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莘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353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莘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莘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聊城市莘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莘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市莘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聊城市莘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莘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中段模块测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明朝时期,山西洪洞县从人口大量迁徙山东、河北、河南等地。

当代,我国北方居民仍然有拜祭洪洞县大槐树的习惯,使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从政治角度分析,这一习惯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北方人口与山西洪洞县存在着血缘关系B.北方普遍推行郡县制

C.宗法制重视血缘关系的传统D.分封制扩大了周人的活动范围

2.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

3.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

该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秦始皇非常勤政B.浓厚的部族色彩C.权力高度集中D.严格的等级制度

4.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

此做法最主要考虑是()   

A.增加财税B.多安置官吏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②文臣任知州,设通判③“制其钱谷,收其精兵”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

6.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秦、唐、元           B. 汉、宋、明C.秦、元、清      D. 秦、唐、明

7.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能及矣。

”这反映的实质是   ()        

A.渴望收回幽云地区       B.崇武抑文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

8.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9.“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于()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10.古代雅典为公民发放津贴与报酬最重要的目的是()   

A.缓和社会矛盾B.改善人民生活C.鼓励公民参政D.缩小贫富差距

11.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这里的“保护人”实际上是今天哪种角色的雏形()   

A.法官B.陪审法庭成员C.律师D.公诉人

12.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

“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

”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A.人人精通法律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C.法律至上的原则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13.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   

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4.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别人的意见,否决了内阁的建议。

于是,内阁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

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请内阁复职。

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从此英国两党制形成,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

B.这种内阁集体辞职的先例对内阁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它对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产生了重要影响

D.它对内阁全体成员与政府事务集体负责起了重要影响

15.艾森豪威尔曾任命为人耿直的厄尔·瓦伦为大法官,后者的激进式判决(瓦伦判决了很多著名的种族歧视案件为不合宪法精神)经常让艾森豪威尔大为光火,他曾说自己总统任期内最大的失策就是任命瓦伦。

艾森豪威尔“大为光火”并认为“失策”,这主要源于()   

A.自此美国总统失去对大法官的任免权B.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且是终生职位

C.大法官犯罪也要任职终身,总统很无奈D.大法官夺去了总统拥有的最高司法解释权

16.“在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通过会议和宪法,也就是通过嘴和笔,实现了联合,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政治大厦,却是人类历史的首创,一个不朽的政治奇迹。

”这个“政治奇迹”是()   

A.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B.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共和政体

C.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建立起共和政体D.德国通过1871年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君主立宪制

17.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D.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18.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德国威廉二世是同时代的皇帝。

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享有盛誉,

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

在德国,威廉二世被称为“骑

士皇帝”,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维多利亚女王和威廉二世都“统而不治”

B.英国是世界强国,不需要国王做什么;刚统一的德国则需要皇帝统领国家大事

C.两国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德国皇帝拥有实权,英王统而不治

D.两人都可以解散议会

19.鸦片战争期间,一位清朝将领想出一个打败英军的主意,建议在猴子的背后拴上鞭炮,然后跑到停泊在岸边的英国军舰的甲板上,这一主意竟然被批准实施。

由此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是()        

A.清政府无力抵抗侵略             B.清政府视战争为儿戏

C.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D.清朝统治者愚昧腐朽

20.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Marco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

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1851年和191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相似之处有()   

①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②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

③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④领导人都曾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22.有人认为:

“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

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

”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②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④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3.“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24.张鹏在《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认为“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1)民主化,

(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下面依据这一观点对辛亥革命后社会特征的分析,错误的是()   

A.在民主化方面: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法国

B.在法制化方面: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在工业化方面:

倡导优先发展重工业

D.在均富化方面:

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

25.下面中共领导人的谈话内容中,反映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的是()        

A.“目前,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重点是土地革命”

B.“此后我们的人力务全用在民众方面,万勿参加政府工作”

C.“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而兼跨固有的党籍,是想对国民革命和国民党有所贡献”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件下,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并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6.1964年10月2日晚上,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次隆重上演由三千多人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其中第二场的主题是“星火燎原”,下列评论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舞蹈《秋收起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中心由城市到农村的转换过程

B.歌曲《星星之火》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并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C.舞蹈《井冈山会师》的发生地点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歌舞《打土豪分田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的力量源泉

27.1935年2月,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娄山关·忆秦娥》。

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体现了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这首词的重要背景是()   

A.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C.遵义会议召开,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28.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同年11月4日。

北平大学教授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

这说明()   

A.日本侵华使民族矛盾激化B.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D.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29.诗言志,史铸诗。

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

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④①②③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③②①④

30.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戴安澜将军率所部万余将士在东瓜战役中,击毙日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安全撤退,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大捷。

中国远征军出征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B.履行与缅甸国的军事政治协议

C.缓解美、英两国对国民政府的压力  D.保卫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的通畅

31.右图是一幅关于抗日战争的漫画。

对此漫画所表达

的主题,理解准确的是()   

A.日本法西斯势力不堪一击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抗日力量占据绝对优势

D.日本侵略势力为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32.近代以来,富有革命传统的山东人民为赢得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以下有关山东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首先爆发于山东

B.五四运动的爆发是由山东问题引发的

C.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陈毅、粟裕率军挺进鲁西南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33.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

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事实是()   

A.共产党宣言B.巴黎公社的成立C.十月革命的胜利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4.2009年9月8日下午,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百余名驻华外交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代表,集体参观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成就展”。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使我国民族自治区:

()   

①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②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③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④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5.中国国家邮政局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于2007年7月113发行了纪念邮票1套3枚。

右图是其中的第一枚“欢庆”,邮票画面采用国旗、香港区旗和紫荆花雕塑作为设计元素。

你认为这枚邮票可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A.“一国两制”的方针在香港的成功实践B.内地与香港经贸联系日益密切

C.香港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D.借鉴香港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台湾问题

36.在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

“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能佐证胡锦涛高度评价的史实是()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②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中苏关系解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7.二战结束后的“冷战”局面,有人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有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也有人认为,责任全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客观地说,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到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B.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

C.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

38.下图是“二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从图中我们

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        

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

B.苏联揭示了“二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C.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

D.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

39.去年2月7日美国副总统乔•拜登在慕尼黑安

全会议上为美外交新政定调。

新政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

拜登说:

“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

”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道美国(   )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40.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4月10日抵达泰国海滨城市帕塔亚,出席原定于11日开始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

由于泰国国内局势原因,泰国政府决定推迟会议,另择日期举行。

虽然会议未能如期举行,中方仍愿向东盟国家介绍中方对加强中国——东盟合作的设想和建议。

这充分表明(   )

①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

②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

③中国综合国力空前强大,已经担当起领导亚洲的重任

④中国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放眼未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41.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是三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9分)

材料一:

秦律规定:

“盗陟封,赎耐。

”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

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

“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

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

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封建法制的哪些特点?

(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民国临时约法》比《秦律》有哪些进步?

(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

该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分)

 

(4)材料四中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

(1分)

 

42.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10分)

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

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3分)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

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分)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2分)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

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2分)

 

43.(7分)184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依据这一科学理论,在实践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1)法国、俄国和中国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分)

(2)以俄、中两国为例,概要说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两国各选择了怎样不同的革命道路?

(2分)

(3)从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2分)

44.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

参阅右图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材料二:

“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朋友,是的。

盟友,是的。

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善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材料四: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对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五:

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

其目的是什么?

(3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一中美国的目的能否实现?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

(3分)

 

(4)根据材料四、五,概括指出当今国际形势的总体特征。

(1分)

 

(5)根据材料五,归纳造成“国际形势迭宕起伏”的原因为哪些?

(2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5CACDB6—10DDDCC11—15CCBAB16—20BCCDD21—25CACCB26—30BCADD31—35BDCDA36—40CCBBC

二、非选择题

41.

(1)秦律的特点:

①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为核心;②法律较为周密,涉及内容广泛;③体现法家思想,刑罚严酷,轻罪重刑。

(3分)

(2)进步性:

强调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否定了君权至高无上、“家天下”和“终身制”,体现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

(2分)

(3)宪法的特点: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分)

(4)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1分)

42.

(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1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分)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1分) 

 

(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1分)夺取“中心城市”。

(1分)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

(1分)

 (3)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分)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的巨大动力(1分)

 (4)渡江战役;(1分)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1分)

教学资源网

43.

(1)法国:

1871年建立巴黎公社,是实践社会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

1917年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

1949年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分)

(2)不同的革命道路:

俄国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走的是由农村到城市。

(2分)

(3)真理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是不断发展的;各国的革命和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2分)

44.

(1)马歇尔计划。

(1分)通过经济扶持然后控制西欧,抑制苏联。

(2分)

(2)二战后初期基本实现,20世纪70年代以后破灭。

(2分)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西欧衰弱;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70年代美国实力削弱。

(4分)

(3)美国霸权地位削弱,侵越战争失利,实力削弱;苏联军事赶上美国;西欧、日本崛起;中国实力增强。

(3分)

(4)和平与动荡并存(1分)

(5)经济利益;领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