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V1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2295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V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V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V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V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V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V10.docx

《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V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V10.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V10.docx

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V10

 

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1.概述

1.1.背景介绍

互联网+,正改变着一些行业的产业结构、营销方式,甚至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方式。

互联网+已被正式确立为国家战略,而互联网+农业排在第三位。

对于我国农业生产信息不透明,政府监督及决策力不够,农产品流通链条过长,不能让消费者充分信任产品安全,很多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都是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而“互联网+战略”,是攻关这些痛点问题的有效利器,互联网+管理可为效率政府、服务农业、统筹决策,互联网+生产可建设精准农业、标准化生产、信息透明,互联网+经营可打造O2O营销模式、直接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对称、买卖公平、农民受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消费者开始更加关注农产品的质量,人们有支付能力且愿意为品牌化农产品花高价钱,同时由于国家政策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全国有3000多家农产品生鲜电商。

这些购买意愿、支付市场和电商基础等都为互联网+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民以食为天”,和每个人一日三餐息息相关的农产品也通过互联网新媒体,以新的流通方式流转,互联网+农业的建设逐渐进入到一片红海建设。

XX,一家专注做智慧农业的企业,为互联网+农业精心打造推出县域政府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农场综合服务门户+消费者休闲娱乐智能助手APP这一产品线,旨在为县域农业生产及县域农业监督管理服务。

在互联网+农业建设中,助力县域政府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加强政府监督管理,为农业种植企业提供科学决策及农技服务;

●在市、县农业建设框架下,改善农场生产管理,满足市场需求;

●政府通过农场溯源建设,塑造品牌农场及产品,帮助农场建立与消费者、渠道商信任机制;

●通过电商平台建设,对接微商城、第三方渠道等新型农产品流通渠道;

●通过政府门户的优质优选,推荐展现优秀农场及特色农产品;

●建设价格大数据发布、政策发布、项目对接等便民惠民服务。

1.2.建设目标

在互联网+农业建设中,强化政府职能,即政府的监督管理及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职责。

通过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政府可全面掌握本区域的农场生产数据及农业生产资源,充分了解辖区内农业生产情况,监督农产品规范生产和质量追溯,整合现有农业资源,为农场和农民提供更高效服务。

1)保障农产品供给

●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生产和销售信息,全产业链的农场单位可以相互沟通,更为准确的预测种植规模、上市时间,从而规避生产过剩和供不应求的风险。

●直接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农场可以销定产,逐步实现生产企业和消费社区信息共有、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良性动态平衡。

2)保障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从基地到餐桌的追踪溯源,信息透明获取消费者更多的信赖。

对成员企业实行严格的准入管理制度,具有标准化的和统一的操作规范,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跟踪,形成可追溯的产业链系统。

3)农业产业升级、农民增收

●O2O营销模式,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面对面,有利于降低果蔬终端销售价格。

●增加了销售渠道,同时消费者采购成本减低,农民增收。

●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有利于果蔬的品牌塑造,产业升级。

1.3.建设内容

基于最新的物联网、云服务、大数据技术,建设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农场综合服务门户+消费者终端“趣农场”APP,打造县域智慧农业全产业链生态圈。

通过数据共享,打通智慧农场综合服务门户与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政府全面了解企业生产情况的同时,可通过气象墒情、农业政策、项目对接等信息发布及优质产品推介等方式,指导帮助农场生产、产品销售及品牌塑造。

同时价格大数据实现农业大数据的真正落地,政府通过农产品价格大数据指导本地农业的产销,提升本地农业产出效益。

2.建设方案

2.1.设计思路

以服务于县域农场生产,同时实现政府监督管理县域农业生产职责为根本出发点,打造农场加县域政府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农场进行智慧农场综合服务门户建设,通过数据共享,打通企业的生产、追溯、电商等数据通道,最终将县域各农场的综合信息汇集,通过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门户展示发布。

实现政府全面掌握县域各农场生产、销售等情况的同时,县域智慧农业门户通过气象墒情、优质产品推介等助力企业生产及营销,同时塑造本地农业品牌。

2.2.建设框架

农场+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框架

以“农场+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为框架,强化政府监督管理及服务农场生产职责,打通智慧农场与县域智慧农业门户的数据共享通道,让政府全面掌握农场生产、销售情况,发挥政府的调度决策作用。

农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农场生产和产品追溯等信息,通过气象墒情和价格大数据等信息的发布指导农场生产和销售,提升农场效益。

同时优质产品推介,助力农场销售的同时,鼓励农场自我主动透明化、标准化生产运营,塑造本地特色品牌,增加经济效益。

2.3.建设原则

在本项目建设中,我们将始终坚持如下开发策略和原则,即在保证系统建设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追求系统的先进性、安全性、规范性、扩展性和经济性。

●实用性原则

系统设计应结合作物栽培生产过程特点和园区发展需要,合理确定系统、的目标和实施内容。

将技术、方法的先进性与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实用性和先进性并举的目标。

而且还要在功能强大的基础之上确保操作的简便易用。

用户通过培训能够独立对系统进行维护、调整和扩展,最大限度减少对系统开发商的技术依赖。

●可靠性原则

系统是一个直接同智能控制相关的关键系统,每一个错误、偏差都可能造成控制的失误和经济损失,由此要求系统要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系统设计中将应用成熟的产品、优化的架构、完善的项目管理、容错技术、备份恢复技术来提高系统可靠性。

同时,系统通过友好的人机界面将计算机快速准确计算、有序的逻辑判断能力、高速度大容量的数据存储能力与智能控制的一系列的工具和人的创造性、随机应变能力融为一体,提高智能控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先进性原则

系统构建基于作物栽培产业体系和科学的生产制造管理理论,创新应用成熟的理念、技术和方法,体现系统先进性和较强的专业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安全性原则

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容错性。

硬件上,智能采集设备和智能控制设备具有高可靠性以及测量、控制准确性,同时服务器采用高可靠性、高容错的产品。

软件上,每个功能模块能够提供冗余的架构。

网络上,有严格的安全要求与措施,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规范性原则

系统满足信息接口标准化要求,符合国际、国内、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遵循信息技术领域有关信息处理和技术应用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系统满足基础数据的规范化与统一编码规则。

●扩展性原则

系统设计以数据采集、信息集成、基础平台整合为基础,统一规划,上下贯通,为园区作物栽培生产运作和管理提供集成化的智能支撑平台。

系统集成后,能够确保其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并遵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既会完成本次智能化建设,又会预留接口,为系统提供新的集成与扩展能力,满足系统功能不断完善、技术不断更新的要求。

●经济性原则

本次系统建设结合园区栽培智能化现状,在整体规划中既要高起点地运用新技术,又要合理保护现有投资,降低投资成本,使整个信息系统建设既高效实用,又经济合理。

2.4.方案特点

产品成熟可靠:

智能监测系列仪器,经过多项目实践应用,产品成熟可靠性高;

自主研发打造:

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智慧农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智能监测系列仪器,是XX科技针对农业物联网精心研发打造,实用、好用、易用;

大数据应用:

基于最新的移动通讯、物联网、云服务及大数据技术,实现农业大数据的真实落地,气象墒情大数据和价格大数据为农业产销提供真正的指导价值;

全产业链覆盖:

建设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农场综合服务门户+消费终端“趣农场”APP,实现政府监督管理农业生产的同时,打造O2O营销模式,为县域农业创收。

一条龙服务:

XX科技,一家专门做农业物联网的企业,为您提供智能监测设备咨询、安装、售后,农业解决方案、技术服务等一站式式农业物联网服务。

3.具体建设内容

3.1.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3.1.1.综合服务软件平台建设

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功能结构图

3.1.1.1.门户申请

智慧农场门户申请,即农场企业通过在线提交农场用户名、密码、农场档案、域名、选择门户所需要涵盖的功能,通过审核即可生成智慧农场门户网站。

3.1.1.2.县域农场档案

通过农场门户申请在线所提交材料形成县域农场档案。

档案包括农场介绍、农场营业执照、农场法人代表身份证、农场地理位置、农场的各种认证信息等。

3.1.1.3.智慧农场

智慧农场即现代农业的物联网建设版块,通过农场物联网建设实现农场的智能管理,系统可显示各农场实时环境参数、显示各农场实时设备运行状态、显示各农场的实时视频图像。

3.1.1.4.质量安全追溯

质量安全追溯,即根据”正向追踪,逆向溯源”的原理,以农场时光轴的形式展示各农场生产过程的农事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现场图片等信息。

同时系统支持溯源二维码的打印及查询。

3.1.1.5.优质农产品推介

为宣传推广本地优秀农场、特色农产品,鼓励农场规范、透明化生产,县域农业综合服务门户,可设置优质农产品推介版块,同时具有刺激农场销售的作用。

农场发布的农产品品种、数量、价格、图片,通过后台审核,可以在此显示,推介本区农产品。

该优质推介可以分享到社交媒体、可以分享到第三方农产品批发渠道,可以分享到微商城。

正向助力农场营销,让农场享受效益营销的同时,自己有积极性主动响应政府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3.1.1.6.气象墒情大数据

系统既可以电子地图的方式显示县域农场整体的气象墒情情况,也可以单独显示某个农场的气象墒情数据。

通过系统,可发布本县域各点的气象信息、土壤墒情等信息,为指导本县域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撑。

3.1.1.7.价格大数据

让农业大数据真实落地,为促进农产品的产销提供指导价值。

农业大数据也是本系统设计的一大特色所在。

本系统可对接发布全国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价格指数,以电子地图的形式直观显示全国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价格指数,同时支持历史同期价格对比分析,提供可参考的价格走势。

价格大数据,指导本县域农业生产和销售,政府可根据价格指数指导农场安排投产时间及作物品类,避免货不对价,影响农场收益。

3.1.1.8.政策发布

县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配置新闻动态发布版块,县域政府可通过该门户发布农业政策、通知、公告及项目对接等信息,同时系统支持该消息可直接推送发布至智慧农场门户。

3.1.2.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建设

根据县域农业实际建设需求,进行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建设。

安装服务器、拼接屏系统、台式机、电源、空调系统等设备,为县域农业实时信息监控和决策办公提供完善的设施条件。

综合调度指挥信息展示要根据不同综合指挥调度控制室大屏幕显示条件,实现指挥调度场景和综合信息窗口的定制功能。

本功能模块能够实现单一计算机控制调度室大屏幕的显示组合,将应用软件中的各项信息综合展示,在气象、墒情指挥协同工作时,可为参与协同指挥的单位、用户提供更为及时、方便、全面的信息支持。

3.1.3.计算机网络建设

县域政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

中心功能室及配套设施、通信调度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

中心功能室由指挥调度室、值班室、通讯机房、网络机房等部分组成。

指挥调度室配置大屏幕显示系统,主要实现农业综合调度功能、大屏幕显示功能、异地会商功能、指挥通讯功能等。

值班室配置若干计算机终端及电话、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负责实时监控和接收气象和墒情等各种信息,并根据实时情况提前发布预警。

中心网络机房,提供网路传输、交换、监视、管理等功能。

在通信骨干网的基础上,采用电视电话会议技术,以实现指挥调度室与市农业机构、县域农场等相关农业分中心联结,实现语音、图像双向传输和异地可视调度指挥。

3.1.4.智慧农业平台宣传展板建设

在县域政府中央调度室会议墙上进行项目建设的宣传展板建设,为各参观考察的领导及相关人士提供县域建设总览图信息。

宣传展板内容包括县域农场分布图、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成效等内容。

3.2.智慧农场综合服务门户

3.2.1.物联网监控体系建设

3.2.1.1.

温室环境信息采集系统

农用通2S智能采集仪

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强度等环境要素,对作物生长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如果实膨大期需水量大、有效监控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可以防治病虫害等。

农用通2S智能采集仪,广泛用于日光温室、玻璃温室、育苗工厂、畜禽养殖场、食用菌工厂等场所的环境要素监测中,监测精细准确。

该设备可监测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等环境参数,并可抓拍作物生长、果实成熟度等图片信息。

设备所监测环境参数可实现定制化,即传感器个数及参数都可选。

采集的监测数据及图片信息远程传输至XX科技监控云平台,为您的农业生产实时监控及智能决策提供智慧支撑。

农用通2S智能采集仪,标配六参数如下:

空气温度

空气湿度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CO₂

光照强度

3.2.1.2.园区气象采集系统

农用通2W智能气象站,在长期的农业项目应用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可实时监测园区的气象和墒情变化,如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光照强度等室外气象信息。

农用通2w智能气象站

根据园区种植面积,推荐在园区中心区域架设1台小型气象站,获取园区最新气象信息。

智能监测园区气象信息,为开展农事活动提供强有利的参考。

农用通2W智能气象站,配置最适用的农业气象6参数:

空气温度

空气湿度

光照强度

风速

风向

降雨量

园区布设智能气象站,气象站数据及位置信息远程传入农用通云平台,您可通过电脑、智能手机随时随地查看园区气象信息,及时安排农事活动。

3.2.1.3.园区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示意图

视频图像监控为农业生产管理人员提供直观、真实的农作物生长及园区监控场景。

在园区内安装视频摄像头,生产管理者在管控中心通过视频可以随时了解园区生产情况、作物的长势,同时可以指导工人的生产。

农业生产环境的不均匀性决定了农业信息获取上的先天性弊端,而很难从单纯的技术手段上进行突破。

视频监控的引用,直观地反映了农作物生产的实时状态,引入视频图像与图像处理,既可直观反映一些作物的生长长势,也可以侧面反映出作物生长的整体状态及营养水平。

可以从整体上给农户提供更加科学的种植决策理论依据。

实际建设推荐对整个园区主路及选定棚区架设视频采集点,其中每个温室内可安装1个球形摄像机,中央控制室处设1处球机视频监控,温室外推荐布设枪机,实现室外无死角化监控。

通过分布式布置监控设备实现对整个园区的监控管理,使园区管理人员通过办公室视频画面就能直观的看到每个种植区的作物生长状态及温室的农事活动。

3.2.1.4.温室水肥智能控制系统

园区每个温室内布设1套智能水肥机,置于棚口处。

将园区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

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长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植株。

智能设置灌溉用量、灌溉时间长度及一定时间内的灌溉次数,实现全自动化、智能灌溉。

计算机内部有一套土壤湿度传感器的采集值,将该值与设定目标值进行对比,若该值高于设定目标值,则自动关闭灌溉阀门,如该值低于设定目标值,则自动打开灌溉阀门。

可设定在某个时间段进行灌溉的方式,即轮灌方式,可每个小时灌溉一次,同时也可设定灌溉的次数。

智能水肥灌溉,既有效的保护了水泵,同时也可使土壤更好的吸收水分。

智能水肥机的功能是以实现对温室的施肥、灌溉控制为主,同时他还可对温室环境数据如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水分、土壤盐分等环境信息进行不间断采集。

水肥机将采集到的环境数据和用户设定的控制参数进行实时对比分析,准确得出施肥灌溉的实际参数和设定环境参数之间的差距,合理统筹开启或关闭施肥和灌溉等设备。

本控制器可从物联网云服务器设置各个测控站的控制参数,可根据各个温室返回的温度,湿度,土壤水分、土壤盐分参数的变化,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实现对电磁阀、施肥泵等设备的全自动控制,实现科学化的管理。

智能水肥机将信息采集、施肥控制、灌溉控制、远程通讯、人机交互、电源管理等功能融合于一体,适合于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

智能水肥灌溉,实现节能、精细化的水肥管理,进而实现长时间无人值守、安全的全自动水肥灌溉。

3.2.1.4.1.智能灌溉

远程控制灌溉,是XX科技基于物联网平台打造的无线控制功能。

即用户可通过平台预先设定灌溉时间段及土壤预警值,当在预设的灌溉时间段内,无线阀控器实时采集的土壤水分低于预警值时,无线阀控器将自动启动灌溉电磁阀进行灌溉;灌溉至土壤水分高于预警值时,无线阀控器将自动关闭灌溉电磁阀。

电磁阀是用来控制灌溉自动化的基础元件。

当电磁阀发生故障或者停电,无法由通过设备控制时,可以使用电磁阀上的手动旋钮,开启或关闭电磁阀。

用户可通过PC平台或手机App对现场的电磁阀进行远程控制。

农用通云平台记录灌溉当中的累积用水量,让用户在灌溉当中,轻松掌握灌溉情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

3.2.1.4.2.智能施肥

智能水肥机主要是通过注肥泵实现注肥功能的。

其独有的注肥泵是具有自吸功能的电泵,可将高浓度肥液注入到灌溉管道当中,达到肥水混合的效果。

注肥量的把握需要调速键和转子流量计的帮助。

当您需要调节注肥量时,需要点击机箱上的调速【+】键或【-】键,并观察流量计转子的浮动变化,将转子调节到相应的刻度就可以了。

当工人不在现场的时候,恰巧又该作物施肥了。

通过PC平台或手机App启动注肥泵,待肥液用完后,水肥机设备会自动停掉注肥泵。

水肥机配有液位开关,是防止空载毁泵而设计的保护装置。

即防止注肥泵在抽空肥液后,造成注肥泵烧毁,同时这样设计也降低了注肥泵的能耗。

3.2.1.5.种植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农用通2CPLUS智能控制器实现卷膜机、卷帘机、遮阳网、灌溉系统、补光设备的全自动化监控和管理,如自动喷水、升降温、增减湿等。

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智能水肥及控制,一般情况下每个温室配置

1套智能控制器。

●采集环境参数;

●查看设备实时运行状态;

●远程自动化管控设备;

●智能分析,实现智能控制。

设备自带7寸触摸屏,通过点击系统按钮、或者操作鼠标即可实现对种植设备的远程自动化控制。

通过对设备所采集的生产环境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生成设备的控制指令,再通过通讯链路传输到现场设备控制器中,即可实现自动生产。

如自动喷水、升降温、增减湿等。

智能控制,使作物始终处于一个最佳生长环境中,实现生产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本方案中,通过在园区选点布设智能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再远程传输数据至农用通云平台,进行数据过程分析、统计分析,最终用户通过PC或智能手机即可随时随地实现实时监控、远程控制及智能生产,实现作物生长的精细化管理。

3.2.1.6.振频式太阳能杀虫灯

振频式太阳能杀虫灯安装示意图

在设施园区按照生产定点要求安装振频式太阳能杀虫灯,置于棚口处,以有效的保护种植作物免受虫害,同时达到减少农药用量的效果。

振频式太阳能杀虫灯充分利用优厚的自然条件,节能、环保,成本低,输出安全电压。

为以往因电源供应困难而被迫放弃灯光诱杀害虫的地区,提供了先进的防治工具。

3.2.2.其他设施建设

3.2.2.1.灌溉设施建设

肥水管理一体化,是省力化营养管理的根本。

管道供肥水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等多种功用。

而其中滴灌较地面沟灌节水30%~40%,从而达到了节能、省力、省工、省本的成效。

管道供肥水系统主要由供水装置、输水管道(干、支管)和滴水软带三部分组成。

●根据温室入口与泵房出口落差选择离心泵或者潜水泵,若落差在6米以内选择离心泵,若大于6米则选择潜水泵。

●用支管把供水装置的水引向农场滴灌区的通道。

输水管由专业厂家提供的高压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管。

温室外的输水支管要埋入土中。

不同内径的支管用二通、三通、四通、旁通等连接。

输水管道上引至园区出水管的内径选37.5~50毫米规格的塑料管,安装过滤器,防铁锈或泥沙堵塞。

用孔径为150~180微米的纱网过滤器过滤,同时安装压力表阀门和肥料混合箱。

肥料混合箱容积一般为0.5~1m³。

●滴水部分:

用聚乙烯塑料薄膜滴管带直接安装在支管上。

用40毫米*25毫米的异径三通连接,其中25毫米的一端套上滴水软带后用绳或铁丝扎紧,滴水软带的另一端也要扎紧,用内径40毫米的黑色半软塑料管按一定距离将异径三通的两端连接。

滴管带布置在作物行中间,滴水软带依作物的株距布置。

栽植行过长的区域分成东西两组,安装2个阀门,分别将水输向两边,实行分组灌溉。

滴管带软管相距25厘米各打有一排(3-5个)直径0.5~0.7毫米的滴水孔,每排平衡排列。

3.2.2.2.中央控制室建设

中央控制室选用大屏工业级监视器效果图

根据园区实际建设需求,进行中央控制室建设,即监控中心的建设。

安装服务器、拼接屏、台式机等设备,为园区实时信息监控和决策办公提供完善的设施条件。

如果从简单可用出发,也可选择大屏监视器进行建设。

3.2.2.3.宣传展板

在园区室外区域安装项目建设宣传展板,为园区参观者提供园区物联网建设内容的整体宣传介绍内容。

宣传展板包括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成效、园区网站二维码、合作建设公司等内容。

宣传展板示意图如下。

3.2.2.4.防雷接地建设

3.2.2.4.1.防雷接地要求

防雷接地由引下线、接地线和接地体组成。

引下线是引导雷击电流从避雷针入地的通道。

接地体埋于地下与引下线相连接,雷击电流由此泄放到大地,接地体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

接地线一般采用40×4mm²镀锌扁铁或25mm²以上多股绝缘铜缆,一端焊接到接地体上,另一端引到室内的等电位连接排上。

接地体与引下线或接地线一般采用搭接焊,焊接处必须牢固无虚焊,同时为确保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3.2.2.4.2.电源系统的防雷

由于雷电冲击波的主要能量集中在从工频附近几十赫兹到几百赫兹的低端,所以雷电冲击波能量就容易与工频回路发生耦合、谐振,于是雷电冲击波从电源线路进入电子设备的几率,要比从信号线中进入的几率高得多。

据统计,约有80%的雷击损坏电子设备的事故是由电源线引入的,因此应特别加强系统中设备电源的防雷措施,在室外设备电源入口处,安装标准型电源防雷器。

3.2.2.4.3.信号线和控制线的防雷

选择避雷器型号时主要需满足:

1)、响应动作时间在10ns以下;

2)、限制电压在50伏以下;

3)、接入后对信号的衰减在0.1dB-0.8dB之间。

3.2.2.4.4.地网设计

设备应采取就近接地,建设地网工程,接地极采用50X50X5mm镀锌角钢,挖土沟深0.5-0.8米,宽度以方便焊接操作为宜,一般为0.4米。

然后将接地极打入地下,上端部用40X4mm镀锌扁钢相焊接相连,并与安装立柱焊接,焊接处进行防锈、防腐处理。

围绕立杆做一正方形地网,每边各为2米,再从每边的中心点各引出一个点焊接至立柱上,热镀锌金属接地极按照要求布放。

1)地网接地电阻值须小于10Ω;

2)当为了达到降低地阻目的,采取增加降阻剂的办法,每个地网各施放250KG的降阻剂;

3)各点等电位连接,电源防雷器的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