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5词的发展四.docx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5词的发展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5词的发展四.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5词的发展四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
005
词的发展(四)
在词的发展史中,总是闪烁着几颗耀眼的明星,温庭筠、李煜、柳永、苏轼、周邦彦……。
他们不是星空的全部,但就像北斗七星一样,他们是星空的标志。
那些或艳丽、或清澈、或空灵、或旷达、或旖旎的光芒,让后来人不禁翘首神往。
四、北宋后期
从公元1068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至公元1127宋钦宗赵桓靖康二年,约六十年。
这一时期是宋词乃至整个词史比较繁荣的时期,也是词的创作体例向两个方向发展的分水岭。
出现了以苏轼为代表的新体派,和以周邦彦为代表的传统派。
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新体词的开山立派
见上篇。
(二)坚守传统的正宗词派
以苏轼为代表的新体词的开山立派,对从晚唐到五代、到北宋前期形成的一脉相承的词的传统体例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以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文坛地位,当他率先打破传统时,势必引起这一领域的一场地震。
果然,东坡词出现之后,词坛便有了“别派”“当行”的说法和争论。
陈师道(苏门六君子之一)《后山诗话》: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李清照《词论》: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实际上,质疑新体词的人不管是苏轼生前还是死后,都占据了多数位置。
当时学东坡词的,只有黄庭坚、晁补之等少数人而已。
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东坡先生以文章馀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
或曰:
‘长短句中诗也。
’为此论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
诗与乐府同出,岂当分异?
若从柳氏家法,正自不分异耳。
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虽可笑,亦毋用笑也。
”清刘熙载《艺概》:
“东坡词在当时鲜与同调,不独秦七、黄九别成两派也。
”
关于传统词和新体词的争论至今未休。
不可否认的是,苏轼写词,犹如天马行空,譬若诗中李白,虽然其作品宜诵不宜歌,但其文学价值及美学价值都到了极高的程度,确实为词开启了新的发展方向,使词的发展道路更加宽广。
所以,新体词在词的发展史上意义极其重大。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追本溯源词本是音乐的艺术,虽然南宋以后不被管弦,但词之格律是根据词之音律的需要而固定下来的,词牌的背后是不变的音律,而严格依据词牌所填之词不管音律是否流失、亦不论是否有人吟唱,其可歌性都是客观存在的。
李清照的《词论》虽然狭隘和偏激,但对于何谓词体正宗的观点无疑是有道理的。
北宋后期,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等就成为坚守传统词体的正宗词派,其中周邦彦是集大成者。
晏几道(1030-1106年?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为北宋著名词人。
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言情,擅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
一般称晏殊为大晏,晏几道为小晏,时称“二晏”。
著有《小山词》,《全宋词》收其词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
晏几道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不屑于利用其父影响谋取功名,一生只做过颍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
黄庭坚《小山词序》:
“余尝论:
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
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
‘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
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
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
人皆负之而不恨,已信之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
’乃共以为然。
”陆友仁《砚北杂志》记载:
“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欲见之,则谢曰:
‘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
’”当时苏轼不但已为文坛巨擘,而且正受帝、后赏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连苏轼这样的人,也不放在眼里,可见其性情何等孤傲。
晏几道坚守婉约传统,固守小令的阵地。
其词艳而不俗,语言精炼,情感深挚,是小令发展到北宋后期的一座高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文忠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
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刘熙载《艺概》:
“叔原贵异,方回赡逸,耆卿细贴,少游清远,四家词趣各别,惟尚婉则同耳。
”夏敬观《吷庵词评》:
“晏氏父子,嗣响南唐二主,才力相敌,盖不特词胜,尤有过人之情。
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
”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秦观(1049-1100年),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北宋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苏门四学士”之一。
诗、词、文、赋都有很深的造诣,以词著称。
虽然为苏门学士,秦词主要受柳永影响。
秦观的个性和才华也和柳永类似,其仕途虽然坎坷,但比柳永要顺畅得多。
秦观和柳永一样也创作了大量慢词,主题也颇为类似。
但秦词淡雅含蓄的风格不同与柳词的俚俗浅白。
秦观性格风流,经历丰富,作品情韵兼长,曲幽婉柔,多有传世名篇,在婉约派地位很高,甚至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一代词宗。
苏轼特别欣赏秦观,赞其有屈、宋之才。
听闻秦观死讯,曾说“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现存文250多篇、诗430多首、词100多首。
历代学者对其词评论甚高。
叶梦得《避暑录话》:
“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
……。
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故他文未尝不极口称善,岂特乐府。
然犹以气格为病,故常戏云:
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
王灼《碧鸡漫志》:
“张子野、秦少游,俊逸精妙。
少游屡困京洛,故疏荡之风不除。
”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
“大抵北宋之词,周、秦两家,皆极顿挫沈郁之妙。
而少游托兴尤深,美成规模较大,此周、秦之异同也。
”
张炎《词源》:
“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
刘熙载《艺概》:
“少游词有小晏之妍,其幽趣则过之。
秦少游词,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
东坡词雄姿逸气,高轶古人,且称少游为词手。
”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故所谓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情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和得《小雅》之贵,后主而后,一人而已。
”
况周颐《蕙风词话》:
“有宋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斗山。
黄山谷、秦少游、晁无咎,皆长公之客也。
山谷、无咎皆工倚声,体格于长公为近。
惟少游自辟蹊径,卓然名家。
盖其天分高,故能抽秘骋妍于寻常擩染之外,而其所以契合长公者独深。
”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
“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逊清真者辣耳。
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
”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之最工者,实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而前此温、韦,后此姜、吴,皆不与焉。
”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满庭芳•山抹微云》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贺铸前篇列举贺铸,是因为贺铸部分词风受到苏轼的影响,但他的主流创作还是传统词。
贺铸是一位长寿词人,他从20多岁开始步入词坛,直到徽宗年间退隐,始终坚持创作,历经50余年。
他与苏轼及其门人来往较多,受到新体词和传统词的双重影响,其创作风格也由此变得复杂。
但贺铸通晓音律,深刻理解词是音乐的文学,他词集中也有《薄倖》、《兀令》、《玉京秋》等自度曲,可见他对词本质特征的认识。
贺铸活跃在苏轼之后,他叹赏苏词的潇洒自如,也听到了对苏词“要非本色”的种种批评。
新体词不符合以音乐为根本的传统审美观念,他内心是认可这种批评的。
因此,贺铸在实际创作中,经常将新体风格融入传统模式,想把二者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
这种尝试无疑是危险的,所以后人对贺铸词的评价相差甚大。
叶梦得《建康集·贺铸传》记贺铸尝言:
“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当奔命不暇。
”张耒《东山词序》:
“方回乐府妙绝一世,盛丽如游金、张之堂,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索如屈、宋,悲壮如苏、李。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耆卿溶情入景故淡远,方回溶景入情故秾丽。
”王灼《碧鸡漫志》:
“贺方回、周美成、晏叔原、僧仲殊各尽其才力,自成一家。
贺、周语意精新,用心甚苦。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方回词,胸中眼中,另有一种伤心说不出处。
全得力于《楚骚》,而运以变化,允推神品。
”程俱《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
“仪观甚伟,如羽人剑客。
然戏为长短句,皆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说:
“若贺方回,非不楚楚,总拾人牙慧,何足比数。
”王国维《人间词话》:
“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
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瞻,惜少真味。
”
历代学者对贺铸的评论从来没有达成共识,甚至走向了褒得过高和贬得过低两个极端。
个人认为,易安《词论》: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
又晏苦无铺叙。
贺苦少重典。
……”在偏狭中,对贺铸的评论还是接近真实的。
贺铸词作,数量多、风格杂,但作品本质始终坚守着传统本色,应为北宋后期正宗词派的主要干将。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踏莎行•杨柳回塘》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周邦彦(1056-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有堂名“顾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喜读书,性疏散。
宋神宗时,为太学生,有文名。
其后,因献《汴都赋》,称颂新法,得神宗赏识,擢升为太学正,一时声名大振。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
周邦彦精通音律,创作了很多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多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
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存词206首(本集127首,补遗79首)。
周邦彦的才华、个性都与柳永相似,曲词创作也有许多近似之处。
与北宋许多既批评苏轼“诗化”词,又受其影响的词人不同,周邦彦的创作,无论从音律上还是主题上,都严格控制在传统词范围之内。
周邦彦生性风流放荡,时常光顾秦楼楚馆,与形形色色的歌妓交往频繁,往往为美艳与声技所倾倒,创作了许多柳欹花亸的艳词,实与柳永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人笔记中甚至有许多关于周邦彦与宋徽宗为名妓李师师争风吃醋的故事。
周邦彦精通音律,填词按谱,审音用字,十分严格,不仅分平仄,而且严分平、上、去、入四声,使语言的字音高低与曲调旋律节奏的变化完全吻合。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
“读先生之词,于文字之外,须更味其音律。
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宜,清浊抑扬,辘轳交往。
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邵瑞彭《周词订律序》:
“词律之义有二:
一为词之音律,一为词之格律。
所谓词之音律,如宫调,如旁谱,宋人词集中往往见之,然节奏已亡,铿锵遂失。
……若夫词之格律,本为和勰音律而起,但音律既难臆测,不能不与字句声响间寻其格律。
格律止求谐乎喉舌。
音律兼求谐乎管弦,世未有喉舌不谐而能谐乎管弦者。
……尝谓词家有美成,犹诗家有少陵,诗律莫细乎杜,词律亦莫细乎周。
”其词集中有很多自度曲,首见于周邦彦词集的曲调有:
《蕙兰芳引》、《华胥引》、《塞翁吟》、《浣溪沙慢》、《月下笛》、《玲珑四犯》、《丁香结》、《锁窗寒》、《垂丝钓》、《凤来朝》、《玉团儿》、《青房并蒂莲》、《双头莲》、《隔浦莲》、《一剪梅》、《四园竹》、《解蹀躞》、《红林擒近》、《侧犯》、《大有》、《绕佛阁》、《渡江云》、《玉烛新》、《宴清都》、《庆春宫》、《忆旧游》、《花犯》、《双头莲》、《倒犯》、《氐州第一》、《还京乐》、《绮寮怨》、《丹凤吟》、《六丑》、《瑞龙吟》、《红罗袄》、《解连环》、《大酺》、《烛影摇红》、《西河》、《夜飞鹊》、《拜星月》、《意难忘》、《扫地花》、《粉蝶儿慢》、《万里春》,共计46调。
所以龙榆生说:
“音律与词情兼美,清真实集词学之大成,宜后世之奉为正宗也。
”
南宋陈郁《藏一话腴》:
“美成自号清真,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
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皆知美成词为可爱。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
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清真词多用唐人诗语,檃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
”
张炎《词源》:
“美成负一代词名,所作之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而于音谱且闲有未谐,可见其难矣。
”
沈义父《乐府指迷》:
“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
盖清真最为知音,而无一点市井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
”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美成思力,独绝千古,如颜平原书,虽未臻两晋,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备。
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围矣。
读得清真词多,觉他人之作,都不十分经意。
钩勒之妙,无如清真。
他人一钩勒便薄,清真愈钩勒愈浑厚。
”
刘熙载《艺概》:
“周美成词,或称其无美不备。
余谓论词莫先论品。
美成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字。
是以士大夫不肯学之,学之则不知终日意萦何处矣。
周美成律最精审,史邦卿句最警炼,然未得为君子之词者,周旨荡而史意贪也。
”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诸家所论,未尝专属一人,而求之两宋,惟片玉、梅溪,足以备之。
周之胜史,则又在浑之一字,词至于浑而无可复进矣。
”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
“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惟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
《少年游•并刀如水》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
向谁行宿?
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瑞龙吟•章台路》周邦彦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
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
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
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
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
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兰陵王•柳》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侧,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个人认为,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比拟得十分恰当:
东坡似太白,天马行空,天才横放;清真似工部,尽善尽美,格律精研。
所以今人学写词要学东坡是很难的,应从学习清真词开始,严格按谱填词,殊几可得词之韵味之一二。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槐榆柳
2014年9月10日
附注:
本文纯属个人学习心得,参看资料杂多,亦无深入探究,浅见陋识,不免有许多偏颇和谬误之处,望读者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