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3978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分值:

150分)

命题人:

刘欣

注意:

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题不予记分。

第Ⅰ卷(共66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

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

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

最早的鼎是粘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政治引申意义。

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三足鼎立等等。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载体。

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早在400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它呈长方形、四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

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

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

鼎和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还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刺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

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这种礼俗在我国已传承至今。

由于自古以来,鼎就是我国一种庄严的重要礼器,象征着祖国昌盛、稳固、团结、统一和权威,亦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

故在当今一些重大外交场合和国家的一些重大政治活动中,都会由鼎来唱主角。

上世纪1995年10月2l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

该“世纪宝鼎”是具有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采用整体铸造,一次浇注成功。

鼎身高2.1米,象征2l世纪。

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

有金文:

“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

”鼎底座高0.5米,2米见方,上铸56条夔龙纹饰,象征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

鼎的整个造型,雄伟祥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

1月1日,我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免征在我国已征收了26的农业税。

同年9月29日,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的一尊“告别田赋鼎”问世了。

这是一位普通农民用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来铭记这一千古盛事。

(选自《文汇报》)

1、下列对“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鼎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后演变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B鼎最早是用粘土烧制,叫陶鼎,大约在400前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C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见证了中华古代文明,又传承了中华悠久文化。

D鼎作为传国重器,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

2、下列各项中不能表明“鼎是一种重要礼器”的一项是

A商灭夏,九鼎迁于商都毫京;周灭商,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B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C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50华诞。

D河北省灵寿县农民王三妮铸“告别田赋鼎”,铭记我国免征农业税这一盛事。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史实,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B“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表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造。

C李泽厚认为,鼎以其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成为我国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工艺品。

D“世纪宝鼎”是体现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其夔龙纹饰、三足鼎立造型均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种梨

蒲松龄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

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

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

道士曰:

“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

”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

道士拜谢。

谓众人曰:

“出家人不解吝惜。

我有佳梨,请出供客。

”或曰:

“既有之,何不自食?

”曰:

“吾特需此核作种。

”于是掬梨啖。

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鑱①,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

问市人索汤沃灌。

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沈②,道士接浸坎处。

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道人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间尽。

已,乃以鑱伐树,丁丁良久乃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

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

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

又细视车上一把亡,是新凿断者。

心大愤恨。

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把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

道士不知所在。

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

“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每见乡人称素封者③,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

‘是数日之资也。

’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

‘此十人五人之食也。

’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

及至淫博迷心,则倾囊不吝;刀锯临头,则赎命不遑。

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注:

①鑱:

一种铁质掘土的工具。

②沸沈:

热水③素封者:

没有官爵封邑的富豪。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市:

B肆中佣保者肆:

店铺

C见喋聒不堪喋聒:

吵扰

D一市粲然粲然:

明白、清楚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若属皆且为所虏

C蠢尔乡人,又何足怪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D从容徐步而去子产而死,其谁嗣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梨》所讲的故事是一个滑稽剧,轻松而幽默。

开始说的是一个乡人在集市上卖梨,一个道人万端乞讨而不得。

B其间,一个伙计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买了一个送给道人,没想到道人吃毕,把核种于地下,顷刻间便生芽、成长、开花、结果,于是道人遍送观者。

C而乡人待道士走后发现自己的一车梨已经化为乌有,进而发觉刚才砍的梨树竟是自己的梨车,而道士早已不知去向了。

D蒲松龄先生在评价中说得很沉重和愤慨,许多人因为去借钱而弄的亲邻关系紧张,兄离亲散,孤立无援。

可见先生对吝啬鬼之恨了。

7、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

(5分)

译文:

②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

‘此十人五人之食也。

’(5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

8、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颈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分)

       答:

                                                        

9、有人认为,尾联没有扣住题中的“送”字,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

为什么(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人有悲欢离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天下云集响应,

(4),天下归心。

(5)雁阵惊寒,

(6)仰观宇宙之大,

(7),此时无声胜有声。

(8)想当年,金戈铁马,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挑山的男人

①他原本身体健康,有个美满家。

在他40岁那年,妻子忽然得了重病,尽管他竭尽全力四处举债,仍没能把妻子留住。

家徒四壁,欠下一身的债,两个孩子还得上学,连债主进了他家的门,都不忍心开口。

他反倒安慰人家,人不倒,债不亡,就算拼掉这身骨头,我也要把债还上。

②他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去外面打工。

他去好几个矿山背过矿,工钱本来就少得可怜,还常常被拖欠克扣。

他又去了河南,在一个小煤矿井下挖煤,才干了两个月,出事了,他的左臂被缆车砸断了,只能无奈截肢。

出院后,矿主叫他赶紧走人。

少了一条胳膊,他连农活都干不了。

他第一次给人跪下,哀求矿主让他留下,说家里两个孩子还指望我的钱交学费,求您让我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哪怕看门扫地也行。

矿主只好给了他4000元钱,打发他回家。

他把钱小心地分成两半,一半缝在内裤里,另一半装在包里,然后回家,没想到那个包还是给小偷划了。

③好好的人出去,回来却少了一条胳膊,一家人抱头痛哭。

那条胳膊换来的元钱,他拿去还了债。

乡亲们同情他,劝他出去乞讨,他说不行,我已经丢了一条胳膊,不能再出去丢人。

④他独自去了上海。

晚上,他就睡在立交桥下,白天也不敢出去乱逛,怕被抓住收容遣送。

他胆战心惊,起早贪黑到建筑工地上寻活,可人家总有理由拒绝他。

万般无奈,他壮着胆子去了一次残联,残联的人瞟了他一眼,就摇头说你走吧。

快一个月了,他依然流落街头,口袋里只剩下几块钱。

正是盛夏酷暑,他却浑身冰凉,突然发现这个世界竟那样陌生,无论自己怎样努力总是受到伤害。

他想到了死,爬上了高高的立交桥,一阵风把他吹醒,想起孩子,想起了家,他骂自己蠢,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⑤第二天,他遇到一个老乡。

老乡说,咱去华山做挑夫,只要肯卖力气,拿钱实在,还自由。

他二话没说,跟着老乡去了华山。

第一次踏上华山险道,他背了50斤货物,才走了一小半路已经两腿灌铅,喘不过气来。

他想歇不敢歇,想退无路可退,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一脚踏空就要粉身碎骨。

他只能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往上爬,天黑时才到山顶。

⑥半夜下了山,领到15元报酬,他想,这钱根本不是人赚的,明天赶早回去吧。

可是一觉醒来,他又登上了陡峭的山路。

从此,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带上馒头和自来水就去领货。

挑夫的报酬是按重量计算的,并且根据路途远近、险峻程度有所区别,上北峰要走四个小时,每斤货物的运费是三毛钱;南峰是华山之巅,路途遥远险峻,要走七个小时,每斤四毛钱。

只有劳动力价格低于缆车的运输成本,挑夫才有市场,他们根本没有谈价钱的资本。

为了多赚点钱,他肩上的重量从50斤渐渐加到了100斤,这几乎是挑战极限。

⑦无法想象,他究竟要流多少汗才能换回一毛钱!

可他从不认为赚得少,反而对华山充满了感激,他说是华山帮他还清了债,还供了他的两个孩子上学,让他找回了男人的尊严。

儿子今年考上了大学,暑假来华山看父亲。

儿子问他,山路那么高那么陡,你怎么上去的?

他笑了,说一步一步往上走,不就上去了吗?

儿子执意要体验一下父亲的工作,他说不行,儿子说,我年轻力壮,你能上我就能上。

到底拗不过儿子,次日一早,他拿了一个西瓜,让儿子背着上华山北峰,这条道近且没有南峰那样险峻。

四个小时的路程,儿子却走了一整天,天黑时才到北峰,看见父亲,儿子眼泪刷地就下来了,说:

“爸,以后您少背点,要吃好点……”

⑧说到这,他忽然哭了。

顿了顿,他又自嘲地说,一个大男人哭得跟娘们似的,让你见笑了———哦,我得赶路了。

说着他又背起了煤气罐,一只手紧紧抓住铁链,弯腰驼背,像一张拉满的弓,艰难地往上爬……

11、第①段中“他反倒安慰人家,人不倒,债不亡,就算拼掉这身骨头,我也要把债还上。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分)

12、简析第⑧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13、试概括文中“他”的性格特征,并举例说明。

(6分)

14、探究:

文中刻画了一个华山独臂挑夫的形象,为什么以“挑山的男人”为题?

(8分)

第II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注意:

15~17题答案须填写在答题卡上】

15、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凭心而论前仆后继金榜题名喝彩

B视若草芥坐阵指挥厉兵秣马人才倍出

C各行其事寒暄出其不意再接再厉

D走投无路挖墙脚草菅人命安装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在不断加速,即便是眼下最时髦的,最流行的,转眼间,也就成了明日黄花。

B初春时节,天气常常阴晴不定,乍暖还寒,五风十雨,常常让一些急于脱下厚重冬装的青年人不知所措。

C这篇小说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南方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特别是把一批走出校门、献身革命的年轻人刻画地入木三分。

D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笑声中,人们心中的所有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政府只有坚持改善和保障民生,才能激发人民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B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期间,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寻求开启与古巴关系的新开端,并承诺将与其他美洲国家树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

C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教学内容既要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又要有利于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D语文教师如果看不到学生自身发展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一味让他们模仿“考场满分作文”,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枷锁。

18、下面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分别出自哪部名著?

(4分)

①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②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③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④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19、请拟写一条劝告司机不要酒后驾驶的交通标语。

要求:

人性化,有亲和力,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5分)

真阅读下面这则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来表明你对故事的理解。

(不超过40字)(6分)

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

他没钱去理发,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地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许多青年人纷纷仿效。

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好奇者的愿望。

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型的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可老太太实在没钱打扮外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

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仿效。

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

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一心想学丹青的年轻人走南闯北几十年都没能找到满意的教画师傅,他为此苦恼不已。

于是他千里迢迢找到法门寺住持释圆,释圆嗜茶,听完他的叙述,便请他画一个茶壶和茶杯。

年轻人寥寥数笔,就划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极典雅的茶杯。

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注入茶杯中。

释圆微微一笑,摇摇头说:

“画得不错,只是你把二者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

”年轻人听了,笑道:

“大师为何如此糊涂,茶壶往茶杯里倒水,都是茶壶在上,茶杯在下的。

”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

“原来你懂这个道理呀!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D(“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应是鼎作为礼器的一面。

2、A(此项内容只表明鼎是—种传国重器,而非礼器。

3、B(A“大篆铭文”只是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

C据原文,李泽厚认为“我国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工艺品”应是三足鼎。

D“世纪宝鼎”的“三足鼎立造型”并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4:

D(粲然:

开口笑的样子)

5、B

6、D(蒲松龄要批评的不是去借钱的人。

7、①急忙找寻他(道士)。

转过墙角就见被砍断的车把被弃置在墙(脚)下,才知道所砍的梨树本来是自己的车。

②有人劝(他)救济一个危难(的人),或施舍饭食给一个孤苦无依的人饭吃,他们就愤怒地算计道‘这是养活十个人、五个人的粮食啊’。

8、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杨柳摇曳、冰雪消融、春草返青的生机盎然的初春美景图。

(2分)虽不免有离愁相扰,但更多的是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

(2分)

9、示例1:

不同意。

尾联回忆被贬黄州,初经此地时内心的孤苦与凄凉。

这些回忆是因送别场面而引发。

(2分)两相对比,更显友情之深厚,感慨之深沉。

(2分)  

示例2:

同意。

本诗是送别诗,而尾联却回忆去年被贬时的情景,未能扣住送别。

(2分)送别诗一般在结尾直抒胸臆,而此诗的尾联却是回忆往事,表达的情感与朋友相送之情似乎不符。

(2分)  

10、(略)

11、①这几句话表现出他是一位说话算话、讲诚信、有高度责任心的男人。

(3分)②同时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与表现人物埋下伏笔,使行文前后照应。

(2分)

12、①这里是文章的尾声,通过“又背起“手紧紧抓住”艰难往上爬的形象描写和“腰背像一张拉满的弓”的比喻,进一步表现了这位挑山的男人为家庭尽责而敢于直面生活的艰辛,勇于同厄运抗争的不屈精神。

(4分)②末尾省略号的使用给人留有想象的空间,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分)

13、①他勤劳,讲信用,对家庭有强烈的责任心,有坚强的生活信念。

如他拼命挣钱还债。

②他敢于直面生活的艰辛,有勇于同厄运抗争而维护男人尊严的倔强性格。

如他拒绝乞讨,

挑战极限,做华山挑夫。

(举例言之成理即可)

14、①男人意味着一种责任,文中的他非常重视男人的尊严,无论是对待病妻,还是对待债主,还是对待孩子,他都是一位有责任心的男人。

(4分)②“挑山”说明他身上担子的沉重。

也表现了他不屈与坚强的精神。

这个山一般的汉子,扛起的是一个男人的责任,一个父亲的尊严。

(3分)③文章以“挑山的男人”为题,使人物形象更具典型意义。

如果用“华山独臂挑夫”为题,则收不到这种效果。

(1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5、D(A平心而论B坐镇指挥人才辈出C各行其是)

16、A(明日黄花:

比喻过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

五风十雨: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后用以形容风调雨顺。

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笔力苍劲有力,比喻分析问题见解深刻。

付诸东流:

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17、C(A“改善”“保障”语序不当。

B“树立”“关系”搭配不当。

D偷换主语)

18、①《红楼梦》②《雷雨》③《哈姆雷特》④《三国演义》

19、示例1:

司机一杯酒,亲朋两行泪。

示例2:

为了生命之花的芬芳,请您不要酒后驾车。

(内容2分,修辞2分,表达1分)

考示例:

许多时尚的发明,开始并非都是乐事,而往往源自普通人的苦涩经历。

(与上文衔接自然,能合理理解故事内涵即得满分,答案不求一致。

)(6分)

21、(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