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料的分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857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史料的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史料的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史料的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史料的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史料的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史料的分类.docx

《一史料的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史料的分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史料的分类.docx

一史料的分类

一、史料的分类

史学研究方法

一、史料的分类

按表现形式:

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一)文献(文字)资料:

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1、种类:

?

以纸张为载体的:

如:

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

?

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

如:

电子邮件、BBS跟帖等

2、地位:

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

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

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

例(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

“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

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

”这则报道?

是珍贵的史料?

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

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A(?

正确,?

?

错误B(?

正确,?

?

错误

C(?

?

正确,?

错误D(?

正确,?

?

错误

2.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通知亲爱的先生:

5月26日,星期可能是一。

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席。

但目前仍然缺席。

我请你通知我,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望他继续荒废学业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校长:

L?

H?

泰纳(Turner)

(二)实物史料:

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1、举例:

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地位:

?

比文献资料可信。

?

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

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3(局限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b.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口述资料:

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1、种类:

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局限?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

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

?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

按史料价值:

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

1(含义:

(1)第一手史料:

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

1

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材料:

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2(价值:

?

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

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

3(与三类史料的关系:

?

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

?

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

?

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

二、获取史料的途径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6、上网搜索

三、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

四、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

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

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不取孤证)

例1(关于历史学习的方法,西方著名学者埃尔顿这样认为:

“对于历史的真实性,先入为主的危害大于证据之不足或细节之谬误……在他理解这些证据之前,他不问也不应该问具体的问题。

”下列学习方法中最符合埃尔顿观点的是

A.理论联系实际B.重视调查研究C.有史有论、史论结合D.史由证来、论从史出2、历史离不开史料的支撑,客观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

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最容易受到作者主观因素影响的是

A、发生的地点B、事件的经过C、事件的结果D、事件的影响3(在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中,包含着华夏中心观、华尊夷卑观和“华夷之辨”等观念。

因此,在研究中国古代与东亚诸国交往之类的问题时,如要获取有助于克服华尊夷卑偏见的资料,较好的方法应当是

A(注意收集和使用中国以外的相关资料B(尽量查阅台湾史学家的史书

C(广泛查阅中国古代的史籍资料D(查阅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4(齐国管仲说: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未作文之巧。

未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

2

则必事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

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5(?

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

子产说: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

于是积极组织灭火。

?

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

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

B.?

C.?

D.?

6(两位学者对公元元年至l700年世界人口数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出现很大差异。

导致两位学者对相同时期世界人口数的统计出现差别的主要原因有:

?

占有的资料不同?

研究方法不同?

客观史实不同?

作者的阅历不同A(?

?

?

B(?

?

?

C(?

?

?

D(?

?

?

7、(09广东)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

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1分)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8、材料三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

3

经济手段。

——选自邓小平1992年初《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5)上述两则材料中哪一则是原始材料?

请说明理由。

(2分)

(5)材料四是原始材料,因为它直接选自邓小平的南巡谈话,未经史学家(或学者)修改或转写。

(2分,理由不对或未写扣1分)

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12-07

(3)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

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

缺陷:

是当事人陈述自己亲身参与的重大事件,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真实。

2分,注意:

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收集多方面的史料。

2分,

10、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

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

”“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

“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

“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

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

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述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3分)

1,实物证据:

材料三,文献证据:

材料一、二,口述证据:

材料四。

3分)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

“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你做何评论,(3分)

2,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

4

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定日本侵略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

3分,每点1分,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看法,(4分)这说明了什么,(1分)

(3,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2分,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经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

2分,这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等。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1分)(4)材料三中的第一、三幅图片。

(1分)

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2分)

(5)尊重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分)

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11、材料一:

《贞观政要》卷八:

“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材料二:

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

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

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

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一一《毛泽东选集》材料三:

时下,我们对秦始皇是少骂一些,还是少赞一些?

从历史学上来说,这不是个问题,只要把史实考证清楚,当赞处则赞,当骂处则骂就是了。

……但从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以为还是少赞些为好。

因为,我们要建设先进文化,就必须与韩非、秦始皇的那一套专制主义政治文化彻底决裂。

所以,我说对秦始皇要少赞。

——2007年第6期《随笔》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太宗否定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

(1分)其根本目的何在?

(1分)答;理由:

秦始皇实行暴政而亡。

(1分)。

根本目的:

实现唐朝的长治久安(1分)

(2)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什么肯定秦始皇?

(3分)

答:

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开创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制度。

(3分)

(3)材料三评价秦始皇的基本倾向是什么?

(1分)据材料三说明其理由。

(2分)答:

基本倾向:

基本否定。

理由:

秦始皇推行的文化专制主义不利于先进文化建设。

(2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分

答:

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

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

《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

《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

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

5

来分别证明?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分)

(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3分)

?

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

但由于小说经过文学加工,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识,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

?

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14、(2007上海历史)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

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

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

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2分)

(1)史料: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2分)

史料解释:

民贵君轻.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2分)

(3)历史评价:

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五、历史观

1、含义: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2、主要历史观:

(1)全球史观(也称整体史观)认为:

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

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1((2007全国文综?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总结说:

“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

”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2((2009全国?

)拉尔夫?

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

6

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3、(2009海南卷)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以为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2)文明史观认为:

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以“文明”为单位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

纵向看包括:

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承认文明的多元性,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看到不同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具体发展道路。

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的,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

1.(2007全国文综?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2((2008宁夏卷)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

“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3((2009山东文综)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3)社会史观认为:

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

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

风俗习惯等.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1((2009海南卷)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

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7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4)现代化史观(也称近代化史观)认为: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其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与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等。

1.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2009江苏单科)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5)革命史观认为: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主要观点?

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

1((2008广东卷)下列关于五四运动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的分水岭

例1: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2)?

政治:

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

经济: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文化: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

政治:

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经济:

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思想文化:

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