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物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0481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4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物理.docx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物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物理.docx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物理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必修)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3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

A.人B.桥C.水D.地面

2.如图是“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示意图.图甲表示在两个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将橡皮条的结点拉长到O点;图乙表示准备用一个拉力F拉橡皮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大小应相等

B.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方向应互相垂直

C.乙实验时,只须使橡皮条的伸长量与甲实验相等

D.乙实验时,仍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

3.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时候,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固定,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斜面倾角逐渐改变至零,如图所示.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

B.如果没有摩擦,物体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

4.如图所示是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对于该图线的认识正确的是(  )

A.0~2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B.2s~4s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

C.0~2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3s时,质点的速度为2m/s

5.如图所示,木块放置在木板上,与木板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在缓慢抬高木板右端的过程中,木块受到木板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  )

A.竖直向上,大小不变B.竖直向上,逐渐增大

C.垂直于木板向上,逐渐变小D.平行于木板向上,逐渐増大

6.关于功是否是矢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力是矢量,所以功也可能是矢量

B.因为功没有方向性,所以功一定是标量

C.因为力和位移都是矢量,所以功一定是矢量

D.因为功有正功和负功,所以功一定是矢量

7.A、B两个质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相等时间内,所通过的弧长之比SA:

SB=4:

3,所转过的圆心角之比θA:

θB=3: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线速度之比vA:

vB=3:

4

B.它们的角速度之比ωA:

ωB=4:

3

C.它们的周期之比TA:

TB=3:

2

D.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A:

aB=2:

1

8.下列表述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小球从教室二楼窗户外自由下落到地面,时间约为1s

B.小明将一个鸡蛋举过头顶,克服重力做功约为10J

C.小华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D.小强正常上楼时的功率约为10kW

9.下列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

B.某个物体的能减少,必然有其他物体的能增加

C.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D.石子从空中落下,最后静止在地面上,说明能量消失了

10.小文同学在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时,将一条形磁铁放在桌面的A位置,让小钢珠在水平桌面上以初速度v0运动,得到小钢珠的运动轨迹.图中a、b、c、d哪一条为其运动轨迹(  )

A.aB.bC.cD.d

11.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地面h高处以

的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重力势能减少

mgh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

mgh

C.物体的动能增加mghD.重力做功﹣mgh

12.关于电场强度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B.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跟负电荷在该点所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C.根据E=

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电量q成反比

D.一个正电荷激发的电场的电场强度处处相同,是一个匀强电场

13.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衣若”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

C.通电导线放人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坡电击的感觉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通过扭秤实验,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安培通过实验,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了电磁感应的规律

D.赫兹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5.下列各图中,已标出电流及电流的磁场方向,(B图表示通电环形导线产生的磁场,“⊗”表示导线中电流I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表示导线中电流I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6.如图所示,在“研究影响通电导体所受磁场力的因素”的实验中,要使导体棒的悬线向右的摆角增大,以下操作中可行的是(  )

A.增大导体棒中的电流B.减少磁铁的数量

C.颠倒磁铁磁极的上下位置D.改变导体棒中的电流方向

17.洛伦兹力使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各图中均标有带正电荷粒子的运动速度v,洛伦兹力F及磁场B的方向,虚线圆表示粒子的轨迹,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

B.

C.

D.

18.关于安培力和洛伦兹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一定受到洛伦兹力作用

B.放置在磁场中的通电导线,一定受到安培力作用

C.因洛伦兹力总垂直于电荷运动方向,故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一定不做功

D.因安培力垂直通电导线,故安培力对通电导线一定不做功

19.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于竖直墙壁,另一端与一木块连接在一起,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外力作用下,木块将弹簧压缩了一段距离后静止于A点,如图所示.现撤去外力,木块向右运动,当它运动到O点时弹簧恰好恢复原长.在此过程中AO(  )

A.木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木块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弹簧减小的弹性势能等于木块增加的动能

请阅读短文,结合图示的情景,完成第20~23题.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11号”飞船载着两名宇航员飞向太空,并于10月19日凌晨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如图是交会对接时的示意图,交会时“天宫二号”在前,“神舟11号”在后.

20.“天宫二号”在发射过程中伴随着轨道修正和姿态调整,下列过程中,地面控制人员能够将“天宫二号”看成质点的是(  )

A.整流罩分离的过程B.太阳帆板展开的过程

C.姿态调整的过程D.环绕地球飞行的过程

21.“神舟11号”发射后首先进入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行,其发射速度为(  )

A.7.9km/sB.11.2km/s

C.16.7km/sD.大于7.9km/s,小于11.2km/s

22.“神舟11号”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在该过程中(  )

A.宇航员看“天宫二号”是向前运动的

B.飞船应该直接发射到“天宫二号”运行的轨道上,然后慢慢加速追上并对接

C.飞船应该从低轨道加速度追上“天宫二号”

D.对接过程中,飞船对“天宫二号”的作用力大于“天宫二号”对飞船的作用力

23.宇航员进入“天宫二号”后处于失重状态,此时宇航员(  )

A.可以用弹簧秤测出体重

B.受到地球的吸引力等于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C.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且等于在地面上时的重力

D.不受地球的吸引力

 

二、填空题(24题4分,25题6分,共10分)

2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小灯泡A1  (填“逐渐”或“立刻”)亮;然后当开关断开时,小灯泡中的电流方向是  (选填“向左”或“向右”).

25.如图1所示为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1)若已知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重物质量为0.2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2所示,打P点时,重物的速度为零,A、B、C为另外3个连续点,根据图中的数据,可知重物由P点运动到B点,重力势能少量△Ep=  J.(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若PB的距离用h表示,打B点时重物的速度为vB,当两者间的关系式满足  时,说明下落过程中重锤的机械能守恒(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3)实验中发现重物增加的动能略小于减少的重力势能,其主要原因是  

A.重物的质量过大

B.重物的体积过小

C.电源的电压偏低

D.重物及纸带在下落时受到阻力.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其中26题6分,27题7分,28题8分,共21分)

26.在海滨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的游乐活动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已知AB长为L=50.0m.若某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60.0kg,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0,斜坡的倾角θ=37°(sin37°=0.6,cos37°=0.8),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人和滑板从斜坡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

(2)到达B点时,人和滑板的总动能是多少?

(3)BC长是多少?

27.体育课上同学们进行了一项抛球入框游戏,球框(框壁厚忽略不计)紧靠竖直墙壁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某同学将球(可视为质点)正对竖直墙壁水平抛出并投入框中.球框高度和球框左侧壁离墙壁的距离均为L,球的抛出点离地面的高度H=3L,离墙壁的水平距离d=5L.球与墙壁碰撞前后瞬间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关于墙壁对称.已知球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求:

(1)为使球落入框中,球抛出时的最小速度;

(2)球刚落到框底时的最小动能;

(3)为使球落入框中,球与墙壁碰撞的最高点离地面的高度.

28.如图甲所示,长为L的轻杆一端连接小球,另一端套在光滑固定转轴O上.小球在最低点获得某一水平初速度,绕轴O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1)利用传感器采集到杆中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图中Fm、t0均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

①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大小v;

②小球的质量m.

(2)在确保图甲装置中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前提下,改变小球通过最高点的速度大小,小球在最高点受到轻杆弹力的方向有几种可能情况?

并分别说明其发生条件.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必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3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

A.人B.桥C.水D.地面

【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

“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意思就是说桥在运动,研究对象应该是桥.

以水的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

C

 

2.如图是“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示意图.图甲表示在两个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将橡皮条的结点拉长到O点;图乙表示准备用一个拉力F拉橡皮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大小应相等

B.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方向应互相垂直

C.乙实验时,只须使橡皮条的伸长量与甲实验相等

D.乙实验时,仍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根据力的大小和方向做平行四边形,由此可知需要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同时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方法,要求两次拉橡皮筋时橡皮筋的伸长量大小和方向相同.

【解答】解:

A、图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大小适当,将橡皮筋拉倒O点,并非要求它们的大小一定相等,故A错误;

B、实验时两个分力的夹角大小适当即可,并非要求一定垂直,故B错误;

C、图乙实验时,要求橡皮条的伸长量和形变方向与甲实验相等,即将橡皮筋拉到同一点,故C错误;

D、为了保证两次拉橡皮筋效果相同,图2实验时,仍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故D正确.

故选:

D.

 

3.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时候,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固定,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斜面倾角逐渐改变至零,如图所示.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

B.如果没有摩擦,物体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

【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了伽利略斜面实验的物理意义,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

【解答】解: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

运动不需力来维持,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

C

 

4.如图所示是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对于该图线的认识正确的是(  )

A.0~2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B.2s~4s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

C.0~2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3s时,质点的速度为2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解答】解:

AC、由图象可知0﹣2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C正确;

B、由图象可知2﹣4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D、3s时,质点的速度为4m/s,故D错误;

故选:

C.

 

5.如图所示,木块放置在木板上,与木板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在缓慢抬高木板右端的过程中,木块受到木板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  )

A.竖直向上,大小不变B.竖直向上,逐渐增大

C.垂直于木板向上,逐渐变小D.平行于木板向上,逐渐増大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对滑块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确定木块受到木板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

【解答】解:

滑块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三力的合力为零;

根据平衡条件,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竖直向上,大小不变,等于mg;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6.关于功是否是矢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力是矢量,所以功也可能是矢量

B.因为功没有方向性,所以功一定是标量

C.因为力和位移都是矢量,所以功一定是矢量

D.因为功有正功和负功,所以功一定是矢量

【考点】功的计算;矢量和标量.

【分析】力和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表示力对物体做的功的大小,功是标量.

【解答】解:

功无方向,是标量,但是有正负,力做负功表示物体克服该力做功.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

B

 

7.A、B两个质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相等时间内,所通过的弧长之比SA:

SB=4:

3,所转过的圆心角之比θA:

θB=3: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线速度之比vA:

vB=3:

4

B.它们的角速度之比ωA:

ωB=4:

3

C.它们的周期之比TA:

TB=3:

2

D.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A:

aB=2:

1

【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

【分析】根据公式v=

求解线速度之比,根据公式ω=

求解角速度之比,根据公式T=

求周期之比,根据an=ωv,即可求解加速度之比.

【解答】解:

A、两质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在相等时间内它们通过的弧长之比为SA:

SB=4:

3,根据公式公式v=

,线速度之比为vA:

vB=4:

3,故A错误;

B、通过的圆心角之比θA:

θB=3:

2,根据公式ω=

,角速度之比为3:

2,故B错误;

C、由根据公式T=

,周期之比为TA:

TB=2:

3;故C错误;

D、根据an=ωv,可知aA:

aB=2:

1,故D正确;

故选:

D

 

8.下列表述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小球从教室二楼窗户外自由下落到地面,时间约为1s

B.小明将一个鸡蛋举过头顶,克服重力做功约为10J

C.小华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D.小强正常上楼时的功率约为10kW

【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功的计算.

【分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下落1s下降的高度,从而判断是否符合实际.根据鸡蛋的大约质量,结合W=mgh求出克服重力做功的大小;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m/s;根据正常上楼的功率等于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求出上楼的功率大小.

【解答】解:

A、小球在1s内下落的高度大约h=

,与二楼窗户的高度接近,故A正确.

B、鸡蛋的质量大约0.05kg,举过头顶,克服重力做功大约W=mgh=0.05×10×0.5=0.25J,故B错误.

C、小华步行的速度不可能达到10m/s,故C错误.

D、小强正常上楼的功率等于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根据P=mgv知,P=500×2=1000W,故D错误.

故选:

A.

 

9.下列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

B.某个物体的能减少,必然有其他物体的能增加

C.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D.石子从空中落下,最后静止在地面上,说明能量消失了

【考点】能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

【分析】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指能量在转化和转移中总量保持不变;但能量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

【解答】解:

A、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知,某种形式的能减少,其它形式的能一定增大.故A正确.

B、某个物体的总能量减少,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知,必然有其它物体的能量增加.故B正确.

C、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永动机,违反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不可能制成的.故C正确.

D、石子在运动和碰撞中机械能转化为了物体及周围物体的内能,能量并没有消失;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

D.

 

10.小文同学在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时,将一条形磁铁放在桌面的A位置,让小钢珠在水平桌面上以初速度v0运动,得到小钢珠的运动轨迹.图中a、b、c、d哪一条为其运动轨迹(  )

A.aB.bC.cD.d

【考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分析】首先知道磁体对钢珠有相互吸引力,然后利用曲线运动的条件判断其运动情况即可.

【解答】解:

磁体对钢珠有相互吸引力,当磁铁放在位置A时,先钢珠运动过程中有受到磁体的吸引,小钢珠逐渐接近磁体,所以其的运动轨迹是c.

故选:

C.

 

11.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地面h高处以

的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重力势能减少

mgh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

mgh

C.物体的动能增加mghD.重力做功﹣mgh

【考点】功能关系;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分析】物体距地面一定高度以

的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则说明物体下落受到一定阻力.那么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由重力做功多少决定的,而动能定理变化由合力做功决定的,那么机械能是否守恒是由只有重力做功决定的.

【解答】解:

A、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做正功为mgh,则重力势能减小也为mgh.故A错误;

B、物体除重力做功,阻力做负功,导致机械能减少.由物体的合力为

,则阻力做功为

,机械能减少为

,故B正确;

C、物体的合力为

,则合力做功为

,所以物体的动能增加为

,故C错误;

D、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做正功为mgh,故D错误;

故选:

B

 

12.关于电场强度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B.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跟负电荷在该点所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C.根据E=

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电量q成反比

D.一个正电荷激发的电场的电场强度处处相同,是一个匀强电场

【考点】电场强度.

【分析】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本身的性质的物理量,与试探电荷无关.场强方向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匀强电场中场强处处相同.据此分析.

【解答】解:

A、根据物理学上的规定可知,电场强度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故A正确.

B、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跟负电荷在该点所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故B错误.

C、E=

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运用比值法定义,E由电场本身决定,与试探电荷无关,故C错误.

D、正电荷激发的电场的电场强度处处不同,不是匀强电场,故D错误.

故选:

A.

 

13.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衣若”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

C.通电导线放人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坡电击的感觉

【考点】静电现象的解释.

【分析】分析各现象的形成原因,然后判断各现象的成因是否与静电现象有关,然后答题.

【解答】解:

A、梳子与头发摩擦会产生静电,吸起纸屑,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附近,金属球将发生静电感应,靠近带电小球的一侧将带上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所以两者相互吸引.这属于静电感应现象,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通电导线放入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属于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不属于静电现象.故C正确.

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也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本题选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故选:

C.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通过扭秤实验,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安培通过实验,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了电磁感应的规律

D.赫兹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考点】物理学史.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解:

A、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A错误;

B、奥斯特通过实验,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B错误;

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了电磁感应的规律,故C正确;

D、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D错误;

故选:

C.

 

15.下列各图中,已标出电流及电流的磁场方向,(B图表示通电环形导线产生的磁场,“⊗”表示导线中电流I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表示导线中电流I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分析】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流周围磁场的方向,直导线大拇指指向为电流方向,而环导线四指指向即为电流方向,从而进行判断正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