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管理 长三角为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342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管理 长三角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管理 长三角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管理 长三角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管理 长三角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管理 长三角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管理 长三角为例.docx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管理 长三角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管理 长三角为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管理 长三角为例.docx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管理长三角为例

区域物流与区域区域经济探讨

——以长三角为例

摘要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物流的发展会给区域经济提供良好的实体移动平台,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区域物流的集约性、规模性,二者相互促进发展。

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的宏观背景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确定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构建以及发展的,又从区域物流发展程度以及形式的角度分析了对区域经济的生产力、产业结构的影响。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今年来经济发展领先地区,目前已是中国经济、亚太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

本文通过研究长三角地区经济与物流之见的相互关系,并寻找区域物流存在的不足,例如,区域物流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基础设施落后,人才缺乏,物流中心重复投资,快速交通体质完备性和充分性不够等。

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例如统一物流标准,合理规划物流体系,坚持人本机制,培养具有现代物流技术的人才,重视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等,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区域物流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1

1.2文献综述1

1.3研究内容2

1.4写作方法3

第2章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概述4

2.1区域经济的含义4

2.2区域经济的主要构成和重要力量4

2.3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2.4区域物流的含义5

2.5长三角地区物流的发展特点以及趋势区域物流的发展特点以及趋势.5

第3章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影响6

3.1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支撑力量

3.2区域物流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7

3.3发展区域物流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8

3.4现代物流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11

第4章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的影响15

4.1区域产业结构对区域物流的结构导向15

4.2区域经济决定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和层次16

4.3区域经济影响区域物流的协同发展17

第5章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议

5.1认清物流与经济在发展中的误区

5.2对物流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结论25

参考文献72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业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区域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以及企业重组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推动力。

在国名经济体系当中,物流业消耗其他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向其关联产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即既消耗其他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也提供产品和服务作为其他产业和部门的直接或间接消耗。

所以,物流业同整个国民体系中其他的产业之间存在关联度。

当前人们普遍认识到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即对物流业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存在的这种“关联”重要性认可,但对物流业同经济有哪些关联,关联度大小,关联的方式又如何等问题存在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系统的、科学的认识,从而影响了人们对物流经济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同时也使物流业的发展缺乏相关理论支持。

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这一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制造业特别发达,经济外向度相当高。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发展前景最好的长三角经济圈,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下.通过紧密的产业和交通联系,正在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向快速迈进。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寻求区域物流一体化为其提供动力保障。

物流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之一,它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已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实。

本文试图从长三角地区物流和经济的关联角度研究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以便我们能够准确认识物流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得作用和地位,探求现代物流的一般规律,而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这对中国物流时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2文献综述

本课题主要是对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其中包括对区域经济主要构成以及经济力量的概述和区域物流的概述以及特点现状。

通过相关的调查分析和文献的阅读,找出了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相互影响并加以分析,最后通过找到认清物流与经济在发展中得误区,提出发展建议。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进行的,经济区域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产业集群是在一定的经济区域中,由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合作关系的企业、供货商、服务商以及想关机构等组成的经济体,普遍存在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广为人知,可以说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以具有一定代表力的产业集群为标志的。

产业集群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企业在消耗其他企业生产的同时,又向其他企业销售产品,另外,现代物流业涉及到的工业、农业、商贸、科技、服务等社会生产和生活得各个领域,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因此,要支撑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聚合的物流系统。

区域一体化使区域内或区域间的物流趋于合理,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只有在区域经济协作的基础上建立区域物流体系,才能发挥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长三角地区作为多物流中心区域,应加快物流资源的整合,防止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树立区域协调发展和全局性、系统性观念,以保持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3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解析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分别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概述,包括区域经济以及区域物流的含义、区域经济的主要构成和重要力量、区域物流的特点、区域物流的现状、区域物流的发展特点以及趋势。

主要是分析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分析。

分别从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的影响和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着手。

(2)指出区域物流发展的误区

在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为推动区域物流和物流产业约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区域物流概念体系,从多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区域物流,深入研究区域物流的增长机理,并增加区域物流政策研究的内容。

目前长三角物流业迅猛发展的态势已使一些结构性慢炖突显,长三角物流业态中得种种制约“瓶颈”,如沿海、沿江岸线利用不尽合理;物流增值功能不强;物流成本偏高;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物流管理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各地发展物流业的政策标准不一致,导致物流市场竞争存在一定的无序现象;各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不一,难以实现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和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等问题。

(3)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通过分析出物流发展的误区,针对这些误区提出解决的建议。

从对物流的认识,到对物流的规划上,加强物流的建设。

注重人才的培养,技术的创新,资源的整合,标准的统一,发展多层侧,多样化的区域物流系统。

1.4写作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论证和说明。

本文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式,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长江三角洲物流发展与经济关系问题展开研究,力求保证结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本文的研究步骤为:

一、资料搜集,通过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络等手段尽可能多的搜集到和本文有关的资料,深入理解论文选题的内涵和主旨。

二、深入分析和整理资料

 

第二章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概述

2.1区域经济的含义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水分、热量、光照、土地和灾害频率等自然条件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时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受投入的资金、技术和劳动等因素的制约;技术经济政策对于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

它反映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其问题,尤其是指矿物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

区域经济的效果,并不单纯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

2.2区域经济的主要构成和重要力量

区域物流的主要构成——区域物流系统。

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物流系统,具有完整性和开放性两大显著特点。

物流系统提供经济区域内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经济区域的内聚力在一定程度上靠物流系统来维系;区域物流系统不断从外界获取商品和信息,同时又及时向外界传递商品和信息,以维持经济区域内以及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物流系统建设与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区域在享受分工协作与资源流通中的比较优势发挥;对提高区域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改变区域生产力布局和生产方式都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区域物流系统建设与发展,还可以有效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增加地方税收,带来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促进交通运输、商贸、金融、信息和旅游等多种产业的发展。

区域物流的主要力量——物流系统建设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而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这就需要依靠物流系统来调节。

物流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可以有效推动货物运输发展,拓展更为广阔的经济腹地,利用更广范围的外部资源,发展本地区经济;可以推进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发挥,降低资源配置的物流成本,降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交易成本,从而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良好的物流服务环境,充分发挥本区域的产业经济优势,增强区域产业竞争能力,促使更多的相关公司、供应商和关联产业相应集中,促进相关产业链条的形成与延伸,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3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

怎么使各地区都发展起来,区域经济活跃,整体效益高,就是发展经济学要研究和很好解决的关键问题。

区域和产业是不可分的,区域经济发展起来必定会带动一批产业发达起来。

还要通过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把各区域联结起来,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才能把整个国民经济搞上去。

  

(二)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地区差距大,总体发展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是基本特征。

中国要完成工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历史重任,也是实现现代化这一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其任务相当艰巨。

经济发展应该是我们完成这双重历史使命的重要一环。

实现现代化应是一个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的过程,到21世纪中叶才能基本实现的宏伟目标。

  (三)新时期中国最根本的特征是改革开放。

中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

发展区域经济,缩小地区差距,不仅对于实现现代化,而且对保持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再树强国形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2.4区域物流的含义

区域物流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一个城市的物流,一个经济区域的物流都处于同

一法律、规章、制度之下,都受相同文化及社会因素影响,都处于基本相同的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之中,因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都有其区域的特点。

研究各个国家的物流,找出其区别及差异所在,找出其连结点和共同因素,这是研究国际物流的重要基础。

物流有共性,但不同国家有其特性,例如日本的物流,海运是其非常突出的特点,日本国土狭小,复盖全国的配送系统也很有特点。

美国物流中,大型汽车的作用非常突出,欧洲各国由于一体化进程,各国分工的特点也很突出等等。

这种研究不但对认识各国的物流的特点会有所帮助,而且对促进互相学习、促进发展方面作用巨大。

日本便是在研究美国物流基础上,吸收、消化、发展起独具特色的物流。

  区域物流研究的一个重点,是城市物流,世界各国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是社会分工,国际合作的加强,以致使一个城市及周边地区,都逐渐形成小的经济地域,这成了社会分工的重要微观基础。

城市经济区域的发展有赖于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

2.5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的发展特点以及趋势

由于物流总量的持续增长,长三角各地港口、公路、内河及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呈快速发展态势以港口战略合作为重心、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强劲,根据《2009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2008年长三角25座城市GDP达到65185.07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1.68%。

长三角城市群已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落。

有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仅国务院批准的一类口岸就有35个,其中包括19个沿海港口、10个内河港口、5个国际航空港口和1个国际临时铁路口岸。

2007年长三角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107.2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约占全国的37%。

2007年全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为64.1亿吨,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5亿吨,占了全国港口总吞吐量的39%。

在全国14个亿吨大港口中,长三角地区港口占5个,分别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苏州港、南通港、南京港。

这些都说明长三角港口对推动长三角地区及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显示出长江三角洲港口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

长三角就物流发展趋势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内部物流向专业化社会化物流转变的趋势。

2.由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企业向立体化多式联运物流体系转变的趋势。

3.要从传统的装运卸原始物流向现代绿色物流一体化转变。

第三章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1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支撑力量

物流在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物流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是以物流的发展为基础的,物流对经济增长起着支撑的作用。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社会专业分工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物流的发展是社会专业分工得以实现的前提,能够保证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正常运行。

社会专业化在不同地区的分工,必然带来货物在空间的位移,专业化分工越高,货物的集散在规模上就越大,在空间上就越广,而物流的作用被解释为克服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时间性、空间性距离的过程,因此可以说只有完善的物流系统,才能够保证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实际进行,才能保证货物空间上的有效配置。

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用一句比较恰当的话来描述,可以认为物流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纽带。

社会化大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出现,使得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在一个极其广大的空间进行的,并且同样可能存在时间的差异性,只有依靠物流这一纽带,才能将整个复杂过程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使社会化大生产得以实现。

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是保证社会专业化分工得以实现的前提,物流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快速发展起到前提保障的基础性作用。

3.2区域物流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物流业本身是服务业,它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也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由于它本身属于第三产业,因此区域物流的发展本身就有利于产业升级,使得产业结构向第二、第三产业升级。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是高度化的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升级演进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演进。

而区域物流发展正是通过培育并集中物流企业,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促使区域物流业的形成并向专业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发达国家的实践还表明,区域物流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既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税收,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此外它还将进一步带来商流、

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等各种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都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它们的发展,会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区域物流的发展还有利于对分散的物流进行集中处理,量的集约必然要求利用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进行协调和

管理。

相对于分散经营、功能单一、技术原始的储运业务,区域物流属于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具有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劳动力高度化等特征。

从这个角度看,建立区域物流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方向发展。

区域现代物流赋予区域物流运行全新的、为物流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概念。

发展区域现代物流既涉及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又涉及运输、仓储、包装、进出口、信息管理、通讯等许多服务性行业,同时,还将向保险、金融、餐饮、商务、旅游、商检等行业辐射,带动整个区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也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从而开拓了区域的“第三利润源”,大大增强了区域对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资源的吸纳能力。

3.3发展区域物流有利于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并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供应链概念,把一个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物流与信息流延伸到一系列相关企业,由核心企业掌握关键的物流与信息流的制造过程,其他企业提供必要的协作。

这种模式不仅使供应链上所有节点企业从传统的竞争关系变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共赢”关系,在协作、整合的础上获得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加强和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提高,推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同时,供应链物流模式也带来了以核心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在地理上的集中,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可见,发展区域现代物流有利于利用供应链联盟和产业集群的协同优势,在区域内缔结起既合作又竞争的企业网络,进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区域经济系统。

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市场,更好的介入了国际分工。

通过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制,从原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过程中,涉及到的供应商、生产商和零售商、用户组成的网链结构模型。

3.4现代物流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

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欧洲、新加坡等国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区域时,把综合物流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考察条件,来判断项目投资的效益。

例如,上海浦东刚建成就吸引了世界500强中的不少企业登陆,而当他们发现那里居然没有一个物流中心,不少企业憾然离去。

痛定思痛,一个由上海市相关部门组成的物流促进委员会开始着手建立物流中心改变其投资环境。

第四章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4.1区域产业结构对区域物流的结构导向

区域产业结构组成部分可划分为三大产业:

(1)地区专门化产业相当于比较优势产业;

(2)与地区专门化产业直接协作配合的产业;(3)具有区内意义的产业。

一个区域首先要选准比较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建设,形成区域产业结构的核心,围绕核心根据各产业间的内在联系,依次安排其他产业的发展顺序。

上述第二类产业构成核心外的第一圈层,其发展规模、速度尽可能与核心产业协调。

上述第三产业中的基础结构部门构成第二个圈层,其发展规模、速度尽可能同上述第一、二类产业的发展相协调。

现代物流业是区域有重大意义的产业,属于上述第三类产业,其发展与第一、二类产业相协调,为其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证,又可带动第一、二类产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业属于服务业性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后发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是区域经济中的支撑系统,它连接区域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

在区域经济中,各部门、产业、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互相依赖程度错综复杂,现代物流业是维系这个关系的纽带。

因此,物流是区域经济运行中不可缺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区域经济高度发展,才能实现区域资源合理配置,人才合理流动,产业结构合理组合,区域贸易发展,区域物流现代化。

4.2区域经济决定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和层次

经济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初期一般会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出现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从而在这些地区形成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区域经济的聚集和扩散理论认为,在通过集聚效应促进“增长极”发展的同时,也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这个过程产生的生产要素流通带动了物流需求,物流需求则是物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物流业属于服务业,同样需要依附于区域的生产性、流通性产业而存在。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表明,区域经济越发达,区域的制造业、商贸业等越活跃,对物流的需求就越高,物流业也就有越好的发展基础和空间。

此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所能提供的用于现代物流建设的投入也越多,能够更好的推动物流业的持续发展。

4.3区域经济影响区域物流的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集群化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先进制造模式的诞生促进了物流外包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内生增长型经济向外生增长型经济发展,区域国际贸易水平迅速扩张,特别是二省一市加大了经济合作与协调的力度.交通一体化的深人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已成为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强大磁场,许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向长江三角洲快速集聚,这不仅极大地推动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给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而且对打造长三角国际制造业基地、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伴随着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到来.长三角各市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发挥联动效应,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提供动力保障的严峻挑战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区域物流一体化,是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支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手段。

第5章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议

5.1认清物流与经济在发展中的误区

目前长三角物流业迅猛发展的态势已使一些结构性矛盾突显,长三角物流业态中的种种制约“瓶颈”,如沿海、沿江岸线利用不尽合理;物流增值功能不强;物流成本偏高;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物流管理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各地发展物流业的政策标准不一致,导致物流市场竞争存在一定的无序现象;各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不一,难以实现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和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等问题。

1.传统物流体制下的条块分割和垄断

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和城市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缺乏相互协调和统一规划,存在纵向部门分割、横向地区封锁的问题,政出多门现象严重,部门企业协作性差,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企业条块分割严重,缺乏互联互通。

许多政策都是出自地方性的,相互间差别很大,而物流本身又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生产和流通

企业的方方面面,横跨各行各业,但是这些行业之间的政策又很不匹配,物流企业跨区域运作困难非常大。

2.物流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基础设施落后

与国外物流发达国家相比,长三角区域物流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电子商务发展不快物流作业手段落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配送中心的发展刚刚起步,规模小而分散,相互间配合协作性差;附属于企业的物流业务部门不愿旧有利益的丧失,即使存在物流自营水平低、成本高、资源浪费现象,仍对第三方物流采取排斥的态度;一些大型集团企业的物流战略在基层组织中尚未得到有效的贯彻与实施。

3.物流中心重复投资严重

长江三角洲在物流产业的空间布局和网络体系建设中缺少协调,特别是在物流园区建设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长三角的许多城市纷纷提出要将本城市建成现代化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据统计,目前,从沪宁杭一线城市,到嘉兴、湖州、扬州、南通等二线城市,甚至到宜兴等三线城市,都纷纷提出要建立等级不一的“物流中心”或“物流枢纽”,长三角地区已建成和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多达60多个。

如此多的“物流中心”和“物流枢纽”集中在长三角这块不大的区域之内,最近两年内又出现了新一轮的园区建设热潮,而且规格更高,动作更大。

只能说明物流规划不合理,重复投资严重。

4.人才短缺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长三角地区的许多企业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不够,大部分物流企业是从原来的交通运输部门转型过来的,盈利方式也普遍局限于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的功能性物流方面,不太懂供应链和现代物流理论。

而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人才缺乏,目前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从管理

专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等转行过来的,缺乏实用型物流人才,尤其缺乏物流管理师和物流技术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