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512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3.docx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3.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3.docx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3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联合国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 历史上犹太人的祖先曾在此地生活并建国           

B. 犹太人在二战中的悲惨遭遇

C. 英国曾发表“贝尔福宣言”                                

D. 犹太人的圣地在此地的耶路撒冷

2.在巴勒斯坦地区,宗教信仰比较复杂,这也是矛盾特别激烈的原因之一,这一地区汇集了哪些宗教文化( )

A.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B.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C. 犹太教、佛教、天主教                                       

D. 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

3.一本史书描述:

“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联合军事行动,也是冷战的最佳范例,美苏两强在遥远的国度进行军事对抗”。

这次事件是指(   )

A. 朝鲜战争                         

B. 越南战争                         

C. 柏林危机                         

D. 古巴导弹危机

4.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进行了多次努力的联合国秘书长是( )

A. 安南                                 

B. 德奎利亚尔                                 

C. 加利                                 

D. 贝克

5.朝鲜战争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其中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中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的外部环境较为恶劣

④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图1与图2均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东地区。

两幅作品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不惜使用生化武器                       B. 现代高科技战争较之于传统战争更加残酷

C. 沙漠风暴行动使中东地区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 海湾战争对地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7.海湾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的基本态度是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这表明(  )

A. 中国要维护自己在海湾的利益                             

B. 中国站在伊拉克一边

C. 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是负责任的国家           

D. 中国反对美伊直接会谈

8.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写道:

“在今天,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巴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耶路撒冷,我实在无法描述走近你时的心情。

”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

A. 紧张与动荡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 两极格局已经结束

C. 阿以的麻烦主要宗教信仰不同                             

D. 巴以冲突是中东动荡不安的关键

9.关于中东战争带来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阻碍了中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B. 通过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据了巴勒斯坦的几乎全部领土

C. 以色列通过战争使阿拉伯邻国承认它在中东的合法地位

D. 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无法通过战争恢复失地

10.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  )

A. 以土地换和平             

B. 按宗教地区分治             

C. 大国协助解决             

D. 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允许奥斯曼帝国境内的阿拉伯人建国,后又在“贝尔福宣言”中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其主要目的是( )

A. 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B. 支持落后地区的民族主义

C. 维护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利益                                

D. 削弱奥斯曼帝国的势力

12.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借口是(  )

A. 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并拒绝撤军                         

B. 伊拉克发动两伊战争

C. 伊拉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D. 伊拉克对美、英态度强硬

13.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多国部队主要轰炸的对象是伊拉克的

①通讯枢纽  ②指挥中心③情报系统

④化学武器基地⑤教育中心⑥共和国卫队

A. 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14.两伊战争之后,中东地区的形势

①趋向稳定②形成三大阵营,局势更加紧张③有些中东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④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国家内部分裂活动加剧

A. ②③④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15.下列哪项不是美国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的目的

A. 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                        

B. 进一步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 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D. 维护亚洲和平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以巴之间、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之间的问题,最终实现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和平共处。

中国希望以巴尽快恢复谈判,恢复中东和平进程,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土地换和平”原则基础上解决中东问题。

„„在中东问题上,国际社会的参与十分重要。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也有义务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中国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国际努力,也愿意为此作出贡献。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阐述中方关于

中东问题五点主张(2003年5月)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以冲突的历史原因。

材料中“土地换和平”的内容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为何派特使斡旋中东和平问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一直对萨达姆政权怀恨在心,2003年3月,美英两国宣称已掌握萨达姆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并以此为借口,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美国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材料二:

战后伊拉克的局势动荡不安,反美情绪高涨,各种恐怖和暴力袭击时常发生,人民生活依然没有保障。

许多经济基础设施被摧毁或者瘫痪,失业率已经超过60%。

材料三伊拉克战后,美国对世界原料市场、世界资本市场的控制有所加强,在全球经济中的实力和影响都大大增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什么?

(2)伊拉克战争属于高科技战争,高科技战争有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说明伊拉克战争带来了哪些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的民族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

它可以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地区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

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中间地位不能打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

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却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

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西亚,印度必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尼赫鲁

材料二 伊拉克文明是阿拉伯文明中“最优秀”的部分。

伊拉克军队不仅是伊拉克国家的军队,而且是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后代,是阿拉伯民族的军队,它必须对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危险作出反应……统一有不道德想法的阿拉伯,是英雄的伊拉克军队必须完成的使命。

我们的雄心甚至超出阿拉伯民族广阔的地平线。

……(伊拉克)将用自己的经验和地位影响世界。

——萨达姆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尼赫鲁、萨达姆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巴战争、两伊战争造成地区灾难的共同原因。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频发亚洲局部战争带给我们什么反思?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犹太人,其祖先为希伯来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

属于闪米特人的一支,原始血缘上与阿拉伯人相近。

犹太人在其故乡“以色列地”上共建立过二个政治独立的古代国家:

(1)“第一犹太国”建立于公元前1350年至公元前586年期间,这其间经历了“士师统治时期”、“联合王朝时期”以及“南北王国(犹太、以色列)分立时期”,最后随着所罗门圣殿被巴比伦帝国摧毁,犹太人历史上的第一个独立自主的时期结束;

(2)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37年间,哈斯摩尼王朝(马加比家族)建立起自由独立的犹太国,史称“第二犹太国”,最后被罗马人灭亡。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

联合国通过联合国第181号决议主要历史依据是历史上犹太人的祖先曾在此地生活并建国,故答案选择A项。

【点评】依据联合国第181号决议,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

由于这项决议对土地的分割极为不公平,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阿拉伯国家的票数一共只有六票,根本无力挽回。

阿拉伯人反对该决议,未建立阿拉伯国。

结果发生5次阿以战争。

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东地区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耶路撒冷被称为“三教圣地”,主要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

【点评】考查中东问题出现的原因

3.【答案】A

【解析】【分析】从题干中得知这场战争与美苏的两极对抗有关,而且是联合国成立后第一次授权的军事行动,所以这场战争应该最接近联合国成立的时间(1946年)。

由此判断应该是朝鲜战争(1950-1953年),其它柏林危机(1958年)、古巴危机(1962年)、越南战争(1967年),时间较晚,而且柏林危机和古巴危机联合国并没有授权军事联合行动。

【点评】朝鲜战争是1950年爆发的因为朝鲜半岛的南北双方战争而引起来的,美国组织了联合国军加入到战争中来,中国组织志愿军进入朝鲜作战。

最终1953年签订了停战协定。

朝鲜战争结束。

4.【答案】B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基本史实,题干给出了时间——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联系教材可知,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进行了多次努力的联合国秘书长是德奎利亚尔,德奎利亚尔于1982年1月到1991年8月就任联合国秘书长。

安南于1996年到2006年就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于1992年到1996年任联合国秘书长,贝克是美国当代一位政治家,而海湾战争爆发于1990年,此时正是德奎利亚尔为联合国秘书长时,答案为B。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期间的联合国秘书长

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

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同时,战争也使中美两国的关系更加恶化;①②③都是正确的,④是对美国的影响,排除。

故选B。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6.【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海湾战争。

20世纪90年代,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图片没有体现萨达姆政权使用生化武器,也没有涉及对经济的破坏,A、C两项可以排除;无论是现代高科技战争还是传统战争都同样残酷,B项说法不确切。

两幅图片都反映了战争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故D项正确。

【点评】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参战国最多、一次性投入兵力最大、投入的兵器最多最先进、空袭规模最大、战况空前激烈和发展异常迅猛、双方伤亡损失又极其悬殊的一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

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

7.【答案】C

【解析】【分析】中国提出的和平解决方案包含反对伊拉克侵略和外国武装干涉两层意思,和平解决有利于减少交战双方人民的痛苦和维持地区的持久安定。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海湾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8.【答案】D

【解析】【分析】据材料“中东的麻烦在巴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东动荡不安的关键是巴以冲突,故D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巴以冲突,不是讨论当今世界的主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两极格局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巴以冲突不仅仅限于宗教信仰不同,故C选项错误。

故选D。

9.【答案】C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要求对中东战争带来的影响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战争必然阻碍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人民带来痛苦,中东战争的直接结果是以色列占据了巴勒斯坦的几乎全部领土,通过几次中东战争,双方也都认识到战争解决不了矛盾,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是阿以双方必然的选择,以色列并没有通过战争使阿拉伯邻国承认它在中东的合法地位,此题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是一道典型的能力型试题。

10.【答案】A

【解析】【分析】实现中东和平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以土地换和平即让以色列通过归还它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阿拉伯人的领土,来换取与阿拉伯人的和平相处。

【点评】本题考查中东地区巴以冲突问题。

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1.【答案】C

【解析】【分析】一个国家政策的变化是由其国家利益所决定的,虽然有时声称维护世界和平,但从根本上来说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点评】考查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

12.【答案】C

【解析】【分析】英美两国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伊拉克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3.【答案】C

【解析】【分析】“沙漠风暴”行动中,多国部队主要轰炸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和为军事服务的目标,故正确选项为C。

14.【答案】D

【解析】【分析】两伊战争后,中东地区分裂,局势更加不稳定,但“分裂”是不团结之意,并非国家内部分裂。

15.【答案】D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对美国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的理解,这需要把此次武装干涉放到当时的大背景中考虑,二战结束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并形成两极格局,美苏在全球展开全面对抗,当时美苏对外政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争霸,所以分析此题时必须站在美国的立场上考虑,以此分析各选项,只有D项不是美国干涉朝鲜的目的,此题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分析和考虑时要特别注意把历史事件放到它所在的大背景中,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分析。

二、材料分析题

16.【答案】

(1)历史原因:

罗马、阿拉伯等帝国先后统治这一地区,主体民族、宗教信仰多次变更;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各大国纷纷插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该地区的政策反复无常,允诺阿拉伯人建国后又允许犹太人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制定巴以分治方案,阿拉伯人要让出大片土地给犹太人,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的主权要求是巴以冲突的关键原因。

内容:

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来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土地,阿以各方保证中东各国的和平。

(2)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影响世界和平,影响以色列、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违背中国政府奉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宗旨;中国政府愿意为解决巴以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一地区的和平稳定也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第

(1)题的答案;第

(2)题,据材料信息“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也有义务”和中国的外交宗旨、外交原则以及中国政府关心巴以人民的生存状态等可得出答案。

【点评】考查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17.【答案】

(1)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的是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

(2)海陆空立体全面作战,规模大、节奏快,双方伤亡人数悬殊。

(3)美国军队的入侵严重摧毁了伊拉克的国民经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损失。

同时,美国增强了对世界的控制能力,特别是对海湾地区石油资源的控制。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生化武器、核武器,这是常识问题。

(2)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在材料中是找不到的,只有熟记高科技战争的特点才能正确回答此类问题,主要突出规模大、节奏快、伤亡大等常见的特点即可。

(3)材料二强调了伊拉克战争使伊拉克的国民经济受到摧残,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损失巨大,材料三强调了伊拉克战争使美国对世界原料市场、世界资本市场以及石油的控制有所加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1)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考常识知识,

(2)高科技战争的特点需要结合自己的积累回答即可(3)人民生活依然没有保障。

许多经济基础设施被摧毁或者瘫痪,失业率等是关键信息。

18.【答案】

(1)地区霸权主义;大国(或文明)的优越感;称雄世界的野心。

(2)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导人的野心(或地区霸权主义);领土争端;大国的干涉;长期以来应用武力手段。

(3)战争不是解决矛盾的手段,它带来的是两败俱伤的后果;珍爱和平、睦邻友好、合作交流才是强国之道。

【解析】【分析】第

(1)问逐一分析材料,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如“印度必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伊拉克)将用自己的经验和地位影响世界”进行分析归纳。

(2)问迁移所学知识中关于印巴战争、两伊战争的原因和目的可知,都是为了争夺领土资源、都有西方国家的干预等。

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从两场战争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这一主题来谈反思。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