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化学计算题综合测试含答案经典.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5930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 化学计算题综合测试含答案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化学 化学计算题综合测试含答案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化学 化学计算题综合测试含答案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化学 化学计算题综合测试含答案经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化学 化学计算题综合测试含答案经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 化学计算题综合测试含答案经典.docx

《化学 化学计算题综合测试含答案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 化学计算题综合测试含答案经典.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 化学计算题综合测试含答案经典.docx

化学化学计算题综合测试含答案经典

【化学】化学计算题综合测试(含答案)经典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化学兴趣小组取26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

【答案】

(1)11克

(2)26.7%

【解析】

试题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6+90-105=11克,反应后的溶质是CaCl2,而溶液的质量等于105克减去石灰石中的不反应的杂质的质量,设:

石灰石中CaCO3质量为X,生成的CaCl2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11144

XY11克

列比例式:

100:

X=44:

:

11克解得:

X=25克

111:

Y=44:

11克解得:

Y="27.75"克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7.75/105-(26-25)×100%≈26.7%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相关计算

2.某样品由氧化铜和铜组成。

取10.0g该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92.0g某浓度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质量为200.0g。

(已知:

CuO+H2SO4=CuSO4+H20)

(1)所取样品中含铜的质量为g.

(2)计算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2.0克

(2)8%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铜的质量=10.0g+192.0g-200.0g=2.0g,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

列比例式得:

80:

8.0g=160:

xx=16克

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6g/200g×100%=8%

3.将14.06g粗还原铁粉(假设粗还原铁粉中杂质仅含少量FexC)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0.48gH2(FexC与稀硫酸反应不产生H2)。

若将相同质量的粗还原铁粉在氧气流中完全反应,得到0.22gCO2.试通过计算确定:

(1)此粗还原铁粉中单质铁的质量_____

(2)此粗还原铁粉中杂质FexC的化学式。

_____

【答案】13.44gFe2C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将14.06g还原铁粉(含少量FexC)在氧气流中加热,得到0.22gCO2,碳元素的质量=0.22g×

=0.06g

(1)将相同质量的还原铁粉与足量硫酸反应,得到0.48gH2,设消耗铁的质量为x。

x=13.44g

FexC的质量=14.06g﹣13.44g=0.62g;

FexC的中铁元素的质量=0.62g﹣0.06g=0.56g

则:

x=2

所以化学式为Fe2C

4.现有铜与金属X组成的混合物粉末,金属X是镁、铁、锌中的一种.利用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及数据:

取该混合物粉末8.0g放入烧杯中,将1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0%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剩余固体的质量数据如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烧杯内剩余固体质量/g

6.8

5.6

4.4

4.2

实验分析:

通过计算,求: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该混合物是由铜粉和_____组成的;

(3)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本实验中所用的稀硫酸,则需要取浓硫酸多少毫升?

_____同时加入水多少毫升?

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52.5%镁粉16.6%10.87m120mL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铜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之后,铜与酸不能反应,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4.2g即为其质量。

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

(2)第一次所加稀硫酸140g÷4=35g完全反应时,消耗金属的质量=8.0g﹣6.8g=1.2g;

由于镁、铁、锌三种金属在反应中均呈+2价,设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

m=24,所以金属为镁;

(3)第三次加入硫酸后,一共加入了35g×3=105g硫酸

设:

加入105g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镁的质量为y。

x=0.3g,

y=18g

所得溶液的质量=(8.0g﹣4.4g)+105g﹣0.3g=108.3g;

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6.6%

(4)1cm﹣3=1mL

设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x

140.0g×14.0%=x×98%解之得x=20g

浓硫酸的体积=

需要水的质量=140g﹣20g=120g;

水的密度为1g/cm﹣3,故需水的体积=

答:

需要取浓硫酸10.87mL,同时加入水120mL。

5.某化学学习小组对胃药“碳酸氢钠片”进行了探究,具体做法如下:

步骤1:

取1片胃药研碎放入锥形瓶中,加水完全溶解得到100g溶液;

步骤2:

配制100g0.365%的稀盐酸作为模拟胃酸;

步骤3:

取步骤1中的溶液20g于锥形瓶中,向锥形瓶内逐滴滴加上述稀盐酸并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当pH等于7时恰好反应,消耗稀盐酸10g(胃药中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HCO3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写最简整数比)。

(2)用18.25%的浓盐酸配制100g0.365%的稀盐酸需加水_____mL

(3)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片胃药中NaHCO3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_____

【答案】1:

4980.42g

【解析】

【详解】

(1)NaHCO3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3=1:

4。

(2)设用18.2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x,

100g×0.365%=x×18.25%,得x=2g。

则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2g=98g,即98mL水。

(3)设每片胃药中NaHCO3的质量为y,

答:

每片胃药中NaHCO3的质量为0.42g。

6.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假设反应都是充分完全):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实验中生成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保留结果至0.1%,下同)

(3)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不考虑过滤中的损失。

【答案】CO2+2NaOH═Na2CO3+H2O11.1%8.2%

【解析】

(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由题意可以知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沉淀的质量可求出氯化钙、碳酸钠、氯化钠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3)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结合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根据题意可知,混合液中的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设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z。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106100117

xz10gy

x=11.1g

y=11.7g

z=10.6g

∴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

×100%=11.1%;

(3)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即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为4.4g,

设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m,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n。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11744

mn4.4g

m=10.6g

n=11.7g

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

=200g

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8.2%

答: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3)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2%。

7.化学兴趣小组欲用如图某胃药标签进行物质成分分析.取20片该药片研碎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药品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共消耗稀盐酸25g,待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测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30.6g.

请计算:

(1)药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是0.1%)

【答案】

(1)8.4%;

(2)20.2%

【解析】

(1)每片0.5g,20片该药剂的质量为0.5g×20=10g.

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10g+25g-30.6g=4.4g.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HCO3+HCl=NaCl+H2O+CO2↑

844458.5

x4.4gy

84/x=44/4.4gx=8.4g

117/y=44/4.4gy=5.85g

胃药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g/10g×100%=84%.

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8.4g+25g﹣4.4g=29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85g÷29g×100%≈20.2%

答: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如图所示的炼铁厂。

小新想用自己所学知识来测定产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征得工人师傅同意,带回一小块生铁样品。

称得该样品6.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滴入54.0g稀盐酸时,反应不再产生气泡(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9.8g。

(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请你帮小新完成有关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实验产生氢气的质量是g。

(2)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答案】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g,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93.3%。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可知反应前样品6.0g放入54.0g稀盐酸,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9.8g,质量减少了6.0g+54.0g-59.8g=0.2g,为氢气的质量,将氢气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就可计算出样品中铁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样品。

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生铁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是:

6.0+54.0g-59.8g=0.2g

设生铁中铁的质量是x

Fe+2HCl=FeCl2+H2↑

562

X0.2g

x=

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

答:

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g,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93.3%。

9.取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51.88g,逐滴滴加10.6%的碳酸钠溶液。

所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和混合溶液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

CaCl2﹣111HCl﹣36.5Na2CO3﹣106NaCl﹣58.5CaCO3﹣100CO2﹣44H2O﹣18)

(1)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CD段溶液pH>7的原因是_____。

(3)计算充分反应至C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_____。

【答案】Na2CO3+CaCl2═CaCO3↓+2NaCl碳酸钠溶液本身显碱性,pH>74.4%

【解析】

【分析】

AB段发生的反应是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BC段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CD段加入碳酸钠,但是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详解】

(1)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2)CD段加入碳酸钠,碳酸钠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碳酸钠溶于水显碱性,溶液pH大于7;

(3)设AB段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BC段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a

则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11744

20g×10.6%xy

x=2.34g,y=0.88g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100117

10×10.6%az

a=1g,z=1.17g

充分反应至C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0.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SO4、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实验小组对其组成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思考与交流)

(1)上述物质中,不溶于水的是______①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2)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呈蓝色的是______②_______。

(资料查阅)Na2CO3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能产生蓝色沉淀。

(活动与探究)去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

在溶解过程中一定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③_______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④_______。

(现象与结论)经上述操作,得到蓝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⑤_____和____⑥_____(填化学式)。

(探索与拓展)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该实验小组同学先用托盘天平称取46.2g该粉末,溶于水配成174.6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CuSO4+2NaOH=Na2SO4+Cu(OH)2↓,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计算产生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

(4)通过计算确定46.2g固体粉末的组成。

(回答出物质名称和其质量)

(5)计算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①CaCO3

(2)②CuSO4③烧杯④搅拌(加速固体的溶解)

⑤CaCO3⑥Na2CO3

(3)解:

设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的质量为x,46.2g粉末中含有CuSO4的质量为y生成Na2SO4的质量为z

CuSO4+2NaOH=Na2SO4+Cu(OH)2↓

1608014298

yxz19.6g

x=16.0g···························1分

那么NaOH溶液的质量=

=200.0g··············1分

y=32.0g···························1分

z=28.4g···························1分

(4)Na2SO4的质量=46.2g-32g=14.2g···············1分

则46.2g固体粉末由14.2gNa2SO4和32.0gCuSO4组成。

(5)Na2SO4的质量分数=

×100%

=12.0%··················1分

答:

略。

【解析】

分析:

【思考与交流】

(1)根据酸碱盐的水溶性可以知道碳酸钙不溶于水

(2)硫酸铜是白色固体,但溶于水后得到的是蓝色溶液

【活动与探究】溶解固体要在烧杯中进行,而常常用玻璃棒来搅拌

【现象与结论】加水溶解后得到的是蓝色溶液,可以知道在固体粉末中不含碳酸钙,和碳酸钠

【探索与拓展】根据刚才分析可以知道,该混合物可能是硫酸铜和硫酸钠的混合物,根据图象中所给数据可以完成(3)(4)(5)的解答.

解答:

解:

【思考与交流】

(1)根据酸碱盐的水溶性可以知道碳酸钙不溶于水

(2)硫酸铜是白色固体,但溶于水后得到的是蓝色溶液

【活动与探究】溶解固体要在烧杯中进行,而常用玻璃棒来搅拌,以加速固体的溶解

【探索与拓展】

根据刚才分析可以知道,该混合物可能是硫酸铜和硫酸钠的混合物,根据图象可知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沉淀的质量为19.6g

可以根据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来求出硫酸铜、氢氧化钠、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然后再根据硫酸铜的质量来判断是不是含有硫酸钠,进而求出

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

(1)①CaCO3

(2)②CuSO4③烧杯④搅拌(加速固体的溶解)

⑤CaCO3⑥Na2CO3

(3)解:

设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的质量为x,46.2g粉末中含有CuSO4的质量为y生成Na2SO4的质量为z

CuSO4+2NaOH=Na2SO4+Cu(OH)2↓

1608014298

yxz19.6g

=

x=16.0gy=32.0gz=28.4g

那么NaOH溶液的质量=

=200.0g

(4)Na2SO4的质量=46.2g-32g=14.2g

则46.2g固体粉末由14.2gNa2SO4和32.0gCuSO4组成.

(5)Na2SO4的质量分数=

×100%

=12.0%

答:

(3)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200g

(4)固体粉末由14.2gNa2SO4和32.0gCuSO4组成.

(5)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2.0%

点评:

熟练掌握常见的盐的化学性质,记住它们的化学特性以根据实验现象作出正确的判断,在进行计算时一个题目多问时,尽可能的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中来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