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5787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2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蕲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蕲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蕲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蕲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蕲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蕲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docx

《蕲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蕲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蕲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docx

蕲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

2009年秋蕲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一)

命题人:

王斯玉

第Ⅰ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chī) 乘彼垝垣(huán) 修我矛戟(jī) 葳蕤(wēi ruí) 

B.晏晏(yàn yàn) 尔卜尔筮(shì) 其水汤汤(tāng) 靡有朝矣(zhāo)

C.匪我愆期(qiān)于嗟女兮(jiē) 渐车帷裳(cháng) 体无咎言(jiù)

D.暧暧(ài ài)将子无怒(jiāng) 犹可说也(yuè) 呦呦(yòu yòu)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戮没  莫明其妙  呕歌   惆怅而归

B.嗔目  感人肺俯  火钵   张灯结采

C.迟顿  气势磅薄  彳亍   人事沧桑

D.寥廓  星辉斑斓  辽阔   夙兴夜寐

3、依次填入下面全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

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也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_____。

1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去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_____话题。

A.限定抨击  生僻     B.限制  批评  生僻

C.限制  批评  冷僻     D.限定  抨击  冷僻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疆青河县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草原文化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夏天,前往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及考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B、2007年,江苏队一举夺得了全国男子手球锦标赛亚军,2008年,他们在主力门将受伤缺赛的情况下,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又再次卫冕。

C、惠普公司能在竞争激烈的黑白打印机市场中稳执牛耳,赢得市场66.9%的份额,是因为他们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创新技术,完善销售体系。

D、日前,在广州上演的大型音诗画晚会《永远的春天》,给观众带来了如诗如画的视听体验,每当节目结束,全场就爆发出如雷贯耳的掌声。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500种以上,其中《王蒙自传》、《我在央视》等一批精品备受读者青睐。

B、叶永烈编著的《天文知识》,丰富而系统地介绍了浩瀚太空里星球演变、星云飘移的科学原理,为我们展现了宇宙中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C、我们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D、如今,拉萨市堆龙德庆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出产的草莓、土豆、豌豆尖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寻找地底的另一个生物圈

吴再丰

近年来,人们得知在地底深处,没有阳光和氧气,且高温、高压的严酷环境中,出乎意料地生息着各种微生物。

它们完全不享受太阳的能量,大多是靠从地球内部涌现的化学能量合成有机物来生存。

这样的生活方式彻底推翻了我们此前掌握的科学知识,可谓是新的生命的形式。

地下的温度随着靠近地球内部的热地幔而升高,每距地表深1000米,地温约上升20℃至30℃。

我们知道现阶段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记录是113℃,所以乐观地估计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值是120℃至150℃,由此认为在距地下5000米左右的地方仍是微生物可能生息的环境。

如果估算这样的地下微生物的生物量,有可能是远远超过迄今为止所知道的陆上或海上的生物量总和。

地下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物圈,这是地球上留下的至今尚未开拓的巨大生物圈。

地表附近的水,例如在农田中,每毫升有100万~1000万个微生物。

据科研机构的调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值几乎到地下840米不变。

甚至在近1000米的地下,生存着几乎与地上同样数量的微生物。

地下微生物的住处是在地下的岩石等缝隙空间。

因微生物的尺寸是1微米左右,所以只要有此尺寸大的缝隙、裂缝和水,微生物就有存在的可能性。

那么,在地底的大量生命是怎样维持生命的呢?

其方法是靠地底的岩石营养为生。

所谓岩石营养是从无机物(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生存在无太阳和氧的地底的岩石营养生物将氢或甲烷、硫化氧等氧化获得化学能量。

氧化剂使用尽可能有的二氧化碳和硫酸、硝酸、铁、锰等一切物质代替氧。

这样获得化学能量的生活方式称之为“靠地球为生”的生活方式。

地下是高温、高压,既无氧又无光的严酷环境。

在讨论地下生物圈的物理量同时,还应想到地下生物是地球诞生的原始生命的直系子孙,而非地上生物。

不仅如此,作为地球生物圈角落的地底那样的极限地带,也是与外星世界的交接处。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怎么回事?

要了解这个,知道极限环境下的生物是重要的。

地球内部的巨大生物圈为我们探索生命起源乃至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线索,也是留在地球上尚未开拓的广阔边界。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03期,有删节)

6、从原文看,下列对于“地底生物圈”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地底生物圈的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估计在120℃至150℃之间,最深处可能在距地下5000米左右的地方。

B.地底生物圈的生物生活在地底深处无氧、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它们不依赖太阳能而生存,而靠从地球内部涌现的化学能量合成有机物来生存。

C.地下微生物生存在1毫米的、有缝隙、裂缝和水的地下岩石中。

D.地底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物圈,其中微生物最多,数量估计可能远远超过陆上或海上的生物量的总和。

7、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田往下840米的水中,根据科研机构调查,每毫升有100万~1000万个微生物。

在近1000米的地下,生存着几乎与地上一样的微生物。

B.地底微生物的生活方式颠覆了我们此前掌握的科学知识,可以说是新的生命的形式。

C.地底的大量生命是靠从无机物(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为生。

这样获得化学能量的生活方式称之为“靠地球为生”的生活方式。

D.我们要知道地底环境下的生物是可以更加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底微生物完全无需太阳能。

大多是利用地球内部涌现的化学能量合成有机物来生存。

B.传统意义的生物圈,主要是在陆上或海中,其中的生物都是利用太阳能生活。

C.对地球微生物的起源研究可以让人类找到如何摆脱能源日渐减少的困境的办法,使人类走出依赖太阳能生活的潜在危机。

D.地球生命起源的生活环境与地底生物圈的生活环境都属于极限环境,高温、高压,既无氧又无光。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

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

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

“距剑门二十里。

”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

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

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

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

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

升望海墩,东向凝睇。

是时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

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

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

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嵚,如关斯辟,如刃斯立,是为剑门。

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

侧足延伫,不忍舍去。

遇山僧,更问名胜处。

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

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

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

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

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

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

船夫。

②椒:

山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 离开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治理

   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 裂开 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 体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辛丑秋,将之江阴②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

   B、①龙不胜,破其山而去②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

   C、①取径以南,益露奇境②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

   D、①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②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

  11、下面的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登山所见情景的一组是(3分)()

   ①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②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③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④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

   ⑤龈腭摩天,崭绝中断   ⑥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第Ⅱ卷

四、(24分)

 13、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4分)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②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鹧鸪天①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

②玉瀣(xiè):

美酒。

③黄庭:

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1)你读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分)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2)如今人,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3)寻梦?

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5)子曰: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

(6),小人长戚戚。

(《论语》)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木车的激情

张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

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

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

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

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

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

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

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

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

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

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

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

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

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

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

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

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

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携刻在大地上的。

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

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

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

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

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

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

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远途,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原来只有激情,只有它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

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整个宇宙。

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

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

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

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

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现在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16.“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4分)

17.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

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5分)

18.联系全文,概况本文主旨。

(6分)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地辙印诠释了“诗”与“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

B、文章以“木车的激情”贯穿全文,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展开想象,形象而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C、孔子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而人们只承认他是启蒙者和布道者,不承认他是诗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孔子身上具有一种诗人般的激情。

D、在作者看来,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孔子更为渊源的思想却穿越了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

E、作者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在传播工具和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这种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制约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使现代人无法阻止眼前的危机。

六、(9分)。

20、.下面这首《湖南大雪》(作者洛夫)诗,寓理于景。

除第(11)句为四字处,其余均为9个字,结构匀称整齐。

(A)在空格处填写一个词,(B)在横线上仿写一句诗。

(5分)

(1)街衢睡了而____醒着

(2)枝杆睡了而____醒着

(3)鸟雀睡了而翅膀醒着(4)寺庙睡了而钟声醒着

(5)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6)__________________

(7)____睡了而血液醒着(8)书籍睡了而诗句醒着

(9)___________________(10)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

(11)雪落无声

答:

A.在空格处填写的一个词:

(1)_________

(2)_________(7)_________(3分)

B.在横线上仿写的一句诗:

(6)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3分)

21、仿照下面的例子,从“水滴”“垂柳”“粉笔”“小溪”“绿叶”等事物中选择一个作为对象写四句话。

要求写出的句子符合该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

(4分)

小草

没有花朵的艳丽,

没有身躯的伟岸,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什么是顽强。

七、作文(60分)

22、有一种情无欲无求,无始无终,至柔至刚,至善至美,它,就是人间亲情。

人类自古重亲情,情到至深天地动。

体味至爱亲情,就是体味生命的美好,至爱的可贵;体味至爱亲情,就是给生命以滋养,给心灵以安慰;体味至爱亲情,就是要懂得感恩与报答,走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境界。

体味至爱亲情,会使微小的生命站立起来,开始渐渐走向高大……

请以“我的至爱亲情”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写出自己独有的经历和独到的感受来。

字数不少于700字。

2009年秋蕲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二)

命题人:

詹爱国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寥廓(kuò)谦逊(xùn)炽热(zhì)长歌当哭(dāng)

B.殷红(yīn)虐杀(lüè)愤懑(mèn)嘉言懿行(yì)

C.饯行(jiàn)翌年(lì)攒射(cuán)以已度人(dù)

D.殒身(yǔn)雏菊(chú)颓圮(pǐ)涕泗交流(s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涟漪踌躇气势磅薄诎诎逼人

B.箫瑟寂寥张灯结彩星辉斑澜

C漂泊作揖剑拔弩张莫明其妙

D.惺松摒息黯然失色感人肺腑

3、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母亲去世的那天,他长歌当哭,涕泗交流,在场的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B.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的人物,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喜剧演员潘长江。

C.他在专卖店里看好了那双款式新颖的运动鞋,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D.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B.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不少委员认为,发展民营经济的关键在于体制改革,在于政策的“一视同仁”。

C.我们强调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并不意味着忽视和否认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社会对人的尊重与关心。

D.如果美术工作者看不到儿童自身发展的主动性,过早地让他们接受专业绘画知识,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儿童发展的枷锁。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3分)

A.龙应台认为,欧洲的现代与传统之间也有一种紧张的拉锯,但在欧洲人眼里,“传统的‘气质氛围’,并不是一种肤浅的怀旧情怀。

B.北京市前副市长王宝森畏罪自杀,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程维高被开除党籍,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被执行死刑:

他们都有了应得的下场。

C.本市江北经济开发区拥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旅游等资源。

D.是义无反顾地坚持激进的对抗做法,与美军“圣战”到底?

还是无条件地和美军进行谈判?

萨德尔的强硬立场似乎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新月派是中国20世纪二十年代成立的新诗流派,倡导并实践诗歌的“三美”理论,代表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等。

B.巴金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创作的小说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等,散文代表作有五卷本《随想录》。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榖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三传”。

D.《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文章多层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7、下列各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沁园春•长沙》上片着重写景,描绘了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回忆了往昔生活的具体情景,情中有景。

B.《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深谙“天下事以利而合者,亦以利而离”的道理,巧妙运用最有力的说辞“阙秦以利晋”,说服秦穆公,使其撤围。

C.《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自称是“苟活者”,这是自谦,同时也映衬了刘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觉醒起来,像刘和珍那样,奋勇前行。

D.《包身工》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为线索,介绍了包身工一天的苦难生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野蛮培植“包身工”制度的罪行。

8、下列各组中,对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

B.操军不利,引次江北(顺序)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

C.久之,闻左公被炮烙(遭受)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断裂)

D.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辅助)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都有活用现象,活用方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可烧而走也

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③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④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⑤敬贤礼士

⑥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②⑥/③/④⑤D.①④/②⑤/③/⑥

10、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3分)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地方数千里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鼎足之形成矣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其实汉贼也

D.愿举国为内臣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今将军与臣有郤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2、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3分)

(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