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一上期地理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234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一上期地理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一上期地理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一上期地理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一上期地理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一上期地理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一上期地理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届高一上期地理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一上期地理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一上期地理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届高一上期地理期中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20届高一(上)期中考地理试题

考试范围:

地图,地球,气候;考试时间:

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四幅经纬网图中,A、B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是()

A.甲、丁B.甲、乙C.乙、丙D.丙、丁

读经纬网图(如图),完成2-3小题。

2.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A.4440千米B.3330千米C.2220千米D.1820千米

3.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C.一直向西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读下图,完成4-5小题。

4.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处比例尺最小,甲处比例尺最大

B.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

C.丙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甲

D.乙处比例尺最小

5.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乙和丙

读下图“昆明市房屋立体图和地球绕日公转图”,完成6-7小题。

6.正午射进屋内的阳光面积达一年中最大时,地球位于()

A.①点附近B.②点附近C.③点附近D.④点附近

7.地球从①公转到③期间,昆明市正午太阳高度()

A.越来越大B.越来越小

C.由小到大,再由大变小D.由大到小,再由小变大

下图示意10月1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阴影部分为夜长)。

读图完成8-9小题。

8.甲、乙、丙、丁四个地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丁>丙>乙B.乙>丙>甲>丁C.甲>丙>丁>乙D.丁>甲>丙>乙

9.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左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上海市某时刻的树影如下图所示(箭头表示方位)。

据此完成10-11小题。

 

10.此时该地所在地可能为北京时间

A.1月21日6:

30B.3月21日18:

30C.7月21日6:

30D.5月10日12:

30

11.该日

A.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最大B.塔里木河正值丰水期

C.莫斯科的昼长比北京短D.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下图是气压带、风带分布略图。

完成12-13小题。

12.图示风带的名称与风向为

A.东南信风带东南风B.东北信风带东北风

C.盛行西风带西南风D.盛行西风带西北风

13.图示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下图为气压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小题。

14.下列关于图甲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

15.图乙反映北半球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当汽车挡风玻璃温度下降至低于车厢中空气露点温度,或车厢中空气中温度增加时,挡风玻璃上就会形成雾或霜。

当挡风玻璃温度与车厢露点温度之差小于等于1.5℃时,属于高危除雾区,智能除雾系统自动打开,从而使汽车行驶安全又节能。

下图是某汽车启动后,车辆运行时间内实验测得车厢探点露点温度与挡风玻璃温度关系图(下图),回答16-18小题。

16.造成实验测值波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车厢探点温湿度B.车厢乘员温湿度

C.挡风玻璃探点温度D.车厢外部温湿度

17.该车运行后自动除雾系统工作的时间是

A.1分钟B.2分钟C.4分钟D.9分钟

18.下列环境中,汽车智能除雾系统将自动关闭的是

A.盛夏驶进华北平原B.春季驶进林海雪原

C.秋季驶进高山峡谷D.夏季行驶图中突降暴雨

19.造成青藏高原“光强热弱”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高B.空气稀薄C.纬度低D.冬季风影响弱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

hPa),回答20-21题。

20.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A.P→O→M→N→PB.O→P→M→N→OC.M→N→P→O→MD.N→M→O→P→N

21.在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中,能表示城市近地面的点是()

A.MB.NC.OD.P

读图,完成22-23题。

22.若此图为夜晚的海陆间热力环流图,则()

A.a为海洋B.b为陆地C.①为冬季风D.①为陆风

23.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b、c、d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不正确的是()

A.

B.

C.

D.

24.在北半球低空背风而立,高压在人的()

A.前方B.后方C.左前方D.右后方

25.北纬30°~40°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主要的原因是

A.大阳辐射不同B.大气环流形势不同C.下垫面状况不同D.人类影响程度不同

积雨云也叫雷暴云,是由于空气以对流运动形式造成绝热冷却,使水汽饱和凝结而成。

完成26-27题。

26.积雨云所在大气层的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27.下列气候区中,最易形成积雨云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28.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初春晴朗的夜晚,这是因为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B.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读下图,完成29-30题。

29.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0.表示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箭头是

A.①B.②C.③D.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每题10分)

31.读下图,据此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甲图是季,判断理由是。

(2)甲图中C处受气压带控制。

(3)乙图中c处受风带控制,e处受气压带控制。

32.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_____(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_____风,D处盛行________风。

(4)夏季,D处盛行________风,形成原因是什么?

(5)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33.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或逆)时针。

(2)地球公转至甲处时,A、B、C三地中昼长由长到到短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是     。

(3)地球由甲处公转至乙处的过程中,荆州的白昼长短及变化是。

(4)地球公转至乙处时,乙放大图中D点的白昼长为________小时。

(5)如果图中F地的地理坐标为(70゜N,120゜W),请在下图中(大圆为赤道)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34.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乙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

(2)甲气候分布规律是________;乙气候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上述两种气候,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的是________,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________。

(填甲或乙)

(4)比较甲乙两气候特征的异同。

 

参考答案

1.A

【解析】甲图AB位于赤道,经度相隔45°,乙图和丙图中的A、B位于40°S和50°N,长度小于甲图,丁图AB在同一经线上,相隔的纬度为45°。

经线圈长度和赤道长度相等。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点睛:

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1)根据纬度差计算经线长度:

同一经线上的两地,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约111千米,如图中的AB。

(2)根据经度差计算纬线长度:

同一纬线上,经度差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的AC。

2.C

3.B

【解析】

2.读图可知,M和N两点在同一纬线上,经度相差较小,仅为40°,其实际距离约等于两点间的纬线段长度。

根据纬线段长度计算公式L=111千米×COSΦ×经度差,(Φ为纬线的纬度数,)可以计算LMN=111千米×COS60°×40="2"222千米,故答案选C。

3.在地图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航线是过两点,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的劣弧。

图中两点从M到N,按经度差较近的一侧是向东,在北半球先向北偏,再向南偏。

所以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B对。

故答案选B项。

4.D

5.B

【解析】

4.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等内容。

由于地球仪上,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短,因此图中范围最大的是乙,其次是丙,甲的范围最小;图幅相同的地图,范围大,其比例尺小,因此比例尺最小的是乙,其次是丙,甲图的比例尺最大。

故选D。

5.在地球仪上赤道周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为一点,所以甲、乙、丙处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位于赤道上的乙。

故选B。

点睛:

经纬网的应用:

(一)定“距离”:

(1)根据纬度差计算经线长度:

同一经线上的两地,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约111千米,如图中的AB。

(2)根据经度差计算纬线长度:

同一纬线上,经度差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的AC。

(二)定“范围”:

经纬网的应用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面积:

甲=乙)。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越小。

(面积:

丙>乙>丁)。

(3)范围大的地区选用较小的比例尺,范围小的地区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比例尺:

丁>乙>丙)。

6.D

7.C

【解析】

6.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射进该地屋内的阳光面积越小,反之越大;当夏至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射进该地屋内的阳光面积最小,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此时射进该地屋内的阳光面积最大。

根据绕日公转图可知,②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B不符合题意;④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D符合题意;根据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因此①位置为春分日,③为秋分日,A、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项。

7.由图示可以得出①位置为春分日;②位置为夏至日,③位置为秋分日,④位置为冬至日,所以地球从①公转到③处的过程中,即从春分日到秋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北移到北回归线,之后向南以到赤道,因此对于昆明来讲,距离太阳直射点的距离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为由小到大,再由大变小。

故答案选C项。

8.C

9.D

【解析】

8.10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甲昼夜平分,在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乙地极夜,位于极地附近,线速度最小;丙地昼短夜长在北半球,丁地昼长夜短在南半球,但丁地昼长差较丙地更大,即丁的纬度较丙高;四地线速度由高到低是甲、丙、丁、乙。

选C正确。

9.由于地球的自转影响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有偏向现象,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图示甲在赤道上,乙在北极点附近,丙在北半球,丁在南半球。

选D正确。

【点晴】

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变幅越大,昼夜长短之差越接近0,说明其纬度越低。

由于地球的自转影响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有偏向现象,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现象;纬度越高偏向现象越明显。

10.C

11.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知识。

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推断此时图中树影位于西南方向,说明太阳位于该地东北方向,可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此时树影的长度大于树高,说明太阳高度较小,应是上午,日出不久。

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夏季时,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即莫斯科的昼长比北京长;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塔里木河正值丰水期。

10.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推断此时图中树影位于西南方向,说明太阳位于该地东北方向,可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此时树影的长度大于树高,说明太阳高度较小,应是上午,日出不久。

选C正确。

11.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夏季时,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即莫斯科的昼长比北京长;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塔里木河正值丰水期。

选B正确。

12.D

13.C

【解析】

12.据图中纬度位置和风向可知,图中风带的名称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实际风向为西北风。

故选D。

13.据图可知,图中气压带为30°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风带为盛行西风带,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C正确;热带草原气候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西风带影响形成,ABD均错误。

故选C。

14.D

15.B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14.根据图示M气压带分布于30°附近,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甲图中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完全位于30°以南地区,故判断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则0°~10°N此时应受东北信风带影响,A错误;10°N~20°N此时也应受东北信风带影响,B错误;20°N~30°N此时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C错误;30°N~40°N此时受盛行西风带影响,D正确。

15.结合上题分析,甲图所示的时间应为北半球冬季;乙图所示的M气压带完全位于30°N以北地区,故判断此时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故判断为北半球夏季。

B正确。

16.B

17.C

18.A

【解析】

16.由材料可知,当汽车挡风玻璃温度下降至低于车厢中空气露点温度,或车厢中空气中温度增加时,挡风玻璃上就会形成雾或霜。

说明露点温度与车厢内的空气湿度与温度有关,当车厢内的乘员的湿度和温度发生变化时,车厢内的露点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故选B。

17.由材料可知,当挡风玻璃温度与车厢露点温度之差小于等于1.5℃时,属于高危除雾区,智能除雾系统自动打开,读图可知,汽车运行1分钟后,两者气温差距在1.5°C以下,自动系统开始工作,到运行5分钟后二者温差在1.5°C以上,智能系统关闭,此时自动除雾系统工作时间为4分钟,故选C。

18.露点温度指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变化变成露珠时的温度,此时气温与露点温度相同。

当盛夏时节驶进华北平原时,气温很高,空气中的水汽不会达到饱和,智能除雾系统将自动关闭,A对。

春季驶进林海雪原,气温低,接近0°C,有可能达到露点温度,产生雾霜,秋季驶进高山峡谷,气温较低,有可能达到露点温度,产生雾霜,冬季气温低,驶进山洞,山洞内的温度较高,有可能达到露点温度,产生雾霜,BCD错。

故选A。

19.A

【解析】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

青藏高原虽然纬度较低,但是由于海拔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比我国其它地区相比较低。

同时,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因此海拔高是造成青藏高原“光强热弱”的主导因素。

故答案选A。

20.B

21.D

【解析】

20.根据海拔高度可知,NM位于近地面,OP位于高空,近地面M为高压,N为低压,故由M流向N;P为M的高空,O为N的高空,故P垂直下沉流向M,M流向N,O流向P。

形成循环即可,即O→P→M→N→O,形成循环即可,故只有B选项符合该循环。

故选B。

21.在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中,城市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应为图中的P点。

故答案选D项。

22.D

23.D

【解析】

22.若图示表示冬季海陆间的热力环流,根据海洋和陆地比热容的不同,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晚上海洋温度高于陆地,题干中可知是夜晚海陆间热力环流,所以夜晚陆地形成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上升气流,近海面形成低压.图中a地形成下沉气流,b地形成上升气流,综上所述,a为陆地,b为海洋,水平面上由陆地吹向海洋,因此①为陆风。

故选D项。

23.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先有垂直运动(空气受热上升,冷却下沉),后由水平运动(由高压指向低压)。

图中a处垂直方向上是下沉气流,因此近地面温度低,形成高气压,高空d形成低压;b处垂直方向上是上升气流,因此近地面温度高,形成低气压,高空c形成高压,根据等压面弯曲的规律:

高气压的地方等压面向上弯曲,低气压的地方向下弯曲。

所以a处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弯曲,b处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弯曲,c处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弯曲,d处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弯曲。

故选D。

24.D

【解析】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背风而立的高压位于人的右后方,故选D。

25.B

【解析】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而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季风气候,导致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为大气环流形势不同,故选B。

26.B

27.A

【解析】

26.大气的垂直分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

地面是对流层主要的直接热源。

故选B。

27.据材料可知,积雨云也叫雷暴云,是由于空气以对流运动形式造成绝热冷却,使水汽饱和凝结而成。

赤道附近空气对流运动旺盛,最易形成积雨云。

赤道附近常年赤道低气压控制,对流运动旺盛,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故选A。

28.B

【解析】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初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晴天的夜晚,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地面降温快,形成霜冻,B对。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地面降温慢,不易出现霜冻,A、C错。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主要表现在白天,D错。

29.D

30.C

【解析】

29.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①为地面吸收,②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故选D。

30.大气逆辐射把地面散失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故选C。

31.

(1)冬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

(2)副热带高

(3)东北信副热带高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组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难度较小。

(1)看图可知,甲图中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说明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为北半球的冬季。

(2)甲图中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至C地。

(3)读乙图可知,c处位于10°N~30°N之间,受东北信风带控制,e处位于30°N~40°N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点睛】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

32.

(1)1

(2)亚洲高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 副极地低气压带

(3)西北 东北

(4)西南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

(1)图示亚欧大陆形成高压,太平洋处形成低压,为北半球的冬季。

(2)A气压中心在亚洲,所以被命名为亚洲高压。

由于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夏季升温和冬季降温都比海洋快,因此陆地冬季气温低于海洋,气流下沉,形成冷高压。

高压中心所在纬度与南移的副极地低压的纬度大致相当,因此被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3)C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D位于南侧,因此风向C处为西北风,D处为东北风。

(4)D处位于南亚,属于典型季风气候区。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

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了西南季风。

(5)季风气候分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三种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热带季风的成因有两个:

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②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33.

(1)逆

(2)CABC(3)昼长于夜到昼夜等长,再到昼短于夜。

总体昼逐渐变短夜渐长(4)8(5)如下图

【解析】

(1)由图可知甲为俯视图出现极昼应该为北极圈内,乙为侧视图且北极附近出现极夜,因此甲处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2)地球公转至甲处时,北极出现极昼,由南向北昼长渐长,因此A、B、C三地中昼长由长到到短是C>A>B。

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纬度与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差最大,应该为C。

(3)地球由甲公转至乙处的过程中,北极出现极昼逐渐转为极夜,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因此荆州的白昼由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昼夜等长,直射点继续南移,再到昼短于夜。

总体昼逐渐变短夜渐长。

(4)地球公转至乙处时,乙放大图中D点位于北半球,由光照图可知白昼长短情况为昼短夜长。

(5)F地的地理坐标为(70゜N,120゜W),由光照侧视图中可知其位于昼半球中间经线上,其正对的经线为60°E为夜半球中间经线,因此(70゜S,60°E)为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

而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30°W,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50°E,0°),把这三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在下图的南极俯视图中要保证南极圈为极昼,也就是曲线右侧用间距相等的平行线填充满。

34.

(1)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2)南北纬20-30大陆西部 南北纬25-35大陆东部 (3)乙 甲 (4)

【解析】

(1)极地地区受热少,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带,风从高压向四周吹,形成极地东风带。

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极地东风带以顺时针方向向外扩散,南半球以逆时针方向向外扩散,图一中极地东风带呈顺时针,为北半球。

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一中①-⑦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材料三中D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2)结合材料二中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该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各月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该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结合世界气候分布规律可知,材料三中A、B、C、D四地分别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材料三中A处位于地中海沿岸,该地没有阻挡西风深入的高大地形,地中海深入大陆之间,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大陆内部;而B处位于北美洲大陆西岸,有高大的南北走向的沿海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

从而使该地地中海气候面积狭小。

【点睛】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往往干燥(夏季)、受西风带控制时降水较多(冬季)。

然而,该气候区内部,因纬度、海陆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