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拓展模块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979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拓展模块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四单元拓展模块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四单元拓展模块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四单元拓展模块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四单元拓展模块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拓展模块练习题.docx

《第四单元拓展模块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拓展模块练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单元拓展模块练习题.docx

第四单元拓展模块练习题

《文学的趣味》练习

一、填空

1、《文学的趣味》作者朱光潜,选自《谈美•谈文学》,本文运用了以喻明理、现身说法的方法,使论述深入浅出,清楚明了。

3、复句关系分析:

A研究文学也是如此,|(承接)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

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假设)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B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

|(因果)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

‖(因果)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4、指出下边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仔细品味,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A、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比喻其作用是活画出了白妞双眸神采照人,富于青春

B、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夸张其作用是渲染出白妞说唱的巨大艺术魅力。

C、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通感其作用是使一发即逝的说唱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使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品味到白妞说唱艺术的高超,从而得到音乐美的享受。

二、阅读理解

(一)

1阅读《文学的趣味》节选,然后答题。

孔子有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

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

这是精神上的残废。

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

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被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

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

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

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1.本文作者对知、好、乐三者关系的看法与孔子有什么不同?

(2分)

孔子认为,(不超过7个字)

作者认为,(不超过7个字)

2.“这三种流行的毛病”指的是什么?

导致这三种毛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每处只答4个字)(4分)

三种毛病:

①是,即。

②是,即。

③是,即。

主要原因是。

3.作者引用“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旨在说明什么?

(答案不超过30字)(2分)

说明

、。

4.下列说法中,本语段中不包含的两项是()(2分)

A、文学的趣味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通过阅读、学习培养的。

B.通过多多益善的各项比较才能掂量出价值,才能培养出趣味。

C.知、好、乐都是精神领域内的活动,这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D.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现新境界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丰腴(yǜ)  毋庸赘言(yòng)  擎着(bí)

B.迥然(jiǒng)  玉笏(hù)  回溯(shuò)

C.攫住(júe) 驰骋(chéng) 匀称(chēng)

D.捅坏(tǒng) 譬如(bí) 峪口(yù)

二、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的念头忽地①我的心——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也就是说,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在出神入化地②着作品。

1.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是①:

 ②: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

A.这是作者的一个荒唐的想法

B.这句话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必须失去双臂是因为她的双臂雕刻得与秀丽的身姿不协调

D.双臂的丧失会使雕像的整体美更加突现,还增加了她的神秘性

3.文中“美术作品的命运”指:

“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是:

三、选出破折号用法不同的一项()

A.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的念头忽地攫住我的心头——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B.我只是想强调胳膊——说得更准确些,是手——在人的存在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C.而且可以进一步驰骋想象——会不会其实她不是一座单身像,而是群像中的一个人物,她的左手搭放在恋人的肩头。

D.“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

”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四、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l.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五臂,为了漂向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年代。

2.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持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3.我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五、阅读理解

莫高窟

余秋雨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多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

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处何等壮阔的生命!

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

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

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来细细玩索一粒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

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色流猛的一个涡漩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

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

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

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筋肉都想跳腾,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

这里的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

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一个角落,都够你留连长久。

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

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人就让你躁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腾空。

1.下面的理解与文中第一处划线句子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看莫高窟,仿佛听见了千年历史车轮的隆隆声

B.看莫高窟,强烈感受着中华民族艺术的恒久魅力

C.看莫高窟,仿佛置身于旌旗猎猎、烟尘滚滚的古代战场

D.看莫高窟,强烈感受着力与美的奔涌,仿佛消融在艺术的洪流中

2.文中加点的“喧闹”意在强调:

3.文中有一个与第二处划线部分意义完全相同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

4.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句子,意在提示唐代洞窟艺术的主题是表现人的活力,

这个句子是:

5.莫高窟艺术创作上有哪些主要特点?

根据这段文字简要列出五点(五点不超过30字)。

 

 

参考答案

 

一、B  

二、1.①攫取 ②烘托  2.D  3.艺术美(审美价值)失去部分的烘托作用

三、D

四、1.维纳斯双臂的残缺美,使她的审美价值超越了时间空间  

2.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作者认为这种残缺美是无可替代的  

3.这种残缺的部分对整体美的强调与突现是自然的,丝毫不需雕饰的

五、1.C  2.艺术创作背景的生动  3.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腾空  4.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饿生命在蒸腾5.①色彩绚丽  ②线条流畅  ③形象生动  ④神态逼真  ⑤场面宏伟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练习

一、 基础演练

1、 请你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鑫 (   )           陀(  )        伦理(   )         怆然(      )   

深邃(   )           扣人心弦(   )  无动于衷(    )

2、 请你查阅工具书,结合文意解释下面词语。

扣人心弦:

意味深长:

不可言传:

全神贯注:

二、阅读理解

1.文章从爱因斯坦回顾往事时的一句话写起,有什么好处?

2、 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作为艺术家的巴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原因是什么?

3、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其理由是什么?

4、支撑爱因斯坦一生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由此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5、从最后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6、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哪些地方?

7、谈谈你对下面四句话的理解。

(1)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的;反之亦然。

(2)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

前者能满足我们的理性追求,后者能满足我们感情的渴望。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是因为音乐对他的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往往起了催化的作用。

   B.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极力推崇艺术美,必然像爱因斯坦和普朗克那样酷爱音乐、酷爱文学。

   C.艺术创造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起源上尽管不同,可是被共同的目标牵系着,这就是要表述生活的美。

   D.爱因斯坦不仅强调了科学研究中需要“想象力”,尤其强调了艺术创造中的“想象力”对科学创造的激发作用。

   E.要成为有创见的科学家,他们不仅需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必须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9.爱因斯坦的认识和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10、.本文阐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参考答案:

一、基础演练

1、xīnxīn   lún   chuàng   suì   xián    zhōng

2、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指情调、情趣、趣味等深远,绵长。

不能用语言说出来。

全副精力,高度集中。

二、阅读理解

1、爱因斯坦的话回顾了自己从小爱好音乐的事情,这与文章论述的内容紧密相关,这样写直接给读者造成一种印象:

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原来还十分热爱音乐艺术。

为下文的论述打下基础,作了铺垫。

2、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因而大艺术家在这方面的作用往往要超过科学家。

(意思对即可)

3、①(从认识上说)二者都是没有终点的世界,都需要不断追求;②(从创造上说)二者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的。

(意思对即可)

4、三大支柱是:

科学、艺术、哲学。

  一个人要在科学上取得重大成就,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5、提示:

一是文中读到了什么,作者向告诉我们什么;二是给你什么启示,要联系自己和社会。

这篇课文的主旨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呼唤。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文精神正在滑坡,时代需要科学,同样需要人文,需要二者的统一。

可以这么说,古往今来任何一位大学者都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二者的高度统一。

这篇课文的主旨显然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呼唤。

6、他推崇西方古典音乐,达到了如醉如痴的热爱程度。

  他在研究物理学时每天都拉小提琴。

  他还能弹一手好钢琴。

曾与普朗克合奏。

  他还推崇文学,文学在他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7、

(1)这句话强调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告诉我们,不论缺少其中的哪一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