑色,称为均色型(SESE),两者杂交产下的F1代同时具有双亲的特点,即鞘翅前后缘都呈黑色,这就是嵌镶显性(mosaicdominance),他和共显性是有不同的,共显性是在同一组织同一空间表现了双亲各自的特点,而嵌镶显性是在不同的部位分别表现了双亲的表型。

嵌镶在一起。

(3)显隐性的相对性

标准不同显隐性不同 我们在讨论显隐性关系时,总要以某种性状为标准来分析,同一对等位基因若以不同的标准来讨论,那么显隐的关系可能是不同的,如人类的镰刀型贫血(sicklecellamemia)是由于珠蛋白β链上的第6个疏水性的氨基酸取代负电性的亲水性的谷氨酸所引起,使镰刀型血红蛋白HbS在脱氧状态下比正常血红蛋白HbA的溶解度低5倍,于是在氧张力低的毛细血管区,HbS溶解度大大降低而形成管状结构凝胶化,导致红细胞成镰刀状,称为镰变。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不同环境条件对显隐性的影响 不同品系,所产生的F1代在不同的条件下,表型不同。

光照和温度对生化反应是有重要的影响,这样也必然

红色花×淡黄色

光充足低温:

红色花

光不足温暖:

淡黄色

光充足温暖:

粉红色

金鱼草的

显性花色和外界条件的关系

会影响到表型效应,以致改变显隐性关系。

如进行杂交玄参科的金鱼草有红色花和淡黄色花两种不同的品系,若果将这两种不同品系,所产生的F1代在不同的条件下,表型不同(如右图)。

在光充足低温时F1为红色,那么红色为显性;当光不足温暖条件下,F1为淡黄色,那么红色为隐性;当光充足温暖时,F1为粉红色,呈不完全呈性。

可见外部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到显隐性的关系。

前面介绍的早秃等也是属于内环境影响显隐性的例子。

Bb杂合的情况在男性中受到雄性激素的作用,单个的秃发基因可以表达,产生早秃性状,成为显性基因,而在女性中,由于没有雄性激素,所以不能表达,一定在有害基因纯合的情况才能表达,从而表现为隐性性状。

6、人类的血型遗传人类的血型系统共发现24种,其中最常用的是ABO系统。

伯恩斯坦(Bernstein)对ABO血型的遗传提出了复等位基因的假设,此系统共由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控制的,IA和IB互为共显性,但对i为显性。

各种血型的基因型如表4-3所示。

IA基因已定位在9q34,控制合成N-乙酰半糖转移酶,此酶能把α-N-乙酰半乳糖分子接到蛋白上,产生A抗原决定族;IB基因控制合成半乳糖转移酶,能把α-N-半乳糖接到糖蛋白上,产生B抗原决簇,i基因为缺陷型,不能合成A抗原和B抗原。

血型在法律上常用于亲子鉴定,排查嫌疑犯的依据,血型的遗传是十分稳定的,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在分析时必须注意。

(1)顺式A.B.(CisA.B)型。

有位AB型的妇女和O型的男子结婚,生育了O型的子女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不符合血型遗传的规律,经仔细的分析发现一般正常情况下IA和IB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称为反式AB(transAB),但也有极少数的人,由于交换重组IA和IB同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没有任何等位基因。

这种情况称为CisAB。

发生率为0.18‰。

当带有cisAB染色体的配子和O型人的配子结合,此配子的染色体带有三基因,故合子发育成AB血型,而cisAB的同源染色体进入配子,这个配子和正常O型血型的配结合,合子仅能发育成O型。

(2)孟买型一个O型的男子和B型的女子结婚,生育了一个表型为O型的女孩,O型女孩长大后和一个A型血男子结婚,生育了两个女儿,一个为O型,一个为AB型。

一个O型的和A型人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