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6208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8《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8《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8《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38《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38《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8《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docx

《38《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8《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8《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docx

38《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柳宗元生平,理解诗歌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

3、情感与态度:

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导读

(1)作者生平: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柳宗元是中国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2)背景介绍:

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共谋打击宦官势力。

“永贞革新”遭到残酷镇压。

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

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

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

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百感交集,对天地长歌一呼,写成一首七律,遥寄给共同遭逐的战友们。

三、导思

1、首联即景抒情。

写了什么景?

景物有什么特色?

景和情是怎样交融在一起的?

2、颔联写什么?

你认为应扣住哪些字眼来理解?

3、“乱飐芙蓉水,斜侵薜荔墙”看似写景,实际上是写什么?

4、诗中的“风”“雨”的本体是什么?

5、颈联写什么?

这一联是怎样将景和情交融在一起的?

6、共同的遭遇,同样的命运,都被贬到了荒远的地区,各处一方,想互通问候,却又音信不通。

这是一种怎样的愁思?

7、登上柳州城的柳宗元为什么会有“愁思茫茫”的感受呢?

四、导练

【跟踪试题】

1.一、基础检测

1、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接大荒(huāng)慌张(huāng)说谎(huǎng)

B.乱飐(zhǎn)毛毡(zhān)飕飕(sōu)

C.薜荔墙(bì)薛城(xuē)劈柴(pī)

D.文身地(wén)花纹(wén)坟地(fén)

2、字音

接大荒()慌张()说谎()乱飐()毛毡()飕飕()薜荔墙()薛城()文身地()花纹()坟地()

3、词语解释

⑴接:

⑵大荒:

⑶海天愁思正茫茫:

⑷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出荔。

墙:

⑸江流:

⑹九回肠:

⑺百越:

⑻文身地:

4、名句默写

⑴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⑵,。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提高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5-8题。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

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两首诗歌不同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两首诗歌相同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两首诗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表达了什么情感?

试分析。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

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刘长卿,唐代诗人,曾登进士第,但终不得志。

导思答案

1. 荒漠,辽远的原野,海天相接茫茫的一片,也感到“愁思”无尽,就好似这海一般的广,如天一般的高。

柳州城外边远,城楼很高,四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

这句起势高远,意境阔大,情景俱包,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

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

他想到自己怀着济世之志,参与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远谪永州,十年被弃,壮志未酬。

好不容易得到召还,满怀希望地回到长安,以为政治理想又可实现了。

谁知立足未定,又被贬逐到更僻远的柳州,离乡去京更远,使他感到孤独,对战友的思念更深。

这里的“茫茫”既是说海天茫茫,又是说愁思茫茫,既是现实的自然空间,也是诗人愁思浩渺的心灵空间,主客观世界浑然一体。

2. 惊骇的狂风刮过荷塘水面,波浪起伏颤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荷花乱摇,东倒西伏,密集暴雨,斜里吹打,侵袭着覆盖薜荔的围墙。

A、惊:

狂风、突然、使作者心灵惊悸。

B、乱:

是狂风使得池水剧烈起伏、动荡。

我们似乎看见狂风席卷而来,池水动荡,满池荷花东倒西伏,被狂风压弯了腰,还未直起腰杆,又被压下去,其实,何止是狂风,还有暴雨。

C、密:

暴雨密集,铺天盖地。

D、斜:

狂风对墙对薜荔的摧残,对墙、对薜荔施展它们的淫威。

3.“芙蓉、薜荔‘象征着诗人和诸友的高洁品质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惊风、密雨隐喻朝廷上那些猖狂肆虐地打击进步力量的腐朽势力。

这里只是写景,然而却是表情,“移情入境”。

4. 临水芙蓉、覆墙薜荔,本有天然之态,乃密雨惊风,横加侵袭,致嫣红生翠,全失其度。

风雨,喻谗人之高张,也就是谗邪的保守势力。

5. 把目光远投,只见山岭绵绵,林树重重,遮住了诗人远望的视线,那曲曲折折的柳江,恰似我的曲结的愁肠。

⒈岭树重遮:

A、山岭绵绵,林树重重。

B、志同道合的朋友分别被贬到山岭、林树之外的漳、汀、封、连,“重”也是黑暗势力所设置的层层障碍。

⒉千里目:

A、相距遥远

B、登高“欲穷千里目”,望国都,望朋友,但是岭树重遮,即使本来能望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因为阻隔,(仕途上的阻隔,感情交流的阻隔),也是无可奈何,想见,却又不能见到。

登高的目的是为了远望,来解愁思,然而却没能做到,眼前山岭绵绵,林树重重,使他更愁,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⒊九回肠:

回,反复。

九,次数多。

肠,愁肠、愁思。

愁肠百结。

“江流曲似九回肠”把江流曲比作九回肠,其实是把自己的不绝愁思用九曲柳江来形容。

对政治的抱负不绝,对友人的思念无限,但被重重山岭阻断,满腹愁思无形,但却似山岭林树重重叠叠,就如柳江江水滔滔不绝,又百转千回。

6. 共来、滞一乡:

A、五岭以南,福建、广东、广西其实相距较距离京都来说并不远,但仍然不能互通音信,愈觉荒远闭塞,愈觉孤独、寂寞。

B、大家一起被贬到这样的蛮荒地区朝廷的罪贬之重,将来的遥不可知。

“滞一乡”的“滞”不仅是柳宗元当时的处境,而且也是他最终的命运,最后他客死于柳州任上,“滞”不仅是全诗的愁思的凝结点,也是他一生命运悲惨的终结点。

7.“一身去国六千里”,柳州去京六千里,荒芜偏僻,没有故友,只有苍茫的荒野,越是在壮阔的、茫茫的天地之间,越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孤独,满腔孤愤油然而生,所以触景生情。

导练答案

【跟踪试题】

1.1、C(劈柴:

pī-pǐ)

2、字音

接大荒(huāng)慌张(huāng)说谎(huǎng)乱飐(zhǎn)毛毡(zhān)飕飕(sōu)薜荔墙(bì)薛城(xuē)文身地(wén)花纹(wén)坟地(fén)

3、词语解释

⑴接:

看见,目接。

⑵大荒,指偏僻边远的地方。

⑶海天愁思正茫茫:

形容愁思正如海天一般茫茫无边,写出了愁思之深广。

⑷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出荔墙:

这两句是写眺望夏天暴雨的景象,同时暗含感慨仕途中险恶之意。

惊风、密雨,暗比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

飐,吹动。

芙蓉,即荷花。

薜(bì)荔,一种蔓生的木本植物。

⑸江流:

此指广西柳州的柳江。

⑹九回肠]指愁思缠结。

司马迁《报任安书》:

“肠一日而九回。

⑺百越,即百粤,古代既是民族名,也是地名。

古代南方的国家,以越国最大,自从越国被楚国打败,其子孙散处海上,江浙闽越之地皆为越族所居,故称百越。

此处泛指南方的少数民族

⑻文身地:

少数民族地区。

文身,在身上刺花纹,南方少数民族多有文身的传统。

4、名句默写

⑴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⑵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提高试题】

5、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6、从景物描写的角度答,《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

7、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8、①借景(物)抒情。

诗人借“南飞雁”、“陇头梅”,将怀土思乡的感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②对比。

北雁南飞至此回与“我行殊未已”相对比,把诗人怀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表现得更加深切。

③反衬。

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使诗人悲苦的心情更加深切。

④虚实结合。

诗歌前三联写的途中所见所感,是实写;最后一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是虚写,虚拟了一段情景来描绘诗人深切的怀土思乡之情。

虚实结合,凄切缠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