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1121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禽病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禽病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禽病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禽病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禽病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禽病基础知识.docx

《禽病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禽病基础知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禽病基础知识.docx

禽病基础知识

禽的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禽疫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主要是通过接种疫苗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从而达到预防禽病的目的。

一、疫苗

习惯上把细菌、病毒、原原体(霉形体)等制成的预防特定疫病的生物制品通称为疫苗。

疫苗的种类很多,按苗(毒)株的活性可分为活苗(弱毒苗)和灭活苗(灭能苗)两大类;按剂型又可分为冻干苗、湿苗、佐剂苗等;按疫苗所含菌(毒)株的株数分为单价苗、多价苗、联苗等。

另外还有现代生物工程的产品,如亚单位苗、基因工程苗、合成肽苗等。

良好的疫苗应具备以下条件:

安全性好,没有明显的副反应;由种蛋生产疫苗时,所采用的蛋必须是SPF蛋;免疫源性好,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保护率高),免疫保护期长;使用方法简便,易于大面积防疫;价格低廉,易于保存,来源充足。

二、免疫程序的制订

根据禽群的实际情况选用疫苗,并按疫苗的特性合理安排预防接种的时间、方法和次数,这就是所谓“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必须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禽群抗体消长规律和本场的发病情况、防疫条件、禽群生产性能、生产规模和集约化程序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而制订,不能凭主观臆想或从别的地方生搬硬套而来。

另外,所制订的程序还应根据实际应用效果、疫情变化、禽群动态不断总结、修正。

1.首次免疫接种时间:

母体通过卵黄将抗体传递给子代。

雏禽在孵化过程中吸收卵黄,出壳后几天内将其吸收殆尽从而获得母源免疫力,这种被动免疫在雏禽自身免疫系统成熟以前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

保护力的高低和可抵抗的疫病种类取决于母体的免疫情况。

母源抗体在许多方面都和主动免疫产生的抗体相同,可包围并中和入侵的微生物包括人工接种的疫苗微生物。

如果疫苗被母源抗体中和,就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而造成疫苗接种无效。

母源抗体在雏鸡体内一般保持12~28天,若过早地接种疫苗,只能得到部分保护力。

来源不同、批次不同的雏禽母源抗体的水平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对其母源抗体水平进行测定。

一般认为当禽群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到攻毒保护临界水准以下方可进行首次免疫接种。

当鸡群新城疫母源抗体(HI)降到3log2时即可进行首免,大多数雏鸡母源抗体在14~21日龄已降至此水平,故在无感染威胁地区,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鸡群新城疫初免宜在14~21日龄(注:

nlog2代表HI抗体滴度)。

2.加强免疫时间确定加免疫的时间同样不能硬性统一规定,必须根据上次免疫的效果和免疫保护期来确定。

当禽群抗体水平下降到攻毒保护临界水准时,就必须进行加强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的疾病)。

一般把新城疫血清抗体的保护临界水准定为4log2(HI)(雏鸡和生长中鸡)和6log2(进入产蛋期的鸡)。

仅用群体中抗体的均值判定群体易感性是不合理的,还应分析群体滴度分布的离散性。

对于疫区或受威胁地区的免疫鸡群,即使低于临界水准个体仅占3%,也应采取紧急措施,将其低抗体提高到完全标准;对于非疫区或安全场,鸡群HI抗体均值在临界标准以上,而有20%以下的个体低于临界标准也是可以被允许的。

有些农村养禽户以为频繁地进行免疫就很保险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如在短期内多次重复接种新城疫I系苗,疫苗病毒在场内不同鸡群内传播,鸡群不断受感染,引起免疫抑制,反而使免疫力下降或造成免疫失败。

3.受疫病严重威胁鸡群的免疫雏鸡母源抗体局限于血液中,不能抵抗新城疫病毒主要经呼吸道的感染。

而且种鸡群不同个体的抗体水平也不总是均匀一致的,即使均匀一致,其所产种蛋孵出的雏鸡母源抗体水平也有很大差别。

另外,等母源抗体下降后进首免,而疫苗接种后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坚强免疫力,这样就出现一个免疫空档。

因此,受新城疫严重威胁的鸡群,首免日龄应适当提前。

4.疫苗类型和接种途径或方法有时引起特定传染的毒株会有所不同,预防时所需的株苗毒株也可能不同,必须根据当地流行的毒株选择抗原结构最适合的疫苗;不同疫苗的免疫源性和毒力会有所不同,原则上应选用免疫源性好、毒力弱的疫苗;免疫接种的途径不同,免疫效果也不相同,应选择产生免疫效果好,操作简便易于大规模免疫的方法。

局部细胞免疫机制的研究为早期免疫开辟了成功的途径。

应用活毒苗免疫初生雏,使免疫反应有受母源抗体干扰而迅速产生局部分泌抗体,抵抗主要经呼吸道粘膜的病毒感染。

这种局部免疫其方法必须是滴鼻、滴眼或粗雾滴喷雾,采用的疫苗必须免疫原性好;对初生雏呼吸道粘膜无明显刺激性。

用传支弱毒苗滴眼时,疫苗进入眼周围,眼旁的副泪腺中可产生抗体的细胞,所产生的抗体进入呼吸道并分布在呼吸道内壁,从而达到预防效果。

用新城疫克隆-30和N-79克隆疫苗1日龄滴鼻、滴眼免疫雏鸡,用ND强毒攻击,有报道免疫保护率前者41日龄时为100%,后者30日龄时87.5%,另外,还应考虑到疫苗的其他特性。

新城疫灭活苗尽管产生免疫力较慢,但受母源抗体干扰较少,免疫保护期长而受到青睐,常与克隆化弱毒苗同时应用于雏鸡的早期免疫,或者经弱毒苗“敏化”后再使用灭活苗以获得较长的免疫保护期,也常用于种鸡群,使其抗体水平高而一致。

5.不同生产性能禽群的免疫主要根据家禽的饲养周期制订免疫程序以获得全程保护。

商品肉鸡的饲养期短,一般在7~8周龄即可上市,其新城疫疫苗接种只进行两次,而一些地方品种作为肉用生产,一般饲养周期在3个月以上,因此还必须在60~70日龄进行第三次免疫。

另外,尽管有些疾病并不感染成年种禽或感染的危害不大,但为了保持雏禽有一定程度的母源免疫力,种鸡在产蛋期开始前需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6.应考虑的其他因素制订免疫程序时还应考虑到雏禽免疫系统是否成熟,禽群的健康状况和饲养管理状况。

在进行多种疾病免疫时应注意相互之间的干扰,如有干扰应错开进行。

三、免疫接种方法

免疫接种方法很多,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疫苗的品种和禽群的规模、饲养管理状况以及防疫条件来选用。

1.饮水免疫适用于大群免疫,节省劳力,简便易行,禽群的应激料轻,免疫效果较差,免疫水不参差不齐。

所用的饮水必须清洁无污染,无消毒药物,不使用金属容器,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可在饮水中添加0.2%脱脂奶粉。

饮水免疫前应停水,夏季3~4小时,冬季5~6小时,饮水量要根据鸡群平时的饮水量来推算,要求在半小时内饮完。

饮水器必须充足以保证只只饮到。

2.滴眼用洁净的滴管将稀释的疫苗液滴入眼内,待禽眨眼将疫苗液吸入后方可放开。

特别适用于早期免疫,免疫水平均匀一致。

3.滴鼻将稀释的苗滴入鼻内,免疫效果与滴眼相似。

4.肌内注射将稀释后的疫苗注入胸肌或腿肌。

产生免疫反应快,保护率高,但耗时耗力,禽群应激反应较重。

5.皮下注射将稀释疫苗注入皮下疏松组织(常为颈部背部皮下)。

6.翅蹼刺种用特制的针尖或笔尖蘸取稀释的疫苗,在翅内侧无血管部位或足蹼皮肤上刺种。

7.气雾免疫疫苗稀释后用气雾喷松使其产生雾滴,被免疫禽通过呼吸道雾滴吸入而产生免疫。

舍内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最好在夜间鸡群密集时进行。

大群鸡新城疫免疫接种用此法。

有背负式-K15(Intervet)气雾仪,由英特威公司制造。

8.胚胎接种将疫苗注入禽胚(一般鸡为18日胚龄)。

这是一项新的接种方法,据称用此方法对18日龄的鸡胚接种HVT疫苗,免疫效果优于1日龄雏鸡接种。

此外还有羽囊接种、插肛接种等。

四、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1.疫苗运输和保存

疫苗忌热,特别是弱毒苗必须低温冷藏,运输时必有冷藏设备。

疫苗有一定的保存期,一般冻干苗-15℃以下约1年,0~4℃为半年;湿苗-15℃以下保存期1年,0~4℃为60天;油乳剂灭活苗,-4℃为1年,10~25℃为半年。

详见厂方使用说明。

2.疫苗稀释需稀释使用的疫苗,要根据规定的羽分,稀释液进行稀释。

无论是生理盐水、缓冲盐水、蒸馏水或铝胶盐水或专用稀释液都应要求瓶内无异物、杂质,并在冷暗处存放。

稀释时应反复冲洗以防疫苗损失。

经稀释的疫苗应尽快用完。

3.器械消毒注射器、针尖、滴管、稀释用的瓶子要事先清洗,煮沸消毒,切不可用药物消毒。

针尖至少要做到注射一笼更换一个。

剩余的疫苗液、空疫苗瓶应作深埋或消毒处理。

4.禽群的健康状况正在发病或不健康的禽暂不接种疫苗,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也不应接种疫苗。

5.饲养管理接种疫苗后应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改善营养条件促进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同时应谨防在未产生坚强免疫力之前疫病侵入造成流行。

6.注意用药用活疫苗免疫前后7~10天内应避免使用抗病毒或抗菌药品,以免对疫苗毒株产生抑杀作用,影响免疫效果。

五、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在正常情况下,免疫接种后1~2天内,禽群中有部分可能出现精神不振,采食下降,产蛋下降,但很快恢复正常,这属于免疫接种的正常反应;如果禽群在这段时间内,普遍出现严重的全身反应,甚至大批死亡,这称为严重反应;禽群在免疫接种后所期望(规定的)的免疫期内,完全不能抵御这种疫病的自然流行,或者比预期的保护率低得多,这就是免疫无效。

免疫失败就是指严重反应和免疫无效两种情况,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免疫的几大因素陈祥(扬州大学牧医学院,2002)的研究报道,影响免疫的几大因素简介如下:

(1)营养物质①氨基酸可合成新的蛋白质或使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增加,精氨酸对鸡淋巴器官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②饲喂低量亚油酸的蛋鸡可产生更快、更强、更持久的免疫反应。

③维生素A、E不足可引起免疫反应抑制。

④必需微量元素(Fe、Zn、Cu、Mg、Se)缺乏,免疫器官发生萎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减低。

⑤鸡经口感染NDV后,禁水禁饲24小时内(不能超过),可产生快速、高效的免疫反应。

⑥低能量饲料对鸡的抗体水平无明显影响。

(2)药物因素①大剂量链霉素有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新霉素气雾剂对家禽的ILT接种免疫有明显抑制作用,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性。

禽料中长期加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会削弱其免疫抗体。

②雏禽用土霉素气雾剂,同时免疫ND活疫苗,发现禽体内抗体形成受到抑制;巴氏杆菌乳剂苗接种时,同时使用四环素类药。

会使免疫原性明显下降;T细胞是土霉素的靶细胞,故养禽应避免长期土霉素。

③糖皮质激素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地塞米松可激发禽法氏囊淋巴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减少淋巴细胞产生,故禁止滥用或大量使用。

(3)毒素问题①黄霉素毒素不仅引起禽类血清蛋白显著下降(IgG、IgA更明显),且使胸腺、法氏囊、脾脏萎缩,抑制机体免疫力,增加禽对ND、沙门菌、球虫的敏感性,并促进死亡率升高,抑制禽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迟发性过敏皮肤反应。

黄曲霉素可通过某种途径传递,造成下一代雏禽的免疫抑制。

②单纯孢霉烯族毒素可引起雏鸡生长停滞,胸腺萎缩;赭曲霉毒素可引起禽的胸腺、法氏囊退化,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减少。

③微量元素(汞、砷、铅、镉)可促使机体对细菌和病毒的易感生增加,抑制抗体形成。

镉能直接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且能抑制抗原对B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减少特异性抗产生。

2.传染病与免疫抑制

以下几种传染病可引起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败。

(1)马立克病,免疫应答的削弱是MDV感染引起淋巴细胞溶细胞感染的直接结果,或抑制细胞群活性的间接结果。

MD可抑制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

(2)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感染损害家禽体液和局部免疫系统,抑制对疫苗的反应,且使其他传染病和球虫更易感发病。

(3)白血病的免疫抑制是淋巴器官的萎缩或再生障碍,抗体应答水平下降。

(4)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可出现明显的免疫抑制,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常常降低,且易感其他传染病和球虫病。

(5)传染性贫血因子的病毒(CIAV)可使胸腺、法氏囊、脾、盲肠扁桃体和其他组织内淋巴样细胞严重丢失,使之对细菌和真菌的易感性增加,抑制疫苗的免疫力。

(6)新城疫的本身就是一个免疫因素,强毒可直接破坏淋巴细胞。

3.禽群免疫失败的直接原因

专家们的实践和研究表明,免疫失败的直接原因可概括为如下几点。

(1)疫苗质量①疫苗的毒力过强,如弱毒苗的毒力增强或污染强毒;灭活苗灭活不彻底;菌苗在制备过程中已产生大量内毒素。

这些均可造成严重反应,甚至大量死亡。

某些生产疫苗的种毒盲目传代,导致疫苗免疫原性变差,疫苗生条件差,工艺流程不合理,操作失误和检验把关不严等而引起质量差、疫苗滴度达不到规定要求,这些可造成免疫失效。

由于疫苗质量问题造成的免疫失败,往往是多个禽群,多个禽场发生,有时则可能是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号。

②制备所用种蛋应为SPF蛋,但所用蛋已为病原体所污染。

③血清型多的传染病,未选用本地区流行菌株相对应的血清型制苗,结果免疫接种无效。

④疫苗运输、保存和使用未按要求进行,疫苗运输要体持低温,冰箱故障,油乳剂苗置于0℃以下,液体疫苗反复冻融,超出保存期等均可影响实际使用时的质量,变成无效苗,或注射时少免、漏免均造成免疫无效。

冻干苗必须低温保存,一般在-15℃以下,可保存1~2年,在25~30℃保存期不超过10日。

油乳灭活苗可在常温下保存,以4~8℃保存效果最好,有效期暂定1年。

严禁冻结疫苗,一般在1年内用完。

(2)免疫程序:

首免日龄过早,母源抗体水平过高干扰疫苗的作用,如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时,则很容易出现免疫无效;两次免疫之间的间隔太长,产蛋高峰期的禽接种疫苗,几种疫苗同时使用而出现干扰,或者免疫剂量不足;特别应强调的是,某些传染病的病原常发生抗原变异,变异株与所采用疫苗的毒株抗原结构不一致,如果不更换与它相一致的疫苗毒株进行免疫,就很容易造成免疫失败。

如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出现了病毒变异株。

此外某些传染病存在超强毒变异株,如马立克病虽经免疫仍可发病。

或免疫次数太少,或接种密度过于频繁,会导致疫苗相互干扰,或用活苗时给禽使用抗生素药物,会影响免疫力。

接种疫苗前必须掌握本地区或本单位及其周围地区疫情和流行疫病的发生情况,制订符合本单位的免疫程序,选择与本场相关的疫苗(菌株与血清型相同),提前使用疫苗,保证绝大多数禽获得保护。

各禽场普遍重视免疫接种,雏禽出壳后或多或少具有母源抗体,如新城疫母源抗体对2周龄内雏禽,除有抗ND感染起被动免疫作用外,在一定条件下也有不同程度的干扰弱毒疫苗接种,或抑制主动免疫抗体产生的作用。

(3)接种操作因素:

饮水免疫时其供水系统含有大量金属离子或含有消药物;饮水器不足,用水量过多或过少,免疫饮水的时间过长,故应有足够空间和饮水器,确保2/3的鸡只能同时饮水,在饮水免疫前停止饮水2~4小时,若气温过高可不停水;器皿宜用瓷器或塑料制品,应洁净,无洗涤剂和消毒剂残留,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要保证疫苗饮水在1~2小时内饮完,可紧接着再重复饮水1次,达到禽群的均匀免疫;饮水免疫的疫苗应是高价是的,只有疫苗与口、鼻腔、扁桃体、咽喉周围和上呼吸道等处粘膜充分接触,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使用的剂量应为滴鼻量的倍量,否则免疫会失败;稀释疫苗的参考饮水量为,1~2周龄雏鸡每羽份疫苗用水约2~10毫升,3~4周龄约11~32毫升,5~8周龄约33~39毫升,8周龄以上约40毫升;气雾免疫适用于对呼吸道有新嗜性的疫苗,如新城疫弱毒苗、支支弱毒苗,气雾免疫要关闭通风系统30分钟,喷雾20~30分钟后,方可通风,应使用专用的气雾喷雾松,雏鸡用雾滴直径为100微米,成鸡为10~20微米,接种时若不搅拌药液,则鸡无法获得一定免疫量,每1000只平养鸡的用量为400毫升,多层笼养鸡为200毫升,应在鸡只上方1~1.5米处喷雾,不按上法操作则免疫失败无疑;器械消毒不严,注射时不更换针头,注射方法不当,部位不准确,剂量不准,针尖过长,药液注入胸、腹腔内或内脏器官或伤及神经等均应注意改进。

(4)禽的健康状况不良:

雏鸡患传染性贫血、传染性法氏囊病、黄曲霉毒素中毒或者过度使用某些药物等,以及先天性发育不良,营养不良,其免疫系统的发育受到抑制或者免疫功能被抑制,给免疫接种往往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被免疫禽已感染支原体(霉形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寄生虫,受到免疫接种的应激往往会加重这些疾病的病情,也会造成免疫无效;被接种禽已处于潜伏期,往往在接种后短期内禽群出现大批死亡;疫苗接种后尚未产生坚强的免疫保护力之前感染强毒,如马立克病接种疫苗后仍然发病的原因之一,就是早期感染。

种禽多病品质不良,有的种禽垂直传播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沙门菌病、鸡毒支原体、白血病、传染性贫血病、减蛋综合征等,均会使下一代感染种禽的同一种病,如此世代不断传递病原体,则给扑灭传染病留下很大难题,种禽沙门菌感染在有些场感染率为30%左右,而鸡毒支原体为70~90%,这些疾病对养禽业的危害是极大的,应引起高度重视。

有的禽已被某个强毒株感染并正在繁衍中,再接种任何一种疫苗,其免疫效果不仅很不良,甚至促使暴发疾病。

同一总禽场,同样免疫程序,引起不同分禽场出现不同的防疫效果,其奥妙之因在于某个方面。

(5)饲料质量:

营养不全,或多或少或缺乏,变质发霉,盐水过多等均会影响免疫效果。

(6)环境污染:

病死禽乱放乱抛,粪水横流,消毒不严,污染严重,则免疫接种效果大减,传染病不断发生。

(7)管理不善:

舍温忽高忽低,通风不良,密度过大,有害气体浓度高,应激反应频繁等使机体免疫应答能力降低。

 

禽的合理用药

一、禽类用药的注意事项

由于禽类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故对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动、排泄以及敏感性均有一定差异。

所以,使用药物必须予以注意。

1.禽的生理、生化特点禽类多具有飞翔能力,与之相应,其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被毛、排泄等系统的生理机能具有独特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如下。

(1)禽舌粘膜的味觉乳头较少,食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所以在消化不良时,不宜使用苦味健胃药。

(2)禽(除猛禽及猫头鹰外)无逆呕动作,因而当采食有毒物质时,不能用催吐的药物如硫酸铜、去水吗啡等排除毒物,而应进行嗉囊切开手术,及时排除未被吸收的毒物。

(3)禽的呼吸系统中,具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气囊,它增加了肺通气量,加大了肺的气体交换。

同时禽的肺不像哺乳动物那样扩张和收缩,而是气体经过禽肺运行,并循肺内管道进出气囊,这种结构特点增大了药物的扩散面积,从而提高了药物有吸收量,所以喷雾法是适用于禽的有效给药方法。

(4)由于禽的种属差异,其生理生化特点的不同,各种药物在禽体内的代谢中,其动力学参数和变化也不同。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证明有些药物在人体内为长效或中效,而在禽体为短效或中效,如周效磺胺在人体中的半衰期为150小时,而在禽体中半衰期只有39.78小时,没有周效特点。

而SD在人体内半衰期为17小时,鸡体内只有4.2小时,在鸭体内只有5.8小时。

(5)禽尿液的pH与家畜亦有区别,大多数情况尿液呈酸性。

如雄禽pH值为6.4,雌禽当钙在沉积到蛋壳上时pH为5.5,蛋产下后没有钙党沉积时pH为7.6.

(6)生化特点为禽缺乏某些羟化酶,因而不能氧化巴比妥类药物,如给禽应用巴比妥类药物就会产生持久的抑制作用。

2.禽对药物的敏感性

(1)禽对有机磷酸脂类非常敏感,如服敌百虫(小鸭)LD50为75~110毫克/千克。

所有禽都不能用敌百虫作驱虫药物。

(2)禽对抗生素或其他药物(抗球虫药)长期应用会产生耐药性,故应定期更换用药。

(3)禽对氯化钠较为敏感,日粮中超过0.5%易引起不良反应。

(4)磺胺类药物对禽尤其是对雏鸡有较大毒性,如以0.5%浓度混饲雏鸡8天,可能会引起脾脏出血、梗死,对肾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5)链霉素的剂量如超过80毫克/千克体重,鸡用药后会产生呼吸衰竭及肢体瘫痪而死亡。

(6)喹乙醇一次用量每千克体重大于70毫克,鸡会出现中毒症状,用量应慎重。

二、禽用药必须遵循的原则

1.一般原则家禽在养殖过程中,应供给充足的营养,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应激,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防止家禽发病和死亡,力争不用或少用药物。

禽病以预防为主,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进行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所用药品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兽药质量标准》、《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和《进出口兽药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

所用动物药品必须来自具有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并具有企业、行业或国家标准,产品批准文号,或具有《进出口兽药登记许可证》。

所用兽药的标签必须遵守兽药标签和使用说明书的管理规定。

目前国内兽药市场繁荣,品种很多,选购动物用药必须到持有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以防假冒伪劣,在使用时按说明书应用,发现问题及报告有关部门。

2.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性抗生素和抗寄生虫药均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对某种疾病,必须选用敏感性高的药物。

由于抗药性的产生,某些药物对每种病原体的敏感性是会变化的。

许多原先对某种细菌敏感的药物,经一段时间使用后变得无疗效。

因此,在治疗选药时最好做药敏试验或进行小群试验,选择对病原体高度敏感、临诊效果好、无不良反应的药物,并严格遵守规定的作用、用途、用法、使用对象和注意事项等。

3.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要得当一般说来,禽发病时,首次药物的剂量宜稍大,以便对病原菌给予决定性的打击,以后视病情适当减量。

急性传染病和严重感染时,剂量也宜稍大,而肝肾功能不全时剂量酌减。

一般传染病和感染症状连续用药3~5天,直到症状消失后再用1~2天,以便彻底治愈,以防复发。

用药过程中要多加观察,及时调整剂量和修改给药方法,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4.防止产生不良反应和干扰免疫抗生素对禽的毒性一般不大,但若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就可使禽出现不良反应。

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可使肢体瘫痪、呼吸抑制;四环素可致肝脏受损害等,因此要准确掌握用量和时间,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禽的生产周期短,用药手不久就要上市供人食用,产品中残留药物往往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一定要严格遵照各类抗生素的停药期,产品中的兽药残留量应符合《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规定,避免对人类危害。

某些抗生素治疗疾病时能抑制免疫功能,如庆大霉素、金霉素等,所以在使用活菌苗前后数天不能应用抗生素之类的药物。

5.避免产生耐药性由于给药量不足,用法不染或无目的地滥用抗生素,从而使细菌不断产生了耐药性。

耐药性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两种。

获得性耐药性又分为链霉素型与青霉素型。

链霉素型耐药:

即耐药性的发展非常迅速,有时一次培养即可产生,而且往往记永久耐药。

青霉素型耐药:

即经多次用药,细菌逐步阶梯式获得耐药性,这种耐药性一般不稳定,停药后往往恢复耐药性,一般也相当稳定。

另一方面,就细菌而言,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后一般比较稳定,而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等产生的耐药性不稳定。

三、禽类给药法

禽类的给药法分为个体和群体给药两大类。

(一)个体给药的方法

1.口服法经口投服的有水剂、片剂、丸剂、胶囊及粉剂等。

在方法上,片剂、丸剂、胶囊等固体药物投入口腔喂服即可,液体药物须用滴管滴入口腔。

粉剂可以加面粉等佐剂制成团喂服。

口服法捉禽费时,药物吸收慢,药效迟,易受消化道多种酶的影响。

2.肌内注射法针剂需用本法,用于防治疾病。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翼根内侧肌内注射:

成禽注射可将一侧翅向外移动,即显出翼根内侧肌肉。

雏禽注射用左手捉住禽体,将一翅翼夹在食指和中指间,用拇指轻压头部,右手持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肌内。

(2)胸部肌内注射:

在胸部的中部,将针头斜形刺入,深度要适当,将药液注入。

另外还有腿部肌肉注射法。

肌肉注射法安全可靠,吸收快,效果好。

3.静脉注射法对急病重症,有刺激性药物和高渗溶液适用本法。

将禽仰卧保定,拉出一翅,在中部毛少处找静脉,用左手压住静脉根部,使血管显露,将盛有药液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见有血回流,即放开左手,将药液缓慢注入。

静脉注射法的药效迅速。

4.气管注射法在禽的喉下,颈部腹侧偏右,气管的软骨环之间,针头刺入后缓慢注射。

此法适用于禽类肺部疾患。

宜以滴注。

5.嗉囊注射法当禽张喙困难,且急需用药可用采用此法。

左手拿双翅并提举,使头朝前,右手持注射器,在鸡的右侧颈旁,接近翅膀基部1厘米处进针,入针深度约1~1.5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