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北京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72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北京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年北京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年北京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年北京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年北京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北京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docx

《年北京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北京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北京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docx

年北京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

年北京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

篇一:

20XX年全省医政医管工作要点

20XX年全省医政医管工作要点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一年。

全省医政医管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20XX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和全国医疗管理工作重点,坚持以人民群众更满意为目标,以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医院评审为抓手,着力助推医改相关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医疗服务监管,为人民群众就医提供更加实惠、满意、放心、优质、方便的诊疗服务。

一、以群众就医更实惠为导向,着力推进医改相关工作

1.健全医疗纠纷调处机制。

继续加强《江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打击,巩固深化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活动成果。

推进“三调解一保险”医疗纠纷制度体系建设,以设区市为单位推行医疗责任保险统保,力争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投保率达到100%,探索调保结合新模式。

深化“平安医院”创建,科学开展考核评价,畅通医疗纠纷投诉处理渠道,加强医疗机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

2.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总结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核报核销经验做法,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办理流程,加大救助资金预拨力度。

加强政策调查研究,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促进与基本医保、大病救助、

社会救助等保障制度的衔接,探索基金核报核销办法。

加强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政策培训,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和水平。

3.推进药品挂网采购。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市场机制,提高医疗机构参与度,全面实施全省药物集中挂网采购工作。

控制常用低价药品在日均费用标准范围内,其他药品在最高限价范围内,由医疗机构与挂网的生产企业议定成交,实行网上交易,阳光采购,降低药品虚高价格。

4.加强重大疾病免费救治。

认真组织实施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项目,健全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同机制,完善重性精神病患者发现、登记、报告和预警工作制度。

重性精神疾病发现率和管理率分别提高到4‰、70%。

继续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儿童“两病”免费救治、尿毒症免费血透、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手术治疗等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工作,建立并实行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动态管理制度。

落实《全国防盲治盲规划(20XX-20XX年)》,做好规划评估验收工作。

5.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贯彻实施国家《关于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的试点方案》。

结合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新余市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以病种管理和医联体为突破口的分级诊疗模式和转诊转院制度。

强化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各级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

二、以群众就医更满意为宗旨,着力改善医疗服务体验

6.进一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按照全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全省“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主题活动要求,制定督查标准细则,开展自查自纠,加强人文关怀,保护患者隐私,在就医环境、就医等待、就医质量和就医费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信息收集,开展正面宣传,总结工作经验,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就医满意度。

7.进一步推进阳光医药系统建设。

以全省卫生信息平台为载体,全面推进“阳光医药”监察系统建设,加强全省三级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数据上传,并做到逐步整合系统对接,加强医疗服务信息数据质量管理,完善红、黄牌奖惩机制和系统规则,探索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新模式,促进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和合理治疗。

8.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认真实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评价,完善护理基本制度、操作规范、服务流程,规范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的护理服务。

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实施医院护理岗位管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加快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护理技能和管理培训,促进专科护理发展。

开展全省百名优秀护士评选和三十年护龄表彰。

9.进一步加强卫生行业纠风工作。

推进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继续

组织实施《医患双方不收不送“红包”协议书》签订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以群众就医更放心为要求,着力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10.严格医疗质量管理。

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强化省、市两级质控中心建设与动态考核。

落实《江西省“十二五”期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

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3年行动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医疗质量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继续强化医务人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修订完善技能训练操作项目标准,组织开展临床技能实践大比武活动,推进全员培训、全员参与。

11.严格医疗服务监督管理。

加快推进《江西省医疗服务监督管理条例》地方立法,制定医疗机构飞行检查办法。

组织开展医疗临床技术应用监督管理和民营医院“规范化服务”回头看活动。

组织开展有偿转诊整治活动。

12.严格医院感染管理。

落实《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XX—20XX年)》措施,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重症监护、血液透析等重点部门,以及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源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重点环节管理。

总结

评估落实《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XX-20XX年)》措施完成情况。

13.严格血液安全管理。

加强无偿献血工作部门协调联动,全面落实全省卫生计生系统无偿献血便民惠民措施。

加强采、供、用血机构以及单采血浆站的日常管理与监督考核。

开展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评估,推广临床合理用血和节约用血新技术。

大力推进血液核酸集中检测实验室建设,基本实现血液筛查核酸检测的全覆盖,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14.严格药事监督管理。

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尤其是问题较大的医疗机构(包括民营和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应用管理。

加强大输液管理,规范肿瘤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重大传染病等重大疾病药物合理应用。

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细菌耐药监测网和合理用药监测网的建设。

严格毒、麻、精、放药品管理。

15.严格器官移植捐献管理。

贯彻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江西省遗体捐献条例》,加强人体器官移植医疗机构、移植医师及协调员的管理,强化人体器官移植医院的捐献流程、服务范围、捐献信息系统的监管。

完善符合伦理的公民逝世后捐献与获取流程。

会同红十字会加大器官捐献宣传力度。

四、以群众就医更优质为目标,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篇二:

医政医管工作要点

附件:

20XX年全区医政医管工作要点

20XX年全区医政医管工作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中心,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核心,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为抓手,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改善医疗服务监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稳步推进医改相关工作

(一)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以探索取消县级医院药品加成为突破口,彻底革除以药补医的趋利机制,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建立补偿机制,理顺补偿渠道,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二)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以银川市和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为重点,继续积极探索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改革,鼓励和支持各其他公立医院积极大胆探索;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落实国家和省级重点联系县医院工作,推动县级医院加快发展,今年力争有所突破。

(三)大力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结合全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落实县级医院能力建设项目和远程会诊医疗项目,落实《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功能规范》,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年底全区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实现电子病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四)推动建立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

推动建立以二、三级医疗机构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其它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立专家定期坐诊、巡回指导、双向转诊等制度,对大型检查检验仪器设备实行开放共享,形成各级医疗机构间功能互补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五)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继续推进以常见病种、重大疾病为主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分别不少于50个和30个,试点病种中符合入径标准的患者入组率不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低于70%,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六)丰富医院便民服务措施。

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创新预约方式,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优化门急诊诊疗流程,设立方便门诊,实行错峰、分时段诊疗,全面推广叫号服务,合并挂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简化就医手续。

探索推进住院流程再造,积极实施预约出院结算。

推行先诊疗、后结算和志愿者医院服务模式。

(七)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提供高端医疗服务和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加强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管理培训,促进社会资本办医规范健康发展。

(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试点。

出台《宁夏医师多地点执业管理办法》,引导医师到基层服务。

二、落实四项“工程”和四个“活动”

(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程。

按照卫生部的安排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落实我区5个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任务,保证项目实施效果,有效提高我区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自治区级优势专科建设工程。

按照《自治区医疗机构省级优势专科发展规划(20XX-20XX年)》,启动第二批自治区级医学优势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工作。

(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临床科室护理服务要充分体现专科特色,探索开展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优质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建立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

三级甲等医院、三级乙等医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分别达到80%、60%和40%以上。

(四)“健康快车”复明手术工程。

实施“健康快车”复明手术项目,为我区1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五)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活动。

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指导意见》,有效控制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等医药费用相关监控指标,落实“三个挂钩”,充分调两个积极性,实现监控指标“六降六升一规范”,力争到20XX年底,我区医疗费用增长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增

长水平。

(六)“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

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长效工作机制。

(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抗菌药物管理的有效措施和长效机制。

(八)“三好一满意”活动。

继续在全区医疗系统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医院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三、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医疗机构管理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各类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加快建设自治区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指导建立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专业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区医疗安全质量控制长效机制。

(二)继续开展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工作。

按照《宁夏医疗机构分级管理评审办法》和《宁夏县以上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实施方案》,继续开展医疗机构等级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