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整理.docx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整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整理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社会保障制度
【背景链接】
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
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背景链接】
[内涵]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
社会保险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
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这三个特点。
社会保险:
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社会救济:
基本特征是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
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
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包括社会救济,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
[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第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措施]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第一,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让社会保障有法可依,增强强制力。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运行机制。
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效机制、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社会保障责任分担机制、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第三,强化政府社会保障责任。
社会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外,还体现在资金投入、基金监管、管理服务等方面。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体面劳动
【背景链接】
2010年04月27日,胡锦涛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切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
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标准表述】
[意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重要体现。
工资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普通劳动者的幸福指数,关系到他们的生活尊严。
不断提高一线劳动者报酬,是促进公平和谐的基础性工作。
农民工等一线劳动者的工资长期在低位徘徊,国企高管等的收入远高于一线劳动者,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势必会挑战人们的公平观念,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
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对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尤为关键。
改变劳动报酬过低的局面,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
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劳动报酬,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
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肯定劳动价值,实现分配正义,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这不仅是执政为民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保障。
[对策]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第一,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
第二,进一步激发创造活力,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第三,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组织职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广大劳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保障。
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第四,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201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
用工荒与就业难
一、背景
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大学生就业难”热度不曾减退,“用工荒”也不是真正的无工可用,“用工荒”与“就业难”在中国矛盾地存在。
表面上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是悖论,而将两者联系起来剖析,实质上是人才结构、产业结构的问题。
劳动力市场的整个趋势是供大于求,就业难将长期存在。
而用工荒只是暂时的,结构性的。
二、现状
一方面,大量企业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不少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就业比较困难,有些地方大学生的平均工资已低于农民工群体,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彰显。
首先,从用工方来讲,主要是低端产业的用工荒,用工需求比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器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等低端制造业产业上;而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行业,在国际上还没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大学生就业难。
这无疑折射出目前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的不足。
其次,从对求职者的要求看,不少企业需要的是掌握熟练技能的技工,而这恰恰是目前农民工欠缺的,也是大学生们所不具备的。
三、对策
第一,根本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上,保持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势的同时,在谋求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产业链条,才能解决企业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
第二,对于高校毕业生,首先要进一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去、到部队去、到中小企业去、到中西部地区去;要进一步拓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鼓励一部分大学生走自主创业道路。
其次要加强就业指导,除改变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外,还必须继续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并使之长效化。
第三,对于农民工,各地政府加大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政府可定期、定时组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四,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要摒弃“唯学历”论的用人制度,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实现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
另一方面应提高酬待遇和福利保障,从而能够留得住人。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地沟油
【背景链接】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2010年3月披露,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左右。
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
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标准表述】[原因]小小地沟油成为治理难题,从根本上说,凸显的是政府餐饮食品监管中的无效和缝隙。
地沟油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多头管理导致“谁都有责变成了谁都无责”;
二是政府部门缺乏积极治理的自觉性;
三是相关规定不够细化,缺乏可操作性。
这三个原因归根结底是缺乏问责,监督力度不够。
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禁止生产“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观性状异常的食品”;2002年,国家颁布《食品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的规定》中明确要求,无论是过菜油还是地沟油,都属于废弃油脂,禁止再收购、加工成食用油脂。
要根治地沟油的存在,不让地沟油危害百姓健康,地方政府应该承担起“垄断”回收地沟油的责任,不能让地沟油的回收成为一个无人管理的领域。
地方政府回收后的地沟油可以用来加工柴油等,通过合法的“变废为宝”,堵住地沟油流入饮食行业的渠道,加大监督力度。
[措施]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制约和影响了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改变和完善监管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标准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各地的食品安全标准还依旧是各自为政,参差不一。
如问题奶粉,在流出地就能拿到合格的报告,而在流入地检测就不合格。
海南豇豆在海南残留合格,而出了岛就超标等等。
因此,尽快实现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是完善各环节之间的监管衔接,堵塞食品安全漏洞。
在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历许多环节,这些环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监管。
由于部门利益和避责的需要,在各环节的衔接上,存在着许多“真空”地带,看似都在管实际上谁都不管,协调起来也是困难重重,一旦出现问题都是推委扯皮,追起责任来都感到很冤。
三是监管人员和经费严重不足。
现在的体制是监管的责任分散在很多部门,只是各部门职责的一部分,普遍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经费紧张的困境,很难引起相关部门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必将影响到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旦有专项行动,就临时组织力量搞搞突击,难有大的作为。
食品安全监管的链条长、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环节衔接松散,监管责任不明确,再加之食品流通范围广,监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如何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是摆在政府和各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有一点轻视和大意,就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决不可掉以轻心。
同时,要进一步改善监管模式,缩短监管战线,把监管职责尽可能地压缩到最小限度,实现权责的统一,以确保食品安全的最终目标的实现,让人们吃上放心的食品。
201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
政府网络舆情能力
一、背景资料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于2010年4月12日发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对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党政机关应对舆情热点事件的得失进行考评。
四川巴中“全裸”乡政府因为在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等指标上一枝独秀,进入总体较为得体的蓝色区域,而贵州安顺警察枪击致死案、山西问题疫苗事件则被判定为应对严重失当,被亮起“红色警报”,值得反思。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教授在点评山西疫苗事件时就指出“问题一个系统又一个系统的出,再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去治理,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
所以,现在是各个领域都需要很好重视的时候了”。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互联网上官民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很多地方党政机关逐步重视探索网络问政,并积累了一些有益和值得推广的经验。
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些经验,让更多的地方党政机构用好网络问政这一新的治国理政平台,从今年开始,每期排行榜推出“网络问政实践”的典型经验,供地方当政者参考。
本次推出的常州环保局长“批评有奖”就是一个很好的尊重网络民意的案例,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会长闵大洪点评时认为“对于网络批评和网络监督,领导干部应有的心态是欢迎和提倡,以广阔的胸怀听取民意,从善如流”。
二、名词解释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是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在舆情监测和分析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舆情的监测、研究和引导。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互联网业已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一,网络舆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典型案例的启示
【四川巴中“全裸”乡政府】
2010年3月,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政府公示今年1月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记录了每分钱公务花费,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
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打造透明政府从此有法可依。
在信息交流与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攻坚阶段的今天,地方基层政权的建设显得更加凸出。
而政务信息公开和透明,正是地方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裸”乡政府给我们的启示:
1.信息公开有利于密切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增加百姓对干部乃至政权的信任感。
2.透明政府有利于预防干部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的腐气败习出现。
3.信息公开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进步。
4.信息公开有利于防止怨气积累、矛盾积累和问题积累,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可能。
5.信息公开有助于推动整个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
四、政府提高舆情能力的措施
(一)要加强学习增强政治敏锐度。
只要我们政治敏感、视野开阔、鉴别力强,就能够及时捕捉舆情苗头,及早处理。
要转变思想,不能狭隘地认为了解舆情、应对舆情是其他部门的事,要从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
要加强学习,学深学透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增强政治鉴别力。
要勤观察、勤思考,把握发展趋势。
(二)要建设透明开放政务系统。
信息公开透明不仅有利于开展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我们要改变封闭的观念,树立开放的意识,把群众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做到政务公开,真正落实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
要重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随着网络、手机的迅速发展,新兴媒体已成为社会意见的重要汇聚之地,很多舆情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平台得以表现。
因此,要主动与网络媒体建立联系,特别是在权威网站上及时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开,确保正面的、权威的信息始终占有主导权。
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加强对重点网站的跟踪、监控,为应对舆情创造条件。
(四)建立专门的舆情工作部门。
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可选择综合素质高、组织工作业务全面的领导干部担任,主要职责是在一些重要工作中代表组织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和疑问解答。
其次要有高素质的媒体评论员。
其主要职责是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在舆情发生时的引导、应对等,如在主流媒体撰写评论员文章,在权威网络上做好发帖和跟帖工作等。
此外,有条件的可建立一支顾问队伍。
顾问可邀请一些公共危机处理专家担任,主要是在舆情发生后能够为做好危机处理提供指导和咨询。
(五)对公务员加强应对舆情的训练。
要在公务员培训中加入应对舆情的课程,特别是根据新媒体特点,创新舆情管理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如邀请舆情分析、公共危机处理等方面专家,采取报告会、专题讲座、现场模拟等多种方式,定期开展舆情培训。
通过专门培训,提高公务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运用互联网的能力、舆论引导的能力,确保政府在应对舆情中掌握话语权、占得主动权。
(六)健全应对舆情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应对舆情的关键环节。
要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在主流媒体或重要门户网站,及时将重点、热点工作信息公布。
要建立舆情监控制度,利用舆情工作者队伍密切监控重要舆情动态,掌握舆论动向。
要建立舆情引导制度,对舆情迅速分析研判,查找发生问题的根源,并以权威发布的方式,及时回应公众疑问,不作无谓争辩,不跟风炒作,不人为制造热点。
要建立舆情处理预案制度,就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和容易发生舆情的网络等媒体,事先研究制订相关应对预案,预案应包括舆情事件表现形式、原因、先期措施、善后处理等内容。
五、反思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只能代表以下群体的声音:
生活在城市地区、有经济能力使用网络并有足够闲暇在网络中逗留并乐于发表意见的青年人。
”而网络舆论的现实表明,这些青年人的声音所代表的显然不仅仅是这些青年人本身。
这些表达背后的民意支撑显然不能视而不见。
更何况网络作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具有延续性和扩展性,把“特定社会群体”的声音与“普遍的民意”割裂开来,只能是与现实愈发背道而驰。
网络舆论的热热闹闹,除去网络本身的技术优势外,更有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表达不够自由的原因。
表达自由是民主的前提,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的互动推波,形成强大的压力,不仅对腐败不公的个案解决有所裨益,也是制度改进的推动力量。
而我们的现实情况是,发现问题甚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困难,往往由于决策者的利益取向,迟迟不能推动制度改进或者推出的却是南辕北辙违背常识的制度。
就当前的实际而言,网络舆论力量的助推显然大有可为。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服务型政府
【背景链接】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标准表述】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理念是政府必须提供服务,政府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立足点是政府的一切行政必须从公共利益出发,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力度,加大公共服务投入,让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涵义]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基本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而民主愈发展,权力也就愈为公众服务。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民主政治的步伐正在加速。
[意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仅是适应“小政府大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重视民生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政府公信力
【背景链接】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
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标准表述】[措施]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当前,应该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并且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紧迫任务,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
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特别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
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作风建设。
[意义]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提高政府公信力,就要求政府部门认真接受群众、舆论和监察机关的监督,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做到执法公正、廉明。
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应当带头严格遵诺守信,廉洁公正和依法行政。
201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
买房贵问题
《2006年中国经济和社会蓝皮书》显示,买房贵是新民生三大问题之一,也是近年“两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那么买房贵到底“贵”在哪里?
有什么解决措施?
一、买房贵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些是合理因素,如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需求迅速增加;土地价格上升,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加之商品房品质提高,配套设施和环境改善,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增加。
但也有许多不合理因素。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
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股市低迷,社会资金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纷纷挤向房地产市场。
同时也有不少境外资金进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
第二,一些地区投机炒作现象严重,投资性购房需求迅速扩大。
一些居民基于房价上涨预期,也参与购房投资;或者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而提前入市。
第三,商品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抬高了商品住房的平均价格。
第四,部分城市盲目大拆大建,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带来大量被动性需求。
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下,抬高了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
第五,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少数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通过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虚假交易、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哄抬房价,误导市场预期。
二、解决措施
1、坚持遵循经济规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实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
2、调控的总体思路:
坚持积极稳妥、把握力度,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法治、加强监管,促进住房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3、调控工作实行供应和需求双向调节、综合治理的办法。
4、调节需求的重点:
遏制投机性需求,控制投资性需求,限制被动性需求,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
5、改善供应的重点:
鼓励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同时,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提高认识。
稳定住房价格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具体体现。
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稳定房价工作的统一政策部署,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次,落实责任。
国务院明确,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稳定住房价格工作负总责,同时要落实市县人民政府的责任。
各级政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
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最后,加强监督检查。
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加强对各地稳定房价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力的,将通报批评。
各省级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市(区)县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财税制度改革
【背景链接】2010年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会议时强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标准表述】当前,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
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坚定不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好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要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着力实施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的政策措施。
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
要加快完善税收制度,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