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21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docx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docx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

评估指南

(试行)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编制组

2015年4月

目录

1适用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4.1评估内容2

4.2评估程序2

5评估指标体系4

6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6

6.1水量保障6

6.2水质保障7

6.3监控保障10

6.4管理保障11

7评估结果分级12

1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的内容、工作程序、指标体系、赋分标准和评估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年度评估,其他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

《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

《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1)饮用水水源地:

提供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

主要包括河道型、湖库型和地下水型。

(2)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

为使水源地能持续满足一定供水保障率的水量和满足一定水质要求而采取的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水量水质监控及相关管理的保障措施的统称。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还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

(4)年度供水保证率:

河道型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的年度供水保证率为年度来水量(包括调水水量)与设计枯水年来水量的百分比。

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的年度供水保证率为年度实际供水量与设计供水量的百分比。

(5)应急备用水源地:

在常规供水水源因自然灾害或突发水污染事件等特殊情况引发供水量严重不足或暂时停止供水情况下,能及时补充或替代常规供水水源,满足一定时间内生活用水需求,并具有完备的接入自来水厂的供水配套设施的水源地。

(6)饮用水水源地信息监控系统:

以水量、水质、水位、流速等水文水资源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和分析处理能力为基础,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通信网络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

4总则

4.1评估内容

根据本指南确定的4类25项指标,对饮用水水源地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4.2评估程序

(1)印发评估方案;

(2)各水源地按照评估方案的要求,建立水量、水质、监控、管理四方面的评估档案;

(3)各水源地按照评估方案的要求开展自评估,完成自评估报告并上报印发评估方案的部门;

(4)印发评估方案的部门联合相关省水利厅水源地主管部门组织成立评估组,通过现场核查及档案核查等方式对各水源地安全保障情况进行定性及定量综合评估,形成初步评估意见,并反馈各水源地;

(5)根据各水源地对初步评估意见的反馈,形成正式评估意见。

具体评估程序见图1:

图1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程序

5评估指标体系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标体系共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详见表1。

表1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估标准

水量评估

年度供水保证率

年度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

应急备用水源地

建立重要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备用水源能够满足特殊情况下一定时间内生活用水需求,并具有完备的接入自来水厂的供水配套设施。

水量调度管理

流域和区域调度中,应有优先满足饮用水供水要求的调度配置方案,确保相应保证率下取水工程正常运行的水量和水位;

制订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合调度方案,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

供水设施运行

供水设施完好,取水和输水工程运行安全;取水口处河势稳定;地下水水源地采补基本平衡,长期开采不产生明显的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

水质评估

取水口水质达标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能够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规定的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进行监测,每月至少监测2次,并且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Ⅲ类标准;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能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水质监测指标进行监测,每月至少监测1次,并且供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Ⅲ类标准。

封闭管理及界标设立

一级保护区内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封闭管理;保护区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取水口和取水设施周边设有明显的具有保护性功能的隔离防护设施。

入河排污口设置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

一级保护区综合治理

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没有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没有从事网箱养殖、没有畜禽饲养场、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二级保护区综合治理

二级保护区内,无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从事网箱养殖、畜禽饲养场、旅游等活动的应按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准保护区综合治理

准保护区内,没有对水体产生严重污染的建设项目,没有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堆放场所和处置场所。

含磷洗涤剂、农药和化肥等使用

保护区内采取禁止或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农药、化肥以及限制种植养殖等措施;

交通设施管理

保护区范围内有公路、铁路通过的,交通设施应建设和完善桥面雨水收集处置设施与事故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在进入保护区之前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植被覆盖率

一级保护区内适宜绿化的陆域,植被覆盖率应达到80%以上,二级保护区内适宜绿化的陆域植被覆盖率应逐步提高。

监控评估

视频监控

实现对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全方位监控。

管理部门建立自动在线监控设施,对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及重要供水工程设施实现24小时自动视频监控。

巡查制度

建立巡查制度,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实行逐日巡查,二级保护区实行不定期巡查,做好巡查记录。

特定指标监测

地表水水源地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规定的特定项目,每年至少进行1次定期排查性监测;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还应按照《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规定的项目开展营养状况监测;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能按照《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有关规定,对水位和采补量进行定期监测。

水质水量在线监

取水口附近水域具有水质水量在线监测

信息监控系统

具备水量、水质、水位、流速等水文水资源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和分析处理能力,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

应急监测能力

加强针对突发污染事件及藻华等水质异常现象的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具备预警和突发事件发生时,加密监测和增加监测项目的应急监测能力。

管理评估

保护区划分

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部门联动机制

建立水源地安全保障部门联动机制,实行资源共享和重大事项会商制度。

法规体系

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法规、规章或办法,并经批准实施;

应急预案及演练

制定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洪水和干旱等特殊条件下供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建立健全有效的预警机制;

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员、物资储备机制和技术保障体系;

管理队伍

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落实工作经费;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

资金保障

建立稳定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资金投入机制

 

6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

根据饮用水水源地类型,本指南将水源地分为湖库型、河道型和地下水型三种类型,表2-表5中未做标注的表明适用于此三类水源地,标注过的按标注类型进行评估。

6.1水量保障

水量保障评估共4项二级指标,满分30分,水量保障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详见表2。

表2水量保障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分值

评估方法

档案材料或说明

水量评估

年度供水保证率

14

年度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的,得14分

[湖库型水源地、河道型水源地]对于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的,提供年度来水量(包括调水水量)及设计枯水年来水量数据;对于供水保证率低于95%的,应说明原因和拟采取的措施等。

[地下水型水源地]对于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的,提供年度供水量及可开采量数据;对于供水保证率低于95%的,应说明原因和拟采取的措施等。

年度供水保证率不能达到95%的,得0分

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

8

供水城市建立应急备用水源地,并能满足一定时间内生活用水需求,并且具有完善的接入自来水厂的供水配套设施的,得8分

已建立备用水源地的,提供备用水源地建设相关批复文件、设计规模、运行情况以及配套供水设施的相关设计文件、现场照片等材料;如供水储备或配套供水设施不完善的,应说明原因及主要影响,同时说明相关补救措施;对于尚未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地的,应说明原因。

已建立应急备用水源地,但供水储备和供水配套设施有一项不完善的,得6分

已建立应急备用水源地,但供水储备和供水配套设施均不完善的,得3分

没有建立应急备用水源地的,得0分

水量调度管理

4

流域和区域供水调度中有优先满足饮用水供水要求,能确保相应保证率下取水工程正常运行所需水量和水位要求的,并且制订了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合调度方案,并经批准实施的,得4分

流域和区域供水调度中有优先满足饮用水供水要求的,建立水量、水位双控制指标的,提供该调度配置方案;没有相关调度配置方案的,说明对实际供水是否产生不利影响等。

已经编制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合调度方案,并经批准实施的,提供该方案,说明供水安全储备情况;没有制订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合调度方案的,应说明原因。

流域和区域供水调度中有优先满足饮用水供水要求,但没有制订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合调度方案的,得2分

有特殊情况下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合调度方案,但流域区域供水调度中没有优先满足饮用水供水要求的,得1分

两者均没有的,得0分

供水设施运行

4

供水设施完好,取水和输水工程运行安全的,得4分

[湖库型水源地、河道型水源地]供水设施完好,取水和输水工程运行安全的,应说明主要供水设施的名称、地点、规模、建设及改扩建时间等信息,提供供水设施相关照片、检修记录等材料;取水设施、输水设施偶尔出现事故影响供水,经过抢修后能够安全运行的,应简要说明事故经过、影响、补救措施等;对于安全隐患较严重的,说明理由。

[地下水型水源地]供水设施完好,应说明主要供水设施的名称、地点、规模、建设及改扩建时间等信息;取水设施、输水设施偶尔出现事故影响供水,经过抢修后能够安全运行的,应简要说明事故经过、影响、补救措施等。

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提供5年系列的水位和取水量数据、图表等相关证明材料;轻度超采,提供超采率;地下水严重超采的,说明原因。

取水设施、输水设施偶尔出现事故影响供水,经过抢修后能够安全运行的,得2分

取水设施、输水设施经常出现生产事故,影响供水的,得0分

6.2水质保障

水质保障评估共9项二级指标,满分40分,水质保障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详见表3。

表3水质保障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分值

评估方法

档案材料或说明

水质评估

取水口水质达标率

20

[湖库型水源地、河道型水源地]取水口水质全年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次数不小于80%的,监测频次达到每月至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