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题1 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题1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题1 新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题1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题1新人教版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瓦楞(lèng)断茎(jīng)蓬松(péng)牡蛎(lì)
B.髀间(bēi)愕然(è)瑟缩(sè)枉然(wǎng)
C.阴晦(huì)五行(xíng)嗤笑(chī)阔绰(chuò)
D.栈桥(zhàn)戳破(cuó)煞白(shà)隔膜(mó)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鄙疑撩逗
拮据十拿九稳B.恣睢皱痕褴褛雍容华贵
C.萧索展转障壁置之不理D.一缕打拱摹拜斩钉截铁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8分)
(1)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2)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
,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4)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4.下列作者、时代(或国别)、作品及主人公搭配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鲁迅——现代——《故乡》——闰土
B.莫泊桑——德国——《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
C.曹文轩——当代——《孤独之旅》——杜小康
D.黄蓓佳——当代——《心声》——李京京
5.运用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4分)
声音是不太好听,有点沙哑,有点毛毛剌剌的。
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
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
喜欢的课文吗?
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6.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答题。
(4分)
画家甲:
我昨天参加了画展。
告诉你吧,唯一能看见的,就是您的那幅。
画家乙:
老朋友,多谢了!
别的画家的画怎么样?
画家甲:
我压根就没看着!
那些画前面全是人,挤不进去……
你能说出画家甲的言外之意吗?
画家甲的言外之意是: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的选文,回答问题。
(14分)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
“出大乱子了!
”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
“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
他回答道:
“两法郎五十生丁。
”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
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
“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
“吃了三个法郎?
这是不可能的。
”
我说: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
“你简直是疯了!
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7.文中加点的两个“狼狈”意思一样吗?
怎么解释。
(3分)
8.作者在文中写菲利普夫妇和“我”(若瑟夫)时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反映了他们的什么性格?
(3分)
9.选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有哪些?
作用是什么?
(4分)
10.“我”(若瑟夫)在选文中起什么作用?
(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
住33号那会儿,左邻32号是个老人。
老人一生相当坎坷,多种不幸都降临到他的头上:
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
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也丢在空袭中;“文革”中,妻子经受不了无休止的折磨,最终和他划清界限,离他而去;不久,和他相依为命的儿子又丧生于车祸。
可是在我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矍铄、爽朗而又随和。
我终于不揣冒昧地问:
“您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您有伤怀呢?
”
老人无言地将我看了很久,然后,将一片树叶举到我的
眼前:
“你瞧,它像什么?
”
这是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
这时候正是深秋。
我想这也许是白杨树叶,而至于像什么……
“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
吗?
或者说就是一颗心?
”
这是真的,是肖似心脏的形状。
我的心为之轻轻一颤。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
”
老人将树叶更近地向我凑凑。
我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天空里的星月一样。
老人收回树叶,放到手掌中,用那厚重而舒缓的声音说:
“它在春风中绽出,阳光中长大。
从冰雪消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
这期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疮百孔,可是它并没有凋零。
它之所以享尽天年,完全是因为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热爱。
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热爱,相比之下,那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
”
老人最后把叶子放在了我的书桌上,他说:
“这答案交给你啦,这实在是一部历史,然而更是一部哲学啊。
”
如今我仍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这片树叶。
每当我在人生际遇中突遭打击的时候,我总能从它那里吸取足够的冷静和力量,不论在怎样的艰难之中,总能保持一份乐观向上的精神。
(选文有改动)
11.若给短文补加
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乐观向上B.特殊的树叶C.老人
D.老人和树叶E.一片珍贵的树叶F.我和老人
12.文中把“树叶”比作“心”的用意是什么?
(4分)
13.从《故乡》一文中闰土的生活态度入手,结合本文中老人的人生态度,谈一谈你对人生的看法。
(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
(11分)
最初的温暖
邹扶澜
⑴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常常用完了正面用反面。
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⑵女孩跟他成了同桌。
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她还有很多崭新的方
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
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⑶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
女孩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
“会了,不用记了。
”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
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
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
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
“明天下午看电影,
我替你把钱交了。
”男孩气恼地说:
“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
”女孩委屈地哭了,说:
“你以后还给我还不行吗?
”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⑷第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男孩不知道要搬到哪儿,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仿佛
丢了东西似的。
知道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有去上学,早早地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
终于,一辆大货车
开了过来,女孩和她的哥哥站在车厢里。
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可没有说出来,车速很快,一溜烟
从眼前过去了.
⑸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
纸包,说是同桌留给他的。
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用过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
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
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送给我最好的同桌。
”
⑹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⑺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候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
一跳,一跳……
⑻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了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
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
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⑼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藏在心底的
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此生也就无憾了。
⑽主持人问他:
“为什么非要见她呢?
相见不如怀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
”
⑾他摇了摇头。
⑿主持人又说:
“王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
”
⒀他说:
“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
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
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沭浴着温暖的阳光……”
⒁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
“亲爱的刘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
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有些美只适合放在心里,就像一坛陈酒,—旦打开味道就淡了。
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并把它传递下去吧。
”
⒂信是那位主持人写的,王丽晨是他的妹妹。
她已于三年前病逝。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有删改)
14.文章以“最初的温暖”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2分)
15.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请在第⑹段的横线处补写出男孩此时的心理活动。
(2分)
16.第⑷段写到了女孩的哥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这一人物的出现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2分)
17.请简析第⒂段在全文中的表达效果。
(2分)
18.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
(3分)
三、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青春,流露着
浓浓的诗情画意;
青春,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含情。
青春时代充满着年少轻狂,充满着无限生机,充满着美丽自信。
青春的步伐不会因困难而停止,青春的旋律不会因风雨而阻挠。
青春是阳光,是自信的标志;青春是月光,是优雅的代表;青春是星光,是引领时尚的先锋。
让我们扬起青春的衣角,升起起航的风帆,让生命在这里飞扬,让青春在这里起航。
“青春”会让你想起什么样的经历,会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想呢?
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A.瓦楞(léng),B.髀间(bì),D.戳破(chuō)。
]
2.B(A.疑—夷,C.展—辗,D.摹—膜。
)
3.
(1)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2)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3)句中指动用了赖以养老的钱。
(4)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解释词语的含义要联系上下文语境。
)
4.B(莫泊桑是法国人。
)
5.示例:
(1)可是学科检测难道是竞技比赛吗?
成绩不佳的学生,就只能待在角落里眼巴巴地看别人的英姿吗?
(2)可是体育考试难道是合情选拔吗?
身体有疾的学生,就只能独自流泪伤心慨叹上帝的不公吗?
(画线句是两个反问
句,仿写时要注意。
同时,还要套用“可是……?
……?
”这样的句型。
)
6.示例:
你的画不怎么样,很少有人参观。
(“那些画前面全是人,挤不进去”说明画好,人们愿意欣赏。
回答时,大意正确即可。
)
7.不一样。
第一个“狼狈”的意思是“受窘的样子”。
第二个“狼狈”的意思是“穷困到了极点”。
(解释词语,应该结合语境。
)
8.作者写菲利普夫妇综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点。
作者写“我”(若瑟夫)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细腻地再现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纯真善良的少年形象。
(正确把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用,概括要全面、准确。
)
9.景物描写的句子是: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作用是:
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
(看见这个句子,同学们很
容易联想到选文没选到但课文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句子: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这一处景物描写烘托出了人
物欢快的心情。
同学们
可以对照此句来理解。
)
10.“我”(若瑟夫)是选文中的线索人物,选文以“我”(若瑟夫)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结构全文。
“我”(若瑟夫)又是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孩子。
“我”(若瑟夫)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若瑟夫)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
陋。
“我”(若瑟夫)起寄托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
(从多方面把握“我”在小说线索结构、衬托主要人物、表达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
11.D(标题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注意结合对文意的理解,恰当选择。
)
12.树叶的千疮百孔与老人一生的坎坷不幸
相似,树叶的享尽天年与老人精神的矍铄、爽朗相似,既是以物喻人,又为后面写人做铺垫。
(整体把握选文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13.可从闰土的不觉醒、麻木、愚昧的消极人生态度和老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对比入手展开,合理即可。
(开放性题目,不设统一答案。
)
14.强调了男孩第一次感受到温暖的重要性;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成为全文的情感线索;寓示了文章的主题
;标题新颖温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最初”突出了“第一次”的重要性;“温暖”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也预示了文章的“主题”;从文章(13)段的“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可以看出“温暖”是全文的情感线索;这个标题本身就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标题的作用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回答:
①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②表达作者
的主观感情和态度;③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④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⑤标题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
15.因为自卑与嫉妒,对同桌太不好了;但她却不记恨,还来不及向她道歉。
(用第一人称来写,突出男孩的后悔、自责、遗憾、歉意等情感。
此类揣摩
人物心理题型,可用“设身处地”法,把自己想像成文中
人物,描写要简洁到位,突出人物的心理特点。
)
16.为主持人的出现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文章最后一段“信是那位主持人写的,王丽晨是他的妹妹”点明了这个“主持人”应
是“王丽晨”的哥哥,文章第(4)段中写到“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和她的哥哥站在车厢里”,前文“哥哥”的出现就为后文“主持人”的出现和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
17.交代文中那封信的来历;为文章画上完整的句号;使文章产生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文章的最后一段点明了信的来历,也交代了人物(王丽晨)的最后情况,为文章画上了完整的句号;当年的“女孩”“已于三
年前病逝”也出乎读者的意料,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
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作答:
①总结全文。
这是内容上收束全文。
②点明、深化或者升华主题。
如果前文没有点出主题,结尾一般就是点明主题,也叫卒章显志;如果前文已经点明了,后边又提,就是深化主题;如果主题往横或者纵的方向有拓展,就是升华主题。
③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一般是没有直接点明主题,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了。
④呼应题目或开头:
这个是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
18
.真
善美是美好社会和人生的动力;懂得感恩是做人的品德;要学会珍藏美好,传递爱心。
(注意本题分值是“3分”,应有3个要点,从女孩“王丽晨”的角度
来说就是“真善美”的体现,从文中“他”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懂得感恩”“珍藏美好”“传递爱心”等。
谈启示和感受的题型实质上就是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结合文章的主题展开论述,注意分值,可从文章不同角度来写。
)
19.思路点拨:
这一话题很宽泛,可供选择的材料很多,同学们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青春的故事多如牛毛,灿若群星,我们不可能在一篇文章里全部呈现。
所
以,在本次作文中,关键是要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适当剪裁。
那些曾经让我们开怀大笑、痛哭流涕、挥之不去的记忆应该成为我们选材的首选。
其次,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多角度立意,如:
写青春的
欢笑与热情、青春成长过程的迷惘与苦痛、青春的律动催人奋进的独立与渴望……总之,只要是围绕“青春”这一话题,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表现出自己积极健康的个性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即可。
例文:
青春礼赞
如果说人生是五彩缤纷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抹;如果说人生是动静交融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活力四射的一份。
灿烂地犹如初升太阳的面纱,灵秀地犹如崖边的一枝百合,热情地犹如一株红色的玫瑰,散发着撩人的芬芳。
她——让我如此深深着迷。
我们的舞会邀请你,你用美妙的声音,健康的身体
赶走了死寂,点燃了热情。
我们的社会也需要你,你的旺盛的精力,你的聪明的才智,你的无私的奉献,让全世界呈献一片光明,让人们的心灵一片澄澈。
我们的科技进步需要你,你
对胜利的执着,你对自己
的无比的自信以及不懈的努力,帮助我们推进了文明。
因为有了你,在生命的鸿沟前,我们不再退却;因为有了你,在坠落的边缘,我们始终有挣扎的力量;因为有了你,在充满荆棘的坎坷路上,我们的心头始终有胜利殿堂阳光的照耀;因为有了你,在失败的低谷,我们给自己再来一次的机会。
如果没有你,珠穆朗玛峰上不会有人类的足迹;如果没有你,青藏高原不会有长年驻守的绿色身影;如果没有你,人类队伍将犹如钝头的箭。
真的不敢想象,没有你的世界,会多么寂静无声,多么枯燥乏味。
我们不需要你满脑的智慧,满身的经验以及深邃理智的眼光,只需要用你的热情、无畏与干劲起航我们的帆船;只需要你的坚毅韧性,向暴风、海浪挑战,直到把它们打败。
不要责怪自己的轻狂,那是年轻最明亮的标记;不要自卑自己的浅薄,经过岁月的打磨,你会得到满载的智慧和经验。
但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那犹如一个旋涡,会将你转入无底深渊,真正的青春应该学会掌握方向。
没有腐朽,没有倒退,你的眼光如婴儿般明亮。
请拥抱我吧,让我的生命焕发迷
人的光彩,直叫日月黯然。
【点评】这是一篇抒情散文。
采用第二人称写法,将“青春”人格化,抒情味更浓,表达效果更好。
文章较有文采,多采用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有隽永如诗之感。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题2新人教版
一、触摸感悟(27分)
1.对《故乡》中“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一句理解
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害怕“希望”实现时,自己受到冲击。
B.害怕实现“希望”要付出
巨大、艰苦的代价。
C.害怕闰土等人反对我的“希望”。
D.害怕宏儿、水生不愿为“希望”奋斗。
2.关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主人公,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这篇小说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来表现的,所以没有主人公。
B.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因此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
C.“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反复无常的态度来揭示主题的。
D.“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自始至终是写“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
3.下面关于小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C.小说必须具备三
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D.小说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景物和时代背景。
4.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2)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3)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4)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A.借喻 明喻 暗喻 明喻
B.暗喻 借喻 明喻 借喻
C.暗喻 明喻 暗喻 借喻
D.借喻 借喻 明喻 明喻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B.鲁讯《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是作者品质的真实写照。
C.《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陛的“成长小说”。
作者是曹文轩。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长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主人公是于勒。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大桥建设者的英雄事迹。
B.电视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三倍。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管理。
D.同学们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仍然精神饱满地前进。
7.说说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4分)
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8.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作为一个孩子,目睹了父母对叔叔的冷酷无情。
试梳理一下“我”的心理活动。
(4分)
二、理解运用(38分)
(一) (16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我想:
我竞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
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
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故乡》是一篇 ,选自《 》,作者 ,原名 , 人。
(2.5分)
2.这三段文字在内容上主要是写“我”离开故乡时的( )(2分)
A.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