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备考会议化学试题集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2254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备考会议化学试题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中考备考会议化学试题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中考备考会议化学试题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中考备考会议化学试题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中考备考会议化学试题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备考会议化学试题集锦.docx

《广东省中考备考会议化学试题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备考会议化学试题集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中考备考会议化学试题集锦.docx

广东省中考备考会议化学试题集锦

2005广东省中考备考会议

化学试题集锦

题1、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

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

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

为什么?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

(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地方)。

[点评]:

课堂实验在活动与探究中还是占第一位,那么如何使课堂探究起到最大限度的作用,就像本题所涉及的那样:

首先要知道怎么做?

然后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不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

点燃

[答案]:

(1)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注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其体积的1/5

4P+5O22P2O5

(2)瓶塞未塞紧,造成装置漏气红磷不足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水

(3)不能木炭燃烧生成的CO2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相等,红磷燃烧前后集气瓶内的压强不变

(4)在集气瓶内壁上预先放一些氢氧化钠溶液或在瓶塞上插入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在打开铁夹前,将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注入集气瓶中。

[拓展]:

我们再将问题放开一点,比如:

关于空气的取样,刚才我们做的是教室的空气样品,如果我们要比较一下,“教室里的空气”与“操场上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否有不同,我们将如何取样操场上和教室里的空气?

如果我们要取一口枯井中的空气来分析,你又如何取样?

这样做我们不仅讲活了气体的收集方法,自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本上的这个实验还包含了物理知识在里面,这也是在讲这个实验时要充分挖掘的。

气体减少,导致压强变化,在很多情况下会引起液面的变化。

再比如:

讲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如果我们这样来设计问题:

小兴安岭的森林火灾时,假使你是那场战斗的现场指挥,你将怎样来指挥这场战斗?

这时我们不妨留足时间交给学生讨论:

你会发现一个活跃的课堂和一群活泼可爱的“消防指挥官”就这样呈现在你的眼前了。

我们再来看看如何做到不唯课本

题2:

下图为甲、乙、丙三位同学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

 

甲乙丙

(信息点:

当吸入或接触五氧化二磷粉尘时,能与粘膜表层、眼、皮肤的水分反应变成磷酸,对局部有强烈的腐蚀性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燃烧的现象是;

(2)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应选择同学的实验方案最好,不选择其它实验方案的理由是;

(3)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浸在热水中的白磷却不能燃烧,说明了

;乙、丙同学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发现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但一会儿就熄灭了,说明了;

(4)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了;

(5)用大烧杯罩住白磷燃烧的目的是。

[点评]:

这是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的一次课内探究活动。

事实上,课本上(人教版)这个实验即使是在通风设备良好的实验室完成也会让师生有些不安全的感觉。

(就像信息点所提及的)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个装置来改进实验,并要求学生对比一下作这些改进的好处,从而养成学生环保从我做起,从实验室做起的良好习惯。

[答案]:

(1)产生大量的白烟;

(2)丙,甲同学实验生成的P2O5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乙同学实验生成的P2O5会从大烧杯口逸出污染空气。

(3)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支持物质燃烧要有充足的氧气;(4)物质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5)防止生成的P2O5污染空气。

题3、

(1)水是极其重要而又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它。

据报道,北京等大城市相继举行调高水价听证会。

调高水价的原因有很多,例如:

水的处理和输送成本的增加等。

请你再说出两条提高水价的理由。

(2)请从水或水溶液的方方面面,提出二个有价值的、具体的、不同方向的化学研究课题(或问题)。

序号

课题

例子

关于学生家庭用水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

1

2

(3)请在上述课题(含例子)中选取一个进行研究,写出你的研究计划:

课题序号

我选取的课题序号是:

研究计划

(指研究活动的方案或研究具体问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

[点评]:

(1)经最熟悉的物质水作载体,从不同侧面设计探究问题:

信息贴近生活生产实际,体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关注环保的情感,题目难度也各不相同,要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觉得有所收获。

(2):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重点在于考查考生进行科学探究时提出问题的能力,答案要求符合下列四个要求。

①叙述能被理解为是一个课题或问题;

②课题或问题必须是研究水或水溶液的;

③课题或问题必须是属于化学学科的研究范围(提示: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科学)。

④课题或问题具体,且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或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价值。

(3):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在

(2)中所答的二个问题和例子中选取一个,进行研究计划的制定,有二种情况:

一种是一个较大的课题或非实验性课题,可写出研究的方案;对一个实验就可解决的问题,可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答案:

(1)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淡水资源减少(或水被污染、用水量增加等)(写出两点即可)

(2)例1:

实验室电解水最佳条件的选择研究;用水通过催化剂或太阳能来制取氢气;某江河流域水体污染的成因及对策……(2分为满分)

例2:

研究用海水潮汐来发电;(1分)(主体不是化学学科研究的范围)

例3:

水的化学式是H2O;(0分)(不是一个问题)

例4:

研究水能不能喝;(0分)(不是一个问题,且没有一点价值)

例5:

教室不同时间二氧化碳的含量测定和分析。

(0分)(不是关于水或水溶液的研究)

例6:

水污染的研究。

(1分)(本研究过于宽泛,不具体)

①能应用化学研究的手段,如实验、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与假设的关系的,给1分;②方案可能对课题的研究提供实证。

得1分。

答题样例:

课题名:

关于学生家庭用水情况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研究计划:

(1)设计一份问卷;

(2)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问卷调查;(3)收集和统计每个问题的答题情况;(4)从中分析我校学生家庭用水的一些问题,并得到一些启示。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题4、

小明见邻居的5岁小孩在西红柿上挖了个洞,用勺子搅了半天,突然哭了起来,小明问:

“怎么了,为什么哭了?

”,小孩回答说:

“你们说西红柿里有维生素,可我怎么就找不着呢?

”小明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请你用所学知识给小明一个合理解释:

[点评]:

将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答案:

由于维生素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水中或结合于植物组织中,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

题5、

烟草也是毒品,右图是一幅关于它的危害的漫画。

请就人们的健康生活提出二条建议,并用化学知识说明理由。

[点评]:

开放性题,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写出的结论紧扣信息且没有科学性错误都要给予充分肯定。

本题可以检验学生学习化学后,是否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

答题要点包括正确的建议和正确的理由。

答案:

①合理饮食(合理喝水、吃果蔬)(建议),保证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的均衡摄入(理由);②不长期饮用蒸馏水(适当补钙、碘等)(建议),保证吸取人体所需的元素。

(理由)

题6、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

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

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像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

(1)回忆已有知识:

铁生锈的条件是。

(2)查阅有关资料:

“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

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

装置

实验

现象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

由实验可知:

铜生锈是铜与水、、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1)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答案]:

[收集证据]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氧气(或O2)、二氧化碳(或CO2)

[得出结论]氧气[反思与应用]

(1)保持金属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或表面镀上保护膜等)

(2)将食品进行真空包装等。

题7、

(1)下列两个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

请你任选一个,简述其中的化学原理。

A、百炼成钢(将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钢。

B、釜底抽薪(釜:

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

指柴火。

你选择的成语是。

其中的化学原理:

(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点评]:

这是一些再基础不过的知识了,但经过这样设计,学生觉得化学真是有趣,这样能激发学生长久不断的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减轻学生学习上的心理负担。

答案:

A:

捶打烧红的生铁时,生铁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含碳量降低,转变为钢。

B:

燃烧需要可燃物,减少可燃物不利于燃烧

题8、

请根据下图要求,自编一道有关溶液的计算题,并进行解答。

 

[点评]:

这道题比传统的一道关于溶液、溶质、溶剂的计算题也许更能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更能激发他们“好为人师”的天性。

体会到自己给自己出题、自己当自己的老师不失一件乐事。

题9、

花匠用熟石灰来降低校园苗圃中土壤的酸性,但效果不明显。

化学老师发现原因是熟石灰已经部分变质,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际例子,就取回一包熟石灰样品,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该样品确实部分变质。

请填写有关实验仪器和药品,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熟石灰样品部分变质

【实验仪器】玻棒、胶头滴管、_______________

【实验药品】水、酚酞试液、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样品中有氢氧化钙存在

样品中有碳酸钙存在

新课标尤其重视化学与生活、环境、科技、社会的关系,课本中也设计了很多这个方面的素材,所以,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例如:

怎样来鉴别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厨房中的化学物质,洗发水的选用,吃皮蛋的时候为什么蘸点醋……;关注人们生活的城市的空气质量、水体的污染与防治;关注最新科技动态,关注化工生产与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关系等等,总而言之,要让学生觉得化学无处不在,化学是可以造福于人类的,学习化学自然就有了源动力。

答案:

烧杯(或试管等反应容器),盐酸。

(所增加的仪器与试剂,要与下面的操作步骤相对应)。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振荡,滴入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②再向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盐酸溶液,

(或另取少量样品,置于烧杯中,滴加盐酸溶液)

有气泡产生

题10、

基本题: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

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

Ⅰ:

纸花变红,Ⅱ:

,Ⅲ:

纸花不变色,Ⅳ:

(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了什么?

(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用文字叙述)

(4)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评]:

利用课本的实验,学会一种探究的方法:

排除法。

分别排除使石蕊变红的不是水,二氧化碳,然后证明出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酸。

拓展题:

1、实验探究:

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指示剂变色。

实验步骤: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Cl(pH=7)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是否变红):

(1)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说明钠离子。

(3)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

2、设计实验,证明盐酸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指示剂变色。

纵观两年来的广东省及全国各地的课改区升中试题可以得出:

试题中涉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试题所占分值比例均达70%以上,重点知识覆盖率达90%以上,每份试题都强调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完化学所应该掌握的内容,重点知识不回避,该考的知识点都考到了。

但试题与以前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不是像原来那样直接问学生“这是什么或是什么”,尽量避免了单纯的机械记忆,目选材涉及面广。

1.从化学现象、生活实际问题所蕴涵的化学原理来考查“双基”知识。

题11、

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衣服晾干B.雪糕融化C.轮胎爆裂D.牛奶变酸

氧气、干冰、熟石灰和纯碱四种物质分别与下列图中的人类活动有关,请将它们填在图下相

应的括号内。

 

这些内容都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它们都是通过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常识和现象进行呈现,就在学生的身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同时又有一定的知识交叉,具有测试、区分的功能,有利于中学化学教学。

2.联系实际,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体现情感目标的考查

化学是一门与科学、技术、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

这一点在各地市的试卷中体现明显。

考试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且这类题目数量都占有较大的比例。

把化学知识和技能放在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新情境下进行考查,有些试题能与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社会热点、焦点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去认识这些问题,了解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懂得用化学方法去防治化学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学生解题时有亲切感,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家乡建设,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意识。

同时通过信息给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知识,体现考试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了化学的价值在于现实生活中运用的真谛。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12、

今年国家颁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部分标志如下图。

家用破铝盆、破铁锅应投入的垃圾收集箱的标志是()

 

题13、

下面是某化肥厂在一公共场所的围墙上做的广告:

请仔细观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铵(化学式为:

NH4HCO3)是由种元素组成的。

(2)碳酸氢铵的氮含量是指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此广告是广告(填“真实”或“虚假”),判断的依据是

(3)碳酸氢铵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因此保存时应注意

题14、

据报道,2004年4月16日凌晨,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化学式为Cl2).泄漏事故,厂区周边300m范围内弥漫着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消防官兵立刻进行了处理。

已知氯气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化学式为HClO)。

请回答:

(1)写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2)要对氯气进行最有效的处理,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填编号)。

①水②石灰水③稀硫酸.④食盐水

(3)上述事故发生时,人们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之一是。

“化学与社会”是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关心的化学教学的热点,科学的整体化和综合化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例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例4通过对一广告语的分析考查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例5以当前社会热点、突发事迹作为试题背景,通过信息给予的形式考查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这些试题新颖,有创新。

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试题的取材角度紧密关注着科学、技术与社会,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当时实际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关注和求解的愿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景中,生成新的认识。

有利于促进中学化学教学从封闭式的单纯灌输教材内容走向开放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自我探究、自我深化知识的意识。

这是中考制度与内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化学教育由“为了考试”走向“为了生活”,使化学教育真正能“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学生能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化学,从而激发学化学用化学的原动力。

对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科能力和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3、突出化学学科特点,加强实验考查

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新课标在这一方面的体现尤为突出,目前升中试题在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评价和在新情境中应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验考查的要求在提高。

这里所讲的提高,主要并不是难度的提高,而是实验涉及面的扩大,是对思维广阔性、敏捷性要求的提高,是对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要求提高,也是对实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的提高。

题15、

今天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

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①此气体是什么物质?

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此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②我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图中的(填序号),收集装置是

 

③如用下图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由端(填“a”或“b”)导入。

(2)我猜想此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可以产生它的化学方程式是。

题16、

为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表面黑色固体的成分,设计如下过程:

(1)提出假设:

黑色固体可能是C、中的一种或两种。

(2)验证假设:

灼烧后的铜丝插入足量稀硫酸中,若溶液变蓝,说明必有;若溶液中有黑色不溶物,说明必有。

题17、

皮蛋味美营养好。

阿杰购得—包有如下说明的药剂:

原料:

碳酸钠、氧化钙、氯化钠等。

制法:

将原料溶于冷开水,再将鲜蛋浸泡于其中,数天后即得皮蛋。

为研究皮蛋腌制的原理,小军认为首先要研究浸泡液成份。

实验时,先取适量的上述药剂溶于足量的冷开水,过滤。

(1)阿杰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NaOH和NaCl。

他推断含有NaOH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滤液中除一定含有NaOH和NaCl外,还可能含有什么溶质?

这是阿杰将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若你是阿杰,请你对该滤液中可能存在的溶质作出一种猜想,并进行探究。

①你的猜想:

滤液中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②你的实验方案:

③你将观察到的现象:

④你的结论: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过去那种单靠死记实验步骤和实验原理的模式化试题,如今已很难看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富有特色的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

以上三个例题都考查了学生对科学探究基本方法的了解,实验的设计、评价。

这一变化,是在呼唤中学教学给实验以应有的地位,这必将对中学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经说过:

无论怎样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实际上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与基础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

强调对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也是时代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实验倡导学生要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思考。

化学实验正是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4、注重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体现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主要包括对学科的兴趣爱好、求知欲望,用已学知识来解答或解决简单的未知问题,也包括用新学知识解决未知问题。

这两年的升中试题在这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都能注重从知识立意命题向能力立意命题的转变,尤其注重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做到立足课本知识,考查课外情境,即体现“理在书内,题在书外”。

同时也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体现素质教育的三维目标。

题18、

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查时,教师给了同学们1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物,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

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假设1:

黑色粉末是炭粉;

假设2:

假设3.

(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下表。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假设1成立

假设3成立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物质为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4)【拓展】为了进一步探究炭粉和氧化铜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如下实验:

将此黑色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

请你回答:

①烧杯中(填“有”或“无)不溶物;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写作学式);

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19、

炎热的夏季,你一定想喝一杯冰水解暑。

某冷饮店出售一种特制的冰水,由服务员在水中加入一些雪状的物质,该物质一放入水中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很快就得到一杯清凉可口的冰水,饮用时有碳酸饮料的口感。

(1)请你判断雪状的物质是;

(2)请你设计两个实验分别验证这种物质的成分。

(注意按序号填写答案)

题20、

某化学兴趣小组按以下步骤探究某一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

[猜想或假设]溶液的pH可能为(请将你的假设填入空格中):

①pH<7,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设计和实验]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采用下列

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pH试纸②紫色石蕊试液③酚酞试液

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

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

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乙同学:

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湿润,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丙同学:

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测得pH=7。

[评价]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______同学。

指出其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________。

[结论和分析]丙同学得出:

“凡是盐溶液的pH都等于7”,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

___________,如不正确请举一例说明(如正确,此空不用填)。

_________________。

从以上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