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教育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489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西南大学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西南大学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西南大学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西南大学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教育学.docx

《西南大学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教育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大学教育学.docx

西南大学教育学

西南大学2014年教育学综合基础(666)

一、简答题(15*8=120)

1、简述太学的特点

【参考答案】汉武帝下令为五经博士设弟子,标志着太学正式设立和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太学的特点如下:

(1)五经博士是太学的老师;

(2)博士弟子是太学的学生;

(3)御定儒家经典“五经”为统一的教材;

(4)建立定期的考试制度,一岁一试,称为“设科射策”;

(5)主要为国家培养“经明行修”的官吏。

政府兴办太学,决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整齐学术、促进入学独尊的重要手段之一。

汉代太学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完备规制的学校,利用学校教育来强化官方意识始于汉代的太学。

五经博士制度的确立,儒家经学考试的强化,使官学教育与儒家联系在一起。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

太学的特点。

太学是封建国家学校教育中的中央官学而且是中国第一所完备规制的学校。

太学也可出名词解释或者简答题,太学的特点、意义是中国教育史的高频考点,因此属于识记的内容。

2、宋代书院教育的特点

【参考答案】宋代书院在教育及教学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

书院的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主要靠学田供给。

第二,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

宋代书院的最高首脑称为山长、洞主或洞长。

第三、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和研究。

求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均可前来听讲、求教不同学派的学者。

讲会是书院的重大教学研究活动,讲会不仅有本院教师讲学,也聘请社会名流或其他书院的学者到本院参讲。

第四、书院的教学注重启发引导,提倡切磋讨论,讲究身心涵养。

书院教学除参加学术活动和教师必要的讲授外,主要是学生自学,所以书院都重视对学生的读书指导。

朱熹就大量涉及读书方法的指导,以他的读书法六条为代表。

综上所述,书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既不同于正规的官学,也不同于纯粹的私学。

同官学相比,书院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而少有衙门气。

课程设置也有较大的自主性,而较少受科举支配。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

书院的名称始出现于唐朝,一种是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主要用作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另一种是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

书院的特点、书院产生的原因时常作为高频高点出现,此外,书院作为名词解释也出现过,因此,书院的概念、特点、产生原因应精准记忆。

3、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参考答案】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他的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性原则。

(一)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即“秩序”)来进行教育。

夸美纽斯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秩序”,这一秩序保证了宇宙万事万物的和谐发展,旨在以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去类比教育,从而寻找理论依据。

(二)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在夸美纽斯看来,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法则。

人类的自然本性应该成为安排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按照人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反对强制性教学。

在《大教学论》和《母育学校》中,他详细地研究了儿童身体发育成长的过程及条件,认为人类儿童的教育应当以其自然素质为起点,不应该违背儿童的自然发展。

教育要依照儿童的自然本性去进行,教育要培养心智和谐发展的“自然人”。

(三)学校及教科书的设置更应该遵循自然的原则

我们必须有效的安排学校的作习时间、合理的设置教科书以及巧妙的运用教学方法。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教育目的与作用、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班级授课制等理论无论是名词解释还是简答或者论述都是历年的高频考点,对于夸美纽斯的思想应重点记忆,因为本题为简答题,不用详细论述,答出重要的点并简要论述即可。

4、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

【参考答案】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实质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赫尔巴特将兴趣分成四个阶段:

注意,期待,方法,行为,并根据儿童学习活动中的两种思维方式:

专心和审思,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他指出,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一个井然有序的,都经历四个阶段:

1.明了(清晰)

当表象以自身的力量出现在感官前时,兴趣处于注意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静止的专心.教师要运用直观的教具和具体的讲解,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做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2.联想(联合)

由于新的表象进入意识,激起了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这时的联合是不稳定的,兴趣处于期待阶段,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自由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方法。

3.系统

新旧观念最初的联合不是有序的,需要对前一阶段专心活动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处于要求阶段,这时教师要运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所获得的观念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4.方法

新获得的概念,新旧观念的联合形成后还需要巩固和强化,这就需要学生自身的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赫尔巴特的形式教学阶段理论最突出贡献是在严格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都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建立了一种明确的规范的教学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不仅是对教育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而且具有实践的意义。

因此,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对世界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它固有的机械论倾向也受到来自个方面的批判。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

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是他教育思想的重点之一,其理论基础是兴趣活动阶段理论和思维状态理论,由此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并在严格的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抽象建立了明确、规范化的教学模式。

此考点可作为简答或者论述题来考察,考生需精准记忆。

5、最近发展区及其教育启示

【参考答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创立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在探讨心理发展实质的基础上,通过对幼儿智力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他强调幼儿的发展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形成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幼儿在没有任何人帮助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种发展水平处于尚形成阶段,是有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自主的完成有关任务,但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或在他人的帮助下,模仿他人学习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现有的实际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和在合作学习或成人指导、更有能力者指导下有可能达到的潜在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就称为“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第一,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水平,把握其最近发展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合作活动,它们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的,它适于学生头脑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理解。

第二,建立新型的因材施教观

在维果茨基看来,仅仅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教育是保守的、落后的,有效的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去引导发展。

第三,注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

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对教学与认知发展关系的探讨包括教学的含义、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学习存在着最佳期、认知发展的内化学说这五个方面。

其中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是常见考点,应当识记。

6、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参考答案】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

广义的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态度、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狭义的教育者指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源。

一般而言,教育者主要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具有一定资格的从事专门教育教学活动的专职教师。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学习者)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

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3)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它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两个方面。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结晶。

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活动方式是教育活动本身。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互相独立。

由于受到各个方面条件的制约,三个要素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发挥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致。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过程中“人”的要素,教育影响是教育过程中的“物”的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中介系统互相规定、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中介系统,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去影响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者要有效地进行教学,需要了解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内容;受教育者(学习者)要有效地学习,同样也需要了解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学习者)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影响来实现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学习者)在教育活动中共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他们既共同作用于教育内容,又互相进行着双向互动,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主要结果是受教育者(学习者)的身心获得发展。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本题为教育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既可以分别考察名词解释也可和教育中介系统联系起来考察教育的基本要素。

对于此部分知识一定要区分相互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

7、德育的主要规律及其要求

【参考答案】

(一)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能动实现的

(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二)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2)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矛盾积极转化过程

(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

(3)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

总之,德育过程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矛盾的相互作用是十分复杂的。

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研究问题、分析矛盾,弄清矛盾的情况、性质与产生的根源。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正确的方法,促进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确保学生按教育者要求的方向发展。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

德育过程。

本考点是德育原理这一部分的内容,其中德育这章要识记的内容有德育过程和德育的原则,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即可。

德育的原则有时也会就其中具体的一条来考简答或者材料分析题,因此,要能将每条原则联系实际,德育的规律即德育过程的特点或德育特点是重点内容,应识记。

8.文献综述的作用

【参考答案】综述是对众多的专题文献进行搜集、分析、归纳和综合,并以高度浓缩的文章形式,向人们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情报信息。

其作用大致有以下4个方面。

(1)提供综合信息

综述是在大量的原始文献基础上凝聚成的情报性文献,提供综合信息,指导科学研究。

阅读它,渎者可以花较少的时问获取最新的综合信息,了解学科(专业、课题)新进展、存在问题、努力方向,在把握学科动态的基础上及时指导自己的工作,为确定自己的科研课题提供参照系统。

(2)报道专题文献

综述文章一般都列有相关的参考文献目录,报道专题文献,便于回溯检索。

尤其在缺乏专门检索工具的情况下,经常可将综述作为检索工具来使用,从而省时省力地获取所需原始文献的线索。

(3)反映现状趋势

不少综述文章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所撰写,提供决策依据。

文中既有关于成就、数据、纵横对比的客观叙述,也有专家自己的评论、预测、建议等,这就使得综述成为科研管理部门了解科学发展脉络的重要窗口,能为其决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4)培养文献信息研究能力

撰写综述需要查阅大量原始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

这一方面是科研人员获取一手情报信息,把握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研究状况的重要手段。

因而,撰写综述文章通常是选报课题、撰写学位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

而另一方面,在撰写综述的过程,科研人员的文献检索能力、快速阅读能力、分析整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写作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作用主要是识记的内容。

教育研究方法是考试重点,理解性的东西比较多,多以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方式考查,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是理解。

二、论述题(30*4=120)

1、蔡元培是如何进行北大教育改革的?

【参考答案】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官僚习气浓重,学生入学多为升官发财,重文轻理,尤重法科。

蔡元培极力改变当时的不良习气,主要措施有:

第一,改变学生的观念:

要求学生“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抱定宗旨是首要的,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第二,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

蔡元培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

其他条件如,思想、派别、年龄、资格、国别等都是次要的:

第三,发展研究,广积图书,引导学生研究兴趣:

他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机关,而且是要创新知识,推动学术进步的场所。

他率先在国内大学中设立了各科研究所,并注意丰富图书馆藏书。

第四,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即要求学生砥砺德行,敬爱师长,并成立了各种学生组织以培养学生兴趣。

尚自然,展个性。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第一,“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是他办北大的基本原则,成为他发展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

蔡元培认为,大学之大,就体现在“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上。

第二,他认为大学的性质决定了一个真正的大学,应该使各派学说都在此占有一席之地。

他主张学术、言论、思想自由,反对学术上的门户之见。

第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原则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确立了大学学术研究的宗旨,奠定了中国大学教育的基本格调。

(3)提倡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

主张大学应该由真正懂学术者来管理,改变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

因此,学校成立了最高立法和权利机构——评议会,每五名教授选举评议员一人,各门成立教授会,公举教授会主任,管理各门教学。

(4)改革教学体制:

第一,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

第二,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第三,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按一定基础和专业要求修满规定学分,不拘年限,即允许毕业。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实践、教育独立思想都在历年的试卷中出现过,考试的题型不一,教育方针和教育实践出现的频率较高,要求识记,教育独立思想理解即可。

本题是论述题,要对每个点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2、述评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参考答案】

(1)教育原则:

卢梭认为,教育要顺应自然,顺应人的天性

(2)教育目的:

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

这种自然人身心健康,能力强盛的新人;他们完全为自己而活,不依附任何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不受传统束缚;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教育要求:

正确对待儿童,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4)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特征,卢梭把自然主义教育分为四个阶段:

婴儿期:

这一时期主要进行体育,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儿童期:

主要进行感觉教育,使他们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少年期:

主要进行智力和劳动教育,智力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掌握学习的方法,发展他们的智力,劳动不仅可以谋生,还能影响他们道德的发展

青春期:

主要进行道德教育、信仰教育和性教育

影响:

(1)它确立了一种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成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

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第一次鲜明的把儿童放在了教育的中心位置,有力地改变了儿童在受教育中的被动地位,其思想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对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仍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2)卢梭的思想影响了几代教育家,如,赫尔巴特、福禄贝尔、第斯多惠、杜威等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3)欧洲的新教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的先驱者在自然教育理论中找到了儿童中心主义思潮的萌芽。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构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以后西方教育发展的主线之一。

在自然教育的具体实施中,还提出了针对德育、智育的一些举措:

(1)消极教育:

对儿童不加干涉的教育。

教师只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防范不良行为,儿童在自我学习、实践中获得成长,反对灌输、压制。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

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常作为简答或者论述题的形式来考察,如果考试题型为简答则说明主要的点即可,若是论述题则需要展开详述。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和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原则要区分清楚,识记的时候不要混淆。

3、简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学校课程改革十分活跃,体现出了课程改革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也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如下: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结构和课时比例,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偏、难、繁、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适合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

基础课程改革。

2001年6月,我国政府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课程计划,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特点及课程的种类、优缺点都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其中考得频率较高的是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的种类及优缺点,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曾考过,但不做重点记忆,理解即可。

西南大学2015年教育学综合基础(666)

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60分)

1、学制

【参考答案】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在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最先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是学校教育系统,最初的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制已经不只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而是各种施教机构系统的总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

学制有三种基本类型:

双轨制(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单轨制、分支式学制。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

教育制度,尤其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的基本概念。

学制是历年来常考的,学制的类型、学制确立的依据、学制变革的趋势都可以作为简答题出现,因此对于学制的相关内容要全面系统地理解记忆。

2、德育

【参考答案】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

德育的概念。

德育指政治思想和品德的教育,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要分别叙述,本题属于识记考点,出现的频率较高但难度不大,必须牢记。

3、苏格拉底法

【参考答案】苏格拉底法又称问答法或产婆术。

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

所以,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

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

对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格拉底的方法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受教育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人。

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

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

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

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

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

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尤其是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法,又称问答法或产婆术。

这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方法。

苏格拉底法是历年常考的题目,尤其是作为名词解释来考查,因此,对于苏格拉底法的概念、特点一定要识记。

4、《学记》

【参考答案】《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

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所著,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学记》主要包括关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学原则与方法等。

提出了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的原则,也提出了讲解法、问答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总之,对教育学基本问题都有论述,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同时对当时教学中存在的照本宣科、呆读死记、满堂灌、赶进度、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消化程度等现象进行了尖锐批判。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

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特别是《学记》。

《学记》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教育目的和教育作用,总结和概述了汉民族的教育经验,是第一部最早最完整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学记》《大学》《中庸》这三部教育著作都要作为重点来记忆,尤其是《学记》和《大学》中的三纲领、八条目。

5、学习策略

【参考答案】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的使用的,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学习策略具有三个特点:

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学习策略主要由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组成,它具有主观能动性、有效性、过程性和通用性等特点。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

学习心理,学习策略的基本概念。

学习策略是一个大概念,它还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子概念,在此基础上考生还应掌握各个概念中的子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点分析实际教学问题。

学习策略是历年命题的高频考点,还可以出简答题、论述题等,考生对此部分内容应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