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0448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1.1903年,出版了一本教育心理学。

这本书奠定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这本书的作者是(桑代克)。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点中阶段论(属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成就的最大特征)。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矛盾: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4.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接受学习:

(弄清概念的含义)。

5.桑代克的理论被称为(尝试错误说)。

6.个体学习对某一特定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映后,其它与条件刺激构成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其条件反应,这句话指的是(刺激泛化)。

7.在孩子表现良好行为后,免除他做家务劳动,可使其良好行为概率增强,这种属于(负强化)。

8.奶奶对偏食的小明说:

“你吃完了吃鸡腿”。

奶奶的教育使用了(普雷马特原理)。

9.一个孩子怕兔子,可先看照片——再远处观望——走到近前——摸兔子——抱兔子,这种消除他害怕兔子的方法属于(系统脱敏法)。

10.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家是(维果斯基)。

11.科尔勃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是通过道德两难法:

(海因斯盗药)。

12.心智技能:

(配平化学方程式)。

13.比规则学习更高级的学习是(问题的解决)。

14.扇贝效应出现在(固定方程间隔)。

15.奥斯贝尔强调学生的学习是:

(接受有意义学习)。

16.桑代克学习的解释应包括某种动机原则所对应的学习规律:

(准备率)。

17.心理学研究指出:

通过听觉能记住百分之15,视觉百分之25,结合百分之85,教学应遵守(丰富性原则)。

18.买彩票的人受到(可变心率强化)影响。

19.某学校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将结果作为教师晋级、降职、聘的依据是(奖惩性评价)。

20.得到别人赞许的行为就是好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个体道德行为属于:

(好孩子定向阶段)。

2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3—6、7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主动感对内疚感)。

22.小李在教师提问时,感到紧张,这属于(学习的结果)。

23.安德森吧知识分为: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4.(共同要素说)强调两种任务中的共同要素在学习迁移中的应用。

25.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经验之间,属于(横向迁移)。

26.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所迁移的不是两个学习情境中的共同成分,而是学习情境中的(共同关系)。

27.谐音联想法属于(精加工策略)。

28.部分强化的连续强化下的行为更有(抗消退能力)。

29.管理良好的课堂意味着有效学习时间更多,能使学习产生更多的学习实际行动,课堂管理目标应是(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

30.后天习得的与文化知识、经验积累有关,一生都在增大的智力:

(晶体智力)。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奠定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基础,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皮亚杰的认识发展观,同化(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

“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如:

学会抓握的婴儿抓玩具。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里,前运算阶段:

儿童的语言与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心理表象是只觉的物的图像,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

出现集体独白、不可逆性、物体守恒和集中化。

“你踩在小草上,他会疼哭”“我一走路,月亮就跟我走。

”特点是:

“①泛灵论。

②自我中心主义。

③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④思维的不可逆性。

⑤缺乏守恒。

4、埃里克森的人心里发展理论阶段

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

儿童开始追求出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想象自己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感到愉悦,如父母做饭时儿童递过一把勺子,感觉自己发挥了重要作用。

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

开始体会到持之以恒的能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开始形成一种成功感。

面临家庭学校同伴的压力,同伴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重要。

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这一阶段大体相当于少年期和青春初期。

此时个体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

“角色统一性迷乱,然后不知道想干什么,但是又不希望别人指使他。

5、卡尔特的

流体智力:

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解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文化学习无关,发展趋势不同)

晶体智力:

指对从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运用的能力,是在实践(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

(后天形成)

6、普雷马克原理:

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如“你吃完这些青菜,就可以吃肉。

7、扇贝效应:

部分强化有分为四类:

固定比率强化:

如计件工资。

可变比率强化:

如买彩票。

固定间隔强化(部分强化):

如每周六检查卫生。

在这一强化程式下会出现扇贝效应。

在一次强化后,个体的反应就会暂停,然后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这一现象称为扇贝效应。

可变间隔强化:

不定期抽查卫生。

8、正强化:

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某种奖励、奖品等),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

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之后,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如免做家务),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9、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如:

教师表扬一个学生助人行为,班上其他人也花时间相互帮助。

看见广告明星穿某衣服迷人,你知觉到明星因受到注意而感觉愉快。

10、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所迁移的不是两个学习情境中的共同成分,而是学习情境中的(共同关系)

11、有意义的学习:

奥苏贝尔提出:

实质是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性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新的符号代表的观念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的联系。

“九八七十二和八九七十二是相等的”

12、安德森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对事实、定义规则等描述)和程序性知识(关于怎么做,怎样进行推理、决策和解决问题。

13、横向、纵向迁移:

加涅把正迁移又分为横向迁移和竖向迁移两种。

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念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也指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在内容和难度上类似的情境中。

而竖向的迁移,是不同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14、共同要素:

伍德沃斯将形同元素改为“共同要素说“指在两种活动中有共同的成分才能发生迁移。

15、心智技能:

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有别于操作活动方式和外部语言,具有内潜性、简缩性、观念性的特点。

16、问题解决:

指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

(加涅;关于三角形定理的推论)

17、精细加工策略:

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答疑等。

“学习医生讨厌律师这句话,我们可以附加一句律师对医生起诉了,来加强记忆。

18、道德两难:

科尔伯格开创道德两难故事法,是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重要研究方法。

他设计了九个两难故事,包含两种尖锐对立的不同价值选择。

“海因茨为救病妻偷药。

19、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科尔伯格讲道德发展氛围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其中习俗水平中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个体按照人们所称的“好孩子”去做,以得到赞许。

“偷是不对的,互助是对的。

20、丰富性原则:

教学物理环境的创设要运用多种刺激方式,尤其要注意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物理设备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利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开发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实现整体教学。

名词解释和简答

1、最近发展区:

在说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指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2、多元智力理论:

1983年,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智力由七种独立成分或模块构成,分别是:

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的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能力。

加德纳强调,这几种都是各自独立的、不同类型的智力,而不是同一种智力的不同成分,每一种智力代表了以大脑为基础的一个能力的模块,这也是加德纳和传统智力理论的一个根本区别。

评价:

加德纳智力理论的创新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智力范畴,提出了多维智力的理念,并相应引发了人们对教育、人才、智力开发、教育评价的思考;另外,既注重神经生理学证据,又不忽视社会文化作用,也使得其理论更具说服力。

因此,其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3、教师期望效应:

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有两类教师期望效应,第一类为自我应验效应。

即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

第二类维持性期望效应,在此老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

4、普雷马克原理:

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

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如“你吃完这些青菜,就可以吃肉。

5代币制: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将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指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如:

金钱,对婴儿它不是强化物,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糖时,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效果。

二级强化物也称为代币,使用二级强化物来塑造行为的方法叫代币制。

6、扇贝效应:

在固定间隔强化(部分强化)中这一强化程式下会出现扇贝效应。

在一次强化后,个体的反应就会暂停,然后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这一现象称为扇贝效应。

7、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1)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

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某种奖励、奖品等),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

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之后,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2)惩罚和消退惩罚:

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类似反映的过程,称作惩罚。

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8、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9、横向、纵向迁移:

加涅把正迁移又分为横向迁移和竖向迁移两种。

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念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也指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在内容和难度上类似的情境中。

纵向迁移,是不同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10、迁移的理论

①形式训练说——官能心理学(人类大脑的许多区域代表了不同的官能,人的心智是由许多不同的官能组成的。

通过练习可以增强力量,这些能力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发挥效用。

② 相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桑代克提出了相同要素说。

一种学习之所以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是因为两者有相同的元素。

此处的相同元素必须是不折不扣的共同因素,强调任务本身的共同性。

伍德沃斯后来把相同要素说改为共同要素说,在两种活动中有共同的成分才能发生迁移)。

③概括说——贾德(类化说)(反对相同要素说,认为“两个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迁移的必要条件,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

学习者概括出两种活动的共同原理。

④关系转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规则而自动产生的。

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

人迁移的是顿悟,即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能否了解到手段——目的之间的关系。

⑤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一切有意义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11、影响学习迁移的三个认知变量:

①可利用性:

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

②巩固性:

提高巩固性就能促进学习③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

相似之处,利于同化;不同之处,新知识独立保存。

12心智技能:

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有别于操作活动方式和外部语言,具有内潜性、简缩性、观念性的特点。

13、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即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原型定向指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或原型活动的结构。

原型操作指学习者根据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

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

14、什么是精细加工策略?

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

例如:

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答疑等。

“学习医生讨厌律师这句话,我们可以附加一句律师对医生起诉了,来加强记忆。

”(包括记忆术中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谐音联想法、琴栓单词法(将数字和单词联系起来)、关键词法、视觉想象,灵活处理信息中的有意识记、主动应用和利用背景知识。

15、教学环境的教育功能

(1)教学环境与学生发展①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认知与情绪②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行为③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效率

(2)教学环境与教师发展

1.教学环境能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①学校的物质环境②学校领导的工作方式与作风

2.教学环境能影响教师的教育态度①校风②学生的定型期望

3.教学环境能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①物质环境因素②教学时间安排a教学时间的安排要符合教师的身体条件。

b教学时间的安排要符合教师这个职业的工作规律。

16、课堂管理的目标

①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尽量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使学生投入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所用时间的质量。

②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

③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17、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类型

1.按目的分为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①奖惩性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它将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与对教师的奖惩结合起来,并将其作为对教师进行晋级、嘉奖、降级、解聘等的依据。

②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则是期望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得到提高,评价结果不与奖惩挂钩,而是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发现各自的优缺点提供机会,为制订教师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提供依据。

2.按主体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①外部评价:

是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分的人员,如教研员、评价专家、学校领导、教务人员以及教师同行等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

②内部评价:

由直接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和学生群体所进行的评价。

18丰富性原则:

教学物理环境的创设要运用多种刺激方式,尤其要注意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物理设备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利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开发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实现整体教学。

19、同化:

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同化过程是主体过滤、改造外界刺激的过程,通过同化,加强并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20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划分为两种: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指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如注意力、知识整合力、思维的敏捷性等。

晶体智力则是指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等。

这种智力一生都在增长。

1.学习的基本含义与学习的分类体系

含义:

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分类:

A.加涅的学习分类

(1)按学习简繁水平分:

①信号学习:

(外界出现一个信号,然后做出一个反映时间久了就会对一个固定的反映。

②刺激-反映学习(的学习)

③连锁学习:

(就把前面的刺激反映,本来只有一个刺激,一个反映就串起来串成一连串,然后比较复杂。

④语言联想学习:

(其实也是刺激反映,只不过对你的刺激不是图象,也不是事物而是语言。

⑤辨别学习:

(对多种刺激有很多吸引发生的时候对他做出的不同的反映。

⑥概念学习

⑦规则的学习:

(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概念构成了一个规则。

⑧解决问题的学习

(2)按学习结果分类:

①言语信息的学习

②智慧技能的学习:

(如学习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等。

③认知策略的学习:

(学习方法的学习)

④态度的学习

⑤运动技能的学习

B.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是接受还是发现,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即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奥苏伯尔倡导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而布鲁纳则倡导发现学习

论述: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认知发展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1)认知建构学说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和纠葛,旗帜鲜明地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认知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①图式,图式即认知结构。

②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③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

④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

(2)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

他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

这一阶段的重要思维成果是获得了客体永久性概念(9个月左右)。

客体永久性,是指当某一客体儿童事业中消失的时候,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其特点:

a泛灵论。

b自我中心主义。

c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思维的不可逆性。

e缺乏守恒。

③具体运算阶段(7岁一11岁)特点:

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3)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皮亚杰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要素进行了分析,将之归纳为四个基本因素。

①成熟,指的是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成熟。

成熟的作用是给儿童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必要条件。

②经验,分为两种:

一种是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

③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指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主要是指他人与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和教育的影响作用。

其中,儿童自身的主动性是其获得社会经验的重要前提。

④平衡化,这种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影响认知发展各因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①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巴甫洛夫通过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发射,后人称之为“经典型条件作用”。

②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包括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①桑代克根据“饿猫逃出迷笼实验”,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渐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因此把他自己的观点成为试误说。

②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

a准备律。

这一规律对应的是动机原则。

b练习律。

c效果律。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①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是一种操作,其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他们的呈现或者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