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docx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
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_图文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①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②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③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D.④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2.某固体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与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蒸发82.2g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6%
B.20%
C.25%
D.40%
3.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
(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质中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钠
B.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
C.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
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
4.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m=2,则n=2或3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48g,则m=4
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
5.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Fe2O3(Fe)——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
B.CO(CO2)——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C.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D.NaCl(Na2CO3)——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6.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
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②测X溶液的pH,pH=13;
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关于固体X组成的判断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不能确定是否有硝酸镁;
②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一定不存在;
③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
④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钠。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7.下列各物质中,不能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
A.X:
CuY:
CuOZ:
CuSO4
B.X:
CO2Y:
O2Z:
CO
C.X:
CaCO3Y:
CaOZ:
Ca(OH)2
D.X:
NaOHY:
NaClZ:
Na2CO3
8.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
9.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
7
C.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D.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
10.将Mg和Ag的混合物放入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预测其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和滤液的组成成分如下,其中不合理的是()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含有2种固体
B.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可能含有3种固体
C.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最多含有2种溶质
D.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则滤液中至少含有1种溶质
11.工业上利用生产钛白的副产品硫酸亚铁制备还原铁粉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时在溶液中生成了FeCO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B.“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H4)2SO4
C.“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3转化为FeOOH和CO2,此时与FeCO3反应的物质有O2和H2O
D.取14.06g还原铁粉(仅含有Fe和少量FexC)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2,另取相同质量的还原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FexC与稀硫酸不反应),得到0.48gH2,则FexC的化学式是Fe2C
12.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
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A.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
B.5.6克氧化钙和氧化锌
C.10克碳酸镁和碳酸氢钠
D.10克镁粉和铜粉
13.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钡、氢氧化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小菁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其成分,下列判断不正确的
A.原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钡、碳酸钠和氯化钙B.滤液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Na+
C.原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钠D.探究过程中的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1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15.某同学进行了煅烧石灰石的实验,过程如下(假设杂质不发生变化,酒精喷灯中的燃料是酒精C2H5OH)。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Ⅰ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B.步骤Ⅱ、Ⅲ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氧化钙
C.白色固体M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D.白色固体M中钙元素的质量等于煅烧前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
16.实验室有一份由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混合而成的粉末15.1g,向其中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所得溶液,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31.6g,则该实验所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A.100gB.150gC.200gD.300g
17.下列溶液中无色,且在pH=1时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SO4NaClKNO3B.NaOHNaClNaNO3
C.Na2SO4KClZnCl2D.K2SO4AgNO3NaCl
18.某气体由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
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2H4B.该气体中一定没有CH4
C.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2H2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
19.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来测定某气体X的组成。
在注射器A中装有0.32g气体X并慢慢通过不含空气并装有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的玻璃管B,使气体X完全反应。
得到以下实验结果:
实验前B管重20.32g,实验后B管重20.00g,B管中出现红色粉末。
C管中收集到的无色液体是水;注射器D中收集到生成氮气0.28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B.气体X是氨气(NH3)
C.该反应中生成的水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
2
D.气体X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
1
20.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个操作过程,其中与事实不相吻合的是:
A.一定量Ba(NO3)2溶液中滴加稀H2SO4
B.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
C.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固体KNO3
D.质量相同的KClO3中加入催化剂(MnO2)与不加入催化剂加热制取O2
21.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
X
Y
Z
A
CO2
Na2CO3
CaCO3
B
NaNO3
Na2CO3
NaCl
C
HCl
BaCl2
NaCl
D
Mg
MgO
MgCl2
A.AB.BC.CD.D
2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其中错误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④②⑤①③B.⑤④②①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①③
23.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2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需要外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H2SO4HClKClB.酚酞NaOHHClNaCl
C.Na2SO4BaCl2NaNO3HClD.AgNO3NaClBaCl2KNO3
25.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H2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溶液
Ca(OH)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C
CO2
CO
点燃气体
D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AB.BC.CD.D
二、实验题
26.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
纯碱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装置(包括氢氧化钠固体)的总质量.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保证纯碱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其操作是 .
(2)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补充D装置 (简要叙述或画出装置示意图).
(交流与表达)
(4)有同学认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原因是 .
(5)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1装置与A装置连接(A装置中原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1装置分两次缓缓鼓入足量空气.
①反应前,断开B、C装置之间的连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②反应后,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③在A装置中的反应发生时,开关R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 .
(数据处理)
(6)称得的纯碱样品质量为10.8g,实验前、后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75.2g和79.6g,纯碱的纯度为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反思与评价)
(7)能否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 .
(8)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能减少测定的误差,原因是①反应生成的CO2尽可能被C装置吸收;② .
27.已知某种治疗胃病药品的主要成份是铝碳酸镁:
(AlaMgb(OH)16CO3·4H2O),假设药品中的其它成份受热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铝碳酸镁片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Mg(OH)2不溶于NaOH溶液也不与NaOH溶液反应。
②A1(OH)3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可溶于水的NaA1O2。
(实验一)取mg该药片,研成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装置如图一。
(1)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12O3、MgO、CO2和H2O,若要测定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装置C和D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
C_____、D_____。
(填序号)
①浓硫酸 ②碱石灰 ③氯化钙 ④纯碱
(2)实验开始前关闭弹簧夹_____(填a或b),打开另一个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空气,装置A中盛放的是碱石灰,它的作用是_____。
(3)一段时间后,打开和关闭相应的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目的是_____。
(实验二)另取mg该药片,加入100g9.8%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滤去不溶物,得到含有MgSO4和A12(SO4)3等溶质的滤液,向滤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稀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溶液中NaOH的质量的关系如图二。
(4)图中当加入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0.80g时仍没有沉淀,此阶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发生的反应是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当加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到X时,生成的沉淀中Al(OH)3的质量是_____g。
(5)试确定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中a:
b=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8.
(1)小丽在学习了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后,提出如下疑问:
为什么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而氯酸钾却不需要?
①你认为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在试管口塞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小刚分别观察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后的试管,发现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后的试管变黑,棉花团上有黑色颗粒物,而用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后的试管无明显变化。
于是得出需不需要塞棉花团与反应物的物理性质有关。
②你认为小刚所说的物理性质是指________,棉花团上的黑色颗粒物最可能是________。
A高锰酸钾B锰酸钾C二氧化锰
小华认为除了反应物的物理性质还可能与其化学性质有关,于是查阅资料,发现高锰酸钾相比氯酸钾更具有可燃性,且容易发生爆炸。
(2)在学习完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制取氧气后,赵老师提问:
双氧水制取氧气相比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有那些优点,于是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③写出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相比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优点_______。
在比较了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条件后,小刚提出疑问,有没有一种既不需要加热,又不需要催化剂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老师告诉同学们潜水员在海底呼吸用的氧气就是用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叫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制取的。
于是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④进行上述实验,加入药品前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
⑤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液体未流下,原因是_______
⑥待充分反应后,取少量反应液加几滴酚酞,发现溶液变红,写出锥形瓶里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3)小明查阅资料还发现,海底潜水员呼出的气体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关于反应最终生成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如下猜测。
⑦猜测一:
氢氧化钠猜测二: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猜测三:
_______
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⑧X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a仪器的名称__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
⑨二氧化碳通入到烧杯中,发现蜡烛先熄灭,随后裹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团燃烧起来,以此得出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⑩a中裹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团未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燃烧具备的条件________,以此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和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29.验证某混合气体含有CO和H2,并除去含有的少量CO2杂质。
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观察到C中黑色氧化铜变_____,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定混合气体含有H2,他改进实验后证明了混合气体中含有H2.请写出乙同学的实验改进方法和现象_____。
从环境保护角度,该实验中最后导出的尾气处理方法是_____。
(3)丙同学对A装置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验证,请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空白处: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待测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Na2CO3
Ⅱ.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后,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
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含NaOH
若将Ⅱ中加入的溶液换成_____(写化学式),也可得出Ⅱ中相同的结论。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3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_______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使用现象
对比结论
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
现象一:
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①______
现象二:
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
现象三:
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②________
现象四:
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③________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某种大理石除主要成分CaCO3外,还有少量的硫化钙。
甲和乙两位同学用这种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分别展开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一:
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a%的下列五种溶液的pH大小情况:
H2SO4(1)复分解反应的有条规律:
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
下列反应均能发生,其中不符合该规律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资料二:
常见干燥剂有①浓硫酸②无水氯化钙③碱石灰④生石灰
(实验探究)同学为了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分析:
(2)制备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装置中,硫酸铜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_。
已知饱和碳酸氢钠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HC1气体,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装置中,C物质可能是下列常见干燥剂中的____(写序号)。
①浓硫酸②无水氯化钙③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④生石灰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随着加入的硝酸钾的质量的增加,溶液的质量,从一个不为0的值逐渐增大到硝酸钾饱和,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含有水,所以开始水的质量不为0,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毕后水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符合题意;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当盐酸少量时,生成的气体由盐酸的量决定,所以开始二者放出气体一直相等,但因为盐酸过量,等质量的镁放出的气体大于铁放出的气体,所以图象比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得溶液蒸发82.2g水后得到的固体是硫酸镁,24g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硫酸根的质量=42g-4.8g-19.2g,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
,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
;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82.2g–(100g-19.6g)=1.8g;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反应生成水中氧元素质量=1.6g。
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故选C。
3.D
解析:
D
【解析】
A、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KCl+AgNO3═AgCl↓+KNO3,
74.5 143.5
14.9g 28.7g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11.7g 28.7g
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由计算可知,14.9g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11.7g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钾质量小于14.9g,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质量小于28.7g,因此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错误;B、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则杂质中不含有硝酸钙,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说明杂质中不含有氯化铜,错误;C、由A知,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氯化钠,错误;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由于硝酸钾是否存在不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能含有硝酸钾,也可能不含有硝酸钾,正确。
故选D。
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由3.2g铜、13g锌和2g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Zn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反应完成时,Cu再与硝酸银反应.碳与硝酸银不反应。
【详解】
A、当m=2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和碳,Cu和Zn全部反应,硝酸银溶液足量,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因此,n=2或3,故A正确;
B、当上述两个反应分别恰好进行完全时,设生成银的质量分别为x,y
x=43.2g
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