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生物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0076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生物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三生物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三生物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三生物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三生物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生物专题复习.docx

《初三生物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生物专题复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生物专题复习.docx

初三生物专题复习

专题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七年级下册P59—75)

考点聚焦:

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三种血管的特点,毛细血管与物质交换这一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心脏的结构、功能及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4.血液循环的途径。

5.血型与输血原则。

6.会看血常规化验单。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人心脏的心室壁比心房壁厚,这一结构特点与心室的哪一生理功能相适应()

A.接受全身的血B.接受肺部的血液C.把血液压到心房D.把血液压到全身

2.我市的一位援藏教师由绵阳抵达拉萨工作两年后,最可能会出现以下哪种生理反应()

A.白细胞增多B.心率变慢C.红细胞增多D.血小板增多

3.用力握紧你的手腕儿,手背上就会突起些“青筋”,在这些青筋里流动着()

A.动脉血B.静脉血C.混合血D.无法确定

4.煤气中毒时,大量的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什么物质结合而导致人体缺氧()

A.白细胞B.血红蛋白C.血小板D.血浆

5.人体内氧与血红蛋白分离的场所是()

A.肺泡外毛细血管B.肺动脉和肺静脉内

C.组织细胞间毛细血管D.各种组织细胞内

6.将一定量人的血液放入加有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分层现象,其中间一层薄薄的白色物质是()

A.血浆B.白细胞和红细胞C.红细胞和血小板D.白细胞和血小板

7.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地医生对大量失血的伤员进行输血,结果有些伤员得救,有些伤员却在输血后很快死亡。

伤员输血后很快死亡的原因是()

A.红细胞凝集B.感染疾病C.人体脱水D.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出

8.肺组织细胞本身也需要养料和氧气的供应,供给这些物质的是()

A.肺循环动脉B.体循环静脉C.肺循环静脉D.体循环动脉

9.右图中A、C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液流动

方向,C血管内流动的是动脉血。

你认为B结

构不可能代表()

A.肾小球B.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网

C.左心室D.肺部毛细血管网

10.甲、乙、丙、丁、戊五人旅游途中发生意外,甲因受伤而急需输血,血型鉴定结果如下下表,据表分析输血应首先考虑()

抗A血清

+

+

抗B血清

+

+

+

注:

“+”表示红细胞凝集,“–”表示红细胞不凝集。

A.戊

B.丁

C.丙

D.乙

11.下列除哪项外,其余各项都是毛细血管在构造上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A.数量最大,分布最广B.管内径最细,血流速度最慢

C.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D.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非常薄

12.皮肤擦伤、血液凝固、加入柠檬酸钠的血液静置后,都出现淡黄色的液体,它们依次是()A.血清、血浆、组织液B.组织液、血清、血浆

C.血浆、血清、组织液D.组织液、血浆、血清

13.血液在血管和心脏组成的运输管道内周而复始地流动。

下列对血液循环叙述错误的是()A.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B.体循环的范围比肺循环大

C.肺循环使血液含氧量减少D.体循环能运送养料和氧气

14.下肢骨骼肌运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运到肺部不经过的部位是()

A.肺动脉B.肺静脉C.下腔静脉D.右心房

15.当心脏房室瓣处于关闭而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心房和心室舒张状况应是()

A.心房心室同时收缩B.心房舒张,心室收缩

C.心房心室同时舒张D.心房收缩,心室舒张

16.人在剧烈运动中,突然停下来,有时会出现恶心、面色苍白等现象,其原因是()

A.肌肉消耗的养料过多,脑部供给的营养不足B.剧烈运动,胃肠蠕动紊乱

C.流向头部的血液不足,脑部缺氧D.心率突然减慢,心脏承受不了

17.下面是四个同学讨论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话题。

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哪位同学说得对()

A.动脉血是指在动脉血管中流动的B.心脏四腔,且上下、左右都是相通的

C.一般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D.体循环可为人体器官送去养料,肺循环则不能

18.说明人体血液具有防御保护功能的是()①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②调节体温

③血液将药物送到全身达到治疗目的④伤口处凝血反应防止出血和病菌侵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9.人在大量出出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的是()

A.血浆B.白细胞C.血小板D.水

20.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有效、最经济的是输入()

A.全血B.浓缩的红细胞悬液C.浓缩的血小板悬液D.血浆

21.以下能为心肌提供营养的循环途径是()

A.体循环B.淋巴循环C.肺循环D.冠脉循环

22.(绵阳市2007中考)刘翔是我国著名的田径运动员,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获得110米栏金牌,又在2006年打破了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

由于长期锻炼,他有着比常人更强劲有力的心脏。

请你比较下列各图所示的心脏工作状态,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状态下,血液从身体各处回流到心脏中。

B.乙图状态下,血液从心脏被泵至全身。

C.丙图状态下,血液从心室压至心房。

D.三图中,心脏处能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是房室瓣。

二.填空题:

1.心脏是一个重要的器官,可以为血液循环提供。

与心脏功能相适应、心脏壁主要是由组织构成。

在心脏的四个腔里,收缩能力最强的是。

在血液流动过程中,心室内的血液不能倒流回心房,动脉内的血液不能倒流回心室,是因为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

2.下图是人体内肺循环途径图解,据图分析作答:

(1)写出下列字母所表示的结构名称。

A;B;C;D。

(2)B与D在结构上的相同之处是:

壁都是由一层构成的。

(3)在图中的A、B、D三种结构中,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最低。

右心室→A→B→C→左心房

↑↓

D

3.人体某处受伤化脓时,脓液主要是死亡的。

4.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氧进入人体后,在处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5.某成年男性常常头晕、精神不振,血常规检验报告显示红细胞数目明显偏少,血红蛋白浓度偏低,据此判断此人可能患有症。

6.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是依据其划分的;而动脉血和静脉血则是依据其划分的。

6.先天性心脏病,通常是室间膈缺陷,使不能完全隔开,导致的后果是。

7.风湿性心脏病通常是房室瓣狭窄或黏连,导致心室舒张时内的血液不能充分回流到中引起供血不足,也有的是因为增生肥厚而关闭不严,导致心室收缩时,内的血液倒流回内。

8.(绵阳市2007中考)白血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液疾病,因为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原因,我国每年新增两万多名少年儿童白血病患者。

由于造血功能发生障碍,患者白细胞大量增加,红细胞减少,严重危及生命。

在我们体内,红细胞具有的功能,白细胞能够,它们的功能与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密不可分。

三.识图分析题:

1.下图为有关循环系统某部分示意图,根据要求填空(A、C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

(1)如果B依次代表左心房和左心室时,则

A是,C是。

(2)当心室舒张时,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叫,它位于血管的近心端。

(3)如果B处为毛细血管网,当A流的是静脉血,C流的是动脉血时,则B缠绕在呼吸系统的壁上。

2.(绵阳市2007中考)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是我们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生命线,它们不断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物及时运走。

右图是某血管的纵剖图,请你根据图回答:

(1)该血管是,判断依据是。

(2)正常状态下,乙图的血流方向是。

(3)若其一端最后与脏右侧相连,则血液流经此血管的循环途径属于。

(4)若某段此种血管中血液来自肺,当血液循环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

液中氧气的含量将如图所示。

3.右图为心脏工作某一时刻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

(1)写出以下结构名称。

[1];[4];

[A];[D]。

(2)图示的心脏工作中,左右收缩,分别将血液泵到[]和[]中。

(3)以图示血液输出心脏为起点,血液循环中,体循环的过程是:

[]→[]→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级静脉

→[]→[]。

(4)在图中可以看出,心脏结构中D的壁最厚,请分析这一特点。

答:

4.右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⑥血管的名称是。

(2)血液由②射出,流经⑤、⑥到③的循环途径叫。

(3)由A到B处,血液由血变成了血。

(4)氧与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中,在细胞的中,通过作用,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5)若在臀部注射青霉素治疗急性咽喉炎,则药物到达患病部位所流经的路线是:

臀部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咽。

5.请根据右边血液循环示意图回答:

(1)血液循环流动是在由心脏和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进行的。

②③④⑤组成的循环路线叫。

(2)①的结构名称是,它与肺部毛细血管网之间发生的生理过程叫。

(3)假若某人意外受伤,鲜红的血液从身体内向外喷出,紧急扎紧血管的位置应该是(用图中序号表示)。

6.结合右图回答问题:

(1)与[2]和[3]相比,[1]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如果[2]是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则[3]中的血液是;如果[2]是小肠处的毛细血管网,则[3]中的血液是。

如果[2]是肺部毛细血管网,则[3]中的血液是;

7.下图表示人体血液循环的部分途径,其中方框代表某个器官或特殊结构。

请根据血液流经该器官或特殊结构前后的变化情况,在方框内填出它们的名称。

 

8.右图是一滴血在显微镜下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用字母和名称填空)

(1)人体被细菌感染时,数目显著增加的是[]。

(2)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的是[]。

(3)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

(4)能携带氧的是[]。

9.如右图的曲线表示三处人体血管E、F、G中血液内O2和CO2含量的变化。

图中E为肺动脉,请根据图回答:

(1)曲线a表示的是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

曲线b表示的是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

(2)曲线b在F段血管处迅速升高是由于内的氧浓度高,O2扩散进入血液。

(3)曲线b所表示的气体在血液内的主要存在方式是。

(4)F代表的血管类型为。

 

专题2: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七年级上册P11—34)

考点聚焦:

基础知识: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

3.举例说明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4.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5.生态系统的组成。

6.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7.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基本技能:

1.体验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能收集和分析资料。

态度情感:

爱护实验动物;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限,树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基础知识梳理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那就是;它包括、水圈的大部和。

总厚度约为。

2.在大气圈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和,还有等微小生物。

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适宜的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

因素和因素。

5.生物之间关系一般有关系、关系和关系。

其中最常见的是关系。

6.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环境,同时,也和着环境。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和。

生物的适应性是存在的。

7.在一定地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部分和部分组成的。

8.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和分解者。

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因为它能够通过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这三者之间是的关系。

9.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的与的关系叫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和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10.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

11.生态系统的类型有:

等。

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12.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性的。

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实验探究与资料分析

一.探究实验

(一):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见教材P15)

1.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提出→作出→制定→

→得出→。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的实验。

3.“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中,变量是。

除这一因素之外,对鼠妇生活也有影响的因素可能还有等,但在教材所设计的这一对照实验

中,这些因素是的。

4.用10只鼠妇做实验和计算各组的平均值都是为了。

5.如果只有一个组进行这一探究实验,为了减小误差,则需要设置。

6.当实验进行完以后,我们应该把鼠妇。

7.(绵阳市2007中考)如果要请你来完成“探究鼠妇的生活是否受温度影响”的实验,那么你就要进行除了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对照实验。

8.请你参照这一实验的步骤,独立完成一个“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二.探究实验

(二):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见教材P20)

1.(绵阳市2007中考)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中,记录数据时,每次我们应该多记录几组数据,后,作为这次测量的数值,这样的方法才科学。

2.在这一探究活动中,可用不同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常常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

如果把裸地、草地和灌木丛中测量的数据,分别求平均值以后进行比较,可以知道;如果把某一处早、中、晚的平均值做成曲线,可以了解;如果把三处的曲线画在同一个坐标图上,还可以比较。

三.资料分析

(一):

(教材P25)

1.在图片所展示的生态系统中,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的数量也将会减少,而的数量会增加,其它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的。

2.在这一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应该是。

数量最少的生物应该是。

3.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此图片中还缺少和。

四.资料分析

(二):

(教材P26)

1.当有毒物质进处生态系统后,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传递的情况是()

A.在食物链底层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最多B.在食物链中间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最多

C.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地位越高,体内积存的有毒物质越多

D.食物链上所有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是一样多的

2.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是大多数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不易,会通过食物链不断。

五.资料分析(三):

(教材P33)

1.请你分析:

“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生物圈Ⅱ号”失败的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惟一家园,我们应该。

课堂小检测(50分)

一.选择题:

(24分,每小题3分)

1.(绵阳市2007中考)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绵阳市平武境内的五朗和北川县境内的小寨子沟都建有保护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自然保护区内的所有生物组成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B.因为大熊猫已不适应其生存环境,所以人们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它加以保护C.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所以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始终都能保持相对稳定D.保护区内有丰富的箭竹、拐棍竹等竹类,它们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大熊猫与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

2.能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3.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其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比平原地区多,影响红细胞数目增多的生态因素是()A.空气B.水分C.阳光D.温度

4.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食物链

5.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其生活的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又能影响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6.到了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纷纷落叶,松树却仍郁郁葱葱。

这表明()

A.它们能适应寒冷的环境B.法国梧桐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树比法国梧桐更适应寒冷的环境D.松树和法国梧桐树进行着生存竞争

7.假定地球上没有了阳光,温度依然正常,你估计最后灭绝的生物是()

A.绿色植物B.植食动物C.分解动、植物遗体的微生物D.肉食动物

8.在一个由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上升B.下降C.保持相对稳定D.先上升后下降

二.探究分析题:

花盆

阳光

温度

向阳处

20℃

充足

暗室

20℃

不充足

1.为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大豆,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

读表回答:

(4分)

(1)这一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是:

(2)你的改进意见是:

2.下面是昆虫学家做的一个对照实验:

(10分)

第一组:

捉取30只灰褐色的山地蝗虫,放到灰褐色的山地背景中,然后放入了5只鸡,1分钟之后,山地蝗虫被吃掉4只。

第二组:

捉取30只灰褐色的山地蝗虫,放到绿色草丛的背景中,然后放入了5只鸡,1分钟之后,山地蝗虫被全部吃掉。

(1)根据叙述,填写下表:

组别

放入蝗虫

蝗虫颜色

背景颜色

放入鸡

时间

剩余蝗虫

第一组

第二组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实验结果说明了。

3.材料:

非洲草原上,有几只狮子,悄悄接近正在吃草的鹿群,几只狮子合作捕食一只仔鹿。

它们食用后,仔鹿尸体引来一群秃鹰。

(12分,前2小题各2分,后3小题每空1分)

(1)分析上面的材料,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2)狮子捕食仔鹿的意义是:

(3)这段材料中涉及的生产者是,消费者有、、。

(4)如果捕走一部分仔鹿,秃鹰的数目会。

(5)为了保护鹿群而捕杀狮子,结果是鹿的数量会,但会造成遭到破坏,最后,鹿的数量会。

专题3: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七年级上册P119—131)

考点聚焦:

基础知识:

1.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

3.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4.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5.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基本技能: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条件、原料和产物的探究实验。

基础知识梳理

1.光合作用的定义:

绿色植物利用提供的能量,在中合成了淀粉等,并且把能转变成能,储存在中,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

3.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从细胞水平来看,植物细胞的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以外,主要是有机物。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细胞的主要成分

和是有机物;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也是有机物。

4.呼吸作用的定义:

细胞利用,将有机物分解成和,并且将储存在中的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主要是在内进行的。

5.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活动中,作用是绿色植物特有的,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6.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的需要,其余的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和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7.为了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也不能,应该。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对照

1.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一览表:

生理活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条件

场所

原料

产物

实质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

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生产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中的能量。

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

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因此,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的关系。

实验探究与资料分析

一.探究实验

(一):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见教材P119)

1.此实验的步骤可概括为:

黑暗处放置,消耗→→→酒精加热,溶解→叶片→滴加→观察。

2.此实验是否是对照实验?

;如果是,它的变量是。

3.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是为了。

4.用酒精溶解叶绿素是为了。

5.滴加碘液的目的是。

6.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被光遮住的叶片遇碘,受到光照的叶片遇碘。

从这一现象,我们可得出结论:

7.选叶遮光时,是选一片好还是多选些叶片好?

为什么?

 

二.探究实验

(二):

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见教材P123)

1.此实验的变量是:

2.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会是:

甲瓶的温度,乙瓶的温度。

3.从实验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三.探究实验(三):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见教材P124)

1.此实验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

2.从中我们得到出结论是:

3.请写出这一实验的化学反应式:

四.探究实验(四):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见教材P124)

1.此实验的变量是:

2.此实验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甲瓶蜡烛,乙瓶蜡烛。

3.从这一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种子在呼吸过程中消耗了。

五.探究实验(五):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见教材P127)

1.这一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两个现象是:

①金鱼藻在阳光下放出了;

②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放进时试管内又重新。

2.这一实验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还产生了。

六.探究实验(六):

普利斯特利实验(见教材P128)

1.这个实验是由组对照实验构成。

实验的变量是。

2.这个实验必须在下进行。

3.这个实验说明:

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光合作用产生的,除了满足植物自己呼吸的需要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