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接待礼仪常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859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务礼仪接待礼仪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商务礼仪接待礼仪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商务礼仪接待礼仪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商务礼仪接待礼仪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商务礼仪接待礼仪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务礼仪接待礼仪常识.docx

《商务礼仪接待礼仪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礼仪接待礼仪常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务礼仪接待礼仪常识.docx

商务礼仪接待礼仪常识

接待礼仪常识

一、会议主席台座次的安排

  根据中办掌握的原则:

左为上,右为下。

当领导同志人数为奇数时,1号首长居中,2号首长排在1号首长左边,3号首长排右边,其他依次排列;当领导同志人数为偶数时,1号首长、2号首长同时居中,1号首长排在居中座位的左边,2号首长排右边,其他依次排列。

  1.主席台人数为奇数时:

  2.主席台人数为偶数时:

  二、关于宴席座次的安排

  宴请客人,一般主陪在面对房门的位置,副主陪在主陪的对面,1号客人在主陪的右手,2号客人在主陪的左手,3号客人在副主陪的右手,4号客人在副主陪的左手,其他可以随意。

以上主陪的位置是按普通宴席掌握,如果场景有特殊因素,应视情而定。

  1.中餐桌

  2.西餐桌

  三、关于签字仪式的座次安排

  签字双方主人在左边,客人在主人的右边。

双方其他人数一般对等,按主客左右排列。

会议座次安排

1.长条桌

注:

A为上级领导或外宾席,B为主方席;当A为外宾时,A3与B3分别为客方与主方译员

  2.沙发室

  

(1)与外宾会谈

注:

A为主方,B为客方

  

(2)与上级领导座谈

注:

A为上级领导,B为主方领导

  四、关于乘车的座次安排

  小轿车1号座位在司机的右后边,2号座位在司机的正后边,3号座位在司机的旁边。

(如果后排乘坐三人,则3号座位在后排的中间)。

中轿主座在司机后边的第一排,1号座位在临窗的位置。

乘车座次安排

  

(1)轿车

  

(2)面包车(中巴)

  五、合影图

注:

人员排序与主席台安排相同

礼仪培训内容简介

黄冰洋

一、建立基本形象

1、眼神:

把眼神放在一个观众上,说完一个意思再转向另一个观众。

运用眼角的余光,尽量接触大范围的人群。

2、面部表情:

头平视微上扬。

动作不应过快。

表情投入,加点笑容。

3、手:

放松放在左右胸骨最低的地方。

双手在体前交叠。

4、简单的迅速的提升自信心、自信形象的方法:

    双肩往后挪一寸。

    收紧后腰肌肉。

    头往上倾斜5度。

    吸满一口气再说话。

二、仪态礼仪

站立是人的最基本的姿势,所谓“立如松”是说人的站立姿势要象青松一样端直挺拔。

站立是一种静态美,是培养优美仪态的起点,是发展不同质感的动态美的起点和基础。

站立时要直立站好,从正面看,身体的重心线应在两腿之间向上穿过脊柱及头部,要防止重心的偏左或偏右,重心要放在两个前脚掌。

站立的要领:

   挺胸、收腹、梗颈。

站立要端正,两眼平视,环顾四周,嘴微闭,面带笑容。

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把右手放在左手上。

注意:

双手不能叉在腰间,也不可抱在胸前或将手插在裤兜里。

在站立时,切忌无精打采地东倒西歪,耸肩勾背或懒洋洋地依靠在墙上或椅子上。

练习:

1、把身体背靠墙站好,后脑、肩、腰、臀部及足跟均能与墙壁紧密接触。

2、把书本顶在头上行走,尽量不使书本掉下来。

三、行走礼仪

    行多于站,“行如风”是说人们行走时要象风行走在水上时一样具有轻快自然之美。

    要领:

行走迈步时,应脚尖向着正前方,脚跟先着地,脚掌紧接着落地,挺胸收腹,两臂自然摆动,节奏快慢适当,给人一种矫健轻快从容不迫的动态美。

走路时步态美与否,由步度和步位决定。

如果步度与步位不合标准,那么全身摆动的姿态就失去了协调的节奏,也就失去自身的步韵。

所谓步度,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步度一般标准;一脚踩出落地后,脚距离末踩出一脚脚尖的距离恰好等于自己的脚长。

所谓步位,就是脚落地时应放置的位置,走路时最好的步位是:

两只脚所踩的是一条直线,而不是平行线。

步韵也很重要。

走路时,膝盖和脚腕要富于弹性,肩膀应自然,轻松地摆动,使自己走在韵律中。

走路时的行走路线是:

脚正对前方所形成的直线,脚跟要落在这条直线上。

正确的走姿:

轻而稳,胸要挺,头抬起,两眼平视,步度和步位合乎标准。

注意事项:

1、            自然摆臂,幅度不能太大,前后摆动幅度约45度。

2、            保持身体挺直,切忌左右摇摆或摇头晃肩。

3、            膝盖和脚腕应轻松自如,避免僵硬,忌外八字和内八字。

4、            走时不要低头后仰,也不要扭臀。

5、            多人行走时,不要横排走,或勾肩搭背。

要超越时,应在致歉后大步走过,而不应跑步。

6、            步度与呼吸配合成有规律的节奏。

接待时,按规定路线行走,靠右行,不走中间;相遇宾客时,要点头行礼致意并让路,不抢道,有急事要超越时,致歉后加快步子过。

    

四、言谈礼仪

1、  交谈时态度诚恳,自然大方,言语要和气亲切,表达得体。

互相正视,互相倾听,精力集中,忌东张西望或兼做其他事情,或做小动作等。

比如,玩弄指甲、摆弄衣角。

2、  注意听取对方谈话,以耐心鼓励的目光让对方说完,不时应以“噢、唔、”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和插话。

要插话时,应说“请等等,让我插一句好吗?

”“请允许我打断一下。

3、  说话时不可用手指人,但可随谈话内容做适当手势,幅度不应过大。

注意照顾到全场的人,不要冷落任何人。

用目光的扫视照顾全体,在和别人说话时要找一些便于开口的话题。

学会谈各种话题,即使是你不懂,也应兴高采烈地与他交谈一段时间,然后迅速转移话题。

五、聆听礼仪

1、  主动积极地去听。

即:

对对方的感觉和意见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并积极地去听。

要让对方把话说完,不要打断对方。

有时谈话时并不是很快

就进入实质内容,所以要耐心倾听并给予反馈。

2、体察对方的感觉,理解其说话背后的情意,抓住其主要意思。

注意听,不做无关的动作,切忌东张西望或低头只顾做自己的事或面露不耐烦的表情。

第6节微笑礼仪

李老师讲礼仪  2009-04-2517:

06  阅读306   评论7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保持一个微笑的表情、谦和的面孔,是表示自己真诚、守礼的重要途径。

微笑是有自信心的表现,是对自己的魅力和能力抱积极的态度。

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

面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如果能用微笑来接纳对方,可以反映出你良好的修养和挚诚的胸怀。

1、微笑强化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又称首因效应,首次效应或者优先效应,是指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印象形成的时间短,持续的时间长,给人的印象最深,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

而初次见面时面带微笑,就可能获得热情、善良、友好、诚挚的第一印象。

2、微笑化解交往矛盾

在一般情况下,当人与人之间产生纠葛时,一方若能以微笑面对另一方,往往就不会进一步激化矛盾了。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再深的矛盾,当面对微笑时,也有可能强行压制下去。

面对一张微笑着的脸,再大的怒火也会在不觉间熄灭。

一个人的微笑就像温暖的春风可以化解严冬的冰冻。

所以,在人和人的相处之中,微笑是至关重要的,它虽然不是犀利的语言,却比任何语言更加有力。

3、微笑表现敬业精神

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所谓的敬业就是要求从事正当职业的人们,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热爱自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

这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在众多服务行业中,大都要求从业者微笑服务。

它是敬业精神的一种体现。

1、微笑是动态的

微笑是所有表情中最美的一种。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瞬间的微笑是最美的,但是如果将这个瞬间定格,让其保持在整个交往活动过程中,就失去了表情的灵动性,失去了生气。

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礼仪小姐的“中国式微笑”,她们的表现特别优美,但是是定格的,僵硬的。

乍一看,真不能忘记,时间稍长,酒觉得没有什么灵气了。

正确的微笑应该体现出动态的特点。

其要点在于:

(1)把握微笑的展现时机

什么时候展现出笑容是至关重要的。

应该在与交往对象目光接触的瞬间展现微笑,表达友好。

如果,与对方目光接触的瞬间仍然延续之前的表情,即使是微笑也会让人感觉有些虚伪,是做作的故作姿态。

(2)把握微笑的层次变化

在整个交往过程中微笑的程度要有所变化,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保持微笑,但要有收有放。

微笑的程度有很多层次,有浅浅一笑,眼中含笑,也有热情的微笑,开朗的微笑。

(3)注意微笑维持的长度

当我们与人交谈时,这个过程可能是几分钟也可能是几小时,为了表达良好积极的情绪,为了展现自信与涵养,在整个过程中可能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微笑。

如何控制表情,也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

在交往过程中,目光停留在对方身上的时间应该占整个过程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在这段时间里在与对方目光接触的时候是应该展现出灿烂笑容的。

其余的时间段内,应该适当的将笑容稍微收拢,保持亲和的态度就可以了。

2、微笑是自然的

有的人指出,中国的礼仪习惯是笑不露齿。

有很多礼仪培训教材中也提到,微笑要露出6——8颗牙。

可见,微笑是一种个性化的表情,不应该以技术化、标准化的形式加以规定,对微笑要求表现得整齐划一是不符合礼仪的。

每个人要训练自己感人的微笑,不是尝试露出几颗牙,嘴角上提到几度位置,眼睛变化成哪种形状,而是要发现自己最美的每一个瞬间,展现自己独特的气质,自信、勇敢、自然、真诚的去微笑。

微笑的美在于文雅、适度,亲切自然,符合礼仪规范。

微笑要诚恳和发自内心,做到“诚于中而形于外”,切不可故做笑颜,假意奉承。

在生活中用善良、包容的心对待他人,用敬业奉献的热情对待工作。

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够表现出表里如一的微笑。

3、微笑是协调的

笑是人们的眉、眼、鼻、口、齿以及面部肌肉所进行的协调行动。

“发自内心的微笑,会自然调动人的五官:

眼睛略眯起、有神,眉毛上扬并稍弯,鼻翼张开,脸肌收拢,嘴角上翘。

做到眼到、眉到、鼻到、肌到、嘴到,才会亲切可人,打动人心。

”(未来之舟《礼仪手册》)在微笑训练的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就是要将眼睛以下的部分挡住,练习微笑,要求从眼中要看出笑的表情。

这就是所谓的“眼中含笑”。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就在于:

微笑时要调动多部位器官协调动作,形成微笑的表情。

有魅力的微笑是天生的,但依靠自身的努力也完全可以拥有。

因此演员或空姐通过微笑练习,能练出迷人的微笑。

笑脸中最重要的是嘴型。

因为根据嘴型如何动,嘴角朝哪个方向,微笑也不同。

面部肌肉跟其他的肌肉一样,使用得越多,越可以形成正确的移动。

1、简易训练方法

用门牙轻轻地咬住木筷子。

把嘴角对准木筷子,两边都要翘起,并观察连接嘴唇两端的线是否与木筷子在同一水平线上。

保持这个状态10秒。

在第一状态下,轻轻地拔出木筷子之后,练习维持那状态。

2、细节训练方法

形成微笑是在放松的状态下训练的,练习的关键是使嘴角上升的程度一致。

如果嘴角歪斜,表情就不会太好看。

练习各种笑容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微笑。

(1)小微笑

往上提起两端嘴角。

稍微露出2颗门牙。

配合微笑。

保持5秒之后,恢复原来的状态并放松。

(2)普通微笑

往上提起两端嘴角。

露出上门牙6颗左右,眼睛也笑一点。

保持5秒后,恢复原来的状态并放松。

(3)大微笑

往上提起两端嘴角。

稍微露出2颗门牙。

配合微笑。

保持5秒之后,恢复原来的状态并放松。

也稍微露出下门牙。

保持5秒后,恢复原来的状态并放松。

3、辅助训练方法

(1)哆来咪练习法

哆来咪练习法的目的是放松嘴唇周围肌肉。

嘴唇肌肉放松运动是从低音哆开始,到高音哆,大声地清楚地说三次每个音。

不是连着练,而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发音,为了正确的发音应注意嘴型。

从低音到高音一个音一个音地充分进行练习,放松肌肉后,伸直手掌温柔地按摩嘴周围。

(2)增加嘴唇肌肉弹性四步练习法

形成笑容时最重要的部位是嘴角。

如果锻炼嘴唇周围的肌肉,能使嘴角的移动变得更干练好看,也可以有效地预防皱纹。

如果嘴边儿变得干练有生机,整体表情就给人有弹性的感觉,所以不知不觉中显得更年轻。

伸直背部,坐在镜子前面,反复练习最大地收缩或伸张。

①嘴角水平运动

闭上张开的嘴,拉紧两侧的嘴角,使嘴唇在水平上紧张起来,并在心里默念1、2、3。

②聚拢嘴唇

使嘴角紧张的状态下,慢慢地聚拢嘴唇。

出现圆圆地卷起来的嘴唇聚拢在一起的感觉时,并在心里默念1、2、3。

③嘴唇张开运动

长大嘴使嘴周围的肌肉最大限度地伸张。

张大嘴能感觉到颚骨受刺激的程度,并在心里默念1、2、3。

④聚拢嘴唇

使嘴角紧张的状态下,慢慢地聚拢嘴唇。

出现圆圆地卷起来的嘴唇聚拢在一起的感觉时,并在心里默念1、2、3。

以各种形状尽情地试着笑。

在其中挑选最满意的笑容。

然后确认能看见多少牙龈。

大概能看见2mm以内的牙龈,就很好看。

反复练习满意的微笑:

照着镜子,试着笑出前面所选的微笑。

在稍微露出牙龈的程度上,反复练习美丽的微笑。

如果希望在大微笑时,不露出很多牙龈,就要给上嘴唇稍微加力,拉下上嘴唇。

保持这一状态10秒。

如果认真练习,就会发现只有自己拥有的有魅力的微笑,并能展现那微笑。

伸直背部和胸部,用正确的姿势在镜子前面边敞开笑,边修饰自己的微笑。

一旦寻找到满意的微笑,就要进行至少维持那个表情30秒中的训练。

尤其是照相时不能敞开笑的人,如果重点进行这一阶段的练习,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效果。

(3)微笑的矫正训练

虽然认真地进行了训练,但如果笑容还是不那么完美,就要寻找其他部分是否有问题。

矫正1:

嘴角不能同时提起

嘴角上升时会歪。

意想不到的是两侧的嘴角不能一齐上升的人很多。

这时利用木制筷子进行训练很有效。

刚开始会比较难,若反复练习,就会不知不觉中两边一齐上升,形成干练的微笑。

矫正2:

露出很多牙龈

检查牙齿排列:

面对镜子,嘴巴呈“E”字张开,仔细检查,看看上下排牙齿的咬合状况及排列的整齐度。

笑的时候露很多牙龈的人,往往笑的时候没有自信,不是遮嘴,就是腼腆地笑。

自然的笑容可以弥补露出牙龈的缺点,但由于本人太在意,所以很难笑出自然亮丽的笑。

露出牙龈时,可以通过嘴唇肌肉的训练来弥补。

  

矫正3:

表情不当

面对镜子假装拿起手机在跟朋友打电话,仔细看看自己说话时的各种表情,例如眉头是否不自觉皱起,还有自己的眼神是否有亮泽变化等,观察后再加以改善。

  

失败的脸部表情如下:

面无表情、无精打采——早上起来常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表情会比较呆滞,而且无精打采。

在思考事情的时候,人通常会陷入面无表情的状况,想想如果前面有位帅哥看见,那多丑啊,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在意自己的表情。

眯眼、皱起眉头——近视但又没戴眼镜的人,最容易在看一件东西时会不知不觉眯眼、皱眉头,这种表情予人刻薄的感觉,不可不小心。

第5节仪态礼仪

李老师讲礼仪  2009-04-1813:

57  阅读67   评论3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仪态,指的是人的姿势,举止和动作。

仪态应当力求美化。

注重仪态的美化有三个标准:

一是仪态文明。

要求仪态要显得有修养,讲礼貌。

不应在异性和他人面前有粗野动作和行体。

二是仪态自然。

要求仪态既要规则庄重,又要表现得大方实在。

不要虚长声势,装腔作势。

三是仪态敬人。

要求力禁失敬于人的仪态,要通过良好的仪态来体现敬人之意。

四是仪态美观。

这是高层次的要求,它要求仪态要优雅脱俗,美观耐看,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仪态举止是必要的。

它至少要包括坐姿、站姿、走姿、手势、体态等等,也包括目光和微笑等。

在这里主要讲述三种仪态语言,它们是表情语、手势语和体态语。

人的表情中最集中、最丰富的地方是由眉毛、眼睛、鼻子组成的一个“三角区”,最突出的是“眉目传情”。

我们这里主要讲述目光语和微笑语。

1、心灵的语言——目光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

“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说明眼睛语言的表现力是极强的,是其他举止无法比拟的。

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人以感情充沛、生机勃发的感觉;目光呆滞麻木,则使人产生疲惫厌倦的印象。

在社交礼仪中,正确地运用目光,能恰当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

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时,目光的交流总是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信息的交流要以目光的交流为起点。

交流过程中,双方要不断地应用目光表达自己的意愿、情感,还要适当观察对方的目光,探测“虚实”。

交流结束时,也要用目光作一个圆满的结尾。

在各种礼仪形式中,目光有重要的位置,目光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礼仪的质量。

在掌握并正确运用自己目光语言的同时,还应当学会“阅读”对方目光语言的方法。

从对方的目光变化中,分析他的内心活动和意向。

随着交谈内容的变化,目光和表情和谐地统一,表示很感兴趣,思想专注,谈兴正浓。

对方的目光长时间地中止接触,或游移不定,表示对交谈不感兴趣,交谈应当很快结束。

交谈中,目光乜斜,表示鄙夷;目光紧盯,表示疑虑;偷眼相觑,表示窘迫;瞪大眼睛,表示吃惊,等等。

目光语言是千变万化的,但都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学会阅读分析目光语言,对于正确处理社交活动的进行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注视的方式

场合不同,注视的方式也不同。

见面时目光正视

见面时,不论是见到熟悉的人,或是初次见面的人,不论是偶然见面,或是约定见面,首先要眼睛大睁,以闪烁光芒的目光正视对方片刻,面带微笑,显示出喜悦,热情的心情。

对初见面的人,还应头部微微一点,行一注目礼,表示出尊重和礼貌。

集体发言时目光扫视

在集体场合,开始发言讲话时,要用目光扫视全场,表示“我要开始讲了,请予注意”。

③与人交谈时目光对视

在与人交谈时,应当不断地通过各种目光与对方交流,调整交谈的气氛。

交谈中,应始终保持目光的接触,这是表示对话题很感兴趣。

长时间回避对方目光而左顾右盼,是不感兴趣的表示。

交谈和会见结束时,目光要抬起,表示谈话的结束。

道别时,仍用目光注视着对方的眼睛,面部表现出惜别的深情。

但应当注意,交流中的注视,决不是把瞳孔的焦距收束,紧紧盯住对方的眼睛,这种逼视的目光是失礼的,也会使对方感到尴尬。

交谈时正确的目光应当是自始至终地都在注视,但注视并非紧盯。

瞳孔的焦距要呈散射状态,用目光笼罩对方的面部,同时应当辅以真挚、热诚的面部表情。

交谈中,随着话题、内容的变换,作出及时恰当的反映。

或喜或惊,或微笑或沉思,用目光流露出会意的万千情意,使整个交谈融洽、和谐、生动、有趣。

(2)注视的部位

场合不同,注视的部位也不同。

一般分为公务注视、社交注视、亲密注视。

①公务注视。

在洽谈、磋商、谈判等严肃场合,目光要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

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或双眼与额头之间的“三角区”区域。

②社交注视。

这是指在各种社交场合使用的注视方式。

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唇心到双眼之间的“倒三角”区域。

③亲密注视。

这是亲人之间、恋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的注视方式。

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到胸之间的“大三角”区域。

2、甜蜜的事业——微笑

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沟通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因而微笑不仅是一种外化的形象,也是内心情感的写照。

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表现在面部有“喜、怒、哀、乐”等多种形式,其中,“笑”在人际交往中,有着突出重要的作用,面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如果能用微笑来接纳对方,可以反映出本人高超的修养,待人的至诚,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

微笑具有一种磁性的魅力,它可以使强硬者变温柔,使困难变得容易,所以,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广交朋友,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美国希尔顿旅馆总公司董事长康纳?

希尔顿50多年里,不断地到他设在世界各国的希尔顿旅馆视察,视察中他总是经常问下级的一句话是:

“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没有?

微笑的功能是巨大的,但要笑得恰到好处,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微笑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

微笑的要求是:

发自内心,显示亲切,多方协调。

多方协调就是要由眼神、眉毛、嘴巴、表情等方面协调动作来完成。

要防止生硬、虚伪、笑不由衷。

要笑得好并非易事,必要时应当进行训练。

下面介绍三种方法:

自己对镜子。

可以自己对着镜子练习,一方面观察自己的笑的表现形式,更要注意进行心理调整,想象对方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是自己多年不见的朋友。

同伴多评议。

还可以在多人中间,讲一段话,讲话时自己注意显现出笑容,并请同伴给以评议,帮助矫正。

平时多运用。

生活中要时不时的强制自己多用微笑来对待生活。

时间长了,自己养成了微笑的习惯。

手是人类最灵巧的器官,它不仅用于劳作,还能表达出细微的情绪变化,因此,我们在交往中要重视自己的手部的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借助各种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久而久之,某个手势便会成为一种定式,什么手势表现什么意思,大家心领神会、不言自明。

1、“请”的手势

在标准站姿基础上,将手从体侧提至小腹前,优雅地划向指示方向,这时应五指并拢,掌心向上,大臂与上体的夹角在30°左右,手肘的夹角在90°~120°之间,以亲切柔和的目光注视客人,并说些适宜的话语,比如“请!

”。

2、跷大拇指表示高度赞誉

中国人对这一手势赋予积极的意义,通常用它表示高度的赞誉。

寓义为“好!

”、“第一!

”等。

在希腊,跷大拇指却是让对方“滚蛋”的意思。

中国人在与希腊人交往时,千万不要用跷大拇指去称赞对方,那样一定会闹出笑话,甚至产生不愉快。

但是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跷大拇指则是搭车的惯用手势。

而用好自己的“拇指语言”,有助于自我交际的成功。

3、摆手手势说不

人们前后摆动整只手,则表示’“不”、“不对”、“不同意”或“没有”。

其具体作法是:

向前伸出胳膊,手心向外,但胳膊不动,只是用手指上下摆动。

在欧洲,人们见面时习惯用“摆摆手”来打招呼。

但是美国人打招呼时总是摆整只手。

4、指点手势分场合

在需要讲解的时候指点手势就是解释的意思。

在交谈中,伸出食指向对方指指点点是很不礼貌的举动。

这个手势,表示出对对方的轻蔑与指责。

更不可将手举高,用食指指向别人的脸。

西方人比东方人要更忌讳别人的这种指点。

5、“V”型手势表胜利

伸出食指和中指,比划作“V”形表示“胜利”,“V”是英语单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

传说,“V”字形手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尤其要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一次游行检阅中使用了这一“V”形手势,使这个手势迅速地广泛地流传开来。

在我国,“V”形手势表示数目“2”“第二”或“剪刀”,一只手中指和另一只手食指交叉相叠表示数目“10”和“加号”。

在香港,这一手势则表示“关系密切”。

6、响指手势需慎用

响指就是用手的拇指与食指弹出“叭叭”的声响。

它所表示的意义比较复杂,有时是表示高兴,有时表示对所说的话或举动感兴趣或完全赞同,有时则视为某种轻浮的动作,比如对某人或异性“叭叭”地打响指。

在陌生的场合或听取演讲时,轻易地响指,会使人觉得没有教养,碰到熟人打招呼时也来上一声响指,也会使人觉得不舒服。

总之,这是一种很随便的举止,慎用为好。

肢体语言是人际交往中常用的一种交流形式。

使用得当,会给人以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

好的肢体语言不仅可以很好地表情达意,而且可以以优雅动人的体态,给人的视觉以美好的感觉,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体态语指凭借身体的动作或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情绪的无声语言。

1、感谢

点头感谢:

在一般的场合,表示感谢,可用点头来表示。

握手感谢:

表示感谢还可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或者再上下晃几下,晃的程度越大,感谢的程度越重。

抱拳感谢:

用双手在胸前抱拳或合十,前后晃动几下表示感谢。

在我国广东,人们用右手中指轻轻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